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两位大媒
十一、两位大媒
这是梁祝分别的第五日。在半上午的时候,祝英台在马上望着,已经离家不远了,因向银心道:“王顺昨日就到了家,依我算来,大门口已经有人望着了。”
银心道:“大概是。如今回来,说走就走。当日要出去,可就费了大事了。”
祝英台道:“这也难怪我的父母。但凡为父母的人,都是向窄路上想。不是男装打扮,我们又哪得出来?大概千百年后,女子是可以求学的。这只怪老天爷让我们出世太早了。”
他们二人说说笑笑顺着大路径直向家里走。果然,家门口很多人在那里等着呢。看到二人回来,笑着一拥上前。接担子的接担子,牵马的牵马。
祝英台滚鞍下马,笑问道:“我变了样子没有?”
大家都笑着说:“还是一样。”
祝英台笑道:“这话不对。这男装衣服,我已穿了三年多,哪有不改变的道理?不过我的心,却还是洁白无瑕,倒是和在家一样。”
说着话,已经走上堂屋,只见爹妈都在这儿正迎接女儿。祝英台叫了一声爹妈,甩着大袖一揖。
滕氏笑道:“干么还向我作揖呀?”
祝公远道:“她还穿的是蓝衫,向我们作揖,也还交代得过去。”
于是二老哈哈大笑,接着银心来拜见二老。
祝英台道:“妈妈说病了,现在想已痊愈。”
滕氏道:“这是你爹爹写信骗你回来的。”
祝英台银心都微微一笑。
祝公远道:“现在回来,改换装束要紧。你们先回房去,改换衣服。三年攻读事多,慢慢再谈吧。”
二人回房去,各自更衣,晚饭以后,祝英台站起来,对着父母遭:“爹爹约我三件事,儿片刻不敢忘记。县中有稳婆,应当请来检验。”
滕氏道:“哎哟!临行之时,几句话你还记得。”
祝英台道:“这个岂敢忘记。”
祝公远道:“好!过两天,请稳婆来家吧!”
滕氏见父女说红了脸,便道:“这又不是什么急事,女儿说过了,我们记在心上就是了。”连忙说些地方上的风俗,地方上的土产,把这话牵扯过去。
祝英台谈了很久的话才回房。她心里可暗记着,一个月期限,平常觉得太短,现在要等人,这时候就太长了。每在风清日午的时候,每有月朗星稀的时候,都在静静的细想。当她静静细想的时候,有一天上午要南风,偏偏是北风来了。祝公远在花园看花,银心低了头弯了腰扫花,祝公远抬起一只衣袖,摸摸胡子笑道:“这里是该扫一扫了。你那位小姐,除了看书,就是上花园。”
银心没有答话,他家王顺却匆匆的跑了进来,因道:“门外来了一个李长史小厮,说是有话须禀明员外。”
祝公远道:“李长史小厮有话须禀明我,这等我去见见。”说着话,自来到客厅。
王顺自迎那个小厮到客堂相见。那小厮见过礼,便道:“小斯是在李长史家当差。今晨有田刺史由远道来,听说祝员外也住在这里,邀我们长史特来引见。”
祝公远道:“既然如此。就快请吧。只是我家并没有好东西,足留远客哩。”
小厮道:“主客现时在路上行走,距此还有一二十里路,我特来报告一声。我还要回去回信呢!”说着,自向主人告退。
祝公远得了这个消息,自是欢喜。但刺史这个官,是当年作县令时候顶头上司,他特意来造访,这不知哪位老同仁暗中保荐。这倒千万不可大意,必须竭诚款待。当时就吩咐厨房,预备上等酒席。又督促家里小厮将各房打扫一番。所有家中人应该侍候的地方,都预备好了人。家中人知道大官要来,也小心侍侯。这里没有打扫完毕,家中看守大门的报告。客已经都到了。祝公远亲自迎接到大门外来。
这时,大路上来了三辆牛车。第一二辆到了大门口,人一同下车,共是八位,全是小厮打扮。第三辆奔到大门口,车上先跳下来一个小厮拢住牛,让车子停住。然后跳下两个人来。第一个头戴青母追巾,身穿蓝罗绣花大袍。面上三绺黑长须,一个酒糟鼻子,这就是李长史,外号有成。第二个头戴诸葛巾,身穿红罗绣边大袍。面上三绺苍白胡子,其面上团团的轮廓。手上拿了麈尾,带笑不笑,倒有点道貌岸然。这就是田刺史。
祝公远连忙上前打躬,李、田一边还礼。
祝公远道:“乡居一切简陋,今天何幸二公远临。”
李有成道:“特来打扰,里面长谈吧。”
祝公远称是。在前引路。并吩咐家人对小厮们好好款待。到了客厅,请二公登炕上坐,自己坐在一边椅子上相陪。寒暄之下,才知道刺史叫令谋。李有成和田令谋和主人先谈了几句话,祝公远令家人送过一道茶汤。
田令疳道:“祝公有几位令郎呢?”
祝公远道:“唉!谈起这个,实在惭愧。公远半百开外,并无一个儿子。只有一女,当了儿子养大。”
李有成将手一理长须道:“是呀! 听说令爱学问好得了不得。”
祝公远道:“那是过奖了。不过没有男孩子念书,这个女孩子就当男孩子一样读书而已。”
田令谋将麈尾一拂,问道:“今年多大呢?”
祝公远道:“今年二十岁了。”
田令谋道:“现在还在念书吗?”
祝公远对女儿上余杭,原是一种秘密,因此哈哈一笑道:“孩子的本意,还打算念几年的。只是念到今年春天,觉着念书有许多不便,所以今年春天就停书不念了。”
李有成道:“是!女子念书,究有许多不便。令女公子现在有了人家没有呢?”
祝公远这才有几分明白,二位是被请来作媒的。这男家请了李长史作媒,已经了不起。还不嫌路远,请了田令谋同来,这人情圈子得特大呀。想必来头不小。便道:“小女尚未有人家。因弟只有这个女儿,不免留在家中,多过几年。”
田令谋道:“那么,我和有成兄,这个机会来着了。马子明太守,祝君认识吗。”
祝公远两手一拱道:“久闻其名,家住贸县廊头。”
田令谋点头道:“这就是了。太守的儿子,名叫文才。特意在家请师授读。所以这个名号,他竟是名实相和会的。太守听说你家有一位千金,饱有文学,人品更不必提,堪称第一,因此特命小弟前来,为两家一作媒人,将你家小姐许配马文才。小弟又怕自己面子不够,拉了有成前来,可说双媒造府。祝君对此,谅无推辞的了。”说着,哈哈一笑。
祝公远听说马子明的儿子求婚,心里已有三分愿意。何况这两位媒人,在这乡下又是天字第一号的阔人,也不敢推辞。因道:“我公之命,小弟焉敢不遵。但文才多大岁数,人品怎样,小弟尚无所知。”
田令谋哈哈笑道:“是我们说话说得太快了。今当补行报告,文才今已二十二岁,人品啦,你不用提,保居……”他这言语没有说完,把一支麈尾轻轻地在手上拂了几拂。
李有成不等他把言语说完,免露穷相,便笑道:“第一两个字,当然不能说,这里千金已称第一,文才的人品,只称第二吧?”
田令谋那保居第一的话,自己正不好开口,一刻又想不起别的话来。他从旁一插嘴,正好解了围。便笑道:“对了对了,保居第二吧?”
祝公远道:“二公说话,当然不会错的。但是我家只有这个女儿,小妻也疼爱得了不得,小弟拟看一看小妻的意见如何,三日之后,可以听弟的回音。”
李有成道:“哎哟,那不是这消息靠不住了吗?”
田令谋道:“三天也不算多。可是我是个行路之人,三天期限,成了也罢。若是不成呢,这三天太无所谓了。”
祝公远点了一点头,又拱手作了几回揖。因道:“根据二公之为人,说的话,没有不相信的。以公远而论,当然唯命是从。可是小妻是个女人,又只生了这个女,若就是这样一笔将她抹煞,这样议论,小弟也不好开口。”说着话,站起来,又作了一个揖道:“愿二公明以教我。”
二人连忙还揖,大家坐下。
李有成道:“这样说,祝君是没有什么话了。照着平常而论,也似乎应当通过安人。这样吧,我们两人就此闲谈,祝君可以告便。”
田令谋道:“好,就依了有成兄。我还可以告诉公远君,马子明兄,论起家财来,这几县可称首富。凡是尊嫂令媛觉得马子明兄所可办到的,只管说,在纳礼时候,一定叫马家努力为之。这件事,祝君虽不曾对我说,我们也非常明白呀!”说毕,又打了个哈哈。
祝公远道:“既然二公许我暂时告便,我也不客气了。二公不一定在这里等候,小弟家中有一小园,可以在里面散步散步。”
二人都答应了好。祝公远起身告辞,自向里面屋子里头来,滕氏正靠窗户坐着,见丈夫高高兴兴进了房间。便道:“客都走了吗?”
祝公远道:“大远的路,刚刚来,哪里就走了。恭喜安人,贺喜安人啦!”站住脚,奉上一揖。
腾氏道:“什么喜讯?看你乐成这个样子。”
祝公远道:“二位不辞远道,特地到我家来,你猜,是干什么来的?”
滕氏道:“不知道呀!”
祝公远道:“是为英台作媒来的。”
滕氏道:“哦!作媒来的,哪一家呢?”
祝公远道:“是马子明太守家。他家有一个大儿子,名叫文才,今天二十二岁,特意请二公前来作伐。只看二位作这样大的官,这个媒人非同等闲啦。”
滕氏道:“这马太守家,颇是有名。不过男孩子我二人都没有见过,似乎应当看看。再说,他家既很有钱,现今还在念书,应当带两篇文章来看看才是呀。”
祝公远道:“你这话,都和我说的一样。一定转告二公。除比以外,你没什么话要说了吗?”
滕氏道:“还有呀!我家英台现在肚子里真装满了书。差不多的人,她不会放在眼里的。似乎应当问她一问。还有,讨回文章来,也应当让她过目。”
祝公远进来,就在滕氏邻近一张方几上坐了。这时突然站起来,红着脸道:“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从前英台要上杭州去念书,我是不答应的。后来七说八说,我答应了,你想想看,这三年以来,我两人担惊受怕,还在小处吗?再遇到出阁这件大事,我们又从哪一点上不想她过得去。你想,马家这样的人家,真是打灯笼也寻找不出来的,岂能放过?何况这两位大媒人,又是两位大官,哪里去找。你再要事先征求认可,实在太麻烦了。照说呢,她也没有什么不认可的,你想,还有第二家马家吗?所以我认为事先无征求她同意的道理。”
滕氏见丈夫说得振振有辞,家里有客呢,也不宜过于争执。好在也不是一天就能说妥的。便道:“马家是有名声的,我知道。但是他的大孩子,总以为要像个人样,不能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那就把钱堆成山,让英台嫁过去,英台也是不会乐意的吧?还有那文稿,我是无所谓,可是英台就成了自己的性命,那也非拿来看不可。”
祝公远道:“说来说去,你不就是这两句话吗?这个我已经知道,还有什么话?”
滕氏道:“再没有什么话了?”
祝公远道:“没有什么话,我就陪客去了。英台,你暂时不必告诉她。”
说毕,他仍回到客厅里来。果然,那两位大媒人都游花园去了。这里派家人去请,两位佳宾才回来。
田令谋将麈尾摇了两摇,笑道:“千金果然不同等闲。在秋千架子上刻她一首诗,可惜没有纸笔,不能全记。仿佛有这样几句,‘红索彩云客,一度争高人。’又说,‘明月送影去,风细落地轻。’这种句子,都是弄秋千,而又描写有寄托,句子结尾,有英记字样,所以我猜,不是祝君作品。而二十岁姑娘,能作出这样的诗来,真是不容易。”
祝公远连说见笑大方。
李有成道:“不,几多读书种子,还作不出来呢。”
大家分宾主坐下。
田令谋道:“祝君进内见了安人,一定把我两人来意详细告知,嫂夫人意见如何呢?”
祝公远就婉转地把滕氏之意告诉一番。
田令谋道:“事情倒有七八分可成,有成兄之意见怎样?”说时,把麈尾慢慢的拂着。
李有成点头道:“据我看,不止七八分可成吧?因为一见祝旨,他就说过‘我公之命,焉敢不遵。’这简直不打折扣,实实在在十分可成。后来入内见嫂夫人,商量意见,当然,这也是人情中事。现在据祝君来说,对我两位媒人,也说这是难得的。现在只要看几篇文稿,和马文才本人,根据人情来谈,这没有什么话可说的。马文才现时在家中,只要我说声奉请,他不能不来,来了之后,祝君夫妇要看新姑爷,你说,这还不好办?至于几篇文稿,那更容易,明天我派专人,到马府上去拿。不但三篇五篇,把他的文稿,尽量拿来,都可以办到。所以据我看来,丝毫没有为难之处,令谋兄说,只有七八分可成,现在经我一一解释,简直就是十成。不过经过手续延搁,迟两天日子而已。”
田令谋哈哈一笑道:“经过有成一解释,的确没有什么为难之处。祝君,这事就算定妥了吧?”
祝公远听他两人说话,一个打锣,一个击鼓,非常合拍,就微笑道:“兄弟没有什么话可说。只是内人方面,要看看马公子本人,和请看两篇文稿而已。二公来舍下好大半天了,叫厨房开饭吧。”
于是就吩咐家里人开饭。家里人答应一声,立刻在客厅隔壁屋子,摆下全席。这番全席,就凭两位大官,也办到应有尽有,更不用说两位大红媒了。两位吃过饭,依然在客厅里坐。提到作媒的事,说来说去,非逼祝公远答应不可。
后来李有成道:“这样吧,五七天之后马公子要来我家的。文稿自会带着身旁。那时,让内人携带文稿来府上一趟吧。自然,安人自会亲自接见,女人见了女人,说话容易得多,我敢说准成。至于祝贤嫂如何赏识这位新姑爷,那听嫂夫人的便。以哪个时间为宜,也可以临时再定。你看,这个办法怎样?”
祝公远一听李有成话,不好再驳,只好又说遵依台命。于是两位佳宾带了几分高兴,告辞而去。
这是梁祝分别的第五日。在半上午的时候,祝英台在马上望着,已经离家不远了,因向银心道:“王顺昨日就到了家,依我算来,大门口已经有人望着了。”
银心道:“大概是。如今回来,说走就走。当日要出去,可就费了大事了。”
祝英台道:“这也难怪我的父母。但凡为父母的人,都是向窄路上想。不是男装打扮,我们又哪得出来?大概千百年后,女子是可以求学的。这只怪老天爷让我们出世太早了。”
他们二人说说笑笑顺着大路径直向家里走。果然,家门口很多人在那里等着呢。看到二人回来,笑着一拥上前。接担子的接担子,牵马的牵马。
祝英台滚鞍下马,笑问道:“我变了样子没有?”
大家都笑着说:“还是一样。”
祝英台笑道:“这话不对。这男装衣服,我已穿了三年多,哪有不改变的道理?不过我的心,却还是洁白无瑕,倒是和在家一样。”
说着话,已经走上堂屋,只见爹妈都在这儿正迎接女儿。祝英台叫了一声爹妈,甩着大袖一揖。
滕氏笑道:“干么还向我作揖呀?”
祝公远道:“她还穿的是蓝衫,向我们作揖,也还交代得过去。”
于是二老哈哈大笑,接着银心来拜见二老。
祝英台道:“妈妈说病了,现在想已痊愈。”
滕氏道:“这是你爹爹写信骗你回来的。”
祝英台银心都微微一笑。
祝公远道:“现在回来,改换装束要紧。你们先回房去,改换衣服。三年攻读事多,慢慢再谈吧。”
二人回房去,各自更衣,晚饭以后,祝英台站起来,对着父母遭:“爹爹约我三件事,儿片刻不敢忘记。县中有稳婆,应当请来检验。”
滕氏道:“哎哟!临行之时,几句话你还记得。”
祝英台道:“这个岂敢忘记。”
祝公远道:“好!过两天,请稳婆来家吧!”
滕氏见父女说红了脸,便道:“这又不是什么急事,女儿说过了,我们记在心上就是了。”连忙说些地方上的风俗,地方上的土产,把这话牵扯过去。
祝英台谈了很久的话才回房。她心里可暗记着,一个月期限,平常觉得太短,现在要等人,这时候就太长了。每在风清日午的时候,每有月朗星稀的时候,都在静静的细想。当她静静细想的时候,有一天上午要南风,偏偏是北风来了。祝公远在花园看花,银心低了头弯了腰扫花,祝公远抬起一只衣袖,摸摸胡子笑道:“这里是该扫一扫了。你那位小姐,除了看书,就是上花园。”
银心没有答话,他家王顺却匆匆的跑了进来,因道:“门外来了一个李长史小厮,说是有话须禀明员外。”
祝公远道:“李长史小厮有话须禀明我,这等我去见见。”说着话,自来到客厅。
王顺自迎那个小厮到客堂相见。那小厮见过礼,便道:“小斯是在李长史家当差。今晨有田刺史由远道来,听说祝员外也住在这里,邀我们长史特来引见。”
祝公远道:“既然如此。就快请吧。只是我家并没有好东西,足留远客哩。”
小厮道:“主客现时在路上行走,距此还有一二十里路,我特来报告一声。我还要回去回信呢!”说着,自向主人告退。
祝公远得了这个消息,自是欢喜。但刺史这个官,是当年作县令时候顶头上司,他特意来造访,这不知哪位老同仁暗中保荐。这倒千万不可大意,必须竭诚款待。当时就吩咐厨房,预备上等酒席。又督促家里小厮将各房打扫一番。所有家中人应该侍候的地方,都预备好了人。家中人知道大官要来,也小心侍侯。这里没有打扫完毕,家中看守大门的报告。客已经都到了。祝公远亲自迎接到大门外来。
这时,大路上来了三辆牛车。第一二辆到了大门口,人一同下车,共是八位,全是小厮打扮。第三辆奔到大门口,车上先跳下来一个小厮拢住牛,让车子停住。然后跳下两个人来。第一个头戴青母追巾,身穿蓝罗绣花大袍。面上三绺黑长须,一个酒糟鼻子,这就是李长史,外号有成。第二个头戴诸葛巾,身穿红罗绣边大袍。面上三绺苍白胡子,其面上团团的轮廓。手上拿了麈尾,带笑不笑,倒有点道貌岸然。这就是田刺史。
祝公远连忙上前打躬,李、田一边还礼。
祝公远道:“乡居一切简陋,今天何幸二公远临。”
李有成道:“特来打扰,里面长谈吧。”
祝公远称是。在前引路。并吩咐家人对小厮们好好款待。到了客厅,请二公登炕上坐,自己坐在一边椅子上相陪。寒暄之下,才知道刺史叫令谋。李有成和田令谋和主人先谈了几句话,祝公远令家人送过一道茶汤。
田令疳道:“祝公有几位令郎呢?”
祝公远道:“唉!谈起这个,实在惭愧。公远半百开外,并无一个儿子。只有一女,当了儿子养大。”
李有成将手一理长须道:“是呀! 听说令爱学问好得了不得。”
祝公远道:“那是过奖了。不过没有男孩子念书,这个女孩子就当男孩子一样读书而已。”
田令谋将麈尾一拂,问道:“今年多大呢?”
祝公远道:“今年二十岁了。”
田令谋道:“现在还在念书吗?”
祝公远对女儿上余杭,原是一种秘密,因此哈哈一笑道:“孩子的本意,还打算念几年的。只是念到今年春天,觉着念书有许多不便,所以今年春天就停书不念了。”
李有成道:“是!女子念书,究有许多不便。令女公子现在有了人家没有呢?”
祝公远这才有几分明白,二位是被请来作媒的。这男家请了李长史作媒,已经了不起。还不嫌路远,请了田令谋同来,这人情圈子得特大呀。想必来头不小。便道:“小女尚未有人家。因弟只有这个女儿,不免留在家中,多过几年。”
田令谋道:“那么,我和有成兄,这个机会来着了。马子明太守,祝君认识吗。”
祝公远两手一拱道:“久闻其名,家住贸县廊头。”
田令谋点头道:“这就是了。太守的儿子,名叫文才。特意在家请师授读。所以这个名号,他竟是名实相和会的。太守听说你家有一位千金,饱有文学,人品更不必提,堪称第一,因此特命小弟前来,为两家一作媒人,将你家小姐许配马文才。小弟又怕自己面子不够,拉了有成前来,可说双媒造府。祝君对此,谅无推辞的了。”说着,哈哈一笑。
祝公远听说马子明的儿子求婚,心里已有三分愿意。何况这两位媒人,在这乡下又是天字第一号的阔人,也不敢推辞。因道:“我公之命,小弟焉敢不遵。但文才多大岁数,人品怎样,小弟尚无所知。”
田令谋哈哈笑道:“是我们说话说得太快了。今当补行报告,文才今已二十二岁,人品啦,你不用提,保居……”他这言语没有说完,把一支麈尾轻轻地在手上拂了几拂。
李有成不等他把言语说完,免露穷相,便笑道:“第一两个字,当然不能说,这里千金已称第一,文才的人品,只称第二吧?”
田令谋那保居第一的话,自己正不好开口,一刻又想不起别的话来。他从旁一插嘴,正好解了围。便笑道:“对了对了,保居第二吧?”
祝公远道:“二公说话,当然不会错的。但是我家只有这个女儿,小妻也疼爱得了不得,小弟拟看一看小妻的意见如何,三日之后,可以听弟的回音。”
李有成道:“哎哟,那不是这消息靠不住了吗?”
田令谋道:“三天也不算多。可是我是个行路之人,三天期限,成了也罢。若是不成呢,这三天太无所谓了。”
祝公远点了一点头,又拱手作了几回揖。因道:“根据二公之为人,说的话,没有不相信的。以公远而论,当然唯命是从。可是小妻是个女人,又只生了这个女,若就是这样一笔将她抹煞,这样议论,小弟也不好开口。”说着话,站起来,又作了一个揖道:“愿二公明以教我。”
二人连忙还揖,大家坐下。
李有成道:“这样说,祝君是没有什么话了。照着平常而论,也似乎应当通过安人。这样吧,我们两人就此闲谈,祝君可以告便。”
田令谋道:“好,就依了有成兄。我还可以告诉公远君,马子明兄,论起家财来,这几县可称首富。凡是尊嫂令媛觉得马子明兄所可办到的,只管说,在纳礼时候,一定叫马家努力为之。这件事,祝君虽不曾对我说,我们也非常明白呀!”说毕,又打了个哈哈。
祝公远道:“既然二公许我暂时告便,我也不客气了。二公不一定在这里等候,小弟家中有一小园,可以在里面散步散步。”
二人都答应了好。祝公远起身告辞,自向里面屋子里头来,滕氏正靠窗户坐着,见丈夫高高兴兴进了房间。便道:“客都走了吗?”
祝公远道:“大远的路,刚刚来,哪里就走了。恭喜安人,贺喜安人啦!”站住脚,奉上一揖。
腾氏道:“什么喜讯?看你乐成这个样子。”
祝公远道:“二位不辞远道,特地到我家来,你猜,是干什么来的?”
滕氏道:“不知道呀!”
祝公远道:“是为英台作媒来的。”
滕氏道:“哦!作媒来的,哪一家呢?”
祝公远道:“是马子明太守家。他家有一个大儿子,名叫文才,今天二十二岁,特意请二公前来作伐。只看二位作这样大的官,这个媒人非同等闲啦。”
滕氏道:“这马太守家,颇是有名。不过男孩子我二人都没有见过,似乎应当看看。再说,他家既很有钱,现今还在念书,应当带两篇文章来看看才是呀。”
祝公远道:“你这话,都和我说的一样。一定转告二公。除比以外,你没什么话要说了吗?”
滕氏道:“还有呀!我家英台现在肚子里真装满了书。差不多的人,她不会放在眼里的。似乎应当问她一问。还有,讨回文章来,也应当让她过目。”
祝公远进来,就在滕氏邻近一张方几上坐了。这时突然站起来,红着脸道:“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从前英台要上杭州去念书,我是不答应的。后来七说八说,我答应了,你想想看,这三年以来,我两人担惊受怕,还在小处吗?再遇到出阁这件大事,我们又从哪一点上不想她过得去。你想,马家这样的人家,真是打灯笼也寻找不出来的,岂能放过?何况这两位大媒人,又是两位大官,哪里去找。你再要事先征求认可,实在太麻烦了。照说呢,她也没有什么不认可的,你想,还有第二家马家吗?所以我认为事先无征求她同意的道理。”
滕氏见丈夫说得振振有辞,家里有客呢,也不宜过于争执。好在也不是一天就能说妥的。便道:“马家是有名声的,我知道。但是他的大孩子,总以为要像个人样,不能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那就把钱堆成山,让英台嫁过去,英台也是不会乐意的吧?还有那文稿,我是无所谓,可是英台就成了自己的性命,那也非拿来看不可。”
祝公远道:“说来说去,你不就是这两句话吗?这个我已经知道,还有什么话?”
滕氏道:“再没有什么话了?”
祝公远道:“没有什么话,我就陪客去了。英台,你暂时不必告诉她。”
说毕,他仍回到客厅里来。果然,那两位大媒人都游花园去了。这里派家人去请,两位佳宾才回来。
田令谋将麈尾摇了两摇,笑道:“千金果然不同等闲。在秋千架子上刻她一首诗,可惜没有纸笔,不能全记。仿佛有这样几句,‘红索彩云客,一度争高人。’又说,‘明月送影去,风细落地轻。’这种句子,都是弄秋千,而又描写有寄托,句子结尾,有英记字样,所以我猜,不是祝君作品。而二十岁姑娘,能作出这样的诗来,真是不容易。”
祝公远连说见笑大方。
李有成道:“不,几多读书种子,还作不出来呢。”
大家分宾主坐下。
田令谋道:“祝君进内见了安人,一定把我两人来意详细告知,嫂夫人意见如何呢?”
祝公远就婉转地把滕氏之意告诉一番。
田令谋道:“事情倒有七八分可成,有成兄之意见怎样?”说时,把麈尾慢慢的拂着。
李有成点头道:“据我看,不止七八分可成吧?因为一见祝旨,他就说过‘我公之命,焉敢不遵。’这简直不打折扣,实实在在十分可成。后来入内见嫂夫人,商量意见,当然,这也是人情中事。现在据祝君来说,对我两位媒人,也说这是难得的。现在只要看几篇文稿,和马文才本人,根据人情来谈,这没有什么话可说的。马文才现时在家中,只要我说声奉请,他不能不来,来了之后,祝君夫妇要看新姑爷,你说,这还不好办?至于几篇文稿,那更容易,明天我派专人,到马府上去拿。不但三篇五篇,把他的文稿,尽量拿来,都可以办到。所以据我看来,丝毫没有为难之处,令谋兄说,只有七八分可成,现在经我一一解释,简直就是十成。不过经过手续延搁,迟两天日子而已。”
田令谋哈哈一笑道:“经过有成一解释,的确没有什么为难之处。祝君,这事就算定妥了吧?”
祝公远听他两人说话,一个打锣,一个击鼓,非常合拍,就微笑道:“兄弟没有什么话可说。只是内人方面,要看看马公子本人,和请看两篇文稿而已。二公来舍下好大半天了,叫厨房开饭吧。”
于是就吩咐家里人开饭。家里人答应一声,立刻在客厅隔壁屋子,摆下全席。这番全席,就凭两位大官,也办到应有尽有,更不用说两位大红媒了。两位吃过饭,依然在客厅里坐。提到作媒的事,说来说去,非逼祝公远答应不可。
后来李有成道:“这样吧,五七天之后马公子要来我家的。文稿自会带着身旁。那时,让内人携带文稿来府上一趟吧。自然,安人自会亲自接见,女人见了女人,说话容易得多,我敢说准成。至于祝贤嫂如何赏识这位新姑爷,那听嫂夫人的便。以哪个时间为宜,也可以临时再定。你看,这个办法怎样?”
祝公远一听李有成话,不好再驳,只好又说遵依台命。于是两位佳宾带了几分高兴,告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