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平淡但快乐的过着,转眼就是秋收,天高云淡间,这河滩之地麦浪翻滚,金黄一片。
    由于日照好,灌溉及时,河滩上所有的田地都是往年无法相比的好收成。
    张老实摘下一穗麦穗,在粗糙的大手里搓了,捡个饱满的麦粒放到嘴里,闭上眼睛仔细的咀嚼。
    饱满,香甜。
    兴奋的张开眼,对身边的吕世道:“托大师傅的福,这是个百年不遇的大收成,这一亩地下来要照往年多打一石有余,我家这祖传下的四十亩少说也可以打上一百多石的,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大师傅。”
    一百石就是一万二千多斤,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下,一亩小麦大约的产量是两石左右,在这大旱年月,这多收的四五千斤的确是这风车的功劳。
    看看左近百姓欢乐的笑声和幸福的眼光,吕世很有了成就感,不能改变历史,那就改变身边,现在,自己做到了。
    张家几个小子也是欢欣鼓舞,呵村上其他的孩子一起在田埂地头不断欢呼,他们欢呼是因为今年可以不饿肚子。
    张老实的婆姨在田头抹泪,抹泪的原因是因为他再不必为上顿没下顿的饭食发愁。
    赵大海也欢喜,他的欢喜是因为大家的欢喜。
    开镰,是庄户人家最讲究的礼仪,一项都是家中长者祷告了天地之后享受的尊荣,现在这个光荣的角色被张老实让给了吕世。
    恭恭敬敬的双手捧上镰刀,恭敬道:“秋收开镰,请大师傅施行。”
    吕世也不矫情,虔诚的接过镰刀,祷告是不会,但祝愿的词句却是随心而发,听了到更是亲和虔诚。
    一镰下去,就是一抱沉甸甸包含对生活无限憧憬的麦子。
    “开镰喽——”张家父子一起欢呼,然后开始在这艳阳高照的秋日里挥汗如雨的收割。
    成垛的小麦被运到打谷场,沿途上见到的每个人都是欢天喜地一片幸福之光。
    然后是碾压,扬场,然后是把每一粒都小心的拾起,装入口袋或者是瓦瓮之中。
    忙碌的时光是辛苦但更是快乐的,当最后一粒小麦被小心的装入口袋里之后,张家破败的房舍里竟然装不下了。
    收割的日子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吕世这个庄稼门外汉简直成了累赘,大家都嘻嘻哈哈的赶他走,别耽误大家的劳作。
    吕世和赵大海就只能带着自己的长弓,上山打猎去了,当然三儿被张老实派去不离吕世左右侍候着。
    这秋天正是猎物肥胖的时候,打下几个就是一顿丰盛的大餐,这几天连着吃了几顿饱饭,现在大家爬山涉水已经不觉吃力,于是慢慢的就进了大山深处。
    现在吕世的箭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当然还是以蒙为主,这让口无遮拦的赵大海很是奚落一番,更是在箭法出众的三儿面前无地自容。
    现在院子里就只有张老实和他的婆姨,望着这如山的小麦,张老实就一直蹲在麦垛前,嘴里喃喃自语,算计着交上官家的皇粮赋税,自己还能剩下多少,剩下的留着多少备荒,拿出多少换些盐巴日用,是不是该凑些彩礼,给已经二十岁的大小子说和门亲事,自己成亲的时候可是在十五,十七便有了他的,都是这些年艰难才耽误了传宗接代的大事。
    “呦呵?张老实好快活啊,怎么,秋收完结啦?”正在张老实幻想着的时候,院门外一声阴阳怪气的招呼,吓了张老实一跳,忙站起身回头看时,却是几个张家乡勇在一个本县衙役的带领下,正旁若无人的走进了院子。
    张老实一见是官差,忙战战兢兢的赶紧迎接。
    明朝的时候,对于乡里的管辖主要是靠乡里大族或是宗族族长,这张家庄的里正自然而然便是那张老爷了。
    “上差前来,没有迎接,真是罪过,小老儿这里赔礼,赶快院子里坐。孩子他娘,赶紧烧水,侍候着官差。”
    那张家二管家却是把手一挥道:“你张老实也不必忙碌,咱们也没看上你家的开水,更没有时间和你磨牙。”
    张老实就一再点头哈腰道:“是是,我这小门小户的怎么能看在您的眼里?您都是见过大世面的,原谅折个。”
    “废话没有,我问你,张老实,今年的收成不错吧。”
    “托各位大爷的福气,今年倒是一个难得的好收成。”
    “那皇粮赋税该缴纳了吧。”那管家阴阳怪气道。
    “那是,那是,我家祖祖辈辈的,哪时候欠缺过皇粮国税?今年又是个好收成,正想着缴纳,缴纳完了,剩余的还想给大小子娶门亲事的。”言语间虽然谦卑,但脸上却显示着一点点小小的底气。
    那张家管家闻听,却是把嘴一撇,然后对那衙役道:“官差大人请稍坐,待我给张老实一家算算这赋税皇粮徭役捐苛多少。”
    崇祯年少登基,意图励精图治,可惜手中严重缺钱,于是就规定各省赋税一定要实收,不许地方官拖延耽误。同时崇祯和东林内阁认为应该显示出新朝气象,决议清查各省积欠流弊,以图把以往历朝落下的缺口都补上。
    就是,天下百姓欠着朝庭钱粮算是什么事?
    便这陕西,万历朝估算每亩产粮大约能卖银五钱左右,亩税是银两分左右,加上辽饷两分七厘,共应四分银到五分银上下。在万历年和天启年间,遇到灾荒的时候不但免去这笔,而且还会有相关地赈济。
    但崇祯以及那些清流却认为此法不当,都是这个办法才使得大明国库入不敷出,都要饿了老鼠。到了崇祯元年,皇帝的内库已经无法对陕西灾区进行赈济,不但如此,崇祯等认为,陕西灾荒或许有,但也一定是地方官吏夸大了事实,现在国家正要中兴,急需用钱,于是还下令要一视同仁地收赋税,补齐积欠。
    明朝建国初期,陕西各军镇的军粮、武器、被服都由军镇自筹,进入小冰河期以后,主要由万历收来的杂税进行补贴。现在内币的源头既然近乎枯竭,东林党遂建议按照一条鞭例,把这笔赋税平摊给陕西灾区的农民,折合每亩收两钱银,崇祯帝认为区区两钱银子不过是自己一小碗米饭的本钱,不多,天子批准了这个票拟,
    明朝建国初期,朝廷在陕西地区设马政,专门画出草场以备养马以备军用,到崇祯元年的时候,陕西马政在纸面上应该有战马、挽马五十七万匹,但事实上……连一具马骨头都没有,草场也早已经退化消失。
    万历朝期间,军马主要靠内币的矿税的收入来购买。泰昌朝东林党体恤富人艰难,废除了矿税,便没有钱来买马。
    但马政一费不可能在陕西凭空造出五十万匹马来,但九边军镇却都还需要马匹供应。东林君子把马政荒废的责任推给了魏忠贤,都是阉党的错误,然后告诉皇帝现在之所以养不了马。乃是因为马场都被陕西的“刁民”霸占去种田了,所以他们建议皇帝按一例,增加买马的银钱。
    现在是朱家天下,那些王爷不可出城郭,便是在家娶妻生子,年年的便是生养儿子,尧舜之君崇祯上台后,东林内阁建议他按一条鞭例,通过向农民收加赋的办法来补上部分宗室所需。崇祯同意了这个票拟,陕西因此又多了一份加赋。
    此外,东林党号称要给陕西治水增产,按一条鞭例……
    而且,东林党认为给甘陕军镇运输粮食的费用也不该完全依赖盐引……
    还有……
    原本在丰年被张居正评估为亩产收入可到四、五钱银的陕西省,天子和东林党在崇祯元年给当的农民定的亩赋税总和已经高达二两银子。……
    那差役也不说话,寻了个凳子坐了,事情便有张家管家做主,其实这都都是往年惯例,县上拨付下各地的份额,然后分摊给个衙役,衙役再加上些辛苦使唤,再分摊到地下大户里正,当然里正不可能自己出哪怕一粒粮食一文铜钱,反而要在其间做些手脚,分润些好处。
    如此,衙役不过是虎皮,那些狐狸才狼才是真正的办事差事。
    那张管家当时拿出一个算盘,噼里啪啦的一番妙算,看的张老实和他的婆娘头昏眼花,最后,那张管家把算盘一收道:“本村原有村户若干,现在逃亡若干,逃亡者应负担徭役捐税,负担,皇粮,赋税,王庄供养,折算,运脚,老鼠耗,雀耗,途径,辗转,隐没,填缺、折扣、、、、、都要你家承担,因此,你家应该缴纳银120两一钱三十文,另王庄供奉麦五十五石。”
    在看张管家十指飞动的时候,张老实的心就不断下沉,想象着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眼看着随着那雪白的十指飞快的减少,冷汗便不断的流出。张家婆姨已经只能依靠门框才能站立了。
    等张管家报出该缴纳的银钱粮米之后,张老实和他婆姨彻底的昏厥了。
    这个时候的物价,一石麦子是合银一两或八钱,120两,这就是全部的收成,哪里还有半点剩余?更有那王粮供奉五十石,即便是砸锅卖铁也的确凑不出如此大的数量。
    没有哀求,因为每次的哀求都不能打动这些黑了心肝的差役大户的良知,就如死尸般看着如狼似虎的乡勇把自己辛辛苦苦的希望搬空。
    当最后一粒小麦被装到车上时候,那张管家来到已经几乎没了生气的张老实面前,蹲下身子道:“麦子我给你过了斗,是八十石。”
    张老实眼神空洞的小声争辩:“老爷,那是一百三十三石五升一捧啊。”但说这话的时候绝对是下意识的,早就没了争辩的气力。
    那张管家也不理他,继续往下说道:“折合成现银四十两。那么你还欠着官家粮食五十石,现银八十两

章节目录

新闯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为爱好裸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为爱好裸奔并收藏新闯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