三件在全国改革开放有影响的事——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引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四川文艺事业取得很大的成绩。大家讲了很多,不再重复。
    我只讲我省三件在全国有影响的事:
    第一件:四川出版提出和实践了的“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方针。长期以来,地方出版社受“三化”(即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的束缚,只能配合中心工作,出版字大、图多、本薄、价廉的小册子,连本省马老的《清江壮歌》、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等名著都得送北京出版。经历“十年浩劫”,全国面临书荒、这个方针完全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四川出版提出的“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方针,虽曾受到争论和责难,但终于得到肯定。在改革开放二十周年时,这被认为是为全国出版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前不久北京的《出版商务周报》采访了我,以两版篇幅刋登我对四川出版的回顾。
    第二件:省作协成立了四川文学院(后改名为巴金文学院),对全国也有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学苏联的办法,各省都有一批专业作家,在当时起到应有的作用。“十年浩劫”中,有的作家被迫害致死或致残,“文革”结束后,有的作家年老体衰,有的写几本书后难以为继。面临这种情况,及时成立四川文学院,为我省业余作家提供了有利条件。马老说得对,作家不是靠谁培养出来的,而是要为他们服务。省委书记杨汝岱赞同这种办法,给了两三个编制和少许经费。马识途和李少言同志在全国人大会上介绍了四川文学院,《光明日报》也作了报道。文学院的作家努力创作,出版了大批作品,获得了各种奖励,其中四位获得茅盾文学奖。我不轻言这些著作都是精品,精品需要专家和群众认可,一定的时间考验;但我更不赞同不是精品就是废品的说法。
    第三件:振兴川剧的号召和行动,带动了全国戏剧的振兴。“文革”中,各种戏曲均遭扼杀。1978年春,小平同志来四川视察工作,特意看了老艺人演出的川剧折子戏。经新华社发出消息,全国戏曲得以新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省委发出振兴川剧的号召。振兴川剧第一次晋京演出时,曹禺主持了座谈会,并著文称赞振兴川剧的号召是“空谷足音”,值得各剧种学习。1985年,川剧参加西柏林地平线国际艺术节,继到荷兰、瑞士、联邦德国演出,后又两次去日本演出,盛况空前。前不久,《中国艺术报》记者还就此采访了我。
    三十年来,四川文学事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谈问题,就成了阿q的“先前阔”。但没有时间了,以后再说。
    2008年12日8日
    附记
    当时没有时间讲问题。现在记得至少有两个问题。
    一是出版原是一条龙:出版(即出版社)、印刷、发行(即书店),出版是“龙头”,统归出版局领导。后根据某高级领导的指示,发行(即书店)兼并了出版社,即书店领导出版。这种变化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降低了书籍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作用;同时把书店的一些管理方法用来管理出版社,也引起了不少问题。最近,“两会”决定机构改革,把出版划归党委宣传部领导,非常正确,我完全拥护。
    二是由于省上领导人的变化,没有坚持振兴川剧,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形同虚设。目前,川剧在全国的影响已较前降低。
    2018年3月28日

章节目录

李致文存:我的人生(第二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李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致并收藏李致文存:我的人生(第二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