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个世纪的爱在这里,我们将要讲述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两位年过花甲的老红军夫妻。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这对夫妻不幸失散了。谁知,5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这对夫妻居然又碰面了……
事情还得从1985年说起。这一年,老红军赵基生的家乡新县被河南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确定为对口扶贫对象。按照协议,该公司在新县招收了500名农民合同工。其中,赵基生的长孙赵志宏就在招收之列。赵志宏来到郑州一年以后,妹妹赵桂英就从家乡前来寻找哥哥。
赵桂英是个很有主意的女孩子。她知道,依照自己的资历想在郑州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并不容易,因此她决定在距离哥哥工作地点不远的地方自己开一家小商店,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很快,赵桂英将店址定在了省五建公司家属大院门外,并风风火火地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不过,令赵桂英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奇迹正在悄然向她靠近。这一天,她的小店门口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和气的桂英连忙给老人让座,并端来热水放到老人跟前。
因为觉得桂英的乡音很耳熟,老人随口问道:“姑娘,你是哪里人?”
“我是河南信阳人。奶奶,我家就在大别山脚下。”
“大别山?”听到大别山这三个字,年迈的老人蒋红英不由得为之一振。这个地方对她而言,是终生难忘的,同时也让她倍感亲切。
“是的,奶奶。大别山。我爷爷还是老红军呢!”这句话不禁让老人蒋红英的思绪飘落到很远很远。
蒋红英是浙江人。因为生活所迫,一路跟着母亲乞讨。当她们一路从宁波、南京、汉口辗转到河南新县时,正好赶上农民赤卫队招募人手,蒋红英就前去应征了。
后来,赤卫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因为蒋红英在赤卫队的表现非常出色,加入工农红军以后,她就被任命为宣传员兼交通员。
因为革命的需要,蒋红英和一个名叫赵基生的年轻人经常联系。经过长时间生死患难的并肩作战,蒋红英和赵基生相恋了。
1932年春天,经师长廖荣坤的介绍,报请军首长的批准,赵基生和蒋红英在一个营地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后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幸福地生活着。然而,身处战争年代,一切总充满变数。没多久,蒋红英和赵基生的婚姻生活便被敌人又一次军事大“围剿”拆散了。
这一天,蒋红英接到上级的指示,要将情报送到一个预定的地方。不幸的是,她居然在半途中遇到了一小支国民党军队。经过搜身,敌人虽然没有找到什么证据,但还是残忍地捅了她几刺刀。因为失血过多,她当场就晕倒在山坡上。
后来,蒋红英被一个好心人搭救。因为害怕连累老乡,待伤势刚有好转,蒋红英就拖着虚弱的身体离开了。这时候,敌人又发动了一次“围剿”,蒋红英所在的部队已经大面积转移了,她再一次成了流浪人,也从此失去了丈夫赵基生的消息。
于是,蒋红英再一次跟母亲过上了辗转流离的生活。等她们到达南京时,母女二人决定在那里落脚。之后,她们就开始了给别人当保姆来维持生活。一晃过去了好几年,有人开始上门给蒋红英说媒。但蒋红英的心中一直记挂着自己生死不明的丈夫赵基生,就一一回绝了别人的好意。
过了一段时日,有一位在饭店干活的老张又托人说媒。蒋母见老张老实本分,是个过日子的好手,就央求女儿同意,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因为不想再惹母亲伤心,蒋红英含泪答应了母亲的要求。就这样,蒋红英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婚姻。婚后,母女俩随老张到汉阳。
1952年,到汉阳招工的河南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选中了老张,蒋红英跟随丈夫老张来到郑州。在郑州生活了33年后,老张因病去世,无儿无女的蒋红英就成了一个孤寡老人,默默地安度着晚年。
“奶奶,你怎么了?是不是觉得不舒服?”赵桂英见老人有些失神,连忙关切地问道。
老人的思绪被拉了回来:“哦,没有,闺女。刚刚你说,你爷爷是老红军。让我想起了许多年前的事。”
“奶奶,您也是老红军吗?”桂英好奇地问道。
“是啊。我也参加过红军。你爷爷是哪支部队的,叫什么名字?”
“是哪支部队,我不太清楚。我爷爷叫赵基生。”
听到赵基生这个名字,老人蒋红英的嘴唇不由得开始发抖。会是一个人吗?难道他还活着,而且已经子孙满堂了?
“哦,是这样啊。”因为怕被看出端倪,蒋红英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接着问道:“姑娘,你带全家的合影照了吗?”
“是的,奶奶。来郑州之前,我特意带了一张。您稍等一下,我这就拿给您看。”
虽说蒋红英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但她的眼神却非常好。她一眼认出了站在中间的老头,那正是她失散多年的丈夫啊!
老人双手颤抖着放下照片,带着复杂的心情回家了。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在晚年还能得知赵基生的下落。一晃50多年过去了,然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似乎还那么清晰。
因为这个渊源,蒋红英就开始经常光顾桂英的小店里,并对这个和善懂事的女孩子格外关切。经过这一来二去的接触,远离家人的赵桂英日益跟这位慈祥的奶奶亲近起来。有时候,等商店打烊以后,桂英干脆去蒋奶奶家,跟奶奶同榻而眠。
接着,蒋红英断断续续地从赵桂英嘴里得知了赵基生的情况。原来,赵红英负伤没多久,赵基生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也身受重伤。于是,赵基生就被送到亲戚家治疗养伤。等他伤势开始见好时,却彻底跟自己的部队失去了联系,从此也再没听说过妻子蒋红英的消息。
之后,赵基生只好带着儿子返回自己的家乡箭厂河,并重新当上了农民。家人看他还年轻,一直这样单身也不是办法,就擅自做主给他张罗了一门亲事。
就这样,赵基生被迫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不过,这次婚姻持续的时间也不长。结婚后没过几年,女人就得病去世了。于是,赵基生就独自一人将儿子拉扯长大……
原本,蒋红英打算将自己心中的往事一直尘封到心底的。可是,得知赵基生也是孤零零一个人后,她的心情无法再平静下去。在寂静的夜晚,她开始跟赵桂英讲起了50多年前的往事。
听完奶奶的故事,赵桂英又惊又喜。让她吃惊的是,跟自己朝夕相处的老人竟然是自己的亲奶奶!让她欣喜的是,自己居然变成了爷爷奶奶重新团聚的桥梁!
于是,赵桂英连忙给爷爷写了一封长信,将自己在郑州巧遇奶奶的经过详细告知。同样到了古稀之年的赵基生拿着孙女的信,禁不住热泪盈眶。
虽说激动,但赵基生毕竟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第一时间给孙女写了回信,并要求孙女邮寄回来一张蒋红英的照片,以免同名同姓认错了人。
照片很快又寄回去了。尽管蒋红英的这张生活近照已经是白发苍苍而且满脸皱纹,不过,赵基生还是认出了熟悉的眉眼。照片上的老妇人确实是他失散了50多年的妻子。赵基生将照片放在胸口,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儿孙们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决定帮助他完成一个心愿,与多年未曾谋面的妻子相见。
相隔50余年,蒋红英再一次踏上了新县这片红色的土地。虽然这半个世纪对于历史而言是何其的短暂,但对于短暂人生而言,又是何其的漫长!这时候,大别山里正上演着最感人的情节。
“你老了!”
“是啊,你也老了!成了一个糟老头!”
“50多年过去了,我们都老喽!”
两位老人紧握着对方已经苍老枯瘦的手,满脸泪水地相拥在一起。
事情还得从1985年说起。这一年,老红军赵基生的家乡新县被河南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确定为对口扶贫对象。按照协议,该公司在新县招收了500名农民合同工。其中,赵基生的长孙赵志宏就在招收之列。赵志宏来到郑州一年以后,妹妹赵桂英就从家乡前来寻找哥哥。
赵桂英是个很有主意的女孩子。她知道,依照自己的资历想在郑州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并不容易,因此她决定在距离哥哥工作地点不远的地方自己开一家小商店,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很快,赵桂英将店址定在了省五建公司家属大院门外,并风风火火地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不过,令赵桂英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奇迹正在悄然向她靠近。这一天,她的小店门口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和气的桂英连忙给老人让座,并端来热水放到老人跟前。
因为觉得桂英的乡音很耳熟,老人随口问道:“姑娘,你是哪里人?”
“我是河南信阳人。奶奶,我家就在大别山脚下。”
“大别山?”听到大别山这三个字,年迈的老人蒋红英不由得为之一振。这个地方对她而言,是终生难忘的,同时也让她倍感亲切。
“是的,奶奶。大别山。我爷爷还是老红军呢!”这句话不禁让老人蒋红英的思绪飘落到很远很远。
蒋红英是浙江人。因为生活所迫,一路跟着母亲乞讨。当她们一路从宁波、南京、汉口辗转到河南新县时,正好赶上农民赤卫队招募人手,蒋红英就前去应征了。
后来,赤卫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因为蒋红英在赤卫队的表现非常出色,加入工农红军以后,她就被任命为宣传员兼交通员。
因为革命的需要,蒋红英和一个名叫赵基生的年轻人经常联系。经过长时间生死患难的并肩作战,蒋红英和赵基生相恋了。
1932年春天,经师长廖荣坤的介绍,报请军首长的批准,赵基生和蒋红英在一个营地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后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幸福地生活着。然而,身处战争年代,一切总充满变数。没多久,蒋红英和赵基生的婚姻生活便被敌人又一次军事大“围剿”拆散了。
这一天,蒋红英接到上级的指示,要将情报送到一个预定的地方。不幸的是,她居然在半途中遇到了一小支国民党军队。经过搜身,敌人虽然没有找到什么证据,但还是残忍地捅了她几刺刀。因为失血过多,她当场就晕倒在山坡上。
后来,蒋红英被一个好心人搭救。因为害怕连累老乡,待伤势刚有好转,蒋红英就拖着虚弱的身体离开了。这时候,敌人又发动了一次“围剿”,蒋红英所在的部队已经大面积转移了,她再一次成了流浪人,也从此失去了丈夫赵基生的消息。
于是,蒋红英再一次跟母亲过上了辗转流离的生活。等她们到达南京时,母女二人决定在那里落脚。之后,她们就开始了给别人当保姆来维持生活。一晃过去了好几年,有人开始上门给蒋红英说媒。但蒋红英的心中一直记挂着自己生死不明的丈夫赵基生,就一一回绝了别人的好意。
过了一段时日,有一位在饭店干活的老张又托人说媒。蒋母见老张老实本分,是个过日子的好手,就央求女儿同意,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因为不想再惹母亲伤心,蒋红英含泪答应了母亲的要求。就这样,蒋红英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婚姻。婚后,母女俩随老张到汉阳。
1952年,到汉阳招工的河南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选中了老张,蒋红英跟随丈夫老张来到郑州。在郑州生活了33年后,老张因病去世,无儿无女的蒋红英就成了一个孤寡老人,默默地安度着晚年。
“奶奶,你怎么了?是不是觉得不舒服?”赵桂英见老人有些失神,连忙关切地问道。
老人的思绪被拉了回来:“哦,没有,闺女。刚刚你说,你爷爷是老红军。让我想起了许多年前的事。”
“奶奶,您也是老红军吗?”桂英好奇地问道。
“是啊。我也参加过红军。你爷爷是哪支部队的,叫什么名字?”
“是哪支部队,我不太清楚。我爷爷叫赵基生。”
听到赵基生这个名字,老人蒋红英的嘴唇不由得开始发抖。会是一个人吗?难道他还活着,而且已经子孙满堂了?
“哦,是这样啊。”因为怕被看出端倪,蒋红英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接着问道:“姑娘,你带全家的合影照了吗?”
“是的,奶奶。来郑州之前,我特意带了一张。您稍等一下,我这就拿给您看。”
虽说蒋红英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但她的眼神却非常好。她一眼认出了站在中间的老头,那正是她失散多年的丈夫啊!
老人双手颤抖着放下照片,带着复杂的心情回家了。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在晚年还能得知赵基生的下落。一晃50多年过去了,然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似乎还那么清晰。
因为这个渊源,蒋红英就开始经常光顾桂英的小店里,并对这个和善懂事的女孩子格外关切。经过这一来二去的接触,远离家人的赵桂英日益跟这位慈祥的奶奶亲近起来。有时候,等商店打烊以后,桂英干脆去蒋奶奶家,跟奶奶同榻而眠。
接着,蒋红英断断续续地从赵桂英嘴里得知了赵基生的情况。原来,赵红英负伤没多久,赵基生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也身受重伤。于是,赵基生就被送到亲戚家治疗养伤。等他伤势开始见好时,却彻底跟自己的部队失去了联系,从此也再没听说过妻子蒋红英的消息。
之后,赵基生只好带着儿子返回自己的家乡箭厂河,并重新当上了农民。家人看他还年轻,一直这样单身也不是办法,就擅自做主给他张罗了一门亲事。
就这样,赵基生被迫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不过,这次婚姻持续的时间也不长。结婚后没过几年,女人就得病去世了。于是,赵基生就独自一人将儿子拉扯长大……
原本,蒋红英打算将自己心中的往事一直尘封到心底的。可是,得知赵基生也是孤零零一个人后,她的心情无法再平静下去。在寂静的夜晚,她开始跟赵桂英讲起了50多年前的往事。
听完奶奶的故事,赵桂英又惊又喜。让她吃惊的是,跟自己朝夕相处的老人竟然是自己的亲奶奶!让她欣喜的是,自己居然变成了爷爷奶奶重新团聚的桥梁!
于是,赵桂英连忙给爷爷写了一封长信,将自己在郑州巧遇奶奶的经过详细告知。同样到了古稀之年的赵基生拿着孙女的信,禁不住热泪盈眶。
虽说激动,但赵基生毕竟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第一时间给孙女写了回信,并要求孙女邮寄回来一张蒋红英的照片,以免同名同姓认错了人。
照片很快又寄回去了。尽管蒋红英的这张生活近照已经是白发苍苍而且满脸皱纹,不过,赵基生还是认出了熟悉的眉眼。照片上的老妇人确实是他失散了50多年的妻子。赵基生将照片放在胸口,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儿孙们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决定帮助他完成一个心愿,与多年未曾谋面的妻子相见。
相隔50余年,蒋红英再一次踏上了新县这片红色的土地。虽然这半个世纪对于历史而言是何其的短暂,但对于短暂人生而言,又是何其的漫长!这时候,大别山里正上演着最感人的情节。
“你老了!”
“是啊,你也老了!成了一个糟老头!”
“50多年过去了,我们都老喽!”
两位老人紧握着对方已经苍老枯瘦的手,满脸泪水地相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