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朝代的官员来说,官职都是他们的第二生命。刘镜人听说孙元起要谋杀他的第二生命,工作积极性立马变得跟管涌似的,突突往上冒。
次日一大早,孙元起刚起床,刘镜人便过来汇报:“启禀大人,养病院新址找到了!”
“哦?”
“下官在城郊觅得一家客栈,凡有房屋五十余间,床榻桌椅俱全。因近日疫情严重,住客稀少,正可以借来一用。”刘镜人唯恐孙元起不信,又详细解释道。
孙元起大喜,少不了大肆嘉奖一番。顾不得吃早饭,当下命人请来伍连德、姚孙二医生、赵景惠等人,商议在新址上建立一所较为正规的传染病医院,姚、孙二医生负责治疗病人,伍连德负责寻找病源和传染方式,赵景惠等人研究病菌及抗病药物,至于自己,则主动请缨负责隔离、消毒、善后等事宜。
诸人散后,孙元起胡乱吃了几口早饭,正要带领志愿者出门督导全城戒严,门房来报:“老爷,有两位洋人求见。”
他们鼻子倒是灵的很,自己昨天下午刚到,今天人家就找上门了。
两人都有名片,一个写着“日本私立北里细菌学研究所所长,北里柴三郎博士”,一个写着“哈尔滨俄国铁路医院院长,哈夫肯医师”,看来他们分别是日、俄两国此次防疫的总医官。
技术官僚毕竟单纯些,而且他们到疫区也更早些,对于疫情认识更加深入,正好相互交流一下。想到这里,孙元起说道:“快快有请!”
北里柴三郎是个五十多岁的矮老头,哈夫肯则是三十出头的高大汉子,对于孙元起他们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寒暄过后,孙元起直接问道:“二位都是传染病方面的专家,对于此次疫情,有什么看法?”
因为对霍乱弧菌、鼠疫杆菌等细菌的深入研究,北里柴三郎在学界享有崇高声誉,哈夫肯不敢怠慢,很恭敬地请他先发表意见。北里沉思片刻,字斟句酌地说道:“1894年香港发生鼠疫,我和同事青山胤通博士等人赴疫区开展实地调查,在老鼠身上发现并分离了鼠疫杆菌,从而确认老鼠是传播鼠疫的罪魁祸首。本次我受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的委托,前来调查病因。到傅家甸之后立即雇人捕捉老鼠,以期在老鼠身上发现鼠疫杆菌。可是一连解剖了数百只老鼠,始终没有在老鼠身上发现鼠疫杆菌。所以我有些怀疑现在流行的传染病是不是鼠疫。”
听了翻译,孙元起有些疑惑:“北里先生,你是研究鼠疫杆菌的专家,只需要解剖病死者遗体,比对一下两种病菌的差异,不就可以确定是不是鼠疫了么?”
北里柴三郎躬身答道:“实在抱歉,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机会解剖遗体,因为日本侨民暂时还没有人感染此种病疫。贵国国民感染致死者倒是很多,但贵国法律严禁破坏尸体,作为外国人,我更不能逾越。”
孙元起又问哈夫肯:“哈夫肯医师,你的观点呢?”
哈夫肯有些自得地答道:“很不幸,又有些幸运,滨江厅的俄国侨民有不少感染了这种疾病。经过我认真检测,现在可以完全确定这种传染病就是鼠疫!”
北里柴三郎奇道:“既然是鼠疫,为什么我没有在老鼠身上发现鼠疫杆菌?”
哈夫肯眨了眨蓝色的眼睛:“或许您和牛顿爵士一样不走运,解剖的那几百只老鼠恰好都是健康的。”
牛顿是伟大的科学家,但也有运气不好犯错误的时候。1666年,23岁的牛顿想通过实验来证实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于是他把玻璃和水组合在一起来,测量两者折射率的差异。非常不巧,他选用的玻璃与水具有相同的折射率。于是牛顿推断:所有透明物质具有相同的折射率。
他还兴冲冲地把这个结果告诉了一位对光学很感兴趣的朋友卢卡斯。卢卡斯有些不信,回去重做了这个实验。他选用玻璃与牛顿的不同,自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玻璃和水有不同的折射率。当卢卡斯把结果告诉了牛顿,牛顿却固执己见,连重复的实验都懒得再做。
鉴于牛顿赫赫威名,大家都接受了他的错误结论。直到牛顿死后,人们才发现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牛顿的这个故事,科研人员都耳熟能详。北里柴三郎听了哈夫肯的解释,对于自己的解剖结果也怀疑起来,心道:难道我解剖的老鼠都是一个窝里出来的?我得回去四处多逮些老鼠试试!
孙元起迟疑地说道:“二位都是研究鼠疫的专家,我作为一个门外汉,想请教你们几个问题:第一、老鼠是不是传播鼠疫的唯一媒介?第二、鼠疫能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第三、鼠疫会不会出现变异,或者说,不止一种类型的鼠疫?”
北里柴三郎答道:“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类鼠疫最重要的传染源。鼠疫在老鼠和人类之间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当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再吸人血时病菌会注入到人体内。这种‘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而鼠疫在人和人之间传染,只限于患者在脓肿破溃后或被蚤吸血时才起传染源作用。至于鼠疫会不会变异或者鼠疫的类型,目前我还没有看到科学报道。”
孙元起道:“按照道理说,现在已经是冬季,老鼠活动减少,疫情应该趋于减缓,而不是大规模爆发。可实际上呢?傅家甸疫情越来越严重。我们养病院的医生经过观察发现,这种传染病可以通过飞沫传染。所以,我们怀疑这可能是一种新型传染病。”
哈夫肯言语中颇有些不屑:“约翰逊博士,医学和物理、化学一样,正确的结论应该建立在科学实验和严谨分析的基础上,而不是靠观察和臆测。”
孙元起道:“如果已有的结论解释不了客观存在的现象,难道我们不应该反过来怀疑结论吗?”
哈夫肯不客气地反驳道:“现在客观存在的现象就是,我在感染者的血液中发现了鼠疫杆菌!”
北里柴三郎看气氛有些紧张,连忙插话道:“如果真是鼠疫的话,那我们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发动全城居民捕捉老鼠、灭杀跳蚤。”
哈夫肯道:“如果贵国政府能够开除每只老鼠2枚铜圆赏格的话,相信短期内就能有效控制疫情。而且,我认为你们不应该限制国民的活动,相反,只有尽量活动,才能免受跳蚤和老鼠的侵害!”
孙元起这才弄明白他们拜访的目的:“谢谢二位的建议。目前我正组织研究人员对疫情展开研究,如果确认你们建议有效的话,会认真采用的。”
哈夫肯摇摇头:“约翰逊博士,你作为此次防疫的主要负责人,不仅仅是为了证明你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及时控制住疫情,挽救更多的生命。不要因为你的多疑和固执,而会让更多的人感染鼠疫而死去!”
孙元起说道:“事实上,我们正在实施有效的控制疫情方案,包括建立一所较为完善的传染病医院,积极寻找病源,对健康人群发放口罩,对感染者进行隔离,对病死者予以火化,对城区实行戒严和消毒。”
哈夫肯耸了耸肩:“你们中国有一句话,要想泉水清澈,就应该从源头上加以治理,否则所有的努力都将是徒劳无功。控制疫情也是这样。众所周知,控制疫情的唯一途径就是灭鼠。你们把精力全放在细枝末节上,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我认为,你们把买口罩、消毒药品的钱用来悬赏捕鼠,效果应该更好!”
孙元起道:“谢谢哈夫肯医师,我会认真考虑这个建议的。”
话已至此,北里柴三郎和哈夫肯只有起身告辞。临出门前,哈夫肯突然回头说道:“对了,约翰逊博士,我叔父主持印度孟买的鼠疫防治工作时,研制出一种能够预防鼠疫的疫苗。我们医院现在还有一些,如果你需要的话,可以转让一些。”
“哦?多少钱一支?”孙元起还真有些心动:参与防疫工作的志愿者那么多,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真是学校的巨大损失。如果价格合适,倒可以采购一批备用。
“二百二十两银子一支,如果需求量大的话,可以优惠些。”哈夫肯一脸灿烂。
孙元起倒吸了口凉气:真是除了劫道的,就是卖药的!一支疫苗就敢买二百二十两银子,比抢劫还来钱啊!
当然,一直以来疫苗在药品价格中就偏高,何况在20世纪初?更何况是在鼠疫爆发的重灾区?要知道抗战时期,一盒盘尼西林在黑市上就价值一根金条!
孙元起半天才狠下心:“那好,先给我们来五支,不,十支!”
心里却道:我们瓷器国是山寨技术的祖宗,有了这十支疫苗的样本,不信就造不出高仿品来!(未完待续。如果您
次日一大早,孙元起刚起床,刘镜人便过来汇报:“启禀大人,养病院新址找到了!”
“哦?”
“下官在城郊觅得一家客栈,凡有房屋五十余间,床榻桌椅俱全。因近日疫情严重,住客稀少,正可以借来一用。”刘镜人唯恐孙元起不信,又详细解释道。
孙元起大喜,少不了大肆嘉奖一番。顾不得吃早饭,当下命人请来伍连德、姚孙二医生、赵景惠等人,商议在新址上建立一所较为正规的传染病医院,姚、孙二医生负责治疗病人,伍连德负责寻找病源和传染方式,赵景惠等人研究病菌及抗病药物,至于自己,则主动请缨负责隔离、消毒、善后等事宜。
诸人散后,孙元起胡乱吃了几口早饭,正要带领志愿者出门督导全城戒严,门房来报:“老爷,有两位洋人求见。”
他们鼻子倒是灵的很,自己昨天下午刚到,今天人家就找上门了。
两人都有名片,一个写着“日本私立北里细菌学研究所所长,北里柴三郎博士”,一个写着“哈尔滨俄国铁路医院院长,哈夫肯医师”,看来他们分别是日、俄两国此次防疫的总医官。
技术官僚毕竟单纯些,而且他们到疫区也更早些,对于疫情认识更加深入,正好相互交流一下。想到这里,孙元起说道:“快快有请!”
北里柴三郎是个五十多岁的矮老头,哈夫肯则是三十出头的高大汉子,对于孙元起他们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寒暄过后,孙元起直接问道:“二位都是传染病方面的专家,对于此次疫情,有什么看法?”
因为对霍乱弧菌、鼠疫杆菌等细菌的深入研究,北里柴三郎在学界享有崇高声誉,哈夫肯不敢怠慢,很恭敬地请他先发表意见。北里沉思片刻,字斟句酌地说道:“1894年香港发生鼠疫,我和同事青山胤通博士等人赴疫区开展实地调查,在老鼠身上发现并分离了鼠疫杆菌,从而确认老鼠是传播鼠疫的罪魁祸首。本次我受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的委托,前来调查病因。到傅家甸之后立即雇人捕捉老鼠,以期在老鼠身上发现鼠疫杆菌。可是一连解剖了数百只老鼠,始终没有在老鼠身上发现鼠疫杆菌。所以我有些怀疑现在流行的传染病是不是鼠疫。”
听了翻译,孙元起有些疑惑:“北里先生,你是研究鼠疫杆菌的专家,只需要解剖病死者遗体,比对一下两种病菌的差异,不就可以确定是不是鼠疫了么?”
北里柴三郎躬身答道:“实在抱歉,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机会解剖遗体,因为日本侨民暂时还没有人感染此种病疫。贵国国民感染致死者倒是很多,但贵国法律严禁破坏尸体,作为外国人,我更不能逾越。”
孙元起又问哈夫肯:“哈夫肯医师,你的观点呢?”
哈夫肯有些自得地答道:“很不幸,又有些幸运,滨江厅的俄国侨民有不少感染了这种疾病。经过我认真检测,现在可以完全确定这种传染病就是鼠疫!”
北里柴三郎奇道:“既然是鼠疫,为什么我没有在老鼠身上发现鼠疫杆菌?”
哈夫肯眨了眨蓝色的眼睛:“或许您和牛顿爵士一样不走运,解剖的那几百只老鼠恰好都是健康的。”
牛顿是伟大的科学家,但也有运气不好犯错误的时候。1666年,23岁的牛顿想通过实验来证实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于是他把玻璃和水组合在一起来,测量两者折射率的差异。非常不巧,他选用的玻璃与水具有相同的折射率。于是牛顿推断:所有透明物质具有相同的折射率。
他还兴冲冲地把这个结果告诉了一位对光学很感兴趣的朋友卢卡斯。卢卡斯有些不信,回去重做了这个实验。他选用玻璃与牛顿的不同,自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玻璃和水有不同的折射率。当卢卡斯把结果告诉了牛顿,牛顿却固执己见,连重复的实验都懒得再做。
鉴于牛顿赫赫威名,大家都接受了他的错误结论。直到牛顿死后,人们才发现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牛顿的这个故事,科研人员都耳熟能详。北里柴三郎听了哈夫肯的解释,对于自己的解剖结果也怀疑起来,心道:难道我解剖的老鼠都是一个窝里出来的?我得回去四处多逮些老鼠试试!
孙元起迟疑地说道:“二位都是研究鼠疫的专家,我作为一个门外汉,想请教你们几个问题:第一、老鼠是不是传播鼠疫的唯一媒介?第二、鼠疫能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第三、鼠疫会不会出现变异,或者说,不止一种类型的鼠疫?”
北里柴三郎答道:“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类鼠疫最重要的传染源。鼠疫在老鼠和人类之间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当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再吸人血时病菌会注入到人体内。这种‘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而鼠疫在人和人之间传染,只限于患者在脓肿破溃后或被蚤吸血时才起传染源作用。至于鼠疫会不会变异或者鼠疫的类型,目前我还没有看到科学报道。”
孙元起道:“按照道理说,现在已经是冬季,老鼠活动减少,疫情应该趋于减缓,而不是大规模爆发。可实际上呢?傅家甸疫情越来越严重。我们养病院的医生经过观察发现,这种传染病可以通过飞沫传染。所以,我们怀疑这可能是一种新型传染病。”
哈夫肯言语中颇有些不屑:“约翰逊博士,医学和物理、化学一样,正确的结论应该建立在科学实验和严谨分析的基础上,而不是靠观察和臆测。”
孙元起道:“如果已有的结论解释不了客观存在的现象,难道我们不应该反过来怀疑结论吗?”
哈夫肯不客气地反驳道:“现在客观存在的现象就是,我在感染者的血液中发现了鼠疫杆菌!”
北里柴三郎看气氛有些紧张,连忙插话道:“如果真是鼠疫的话,那我们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发动全城居民捕捉老鼠、灭杀跳蚤。”
哈夫肯道:“如果贵国政府能够开除每只老鼠2枚铜圆赏格的话,相信短期内就能有效控制疫情。而且,我认为你们不应该限制国民的活动,相反,只有尽量活动,才能免受跳蚤和老鼠的侵害!”
孙元起这才弄明白他们拜访的目的:“谢谢二位的建议。目前我正组织研究人员对疫情展开研究,如果确认你们建议有效的话,会认真采用的。”
哈夫肯摇摇头:“约翰逊博士,你作为此次防疫的主要负责人,不仅仅是为了证明你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及时控制住疫情,挽救更多的生命。不要因为你的多疑和固执,而会让更多的人感染鼠疫而死去!”
孙元起说道:“事实上,我们正在实施有效的控制疫情方案,包括建立一所较为完善的传染病医院,积极寻找病源,对健康人群发放口罩,对感染者进行隔离,对病死者予以火化,对城区实行戒严和消毒。”
哈夫肯耸了耸肩:“你们中国有一句话,要想泉水清澈,就应该从源头上加以治理,否则所有的努力都将是徒劳无功。控制疫情也是这样。众所周知,控制疫情的唯一途径就是灭鼠。你们把精力全放在细枝末节上,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我认为,你们把买口罩、消毒药品的钱用来悬赏捕鼠,效果应该更好!”
孙元起道:“谢谢哈夫肯医师,我会认真考虑这个建议的。”
话已至此,北里柴三郎和哈夫肯只有起身告辞。临出门前,哈夫肯突然回头说道:“对了,约翰逊博士,我叔父主持印度孟买的鼠疫防治工作时,研制出一种能够预防鼠疫的疫苗。我们医院现在还有一些,如果你需要的话,可以转让一些。”
“哦?多少钱一支?”孙元起还真有些心动:参与防疫工作的志愿者那么多,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真是学校的巨大损失。如果价格合适,倒可以采购一批备用。
“二百二十两银子一支,如果需求量大的话,可以优惠些。”哈夫肯一脸灿烂。
孙元起倒吸了口凉气:真是除了劫道的,就是卖药的!一支疫苗就敢买二百二十两银子,比抢劫还来钱啊!
当然,一直以来疫苗在药品价格中就偏高,何况在20世纪初?更何况是在鼠疫爆发的重灾区?要知道抗战时期,一盒盘尼西林在黑市上就价值一根金条!
孙元起半天才狠下心:“那好,先给我们来五支,不,十支!”
心里却道:我们瓷器国是山寨技术的祖宗,有了这十支疫苗的样本,不信就造不出高仿品来!(未完待续。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