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鲜姜浸米醋,瘊子巧妙方
    鲜姜浸米醋,瘊子巧妙方
    (录自《中华名医特技集成》王凤岐 主编)
    陈老从民间得一治瘊子的妙方,堪称百发百中。其方即上好米醋100克,鲜姜50克,将鲜姜切碎,浸泡在米醋中10天即可。用脱脂棉蘸醋少许,抹在瘊子局部,每天擦洗1~2次,7日后,瘊子即见萎缩,逐渐缩小,以致消失。如能察知母瘊,即第一个生长出来的,个大表面粗糙,顶部开花,呈絮珠状,此为母瘊。用此醋擦之,至母瘊消失,其他瘊子也能自然消失。
    瘊子是皮肤病之一种,古称疣瘊,多缘风邪搏于皮肤或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所致。米醋的破血逐瘀,除癥瘕坚积,配生姜透表发邪,二药合用,有辛开酸软之功。陈氏用之多年,鲜有不效者。
    评注:
    上方为黑龙江省名医陈景河的经验方,标题为评注者添加。“瘊子”是民间称呼,西医称作“疣”,这里指的当为“寻常疣”。我在前面多篇治疗寻常疣、扁平疣等的验方评注里面都已经讲过,这里不重复。因为疣为人类乳头瘤病毒所致,所不同的是其亚型。寻常疣是hpv-2、4型、7型等引起,扁平疣是hpv3和hpv5等感染引起,尖锐湿疣主要由hpv6和hpv11等型引起。我这里大胆推断,鲜姜浸米醋或可试用于尖锐湿疣,扁平疣,问题在于不知上方刺激性可否适合会阴部皮肤,面部皮肤?我曾询问皮肤科、药剂科相关人员,他们一时也不能给出肯定回答。
    鲜姜浸米醋外擦除瘊子的方法,“辛开酸软”,是根植于中医传统治则的,这种透发表邪的方法,属于中医治法里的“汗法”,“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略叙几句,中医治病讲究因势利导,使邪有出路,因而反对“闭门留寇”。说得直白一些,就是让病邪有条路方便出来。清代医家周学海在《读医随笔》里有一篇“用药须使邪有出路”,讲到“凡治病,总宜使邪有出路。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宜外出者,不散之不得外也。”
    已故名医魏长春曾讲“治病靠人自然疗能,用药要乘势利导。若不明自然疗能,见感冒咳嗽,即用止咳成药,见便泻即用止泻药,见目赤即用消炎药,这都是舍本逐末,没有查清病源及其病因,违反乘势利导方法,反而使病情变化,甚至留根,为此必须注意这个道理。”(见《魏长春中医实践经验录 增编版》)
    其实这种思路,西医里面也时有体现,比如感染性腹泻,西医早期也是不主张随便使用易蒙停(洛哌丁胺)的,如误用,会抑制肠蠕动,可能导致肠道病菌滋生,代谢废物无法便出,极易加重病情。

章节目录

古今单验方选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金风玉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风玉露并收藏古今单验方选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