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时,宋江和关胜对峙了两个多月的莱州崂山战场终于分出了胜负。
    关胜大败亏输,不但全军尽溃,连他自己和两个副将,郝思文和宣赞都被宋****军所擒,并且三人都很没气节的投了从了贼。
    宋江击败朝廷剿匪大军,收了关胜和被俘官兵入伙,获得军械钱粮无数,一时贼势大盛,出了山区,劫掠平原,无人可当。整个莱州糜烂不堪,周边登、密、青、潍等州大恐,纷纷向朝廷请求援军。
    消息到了东京城,朝堂也为之震动,谁也想不到宋江贼人竟是如此凶恶,还有那个关胜,你为什么不去死?无能失败倒也罢了,亏你还是忠于无双的关圣后人,怎么会做出投贼之事?这不是在狠狠打你的祖先和朝廷的脸面吗?
    皇帝对这个烦人的宋江简直恨之入骨,这个贼的命怎么这么硬?怎么都打不死他!时不时的冒出来恶心人,这段时间最让他烦心的字眼就是‘宋江’二字。
    皇帝问计群臣,蔡京出列奏道:“此战后,整个京东东路的局势已经无法收拾,必须要紧急派遣强军和得力干将去围剿。否则等到宋江贼人占据城市,掠得物资,裹挟民众,那时再剿,必然要大费周折。”
    皇帝问道:“爱卿有何干将推荐?”
    蔡京道:“有东平府兵马都监王英,最擅剿贼,曾两败宋江,他离莱州又近,派王英去剿宋江,定然手到擒来!”
    这正合皇帝的意思,皇帝也是这么想的,于是皇帝便下旨,命枢密院调王英去莱州剿宋****众。
    ……
    且说莱州战事结束的消息传到梁山,王英等梁山高层也都大吃一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宋江竟然能完败关胜大军!
    按照他们之前对崂山战场双方实力的分析,关胜兵马众多,又精锐能战,而宋江一伙只是刚刚聚起的草贼,不过是些装备差又没有凝聚力的乌合之众,在战力上,关胜占据绝对优势。
    而且关胜粮草供应充足,宋江贼人却没有多少抢到多少钱粮,所以不论是正面战斗还是据险坚守,宋江的形势都很艰难。关胜三人都是良将,几乎不可能犯错,所以宋江的赢面都很小。
    可是谁也没想到关胜竟然会被宋江击败,而且还败的这么惨!
    王英急忙询问探子详细的战斗过程,探子备细道来。
    关胜到了莱州后,便迅速兵临崂山,和梁山众人分析的一样,宋江不敢缨其锋,没有出兵迎战,而是选择了据守山寨。他那山寨甚是险要,百丈崖上一条羊肠小道,饶关胜勇猛,士兵不怕死,面对险关也无能为力。
    宋江死不出战,关胜无奈,只能选择围山困敌。据他得到的情报,崂山上的存粮最多只能吃两个月,打仗这种事情,几个月的时间都是平常,关胜不急。于是他便把崂山围的铁桶也似,慢慢等着把贼人饿出山。
    双方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和平相处,一次交锋都没有,眼看着山上的宋****众快要坚持不住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关胜军出了大问题。
    原来他麾下的一万兵马,只有一千人是他从蒲东带来的自己队伍,其他人马全都是枢密院调拨的河北山东两地各处士兵,总共有五路十三州之多。
    这些队伍多则上千人,少则几百人,都是按枢密院要求专挑的能战之士,战力都不弱。可是队伍的组成士兵来源众多,互不统属,汇集到一起后,谁都不服谁,互相看着不顺眼,于是便矛盾丛生,队伍之间的协调能力极差。
    统帅关胜凭借着超强的个人能力和祖先的威名,不断与各方将领沟通,调解矛盾,忍气吞声,把自己累了个半死,最后才勉勉强强把他们捏合到一起。
    可是随着驻扎在野外的时间越来越长,又无聊的无事可做,各部之间便开始生事找茬,逐渐发展成大规模的斗殴,形势乱成了一锅粥。
    关胜和郝思文、宣赞马不停蹄的四处救火,可他以前到底只是个小小的巡检而已,属下各部将领哪个职位都不比他低。
    虽然有朝廷任命,但是众将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之前只不过是看在他为人公正才干出色,才不乐意的听他命令。随着他们长期顿兵野外,风餐露宿很是艰苦,作为统帅的关胜又无对策,于是便怨念纷起,对关胜也不尊重了。
    现在局势已经失控,众将都很火大,关胜在调解时又被人误会他拉偏架,有人便转而把矛头对准了他,形势更是火上浇油。
    关胜劝说无力,一怒之下想要斩两个最能闹事的来杀鸡儆猴。可是这帮老兵油子却不怕他,倚兵自保,和关胜的亲兵持械对峙,使他这个主帅根本就奈何不了对方。
    众将一看关胜威严扫地,除了少数几部外,都不再听他号令,关胜大军随即崩散。好在他们还知道有国法,不敢退出战场,于是便各行其是,军纪荡然无存。
    关胜绝望的继续在各营奔波努力着,想要重整大军。山上同样绝望的宋江得到消息,心中燃起了希望,他和已经抛弃晁盖,成了自己心腹的阴毒吴用,商议出了一条计策。
    围山各部虽然不再听号令统一行事,战备松懈,但是也在提防着山上贼人。加上之前关胜督造的防御设施十分完备,就算宋江山贼倾巢而出,也攻不破他们的防御。
    这日晚上,一个贼人悄悄到了官兵营地正面的一部营中,告诉这部主将,说山上粮草已尽,他们的大头目董平想要投降,便派他来潜下山来送信,希望能带他去见官兵主将关胜将军。
    这一部官兵的主官的实力很强,因为他的部队战力强,求战欲旺盛,之前便被关胜安排到了下山路口驻守,是官兵防线的门户所在。
    此将得到消息后,没有即刻去报关胜知道,而是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若是由他接受董平的投降,再将计就计,让董平引他攻上山,自己一部歼灭宋江全伙,独吞剿匪大功,岂不快哉!
    他估量了一下自己的实力,手下一千精兵,突然偷袭山上毫无戒备又饥饿的三千贼军,还有董平做内应,应该有很大的胜算。怕就怕董平这贼是诈降,引他入陷阱。
    此将怕走露了消息,没有跟任何人多说,而是一个人在帐中苦思。焦灼了半个时辰后,他认为董平在这种穷途末路情况下,根本不会傻到来施诈降计。因为就算计谋成功,也不会把所有军队都引到陷阱里去,消灭了一部分官兵,依然改变不了灭亡命运。
    最后他下定了决心,赌了!把全部家底都压上去!战功和山贼寨里的财富值得冒这个险,成则赚个盆满钵满,升官发财,败了大不了就死到山上去。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死就死,没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此将便叫来董平的信使,告诉他自己已经通报过主帅关胜了,关将军要他全权处理董平来降之事。
    信使不知真假,向他请示招降事务,此将便要他去通报董平,要董平趁夜引他上山,消灭山贼。信使带着他的口信回山后,马上就带来了董平的答复,同意他的要求,说道明日夜间董平守关,正好放官兵上山。
    此将得讯大喜,暗地里整顿兵马,由于这段时间各营之间经常斗殴,所以别部对他们的兵马调动并没有生疑。
    到了晚间,看到山上发出的信号,此将便倾尽全部兵马偷偷往山上进发。到了路口时,见到黑压压的一大群人躲在树林里,正心疑时,见到那个信使过来接头。
    信使说这些人都是有董平部的家属,要先疏散下山,不然的话恐会死于混战中。
    此将兴奋过度,急着要去立功抢钱,丝毫都没有想过董平的家属是怎么躲过山寨中其他山贼的眼睛,一大群人走到山口处的。
    他只派了几个人过去看了看,大致看了一下,前面的确实有很多女人小孩。天太黑,后面也看不清楚,林子里环境太复杂,过去查看的士兵也懒得细看,就过来报安全。
    此将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让这些家属待会躲到后边去,然后一挥手命令那信使带路,全速进兵上山。
    这个信使带着他们的队伍摸黑在山上转了半天,直转了大半个时辰都不见到关前。此将心中疑惑,山上的路他白天也见过,以他们现在的行军速度,最多一刻钟就能到达第一道关口,怎么走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没见到关口?
    他立刻命令停下队伍,派人去前队叫来那个带路的信使来问。信使告诉他,为了避免被山上的人发现,他们走的不是山前那条大路,而是从另外一条小路绕到关前,路途是有些远。
    此将狐疑不定,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到这个地步,就算明知前方有陷阱,他也得去闯一闯,于是便咬牙驱兵再进。
    又行了小半个时辰,他一抬头间,忽然看到了远处关口上的火光,理了一下方向,猛地醒悟过来,他们竟然已经到后山了!这个时候他如果还不知道中计的话,那真是白痴了。
    此将大惊,再次停止进军,又找那个信使来问,结果派去前队招信使的士兵慌慌张张的一个人跑了回来,那个信使不知什么时候就不见了!
    性命攸关之时,他再也顾不得脸面,急命全军后队变前队,速速撤退。部队慌乱不堪的撤退,刚跑了几里山路就见听喊杀之声大起,却不是来自他们身边的,而是从山下传来。
    到了空阔地带一看,下方整个营盘都燃烧起来,火光冲天,到处都可见乱窜的人影。这种情况下,就算孙武再世也回天无力了,剿匪官兵彻底完了!
    此将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原来宋江山贼根本就不是要伏击他,而是把他的部队调开,然后越过他防守的重要门户,突袭毫无防备的后方主营地。
    他面如死灰,既害怕又庆幸。害怕是因为由于他的原因,导致了全军惨败。将来军情传回朝廷去,朝廷必将治他的罪,而且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将名声也逃不了了,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庆幸则是因为有很大可能贼军不会袭击他们,肯定是贼人兵力不足的原因,要集中力量夜袭官兵主力,所以只是把有战斗准备他们这支队伍远远调离战场。否则要攻击他们好机会太多了,不会直到主战场开战了,还不见一个敌人过来。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路有四条,一是立刻回去救援主营,二是趁势攻击山贼大寨,三是找个有利地形,和山贼决一死战,四是赶紧逃跑。
    四条路选择哪条最有利,相信只要不是傻子,谁都看的出来。主力已经溃散了,让他选前面三条路,不管能给山贼造成多大的麻烦,最后他都难逃一死。他可不是能够舍身为国的义士,判明形势后,果断的从后山小路溜了。
    此役,山贼火烧连营,一万官兵尽溃,被俘大半,逃出来的所有部队的建制都被打乱了,侥幸活下来的官兵,连一个完成的班都凑不齐,全部成了没组织的散兵游勇。这些人没了军纪约束,便在逃回家乡的路上四处掳掠抢劫,犯下的恶行,比宋江山贼还严重。
    不过却有一支官兵部队,不但没有乱了建制,还连一个士兵都没有损失,甚至连一支箭一把刀枪都没有丢。这只部队沿路吹嘘他们是何等勇猛,友军是何等的无能,他们奋勇杀敌,把山贼杀的抱头鼠窜,不敢来招惹他们。
    不过最终因为猪一般的友军全跑了,使他们的奋战变得毫无意义,只好也撤退了。相比友军的狼狈而逃,他们则是镇定自若的缓缓撤离,山贼知道他们的厉害,所以都不敢追击。
    这只部队的将军是个勇猛无敌又爱民如子的好军人,他们部队不但对百姓秋毫未犯,还嫉恶如仇。他一旦听到哪里有溃兵,就立刻派出人手去追杀作恶官兵,不管对方是多大官,统统都一刀杀了,救了很多百姓的家产和性命。
    倒霉的溃兵哪里知道这支队伍的主将要杀人灭口,他们其中确实有很多人做下了坏事,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坏人。
    结果莫名其妙的被自己人追杀,而且手段十分残忍,见到就杀,绝不留活口,溃兵们实在是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对自己同袍这么狠毒。想反击却没有组织,只能奋力逃跑。
    在此将的疯狂追杀下,最后只有很少一部分溃兵逃回了家。这些溃兵向本管上官哭诉被他部官兵追杀的经历,上官听了大怒,立刻上书朝廷,告此人之罪。
    谁知不但没能告到他,反而成就了此人的一番名声。
    原来此将做出了一幅正气凛然嫉恶如仇的样子,要求莱州各地官府配合他一起围捕溃兵。各地官府正被溃兵骚扰的苦不堪言,听到他要帮官府抓捕溃兵,都激动不已,原来这世上真的有爱民如子的好将军啊!
    于是便发动力量,配合他四处追捕溃兵。谁知这个将军十分狠辣,不分青红皂白,见到溃兵就抓,抓到便就地斩首,还把地方官府抓到的溃兵也抢来一同杀了,前前后后共捕杀了两千多个溃兵,连团练使都杀了好几个,直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地方官府被他的残忍吓的胆寒,文官们一见到他都腿脚发软。不过这个将军虽然对溃兵狠毒,但是对其他人却非常和善有礼,而且经常会义愤填膺的痛斥祸害百姓的兵匪。
    久之,莱州人都相信他是个好将军,对其赞誉有加,其在民间的名望狂涨。莱州官府也很信任他,现在只有他这一支能战官兵了,为了利用他守城,当地官员便纷纷发文到东京,盛赞此将的威名和仁义。
    当溃兵告他滥杀无辜的公文和莱州赞扬他的公文一起到达朝廷时,顿时激起了官场上的一场大辩论。
    有人认为他无权滥杀溃兵,该治罪!有人则认为事急从权,溃兵害民该杀,此人能从战场上安然脱身,又有杀溃兵护民的决断力,是个难得的、德能兼备的良将!而且莱州地方官府也认同了他所做的事情,自然不会有错!
    最终,后面一种说法占了上风,绝大部分官员都支持他,皇帝也表达了对他的欣赏。此人一战成名,成了名闻朝野的良将,人人都对此人做下的事情津津乐道,却没有在意他杀了几个贼兵。至于有谣传说是因为他的愚蠢才导致官兵全盘溃败的谣言,自然没人相信,这显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造谣!
    事情最后发展到了这种程度,让此将也有些意外,非但无罪还有功,而且名声大噪,他心满意足的退到即墨城坚守,等待援军。
    不久,便有朝廷公文下达给他:援兵不日即至,即墨城防守事务,全权授予交予大名府兵马都监李成负责。

章节目录

水浒王英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逆风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逆风沙并收藏水浒王英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