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锤击法治疗跟骨骨刺足跟疼痛
    锤击法治疗跟骨骨刺足跟疼痛102例报告
    (录自《杏林霜华:北京铁路总医院名老中医经验集》)
    一、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全部来源于门诊患者,未经选择。其中男性50例,女性52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72岁。其中以51~60岁最多,共56例。病程最短2周,最长10余年,其中1年以内者65例,1~3年者29例,3年以上者8例。有43例经x线拍片,发现有跟骨骨刺或骨质增生者35例,未见明显骨质改变者8例。
    二、临床症状及诊断标准
    本病主要症状为足跟疼痛,伴有麻胀感,疼痛以初立或初走时明显,尤以晨起下床站立或走动时较剧烈,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可减轻,但久立久行后疼痛又加重。当足跟在石子、瓦片等硬物上被硌垫时,其痛不堪忍受。疼痛部位一般较局限,多有明显的压痛点。
    三、治疗方法
    病人俯卧于床上,患肢屈曲,足心向上,医者左手握住患肢踝部,用右手大拇指在足跟上寻找压痛点,找到压痛点后进行揉按和刮压,继以右手持小铁锤(一般日常用的小铁锤、羊角锤、斧头或榔头等均可),对准压痛点锤击3~5下,用力要适当,动作准确轻快,若有皮下结节状物以锤击使其散开为度;然后轻轻敲击四周,并反复捏揉跟腱及小腿肚,以缓解腓肠肌的痉挛和疼痛。每周治疗1次,如双足同时患病者每次只治一足。
    四、治疗效果
    经治疗后,病人行走、站立、跑跳自如,自觉无疼痛,局部叩击时无痛感,经观察3个月无复发者为治愈,本组共94例,占92.2%;经治疗后,病人行走、站立均无痛感,基本症状消失,局部无明显压痛,但劳累后或行立过久时仍有酸胀感为显效,本组共7例,占6.9%;经治疗后,足跟疼痛无明显减轻者为无效,本组仅1例,占1%。本组治愈病例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8次,其中经锤击1次治愈者4例,2次治愈者15例,3次治愈者40例,4次治愈者22例,5次治愈者11例,6次以上治愈者2例。
    五、典型病例
    林某,女,53岁。病史:1975年5月来诊。右足跟部疼痛已有半年,行走、站立均感不便。检查:右足跟骨基底结节处压痛明显,经x线摄片发现有一粗糙骨刺。经用锤击法治疗3次而愈,随访6年无复发。
    六、体会
    本疗法简单易行,疗效较好。其疗效机制主要是刺激骨刺部的软组织,使其对疼痛逐渐适应,并促使其增生的滑囊或粘连的结节散开,而不是打掉骨刺。治愈后的病人经x线摄片复查,骨刺仍然存在,但足跟疼痛完全消失。进行锤击时,要对准压痛点,用力大小要适度。若掌握不好,用力小则起不到作用;用力过猛可能会将骨刺打断造成人工骨折,出现肿痛加重或瘀血、瘀斑等。但遇此不必担心,一般休息1个月后,肿痛、瘀血均会消失,不留后遗症,足跟痛也随之而愈。
    使用本法时如配合热水烫脚,或加用一些舒筋活血、散风止痛类中药烫洗,疗效更佳。(葛长海 李鸿江 葛凤鸣)
    评注:
    此法在《中医杂志》1983年第4期也有介绍,《杏林妙法》一书也有收录。
    《中医临证备要》指出:“足跟疼痛,不红不肿,不能多立、多走,属肝肾阴血不足。虽系小病,治宜峻补,用鹿角胶丸和立安丸。”所论确是洞隐烛微,直指病源,但依法施治,时间较长,收效过于缓慢。今人多研究运用一些中药如白芥子研末醋调外敷,成药有“骨质增生一贴灵”等许多药物,实际情况在足跟疼痛、跟骨骨刺时,一贴往往不灵,贴多日方能见效。还有不少中医研究用中药熏蒸、泡浴,取效仍嫌迟缓。唯近年小针刀疗法于此有卓效,惜乎深研此道者寡。而此法治疗足跟疼痛,较之传统服药法便捷,只要掌握好操作方法,完全可以为我辈所用。

章节目录

古今单验方选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金风玉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风玉露并收藏古今单验方选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