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知府见到儿女已经被玷污怀孕,痛心之余,也清楚这事如果传出去,将是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丑闻,自己和家族的名声就彻底毁了。
醒过来后,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人灭口,便命令亲信把整个道观里的人包括那几个伺候自己女儿的婢女,全部杀了。
他还硬起心肠,想把这个失了清白的女儿也杀掉,但被亲信劝阻住了,冷静了一下之后,心又软了,便把她带回家里,关在后院不准与人接触。
王道人此次有大功,候知府直接把此道观判给了他,这所上清观收入颇丰,王道人自然求之不得。
其实这王道人哪里是什么道士,他本名王道仁,河北德州人氏,真实身份是个独行大盗,因为经常伪装成道士面目示人,且那道君皇帝宠信道教,对道士的待遇非常好,他便索性也把自己当做道士,改名做王道人了。
此人在江湖上和樊瑞结识,二人曾联手一起做过几起大案,也算有些交情,后来因为彼此发生了矛盾,伤了义气,便各走各路了。
一日,这王道人到了徐州,听说了樊道长的大名,便去上清观找樊瑞打秋风,樊瑞此时腰包鼓鼓、名利双收,见昔日一起为盗的同伙来投,就很豪爽的收留了他。
虽然樊瑞对他很不错,但王道人觉得他对待自己就像看待穷亲戚一样轻视,又羡谄他的道观来钱快,所以一直都心怀鬼胎。
在此住了几日后,被他打探到了候知府女儿的事情,王道人是江湖上混成精的人,哪里会信什么狐妖,一猜就知道是樊瑞耍的手段,把知府小姐骗来*******得知这些,王道人大喜,这个可是个夺取道观的好机会,于是他就想把那三小姐救出去讨好知府大人。
樊瑞对此事保密措施做的很严,王道人好不容易才得到机会溜了进去,想要带着三小姐逃跑,谁知结果竟然让他大吃一惊。
原来这件事情并不完全是他想的那样,是樊瑞把知府大人的三小姐骗了过来,而是这小贱`人和樊瑞两人主动*******那三小姐以为他是樊瑞的朋友,怕他误会了樊瑞,便把真相告知了。
她那日和家人赏过桃花之后便在观中住宿,因见夕阳下的微山湖荡漾着粼粼的金色波光,别有一番景致,便带着一个婢女到湖边去散步赏景。
走到桃花林边,却看到一个穿着灰色道袍的年轻道士正在练剑,这年轻道士身材高大气质阳刚,一张脸如刀劈斧凿一般棱角分明,特别是他舞剑时的身姿,就如虎豹蛟龙一般充满了力量感。
一直待在家中吟风弄月、读书绣花的知府小姐,接触过的年轻男子大都是文弱陈腐的读书人,个个都跟豆芽菜似的瘦弱不堪,她很不喜欢,但身子强壮的却又都是粗鄙低贱之人,本来她还以为男人都是成两极分化呢,谁知竟然在这微山湖边见到了这样一个独特的男人!
樊瑞虽然在崂山中显得鲁莽顽劣,但到底还是受到过道家气派熏陶的,又识得字,文化水平也不低,自有一种能吸引人的气质,所以竟然使这个春心萌动的官家小姐对他一见钟情了!
练完剑后,樊瑞发现了这知府小姐,本打算与之略应付几句就走,谁知一谈之后便欲罢不能!可能是老天本就安排了二人有一段缘分,一直对女色没有任何概念的樊道长,同样对此女看对了眼。
仅仅相处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二人的情`爱就如干柴烈火般不可收拾,浓情蜜意无限,可无奈现实残酷,他们都明白双方根本不可能在一起。
为了能一直相守,二人便想出了这个狐妖的计划,果然大获成功,从此二人就在道观里过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毕竟不是童话,怎么会有如此美满的结局呢?他们如此行事,注定了早晚会爆成惊人的大丑闻。
王道人这厮见这两个不知羞耻的狗`男女,用这种诡计耍了那可怜的知府大人,心中无比鄙夷,索性便去找候知府把事情说破,不过他够奸猾,只说是樊瑞一个人在捣鬼,于是便有了兵围上清观之事。
最后虽然道观如他所愿的到手了,可惜让樊瑞给跑掉了,这是大隐患,王道人很担心。
果然,没过几日,樊瑞便伙同项充李衮杀了过来,王道人早有提防,双方还没有见着面,只听到几个人在叫骂,他便急惶惶的卷了樊瑞攒下的资财逃跑了。
也多亏他够果断,否则有项充李衮二人的暗器在,他再有几条命也逃不掉,樊瑞三人没找到他,便放了一把火将道观烧成了白地。
此道观为他们三人所建,又毁在他们手中,从此微山湖畔便少了一个景地和一个‘法术通天’的道长,却多了一段狐妖大战崂山道士,火烧上清观的传说。
此后,樊瑞在李衮家里藏了一段时间,由于候知府追缉的紧,李家也不太安全,便去了徐州西边的芒砀山落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拉出了几百人的队伍,还打出了‘混世魔王’这个威风的诨号。
山上的日子虽然自在,可是却很清苦,他挂念那个三小姐和她肚子里的孩子,算算时间孩子也应该出生了,樊瑞情根深种,非常想念女人和孩子。
他便经常一个人下山,到徐州城里偷偷探听情况,可那三小姐被候知府像关妖怪一样关着,一丝风声都没露出来,也不知道情况如何了。
想要冒险潜入候府去,却见里三层外三层的护院守着,根本进不去,樊瑞心中焦躁,无奈之下,只能来找项充李衮两个一起吃酒聊天泄郁气。
几日前,樊瑞又来下邳城找李衮,结果正逢李衮惹了事,官府派兵来找李衮的碴,他非常倒霉的正好碰到大队官兵,躲之不及,便被捉了。
下邳县令见到捉了徐州知府悬赏的妖道,不由大喜,先狠狠打了四十大板,投入大牢,命人好生看守,又派人去给候知府报信,让他速来押了此人回去。
醒过来后,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人灭口,便命令亲信把整个道观里的人包括那几个伺候自己女儿的婢女,全部杀了。
他还硬起心肠,想把这个失了清白的女儿也杀掉,但被亲信劝阻住了,冷静了一下之后,心又软了,便把她带回家里,关在后院不准与人接触。
王道人此次有大功,候知府直接把此道观判给了他,这所上清观收入颇丰,王道人自然求之不得。
其实这王道人哪里是什么道士,他本名王道仁,河北德州人氏,真实身份是个独行大盗,因为经常伪装成道士面目示人,且那道君皇帝宠信道教,对道士的待遇非常好,他便索性也把自己当做道士,改名做王道人了。
此人在江湖上和樊瑞结识,二人曾联手一起做过几起大案,也算有些交情,后来因为彼此发生了矛盾,伤了义气,便各走各路了。
一日,这王道人到了徐州,听说了樊道长的大名,便去上清观找樊瑞打秋风,樊瑞此时腰包鼓鼓、名利双收,见昔日一起为盗的同伙来投,就很豪爽的收留了他。
虽然樊瑞对他很不错,但王道人觉得他对待自己就像看待穷亲戚一样轻视,又羡谄他的道观来钱快,所以一直都心怀鬼胎。
在此住了几日后,被他打探到了候知府女儿的事情,王道人是江湖上混成精的人,哪里会信什么狐妖,一猜就知道是樊瑞耍的手段,把知府小姐骗来*******得知这些,王道人大喜,这个可是个夺取道观的好机会,于是他就想把那三小姐救出去讨好知府大人。
樊瑞对此事保密措施做的很严,王道人好不容易才得到机会溜了进去,想要带着三小姐逃跑,谁知结果竟然让他大吃一惊。
原来这件事情并不完全是他想的那样,是樊瑞把知府大人的三小姐骗了过来,而是这小贱`人和樊瑞两人主动*******那三小姐以为他是樊瑞的朋友,怕他误会了樊瑞,便把真相告知了。
她那日和家人赏过桃花之后便在观中住宿,因见夕阳下的微山湖荡漾着粼粼的金色波光,别有一番景致,便带着一个婢女到湖边去散步赏景。
走到桃花林边,却看到一个穿着灰色道袍的年轻道士正在练剑,这年轻道士身材高大气质阳刚,一张脸如刀劈斧凿一般棱角分明,特别是他舞剑时的身姿,就如虎豹蛟龙一般充满了力量感。
一直待在家中吟风弄月、读书绣花的知府小姐,接触过的年轻男子大都是文弱陈腐的读书人,个个都跟豆芽菜似的瘦弱不堪,她很不喜欢,但身子强壮的却又都是粗鄙低贱之人,本来她还以为男人都是成两极分化呢,谁知竟然在这微山湖边见到了这样一个独特的男人!
樊瑞虽然在崂山中显得鲁莽顽劣,但到底还是受到过道家气派熏陶的,又识得字,文化水平也不低,自有一种能吸引人的气质,所以竟然使这个春心萌动的官家小姐对他一见钟情了!
练完剑后,樊瑞发现了这知府小姐,本打算与之略应付几句就走,谁知一谈之后便欲罢不能!可能是老天本就安排了二人有一段缘分,一直对女色没有任何概念的樊道长,同样对此女看对了眼。
仅仅相处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二人的情`爱就如干柴烈火般不可收拾,浓情蜜意无限,可无奈现实残酷,他们都明白双方根本不可能在一起。
为了能一直相守,二人便想出了这个狐妖的计划,果然大获成功,从此二人就在道观里过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毕竟不是童话,怎么会有如此美满的结局呢?他们如此行事,注定了早晚会爆成惊人的大丑闻。
王道人这厮见这两个不知羞耻的狗`男女,用这种诡计耍了那可怜的知府大人,心中无比鄙夷,索性便去找候知府把事情说破,不过他够奸猾,只说是樊瑞一个人在捣鬼,于是便有了兵围上清观之事。
最后虽然道观如他所愿的到手了,可惜让樊瑞给跑掉了,这是大隐患,王道人很担心。
果然,没过几日,樊瑞便伙同项充李衮杀了过来,王道人早有提防,双方还没有见着面,只听到几个人在叫骂,他便急惶惶的卷了樊瑞攒下的资财逃跑了。
也多亏他够果断,否则有项充李衮二人的暗器在,他再有几条命也逃不掉,樊瑞三人没找到他,便放了一把火将道观烧成了白地。
此道观为他们三人所建,又毁在他们手中,从此微山湖畔便少了一个景地和一个‘法术通天’的道长,却多了一段狐妖大战崂山道士,火烧上清观的传说。
此后,樊瑞在李衮家里藏了一段时间,由于候知府追缉的紧,李家也不太安全,便去了徐州西边的芒砀山落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拉出了几百人的队伍,还打出了‘混世魔王’这个威风的诨号。
山上的日子虽然自在,可是却很清苦,他挂念那个三小姐和她肚子里的孩子,算算时间孩子也应该出生了,樊瑞情根深种,非常想念女人和孩子。
他便经常一个人下山,到徐州城里偷偷探听情况,可那三小姐被候知府像关妖怪一样关着,一丝风声都没露出来,也不知道情况如何了。
想要冒险潜入候府去,却见里三层外三层的护院守着,根本进不去,樊瑞心中焦躁,无奈之下,只能来找项充李衮两个一起吃酒聊天泄郁气。
几日前,樊瑞又来下邳城找李衮,结果正逢李衮惹了事,官府派兵来找李衮的碴,他非常倒霉的正好碰到大队官兵,躲之不及,便被捉了。
下邳县令见到捉了徐州知府悬赏的妖道,不由大喜,先狠狠打了四十大板,投入大牢,命人好生看守,又派人去给候知府报信,让他速来押了此人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