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绿豆羊肉汤治疗复发性口疮(即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
    绿豆羊肉汤治疗复发性口疮
    (录自《吴光烈临床经验集》吴光烈著 吴盛荣等整理)
    我院于1980年5月至1983年12月用自拟的绿豆羊肉汤治疗复发性口疮多例,均取得较好效果。
    典型病例
    例一 林某,女38岁,南安县东田中心小学教师。1980年5月21日初诊。
    复发性口疮愈而复发已20多年,患部呈烧灼样疼痛,特别是说话、吃饭、咀嚼时疼痛更甚,接触酸、碱食物则疼痛难忍,每于失眠或教学紧张时而加重。曾经多方求医,屡服西药及清心导热、滋阴降火的中药均未获效。现由于病程长,体质衰。证见纳呆食少,头晕目眩时作,神倦懒言,面色少华。诊其脉沉缓而弱,唇口淡,苔少,口唇内侧上下黏膜可见圆形及椭圆形的溃疡点4个,小的直径约1.5毫米,大的3毫米左右。边缘整齐,溃疡面平坦,覆有微黄色或灰白色的一层,周围有红晕。证属脾阳虚衰为本,内蕴毒热之邪为标;治以温阳健脾,佐以甘寒解毒。
    方用绿豆羊肉汤治之。
    处方:羊肉120克,绿豆30克,生姜5克,大枣10粒,加水适量炖烂取服。每天1剂,嘱服3剂。
    6月10日患者因肾炎来我院治疗,顺谈其复发性口疮,服上方3剂后,药对证,效如神。为巩固疗效,自己连进5剂而告痊。最近随访,自诉偶有复发仍以原方治之,随即消失。
    例二 陈某,男性,46岁,南安县检察院干部。1982年11月7日初诊。
    患者自1969年以来,复发性口疮反复发作,经多方治疗未获效,患部灼热刺痛,尤以说话饮食为甚,有时则不敢进食。每遇工作劳累或失眠而诱发或加重病情。此次发作已达1周余,现神疲懒言,纳呆食少,面色白,脉沉迟,舌质淡胖,苔薄白,舌中微黄。下唇内侧黏膜有黄豆大的溃疡点3个。证属脾阳不足,内蕴热毒之邪;治宜温养脾土为主,佐以甘寒解毒。
    方用绿豆羊肉汤治之。
    处方:羊肉120克,绿豆30克,生姜5片,大枣10枚,加水炖烂取服。每天服1次,病愈停服。
    11月15日复诊:患者谓:服上药先后6次,症愈未见复作。遂嘱停药观察。
    1984年4月3日,因感冒来诊,告曰:口疮经治疗后至今未见复发。
    讨论及体会
    一、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常见口腔病。《圣济总录》指出:“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疡医大全》谓:“口疮因胃弱谷少”;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至于在治疗上,朱丹溪说:“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土虚”;明清医学家如张景岳,龚廷贤,喻嘉言,沈金鳌等对口疮服药无效,应用甘温治法取效的记载也屡见不鲜;薛立斋医案选录口疮治验十三则,其中所用药均偏于甘温,慎于苦寒。
    二、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认为脾胃之虚愈甚,则口疮愈易发作,病程愈长,消烁阴津则愈厉害。故体内必蕴积热毒之邪,这是本病的关键所在。但其本在虚,其标在于热毒之邪。故脏腑病变为本,局部病变是标。根据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在治疗上以甘温调补脾胃为主,辅以甘寒清泄热毒之邪,方用自拟绿豆羊肉汤治之。其用意为羊肉为血肉有情之品,以形补形,气味甘温,专入脾。即《内经》所谓“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生姜温中散寒;大枣为安中之药,以增强补益脾胃之功。盖脾胃为“后天之本,营血化生之源”,脾胃得治,则诸虚俱愈矣。绿豆取其甘寒,既资脾胃又能解久病内蕴热毒之邪。合而用之,而收全功。
    三、本方系以药物和营养食物相配合的别开生面的扶正祛邪治法,具有调节机体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临床使用以来,未见弊端。
    本证以老年人及妇女为多,这可能与体质虚衰及家务操劳过度有关。在临床观察中,本病的患者常因过度疲乏,睡眠不足而诱发,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原载于《福建中医药》1985年第2期)
    评注:
    我在上文介绍了“绿豆鸡蛋饮治疗复发性口疮”,这里介绍的是“绿豆羊肉汤”,在治疗思路上有所不同。在使用本方时,请注意患复发性口疮的朋友临床表现是否与上文介绍的有切合之处,倘使差异很大,或是本来拒吃羊肉,就不能勉强使用本方了。
    吴光烈是福建南安名医,在《中华名医特技集成》也有介绍这一经验,不过题为“大枣绿豆羊肉汤治疗复发性口疮有奇效”,该文是由其学生整理,虽然标的方名不一样,文字叙述与上文不同,实际内容是一个,该文还说:“吴师云:‘本方不但治疗复发性口疮有良效,对气虚发热,身大热有汗,渴欲热饮,少气懒言,舌嫩色淡,脉虚大者,以及妇女产后劳倦内伤发热,证见肌热面赤,烦渴欲热饮,舌淡红,脉洪大而虚者,用之也效。’”
    明代医学家薛己(号立斋)在《口齿类要》一书论“口疮”: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当分别而治之……薛己的《食物本草》讲“羊肉比人参、黄芪,参、芪补气,羊肉补形”,我以为薛己论口疮的经验较为珍贵,他强调的是羊肉甘温健脾(脾主肌肉,啖食羊肉,寓意“托疮生肌”)。
    这里再转载一个薛己用“羊肉治疮口不敛”的经验(见《岐黄用意——巧治疑难杂症》):明代太学生蔡东之,年过五十,患背疽,但疮口一直未收敛封口。时值冬月,见咳嗽不已。名医薛己告曰:“疮口未敛,是脾气已虚;咳嗽不止,是肺气受累。治当补脾。”隔日,薛与蔡在宴席上相遇,薛见蔡不食羊肉,劝他说:“羊肉之补与人参相同,尽可食之。”蔡便开始吃羊肉。不过十来天,疮口已敛,咳嗽亦愈。

章节目录

古今单验方选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金风玉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风玉露并收藏古今单验方选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