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宫殿里太久,很闷,还是走一走比较好,思维也更清晰一些。
说得不一定对,但至少说到了不少实实在在的问题,已经很难得了。
刘彻喜欢这么干。
从被召见,再到接郅都的班,进入九卿行列,张汤对刘彻的起居习惯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什么时候怎么做,
都是见机行事……
其实说是走走,就是想寻找个宽松的说话气氛,悠闲之冲,将想说的话题延伸,说得也舒服一些。
脚步交错,缓缓而行,眨眼间,已是沿着宫殿的复道一路走过来了,而长安城日渐深浓的色彩,尽收于眼底。
刘彻眼中,这些年年岁岁相似的风景,早已司空见惯,长安城的风光,早刻画在了心里,只不经意地瞥上一眼,就匆匆离去。
但是,当他将目光投向蓝天之时,脚步一下子就挪不动了。
哎呦,原来是几朵白云中间,飞来一只色彩艳丽的风筝。
这种突兀的东西总会吸引人的注意,此时也不例外。
目光所及范围内,只见那是一只展翅的“雄鹰”,它扶摇奋翮,追着云彩,而尾翼后飘着一条细细的丝线,延伸到目光不可及的远方。
恍神一下子,刘彻的心就跟着那条丝线去了,越飘越远。
他想着,这都城的某一个角落,那里一定有一位掌握着这条线的人,而那人的心,此刻一定和自己一样,正飞游在蓝天白云间。
或者是个小孩……
臆想之下,刘彻来了兴趣,忽然就对那种自由十分向往。
有时候,他总是觉得与威加四海的相伴随的,只有漫长的斗争与寂寞。
就算是这当空的太阳,白天被膜拜,可留在天空的,也只有它孤零零的身影。
夜晚更不必说了,
影子都不见……
走着走着,刘彻便沉默了,他太专注了,张汤只能隔着几步远站着,生怕不慎打扰了刘彻。
一刻钟后,刘彻才回过头来问道:“看你这样子,张汤你儿时没有放过风筝吧?”
张汤摇了摇头:“没有,臣儿时乃一乡间顽童,常常惹家父生气。”
“啧啧啧!”
熊孩子总是会成长的,皮一下子才好扳正嘛,没有人扳的话,那就是个例外了。
感叹间,刘彻不再关注那风筝,而是迈着轻快的步子朝前走去,偶尔来了一波八卦之心。
“这个……说来给朕听听。”
想听就讲呗,张汤紧追两步,跟上刘彻的脚步道:“是这样的,臣儿时家父任长安丞,他一心只想着让臣苦读,待有一天报效朝廷。
所以家父治家甚严,从署中回到家中,就查阅微臣的功课。
故而臣早在少年时期,就跟随家父学写断狱文书,臣幼时不晓人事,常对家父多生怨恨,可直到臣主持廷尉府后,才真正体味了他的良苦用心,严父方出赤子。”
“嘿嘿,原来爱卿会审案乃是家传哦!这么说,朕少年时,也曾经做过许多好笑的事情。
从八岁被立为太子的时候起,朕就明白了,朕不会再有自由自在的生活了,不仅朕,就是太子将来也一样,不会有变……”
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一下子逆转天下人的意志,只能循循诱之。
王莽这孩纸就是一个教训,想当然的真理,队友跟不上也没用。
所以说,刘彻毕竟是刘彻,他不会一直沉湎于对“自在”的向往中,他必须面对一大堆亟待解决的难题,而且还得稳扎稳打。
思绪又转到“淮南案”上来了,刘彻问道:“爱卿对淮南案中的刘陵、东方朔和伍被几人,想如何处置呢?”
“臣……正想听皇上的旨意呢!”
抚过短须,刘彻顿了顿道:“朕阅了廷尉府呈上来的案卷,觉得刘陵潜伏京城,刺探朝廷情报,念其皇亲,又为迫使,当削为平民,而淮南王太子刘迁密谋反叛,罪不容赦,应处以弃市。”
“依律处之,可。”
“哼,他们倒行逆施,人神共愤!至于伍被,在淮南王多次密谋造反时,倒能够陈说利害,朕的意思……”
停顿间,刘彻打住了话头,就不说下去了,等待张汤的回答。
“陛下……您的意思是要臣对伍被从轻发落?”张汤上前施了一礼便道,“陛下,这万万不可!”
嗬,反对意见?
很棒!
刘彻只是皱了皱眉头道:“朕不是这个意思,朕只是觉得他和淮南那些执意谋反的罪臣不大一样而已,那依爱卿之见,该如何判处呢?”
“您恕臣无罪,臣才敢说。”
这就是当皇帝的难处,随意说话的气氛都没有了,刘彻无奈地摇了摇头道:“瞧你说的,朕这不是与爱卿散步么?哪来这么多忌讳。”
张汤还是先谢过刘彻,才说道:“伍被虽有雅词,但据他的交代和刘迁的狱词,很明显,这表明几乎所有的反计都出自他手。
而且他尤其不该让刘安煽惑诸侯叛乱,更不该派游侠刺杀大将军!”
“呵!原来行刺一案的始作俑者是他。”张汤在与刘彻的目光相撞时,就从中感觉到了一种冰冷。
当然了,刘彻也被刺过一回。
咋能忍呢?
“他施计行刺大将军,想撼我大汉中流砥柱,岂能饶恕?那就依卿奏,待到秋后,也处以弃市!”
凭栏望过去,高大的北阙在春日下显得雄伟而又庄严,睹物思人,刘彻心中又是想到了别的。
按理说,这是大臣们出入的地方,多少年来,或回朝复旨,或外放辞行,或陈奏朝事,或出使藩国,这里曾站过多少名臣良将。
卫绾、赵绾、窦婴、公孙弘、司马相如、主父偃等等,可一想起东方朔的名字,刘彻就心中隐隐作痛。
建元以来,力鼎新制的大臣中,他也是其中的一位,可他……
人心善变,是从何时与朕离心离德了呢?一个那么锐意进取的儒生,怎么会堕于金钱,惑于美女呢?
讲道理,他已没有心思追寻其间的细节了,没啥意义。
别人要膨胀,自己有啥办法?而是顺着思绪,反思自己的作为。
这么几年来,刘彻自我感觉良好,总以为是重用他的,却忽视了他的感觉。
他怎么会对韩安国、李蔡、公孙弘的平步青云而无动于衷呢?知人而不善任,也是一种错误。
说得不一定对,但至少说到了不少实实在在的问题,已经很难得了。
刘彻喜欢这么干。
从被召见,再到接郅都的班,进入九卿行列,张汤对刘彻的起居习惯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什么时候怎么做,
都是见机行事……
其实说是走走,就是想寻找个宽松的说话气氛,悠闲之冲,将想说的话题延伸,说得也舒服一些。
脚步交错,缓缓而行,眨眼间,已是沿着宫殿的复道一路走过来了,而长安城日渐深浓的色彩,尽收于眼底。
刘彻眼中,这些年年岁岁相似的风景,早已司空见惯,长安城的风光,早刻画在了心里,只不经意地瞥上一眼,就匆匆离去。
但是,当他将目光投向蓝天之时,脚步一下子就挪不动了。
哎呦,原来是几朵白云中间,飞来一只色彩艳丽的风筝。
这种突兀的东西总会吸引人的注意,此时也不例外。
目光所及范围内,只见那是一只展翅的“雄鹰”,它扶摇奋翮,追着云彩,而尾翼后飘着一条细细的丝线,延伸到目光不可及的远方。
恍神一下子,刘彻的心就跟着那条丝线去了,越飘越远。
他想着,这都城的某一个角落,那里一定有一位掌握着这条线的人,而那人的心,此刻一定和自己一样,正飞游在蓝天白云间。
或者是个小孩……
臆想之下,刘彻来了兴趣,忽然就对那种自由十分向往。
有时候,他总是觉得与威加四海的相伴随的,只有漫长的斗争与寂寞。
就算是这当空的太阳,白天被膜拜,可留在天空的,也只有它孤零零的身影。
夜晚更不必说了,
影子都不见……
走着走着,刘彻便沉默了,他太专注了,张汤只能隔着几步远站着,生怕不慎打扰了刘彻。
一刻钟后,刘彻才回过头来问道:“看你这样子,张汤你儿时没有放过风筝吧?”
张汤摇了摇头:“没有,臣儿时乃一乡间顽童,常常惹家父生气。”
“啧啧啧!”
熊孩子总是会成长的,皮一下子才好扳正嘛,没有人扳的话,那就是个例外了。
感叹间,刘彻不再关注那风筝,而是迈着轻快的步子朝前走去,偶尔来了一波八卦之心。
“这个……说来给朕听听。”
想听就讲呗,张汤紧追两步,跟上刘彻的脚步道:“是这样的,臣儿时家父任长安丞,他一心只想着让臣苦读,待有一天报效朝廷。
所以家父治家甚严,从署中回到家中,就查阅微臣的功课。
故而臣早在少年时期,就跟随家父学写断狱文书,臣幼时不晓人事,常对家父多生怨恨,可直到臣主持廷尉府后,才真正体味了他的良苦用心,严父方出赤子。”
“嘿嘿,原来爱卿会审案乃是家传哦!这么说,朕少年时,也曾经做过许多好笑的事情。
从八岁被立为太子的时候起,朕就明白了,朕不会再有自由自在的生活了,不仅朕,就是太子将来也一样,不会有变……”
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一下子逆转天下人的意志,只能循循诱之。
王莽这孩纸就是一个教训,想当然的真理,队友跟不上也没用。
所以说,刘彻毕竟是刘彻,他不会一直沉湎于对“自在”的向往中,他必须面对一大堆亟待解决的难题,而且还得稳扎稳打。
思绪又转到“淮南案”上来了,刘彻问道:“爱卿对淮南案中的刘陵、东方朔和伍被几人,想如何处置呢?”
“臣……正想听皇上的旨意呢!”
抚过短须,刘彻顿了顿道:“朕阅了廷尉府呈上来的案卷,觉得刘陵潜伏京城,刺探朝廷情报,念其皇亲,又为迫使,当削为平民,而淮南王太子刘迁密谋反叛,罪不容赦,应处以弃市。”
“依律处之,可。”
“哼,他们倒行逆施,人神共愤!至于伍被,在淮南王多次密谋造反时,倒能够陈说利害,朕的意思……”
停顿间,刘彻打住了话头,就不说下去了,等待张汤的回答。
“陛下……您的意思是要臣对伍被从轻发落?”张汤上前施了一礼便道,“陛下,这万万不可!”
嗬,反对意见?
很棒!
刘彻只是皱了皱眉头道:“朕不是这个意思,朕只是觉得他和淮南那些执意谋反的罪臣不大一样而已,那依爱卿之见,该如何判处呢?”
“您恕臣无罪,臣才敢说。”
这就是当皇帝的难处,随意说话的气氛都没有了,刘彻无奈地摇了摇头道:“瞧你说的,朕这不是与爱卿散步么?哪来这么多忌讳。”
张汤还是先谢过刘彻,才说道:“伍被虽有雅词,但据他的交代和刘迁的狱词,很明显,这表明几乎所有的反计都出自他手。
而且他尤其不该让刘安煽惑诸侯叛乱,更不该派游侠刺杀大将军!”
“呵!原来行刺一案的始作俑者是他。”张汤在与刘彻的目光相撞时,就从中感觉到了一种冰冷。
当然了,刘彻也被刺过一回。
咋能忍呢?
“他施计行刺大将军,想撼我大汉中流砥柱,岂能饶恕?那就依卿奏,待到秋后,也处以弃市!”
凭栏望过去,高大的北阙在春日下显得雄伟而又庄严,睹物思人,刘彻心中又是想到了别的。
按理说,这是大臣们出入的地方,多少年来,或回朝复旨,或外放辞行,或陈奏朝事,或出使藩国,这里曾站过多少名臣良将。
卫绾、赵绾、窦婴、公孙弘、司马相如、主父偃等等,可一想起东方朔的名字,刘彻就心中隐隐作痛。
建元以来,力鼎新制的大臣中,他也是其中的一位,可他……
人心善变,是从何时与朕离心离德了呢?一个那么锐意进取的儒生,怎么会堕于金钱,惑于美女呢?
讲道理,他已没有心思追寻其间的细节了,没啥意义。
别人要膨胀,自己有啥办法?而是顺着思绪,反思自己的作为。
这么几年来,刘彻自我感觉良好,总以为是重用他的,却忽视了他的感觉。
他怎么会对韩安国、李蔡、公孙弘的平步青云而无动于衷呢?知人而不善任,也是一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