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官们的军衔也都随之晋升。
萧嘉穗、刘敏、林冲、闻人世崇四人是中校军衔,朱武、宗泽和武松、王寅、厉天闰等几个正指挥使都是少校军衔,樊瑞和李逵、苏定等一帮副指挥使是上尉军衔。
其他各级军官以及参加过战斗的士兵都各有晋升。
为了提高机动性,各都又多增配了两倍的驴骡车辆,达到了一个牌三辆畜力车的规模,以后在行军时,所有的战兵都可以轻装前进,极大的节省了体力。
大宋国虽然缺马,但是驴骡牲口却不缺,不但不缺,数量还非常多,这也是由于缺马的缘故刺激驴骡数量暴涨,特别是道君皇帝上位这些年,马匹益少,大宋国内驴骡数量是十年前两三倍还多。
驴骡虽然不能骑着打仗,但是比马更皮实,吃的也不挑剔,饲养成本很低,用做运输却是不亚于马的好牲口。梁山缺马,步兵队伍正好用了驴骡来减少士兵的负担,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王英甚至还想组建一支驴骑兵,就是骑着驴骡的步兵,以驴代步,作战时下驴步战。但是他没脸将这个想法说出去,驴骑兵这个概念实在太丢脸了,他还要再考虑考虑,别弄成了笑话。
步兵营的规模扩大到四百人,战兵数量未变,辅兵数量增加。梁山的辅兵可不易做,承担的任务很重,除了运输、营建还要配合作战,虽然他们不站在第一线,但是到了紧要关头,还是要上前拼命。
所以在干体力活的同时,他们的军事训练也不能拉下,各种军事技能都要熟练掌握。虽然比不上战兵从早到晚的疯狂操练,也比别处的强兵还要苦累。
特别是弓弩和标枪技能,所有辅兵都必须精通,战阵上战兵顶在第一线,全靠辅兵放箭和投标枪,肉搏的本事也不差,梁山的辅兵放外面都是各方争抢的精锐。
加之梁山修建营寨的风格一向深挖沟、结硬寨,虽然有专业的工兵营承担主要工作,但是辅兵们也得参与,这样的话,辅兵的工作量就太大了,所以必须要增加辅兵比例,每个营的辅兵人数增加到了一百四十人,战兵是二百六十人。
辅兵中还增加了医疗兵,医疗兵区别与其他辅兵,他们不用承担其他任何任务,不干体力活,不参与作战,只负责医疗事务。医疗兵配到牌一级,每个牌一名医疗兵。
王英本想把医疗兵配置班一级,但是没有足够的医疗兵,现在部队里的医疗兵还都是刚从学堂医学系学了两个月的半瓶子醋,只会点基本的消毒止血术而已,就这人数还不够,也只能勉强先配到牌一级。
每个营都有一个少尉军衔的正牌医官坐镇,和一个医疗辅兵成为营部医疗队,治疗营中士兵略严重的病情。
还设立了一个随军野战医院,这个医院是临时设置的,所有的郎中都是梁山医院抽调出来的。平日在梁山医院工作,一旦出战,便即刻组建野战医院随军。
每个随军郎中都有额外薪俸和业绩,梁山军队百战百胜,随军作战十分安全,所以梁山医院众郎中都争抢野战医院的名额。
梁山官府又从各部抽调了一些刚直又懂法的官吏,组建了梁山的审判机构,梁山法院,裴宣被任命为梁山最高法院院长兼首席大法官。以后一切的民事刑事案件都由法院判决,各地官府只负责民政。
裴宣从裴氏家族成功的拉来了上百位家族人才,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物,既有才学又有实干之能。特别是刑律之学,更是裴氏的家传学问,所以梁山法院系统的骨干几乎都是裴家人。
审判机构被一家人控制,这可不是好事情,不过裴家人在历史上一向正直,而且梁山的条件所限,只能用先他们裴家人主持法院。
裴氏家族自唐亡以后迅速衰落,但是他们家族之人却时时刻刻都不忘复兴祖先的荣光,这次听说一个新兴势力要不计出身招揽他们,在家族中激时掀起了一阵波澜。
已经几百年的时间没有势力大规模的征召他们家的才士了,时代变了,不再是大士族的天下了,这次是个难得的机会。经过家族中有识之士的一番分析后,认为梁山势力野心勃勃,似有不轨之心。
如果别的家族做出这个判断,定然会和梁山保持距离,有多远走多远,绝不能被梁山给连累了。
可是裴氏家族不同,他们太渴望复兴了!大宋国目前形势内忧外患大厦将崩,稍有点见识的人都看的出来,这正是遍地英雄崛起的时候。而这个梁山势力刚健质朴、欣欣向荣,治下百姓安居乐业愿为之效死,他们改朝换代的成功几率很高。
若是裴家鼎力支持梁山,将来梁山一统天下,那就是裴家翻身之时!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家族越发衰败,人心越发离散了。裴氏家族的老根所在地河东裴氏便做出了决定,要孤注一掷投梁山!
于是他们首先将自己家中的人才尽数派往梁山,又联络分居各地的裴家人,告知他们的判断,希望大家为了家族的复兴,一起来支持梁山。散到别处的裴家人却没有河东老家心齐,但也派了些人手过去。
裴家不止支援了人才,在河东还是个豪强地主,他们还以大量的钱粮支持梁山,和梁山商行接通共同做生意,还愿意为梁山在河东提供立足的根据地。
裴家是第一个全力支持梁山的大家族,王英对他们很是重视,不但任用了大批的裴氏人才,其中最出色的裴坚和裴万三二人还做到了科长的职位,一个在人事司,一个在民政司。
科长这个职位听着似乎不值一提,但是在梁山系统中,已经是处在第二阶层的高官了。
若梁山真的如他们家族期望的那样,能够建立一代王朝,凭着裴氏家族现在散布在梁山各个机构中的上百人才,绝对是排名首位的家族势力,振兴家族愿望绝不是空想!
……
九月初,随着大量钱财物资的涌入,梁山的财政一下宽松起来,梁山幼蒙学堂的扩建工作总算得以进行。因为已经到了下半学期开学的日子,为了不影响学生入学,王英便命令学堂所有学生到军营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训。既能加强学生的军事观念又能腾出时间来建新校舍。
梁山现在的领地虽大,但是能全权掌控的只有水泊周围济州、郓州附近的地盘,所以,这所新式学校只在梁山上办了一所。随着人口的增加,急需入学的孩童急速增加,原来的学校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的学生了,必须得扩建。
由于这个学堂里培养的是梁山未来的官吏,而且还不收学费,免费供食宿。尽管学校里教授的是实用之学,跟大宋国的科举系统不接轨,但是还是受到了境内百姓的欢迎,特别是穷人家庭。
有钱有势的人家当然更重视大宋国的正统科考,不过为了讨好梁山,还是送了些族中子弟入学来表示支持梁山的态度。而穷人家的孩子,本来就没有条件读书,能够白吃白住已经很占便宜了,更何况还能读书写字当梁山的官,所以送孩子入学的热情非常高。
李清照是个出色的文化教育官员,别看她以前只是个伤春悲秋的著名词人,实际工作能力却不比男人差,而且工作热情还胜过男人。
在她的规划主持下,再参照王英提供的意见,梁山的教育系统也像后世分了级别,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级。大学他们目前还没有条件建设,但是能到高中的人才已经足堪使用了。
现在是急需人才的时候,很多学生只学到能识字的程度就被派出去做官吏。因为这些人年纪较大,本身就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所以在学堂里学几个月就能被派出去作官吏。至于那些小孩子,至少也得初中毕业才能用得上。
梁山学堂里教授的知识都是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知识,农、工、商,天文地理皆要接触学习。传统的儒学当然也免不了,但是已经被削弱到只是一门课的程度。
进入高中之后,便会有分科,共分为农学、工学、商学、教育学、物理学,医学,文学六科,每个学生都要选择一门学科作为主业。儒学自此彻底沦落为练习作文和培养品德的辅科。
学堂里的呆板的老儒生对此曾经激烈反对过,可是在梁山这个习惯用暴力手段干脆利落解决问题的地方,只需要内务局把反对者请去喝杯茶,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于是各种新的教育方式就得以顺利推行下去,当然这也少不了主官李清照开放态度的支持。
由于入学的学生太多,所以学堂对于学生有严格的挑选,非是忠诚于梁山的家庭不可。不论家庭出身,要有当地梁山官府开出的忠诚证明,并在入学前,全家所有直系家属一起当众宣誓,要世世代代忠于梁山,誓死维护梁山利益,这样孩子才能入学。
新校舍占地甚广,足有上千亩大小,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一应俱全,梁山的空间不够用,所以便搬到了湖边临近郓城县的地方,梁山上的学堂只保留了高中部。
为了在一个月内建好这个大校园,梁山斥巨资雇了数千工匠,济州和郓城县劳动力得到了工作机会,物料供应商人也狠赚了一笔。一些有眼光的商人看到了这个地方的商业前途,纷纷在学堂周围建商铺,郓州东南荒凉的湖边一时变成人头涌动的开发区。
梁山的发展带动了周围州县一起发展,其中以济州和郓城得到的好处最多,肥水不流外人田,谁让济州知州时文彬现在是梁山的人呢!
时文彬调到济州后,郓城新县令不久就上任了,这位杜思牧县令乃是一位不得志的中年官员,不会巴结权贵没有靠山,一直都在穷乡僻壤做了十几基层官员。
此次能够调任到郓城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县里,还是张所为王英推荐的,说杜思牧此人清廉能干,是个难得的实干之才。关键是他受到排挤,对大宋国怨念甚深,正是梁山需要的那种人才。于是梁山便发动人脉关系把他调来过来。
杜思牧来之前就有梁山的特务去找过他,对他讲明了利害关系,若他愿意投梁山,那梁山就为他跑这个郓城县令,包他顺风顺水吃香喝辣,不愿意的话,那就继续在穷山恶水蹉跎岁月去。
正如张所所说,杜思牧是个有大才和大志的人,当初也是他们那一届排名第九的进士。可惜他太不会做人,不会经营官途,结果最后沉沦下寮,一身才华被埋没了。
他这人性子激烈,常年的抑郁之后,心中就生出了报复之心,只要有哪方势力肯重用他,哪怕是夏国、辽国都无所谓,他定会帮着新主子对付大宋国,以解这些年被埋没的屈辱!
梁山探子找他一谈,正中杜思牧的下怀,二话不说,直接指天发誓,梁山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将会以此身此生尽付与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得到了探子的回报后,王英对能收到这样一个全心支持梁山对抗大宋国的文官很是欣慰,立刻帮他跑路子,蔡太师只是轻飘飘一句话,杜思牧就调任到了郓城县做县令。
如今的郓城今非昔比,繁华富裕尤甚一些大城,杜思牧被梁山派人从呆了十几年的广西十万大山里接出来,见到这样的盛世景象时,竟然激动的嚎啕大哭,总算到了大城市了!
杜思牧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尽心竭力的为梁山工作,使郓州县发展的越发富裕。同时为了保护梁山的利益,他还主动提出要在郓城西方四十里的交通要道处,建立一个军事堡垒,以防来自这个方向的攻击。
那个方向便是京畿方向,若是攻击由此而来,那么敌人会是何人,梁山众人皆心知肚明。梁山高层经过慎重考虑后,认为这个堡垒很有建设的必要,若真的和大宋国打起来,别的倒也罢了,梁山学院却无法搬走,会有毁于战火的可能性。
于是梁山便同意在这个地方修建了一个坚固的军事基地。杜思牧第一次表现忠心就成功了,大喜之下,主动承接了堡垒的营建工作,组织发动全县百姓,只用了半个月就建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军事堡垒,再次创造了一个梁山建设速度的新记录。
王英对他的工作称赞不已,杜思牧此人果然是实干的大才,鼓励奖赏了一番,准备在试用一段时间后,便重用于他。
酆泰的莽牛营驻扎在新堡垒防守。按照梁山外派军队的顺序,应该轮到唐斌营了,但是考虑到唐斌对大宋国的抵抗态度并不是很坚决,这个方向又面对着来自大宋国中央压力,所以唐斌、秦明等原大宋国军官都不能放心。
最后便派遣了跟大宋国有深仇大恨的酆泰营过去防守,酆泰到达堡垒后,便按自己营的称号,把此堡垒命名为‘莽牛寨’。
莽牛寨雄踞于水泊西边五丈河北岸,扼守着东西方向,通往梁山领地和京畿地区的水陆要道。如果大宋朝廷要发兵由西来攻,必须要先拔掉莽牛寨这个钉子,此地算是将来和宋国翻脸之后,战争冲突的最前线。
由于郓城县民工只修建了堡垒的主体部分的城墙和房屋,其他如壕沟、箭楼等防御设施还要专业的军队自己来干。酆泰到任后,便热火朝天的开始大搞建设,很快就把这里建的固若金汤。
自此,梁山周边的防御,北有曾头市堡寨和武松的伏虎营守卫,西有莽牛寨和酆泰莽牛营守御,东北有高唐州王寅雄狮营镇守,东有东平府山士奇白狼营坐镇,南有济州梁虎猛虎营坚守,四方猛士把梁山核心守的若铜墙铁壁一般。
亲梁山的时文彬离开了郓城,没想到新县令比时文彬更加亲近梁山,作为都头的朱仝和雷横觉得自己的身份很是古怪。
首先他们是郓城县的都头,要听县令的指挥,可他娘的接连两任县令都是软骨头,对梁山言听计从。他们听县令的指挥,不就是听梁山的指挥吗?
可他们都不想投梁山,作为最早跟梁山打交道的一批公人,梁山这帮人是什么性质,朱仝和雷横再清楚不过了。梁山早晚要反,他们可不想造反,所以一直都在抵抗着梁山的各种福利诱惑,坚持着没有加入。
最近这个信任县令越做越过分,简直把郓城县当成了梁山的下属地方,他们两个也经常被使唤去帮梁山做事,这人二人很不爽。但是他们却都不敢多说,一是会被县令撤了都头职位,二是惹不起梁山。
这日,他们又被杜思牧派出去给梁山学院的建设工地维持治安,二人都垂头丧气的,以后的路要怎么走?朱仝和雷横很是迷茫……
(最近在老家待着,没网没电脑,纯手机码字,写的很艰难,编辑不便,只能五千字做一章,望大家能谅解。另外感谢书友细撒花丛的雨的频繁打赏,多谢支持。)
萧嘉穗、刘敏、林冲、闻人世崇四人是中校军衔,朱武、宗泽和武松、王寅、厉天闰等几个正指挥使都是少校军衔,樊瑞和李逵、苏定等一帮副指挥使是上尉军衔。
其他各级军官以及参加过战斗的士兵都各有晋升。
为了提高机动性,各都又多增配了两倍的驴骡车辆,达到了一个牌三辆畜力车的规模,以后在行军时,所有的战兵都可以轻装前进,极大的节省了体力。
大宋国虽然缺马,但是驴骡牲口却不缺,不但不缺,数量还非常多,这也是由于缺马的缘故刺激驴骡数量暴涨,特别是道君皇帝上位这些年,马匹益少,大宋国内驴骡数量是十年前两三倍还多。
驴骡虽然不能骑着打仗,但是比马更皮实,吃的也不挑剔,饲养成本很低,用做运输却是不亚于马的好牲口。梁山缺马,步兵队伍正好用了驴骡来减少士兵的负担,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王英甚至还想组建一支驴骑兵,就是骑着驴骡的步兵,以驴代步,作战时下驴步战。但是他没脸将这个想法说出去,驴骑兵这个概念实在太丢脸了,他还要再考虑考虑,别弄成了笑话。
步兵营的规模扩大到四百人,战兵数量未变,辅兵数量增加。梁山的辅兵可不易做,承担的任务很重,除了运输、营建还要配合作战,虽然他们不站在第一线,但是到了紧要关头,还是要上前拼命。
所以在干体力活的同时,他们的军事训练也不能拉下,各种军事技能都要熟练掌握。虽然比不上战兵从早到晚的疯狂操练,也比别处的强兵还要苦累。
特别是弓弩和标枪技能,所有辅兵都必须精通,战阵上战兵顶在第一线,全靠辅兵放箭和投标枪,肉搏的本事也不差,梁山的辅兵放外面都是各方争抢的精锐。
加之梁山修建营寨的风格一向深挖沟、结硬寨,虽然有专业的工兵营承担主要工作,但是辅兵们也得参与,这样的话,辅兵的工作量就太大了,所以必须要增加辅兵比例,每个营的辅兵人数增加到了一百四十人,战兵是二百六十人。
辅兵中还增加了医疗兵,医疗兵区别与其他辅兵,他们不用承担其他任何任务,不干体力活,不参与作战,只负责医疗事务。医疗兵配到牌一级,每个牌一名医疗兵。
王英本想把医疗兵配置班一级,但是没有足够的医疗兵,现在部队里的医疗兵还都是刚从学堂医学系学了两个月的半瓶子醋,只会点基本的消毒止血术而已,就这人数还不够,也只能勉强先配到牌一级。
每个营都有一个少尉军衔的正牌医官坐镇,和一个医疗辅兵成为营部医疗队,治疗营中士兵略严重的病情。
还设立了一个随军野战医院,这个医院是临时设置的,所有的郎中都是梁山医院抽调出来的。平日在梁山医院工作,一旦出战,便即刻组建野战医院随军。
每个随军郎中都有额外薪俸和业绩,梁山军队百战百胜,随军作战十分安全,所以梁山医院众郎中都争抢野战医院的名额。
梁山官府又从各部抽调了一些刚直又懂法的官吏,组建了梁山的审判机构,梁山法院,裴宣被任命为梁山最高法院院长兼首席大法官。以后一切的民事刑事案件都由法院判决,各地官府只负责民政。
裴宣从裴氏家族成功的拉来了上百位家族人才,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物,既有才学又有实干之能。特别是刑律之学,更是裴氏的家传学问,所以梁山法院系统的骨干几乎都是裴家人。
审判机构被一家人控制,这可不是好事情,不过裴家人在历史上一向正直,而且梁山的条件所限,只能用先他们裴家人主持法院。
裴氏家族自唐亡以后迅速衰落,但是他们家族之人却时时刻刻都不忘复兴祖先的荣光,这次听说一个新兴势力要不计出身招揽他们,在家族中激时掀起了一阵波澜。
已经几百年的时间没有势力大规模的征召他们家的才士了,时代变了,不再是大士族的天下了,这次是个难得的机会。经过家族中有识之士的一番分析后,认为梁山势力野心勃勃,似有不轨之心。
如果别的家族做出这个判断,定然会和梁山保持距离,有多远走多远,绝不能被梁山给连累了。
可是裴氏家族不同,他们太渴望复兴了!大宋国目前形势内忧外患大厦将崩,稍有点见识的人都看的出来,这正是遍地英雄崛起的时候。而这个梁山势力刚健质朴、欣欣向荣,治下百姓安居乐业愿为之效死,他们改朝换代的成功几率很高。
若是裴家鼎力支持梁山,将来梁山一统天下,那就是裴家翻身之时!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家族越发衰败,人心越发离散了。裴氏家族的老根所在地河东裴氏便做出了决定,要孤注一掷投梁山!
于是他们首先将自己家中的人才尽数派往梁山,又联络分居各地的裴家人,告知他们的判断,希望大家为了家族的复兴,一起来支持梁山。散到别处的裴家人却没有河东老家心齐,但也派了些人手过去。
裴家不止支援了人才,在河东还是个豪强地主,他们还以大量的钱粮支持梁山,和梁山商行接通共同做生意,还愿意为梁山在河东提供立足的根据地。
裴家是第一个全力支持梁山的大家族,王英对他们很是重视,不但任用了大批的裴氏人才,其中最出色的裴坚和裴万三二人还做到了科长的职位,一个在人事司,一个在民政司。
科长这个职位听着似乎不值一提,但是在梁山系统中,已经是处在第二阶层的高官了。
若梁山真的如他们家族期望的那样,能够建立一代王朝,凭着裴氏家族现在散布在梁山各个机构中的上百人才,绝对是排名首位的家族势力,振兴家族愿望绝不是空想!
……
九月初,随着大量钱财物资的涌入,梁山的财政一下宽松起来,梁山幼蒙学堂的扩建工作总算得以进行。因为已经到了下半学期开学的日子,为了不影响学生入学,王英便命令学堂所有学生到军营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训。既能加强学生的军事观念又能腾出时间来建新校舍。
梁山现在的领地虽大,但是能全权掌控的只有水泊周围济州、郓州附近的地盘,所以,这所新式学校只在梁山上办了一所。随着人口的增加,急需入学的孩童急速增加,原来的学校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的学生了,必须得扩建。
由于这个学堂里培养的是梁山未来的官吏,而且还不收学费,免费供食宿。尽管学校里教授的是实用之学,跟大宋国的科举系统不接轨,但是还是受到了境内百姓的欢迎,特别是穷人家庭。
有钱有势的人家当然更重视大宋国的正统科考,不过为了讨好梁山,还是送了些族中子弟入学来表示支持梁山的态度。而穷人家的孩子,本来就没有条件读书,能够白吃白住已经很占便宜了,更何况还能读书写字当梁山的官,所以送孩子入学的热情非常高。
李清照是个出色的文化教育官员,别看她以前只是个伤春悲秋的著名词人,实际工作能力却不比男人差,而且工作热情还胜过男人。
在她的规划主持下,再参照王英提供的意见,梁山的教育系统也像后世分了级别,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级。大学他们目前还没有条件建设,但是能到高中的人才已经足堪使用了。
现在是急需人才的时候,很多学生只学到能识字的程度就被派出去做官吏。因为这些人年纪较大,本身就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所以在学堂里学几个月就能被派出去作官吏。至于那些小孩子,至少也得初中毕业才能用得上。
梁山学堂里教授的知识都是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知识,农、工、商,天文地理皆要接触学习。传统的儒学当然也免不了,但是已经被削弱到只是一门课的程度。
进入高中之后,便会有分科,共分为农学、工学、商学、教育学、物理学,医学,文学六科,每个学生都要选择一门学科作为主业。儒学自此彻底沦落为练习作文和培养品德的辅科。
学堂里的呆板的老儒生对此曾经激烈反对过,可是在梁山这个习惯用暴力手段干脆利落解决问题的地方,只需要内务局把反对者请去喝杯茶,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于是各种新的教育方式就得以顺利推行下去,当然这也少不了主官李清照开放态度的支持。
由于入学的学生太多,所以学堂对于学生有严格的挑选,非是忠诚于梁山的家庭不可。不论家庭出身,要有当地梁山官府开出的忠诚证明,并在入学前,全家所有直系家属一起当众宣誓,要世世代代忠于梁山,誓死维护梁山利益,这样孩子才能入学。
新校舍占地甚广,足有上千亩大小,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一应俱全,梁山的空间不够用,所以便搬到了湖边临近郓城县的地方,梁山上的学堂只保留了高中部。
为了在一个月内建好这个大校园,梁山斥巨资雇了数千工匠,济州和郓城县劳动力得到了工作机会,物料供应商人也狠赚了一笔。一些有眼光的商人看到了这个地方的商业前途,纷纷在学堂周围建商铺,郓州东南荒凉的湖边一时变成人头涌动的开发区。
梁山的发展带动了周围州县一起发展,其中以济州和郓城得到的好处最多,肥水不流外人田,谁让济州知州时文彬现在是梁山的人呢!
时文彬调到济州后,郓城新县令不久就上任了,这位杜思牧县令乃是一位不得志的中年官员,不会巴结权贵没有靠山,一直都在穷乡僻壤做了十几基层官员。
此次能够调任到郓城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县里,还是张所为王英推荐的,说杜思牧此人清廉能干,是个难得的实干之才。关键是他受到排挤,对大宋国怨念甚深,正是梁山需要的那种人才。于是梁山便发动人脉关系把他调来过来。
杜思牧来之前就有梁山的特务去找过他,对他讲明了利害关系,若他愿意投梁山,那梁山就为他跑这个郓城县令,包他顺风顺水吃香喝辣,不愿意的话,那就继续在穷山恶水蹉跎岁月去。
正如张所所说,杜思牧是个有大才和大志的人,当初也是他们那一届排名第九的进士。可惜他太不会做人,不会经营官途,结果最后沉沦下寮,一身才华被埋没了。
他这人性子激烈,常年的抑郁之后,心中就生出了报复之心,只要有哪方势力肯重用他,哪怕是夏国、辽国都无所谓,他定会帮着新主子对付大宋国,以解这些年被埋没的屈辱!
梁山探子找他一谈,正中杜思牧的下怀,二话不说,直接指天发誓,梁山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将会以此身此生尽付与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得到了探子的回报后,王英对能收到这样一个全心支持梁山对抗大宋国的文官很是欣慰,立刻帮他跑路子,蔡太师只是轻飘飘一句话,杜思牧就调任到了郓城县做县令。
如今的郓城今非昔比,繁华富裕尤甚一些大城,杜思牧被梁山派人从呆了十几年的广西十万大山里接出来,见到这样的盛世景象时,竟然激动的嚎啕大哭,总算到了大城市了!
杜思牧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尽心竭力的为梁山工作,使郓州县发展的越发富裕。同时为了保护梁山的利益,他还主动提出要在郓城西方四十里的交通要道处,建立一个军事堡垒,以防来自这个方向的攻击。
那个方向便是京畿方向,若是攻击由此而来,那么敌人会是何人,梁山众人皆心知肚明。梁山高层经过慎重考虑后,认为这个堡垒很有建设的必要,若真的和大宋国打起来,别的倒也罢了,梁山学院却无法搬走,会有毁于战火的可能性。
于是梁山便同意在这个地方修建了一个坚固的军事基地。杜思牧第一次表现忠心就成功了,大喜之下,主动承接了堡垒的营建工作,组织发动全县百姓,只用了半个月就建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军事堡垒,再次创造了一个梁山建设速度的新记录。
王英对他的工作称赞不已,杜思牧此人果然是实干的大才,鼓励奖赏了一番,准备在试用一段时间后,便重用于他。
酆泰的莽牛营驻扎在新堡垒防守。按照梁山外派军队的顺序,应该轮到唐斌营了,但是考虑到唐斌对大宋国的抵抗态度并不是很坚决,这个方向又面对着来自大宋国中央压力,所以唐斌、秦明等原大宋国军官都不能放心。
最后便派遣了跟大宋国有深仇大恨的酆泰营过去防守,酆泰到达堡垒后,便按自己营的称号,把此堡垒命名为‘莽牛寨’。
莽牛寨雄踞于水泊西边五丈河北岸,扼守着东西方向,通往梁山领地和京畿地区的水陆要道。如果大宋朝廷要发兵由西来攻,必须要先拔掉莽牛寨这个钉子,此地算是将来和宋国翻脸之后,战争冲突的最前线。
由于郓城县民工只修建了堡垒的主体部分的城墙和房屋,其他如壕沟、箭楼等防御设施还要专业的军队自己来干。酆泰到任后,便热火朝天的开始大搞建设,很快就把这里建的固若金汤。
自此,梁山周边的防御,北有曾头市堡寨和武松的伏虎营守卫,西有莽牛寨和酆泰莽牛营守御,东北有高唐州王寅雄狮营镇守,东有东平府山士奇白狼营坐镇,南有济州梁虎猛虎营坚守,四方猛士把梁山核心守的若铜墙铁壁一般。
亲梁山的时文彬离开了郓城,没想到新县令比时文彬更加亲近梁山,作为都头的朱仝和雷横觉得自己的身份很是古怪。
首先他们是郓城县的都头,要听县令的指挥,可他娘的接连两任县令都是软骨头,对梁山言听计从。他们听县令的指挥,不就是听梁山的指挥吗?
可他们都不想投梁山,作为最早跟梁山打交道的一批公人,梁山这帮人是什么性质,朱仝和雷横再清楚不过了。梁山早晚要反,他们可不想造反,所以一直都在抵抗着梁山的各种福利诱惑,坚持着没有加入。
最近这个信任县令越做越过分,简直把郓城县当成了梁山的下属地方,他们两个也经常被使唤去帮梁山做事,这人二人很不爽。但是他们却都不敢多说,一是会被县令撤了都头职位,二是惹不起梁山。
这日,他们又被杜思牧派出去给梁山学院的建设工地维持治安,二人都垂头丧气的,以后的路要怎么走?朱仝和雷横很是迷茫……
(最近在老家待着,没网没电脑,纯手机码字,写的很艰难,编辑不便,只能五千字做一章,望大家能谅解。另外感谢书友细撒花丛的雨的频繁打赏,多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