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曾经在山东放马田野休整了一个多月,期间周延儒坐镇的明军没有一个人来打扰他们,但是阿巴泰回去后的军容依然十分凄惨。
据在沈阳的朝鲜使臣记载,返回的清兵“所著衣服破尽无形,皆作鬼形”,因“死亡甚多”,“比上年入去之数仅满其半”。许多军人家属望穿双眼,盼来的却是父死子亡的噩耗。一时间,“城门内外,哭声连屋”。
但是皇太极大肆褒奖,奖赏了阿巴泰白银万两,并敕谕朝鲜国王,炫耀胜利。当然真正算起来,阿巴泰确实也算是立功了,俘虏三十六万人,掠获黄金十二万两,白银二百二十万两,这么多人口财富相对于几万的战损,还真的不算什么。
有这么多人口、金银很容易就补充了,只是其中的百战精兵,恐怕不是一年两年能补充起来的。
皇太极不但大赏了阿巴泰,而且安慰了阿巴泰被俘的儿子,表示愿意帮阿巴泰跟大明朝廷交涉,愿意用俘虏的大明将领换回博洛,如果明朝不同意,皇太极允许博洛一个儿子继承博洛的贝子爵位。
此举将阿巴泰感激的直接拜倒,表示从此唯皇太极马首是瞻,当然不排除阿巴泰是借势而为,找个由头,拉下脸面向皇太极这个他的小弟弟投诚。
不过政治就是这样,阿巴泰就是演戏,皇太极也乐意。
除此之外一个名字也进入了皇太极的眼中:杨潮!
因为由于杨潮的出现,阿巴泰军比历史上惨的多,至少多损伤了一万人,历史上就伤亡近半,现在在直接过半,尽管十万人,六万战兵,回去的就只有四万多人,战兵还不到三万,当然大多数都是病死的,可是杨潮斩杀的那一批人中,却至少有战兵六千以上。
尤其是在海州六百破一万实在是太过传奇,皇太极想不注意都不行,他采取的方法不是压住这个消息,恰恰相反,反而表示满洲敬重英雄,公开悬赏有人能劝杨潮来投,直接赏银万两,封爵贝子,杨潮更是直接封亲王,依然统领本部兵马。
别以为皇太极是什么好心,更别以为他真的敬英雄,这货心黑着呢,如果满洲没有这个人,历史的走向都会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此人打下了满清后来的两百多年江山的基业。
八旗这样的奴隶封建军事集团,在他手里,慢慢转变成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小国,真正拥有了跟大明王朝一较高下的资本,以前他爹努尔哈赤虽然也很能打仗,但是却不懂建设,当时满洲几百万汉人硬是因为粮食不够被老奴给杀了个干净。
到了皇太极手里,他用军事加外交方式,打服朝鲜,打服蒙古,同时拉拢这些势力,将过去的被大明外交包围劣势,转变成了优势,从而可以绕过关宁防线,从蒙古入寇中原,打开了另一个战略方向。
经济上,他不但激活了整个满洲的经济,反而要大肆抢掠人口来保证经济发展,这点上跟他爹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就是这样一个人,给杨潮那么高的评价,如果真是好心,那才见鬼了。
很显然他依然是在坑杨潮。
试想被他拔高到这种程度,以亲王爵相待了,大明朝还怎么用杨潮?也封王?对不起大明朝没有这种制度,异姓不能封王,加官进爵?无论怎么加也加不过皇太极的空头人情吧,杨潮会不会怨恨,杨潮如果是一个无敌莽夫,心里恐怕还真的会不满。
这就是皇太极的阴险,给崇祯出一道难题,皇太极什么都没有付出,就让崇祯皇帝很难办了,无论崇祯怎么做,都会让人觉得不够重视功臣,因为崇祯永远无法给出皇太极说出那些条件,可实际上皇太极只是嘴巴上说说,而崇祯是真要拿出真金白银的好处的。
于是对杨潮的议功就提上了日程,让满朝文武都很为难。
尤其是刚刚战胜的倒周党,这个派系基本上就是东林党。
东林党此时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候,首辅自然是他们的,以前周党把持的那些官员,也得是他们的。
争完了朝堂上的问题,这才轮到江南,此时就得面对杨潮的问题了。
准确的说是杨潮和史可法的问题,史可法将自己跟杨潮绑在一起,把他漕运总督的前程全部压上。
很显然东林党不可能动杨潮,准确的说不可能动史可法,史可法多少也有东林背景,不但不能动,而且要升一级。
杨潮的军功不就是史可法升级的最大底气吗,于是大家很快议定,升任史可法为南京兵部尚书,跟历史上一样,史可法在满清入寇后,因为坐镇江南保护漕运有功,成功升上了兵部尚书。
但是不同的是,历史上史可法仅仅是保护漕运,相比马士英在凤阳的战功,其实这政绩根本拿不出手,可是马士英是周延儒党的,因此只能是史可法升任兵部尚书,幸好这个时空有杨潮超强的军功作保,史可法调任南京兵部合情合理。
只是对杨潮的处理上,遇到了难题,杨潮这次上交了五千多颗人头,还有一千多俘虏,让崇祯皇帝风风光光的给祖宗献了一会俘,并且好好在北京百姓面前露了一把脸,这些俘虏游街示众,展览了一个月,才被崇祯皇帝下令砍头。
因此崇祯皇帝心里有谱,那是不可能问罪的,只是赏却很难。
以大明军功制度,杨潮是客军,客军的军功还要翻倍,也就是杨潮这次斩杀的人头还得乘个二,就是一万多,升官的话,杨潮可以直接从千总升到总兵去,连署职都可以升到最高级,什么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了,什么大将军印了,恐怕一下子就得将杨潮的官职一下子封到顶。
更不用说还有满洲皇太极要给杨潮封王的恶心人举动。
朝仪一直议了三天,总算聪明的大明官员想出了办法,还是要抓着杨潮放水的举动,就功过相抵了。
那么升官怎么办,杨潮没有功劳,史可法升任兵部尚书就显得无凭无据了,这两人现在可是绑在一块的。
聪明的官员自有办法。
将杨潮杀敌的功劳和放水的罪过抵消,但是他们‘聪明’的意外发现,杨潮俘获的俘虏中,竟然有虏酋阿巴泰的儿子博洛,还有大大小小不少巴雅喇额真,最重要的是,杨潮砍下了入口副帅,镶白旗固山额真图尔格的脑袋。
首级军功跟过失抵消,斩将意外发现,皇帝就心怀仁慈的给杨潮记下了,于是在朝堂上煞有介事的一番热烈讨论后,就通过了这个法子。
其实也真是难为这群人了,因为杨潮立下的这个疯狂的功劳,确实有点‘不赏之功’的感觉,尤其是对现在穷的要当皇宫中的金银器的崇祯皇帝,如果杨潮这些功劳都算上,可又得当东西去了。
一万多颗军功首级,不提杨潮要升的级别,就是赏银就得四五十万两银子,皇帝还真的拿不出。
到最后,杨潮成功升任新江口水营副将,补了刚刚告老还乡的余承武的缺,署职升到了都督同知一级,二品武官。
不过对于杨潮而言,却也还算满意了,就是个他个总兵,让他离开新江口,他也不会乐意,对现在的杨潮来说,如果不能直接去北京得到重用,新江口水营的主官显然是最适合他的,不能直接掌握重权,最好就留在南京积蓄力量。
但是还有一个意外收获,让杨潮比升官还要高兴,那就是皇帝下旨,加封杨母赵兰为一品诰命夫人!
这算是给母亲挣来的荣誉,虽然是虚荣,但是别说,杨潮感觉自己还真有点吃这套,给自己加多少虚职,杨潮感觉自己都不在乎,但是给母亲一个殊荣,杨潮却感到真心高兴。
短短一个月时间,前一个月杨潮还被架在风口浪尖,被人不断的弹劾,后一个月,突然就反转过来,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连关外的东虏都要给杨潮封王。
最后虽然雷声大雨点小,署职一下子升了不少,实职却只升了一级,从千总到了副将而已。
外人看来,皇帝还是有亏待功臣的感觉,但是真正明白人,却一个个都赶上来巴结交往了。
于是一时间,杨潮又是酒宴不断,天天应酬。
冯可宗成功的将许仲孝收拾了,而且他做的远比杨潮要求的更绝,杨潮只让他收拾许仲孝一人,也不要求杀了许仲孝,只要远远打发了就好。
冯可宗倒也没杀许仲孝,但是却抄了许家,许家所有男丁都发配到了辽东充军,女人全都拉进了教坊司。
这让一直觉得株连不人道的杨潮也叹息了一番,但是冯可宗却说得有理有据,说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尤其是他冯可宗是可是要在锦衣卫里讨食的,不把敌人斩尽杀绝,日后麻烦就太多了。
事情已经办了,杨潮也只能默认了。
倒是熊明遇有些可惜了,南京兵部实在是找不到人的时候,朝廷紧急让他出山,现在史可法出现了,立刻就把他踢到一边,杨潮去给他送了行,这老家伙心态倒是很好,甚至表现出轻松自在,直说他总算可以回家歇着了,仿佛南京兵部尚书这金字招牌对他来说,跟狗屎一样,恨不能早点扔了。
处理完这一切,已经到了八月,杨潮又开始整顿军营,不整顿不行了,军中出现了太多杨潮都想不到的问题。
————————————
从这章起,又一段新的剧情开始了,杨潮将站在更高的舞台上,进行更高层次的运作,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据在沈阳的朝鲜使臣记载,返回的清兵“所著衣服破尽无形,皆作鬼形”,因“死亡甚多”,“比上年入去之数仅满其半”。许多军人家属望穿双眼,盼来的却是父死子亡的噩耗。一时间,“城门内外,哭声连屋”。
但是皇太极大肆褒奖,奖赏了阿巴泰白银万两,并敕谕朝鲜国王,炫耀胜利。当然真正算起来,阿巴泰确实也算是立功了,俘虏三十六万人,掠获黄金十二万两,白银二百二十万两,这么多人口财富相对于几万的战损,还真的不算什么。
有这么多人口、金银很容易就补充了,只是其中的百战精兵,恐怕不是一年两年能补充起来的。
皇太极不但大赏了阿巴泰,而且安慰了阿巴泰被俘的儿子,表示愿意帮阿巴泰跟大明朝廷交涉,愿意用俘虏的大明将领换回博洛,如果明朝不同意,皇太极允许博洛一个儿子继承博洛的贝子爵位。
此举将阿巴泰感激的直接拜倒,表示从此唯皇太极马首是瞻,当然不排除阿巴泰是借势而为,找个由头,拉下脸面向皇太极这个他的小弟弟投诚。
不过政治就是这样,阿巴泰就是演戏,皇太极也乐意。
除此之外一个名字也进入了皇太极的眼中:杨潮!
因为由于杨潮的出现,阿巴泰军比历史上惨的多,至少多损伤了一万人,历史上就伤亡近半,现在在直接过半,尽管十万人,六万战兵,回去的就只有四万多人,战兵还不到三万,当然大多数都是病死的,可是杨潮斩杀的那一批人中,却至少有战兵六千以上。
尤其是在海州六百破一万实在是太过传奇,皇太极想不注意都不行,他采取的方法不是压住这个消息,恰恰相反,反而表示满洲敬重英雄,公开悬赏有人能劝杨潮来投,直接赏银万两,封爵贝子,杨潮更是直接封亲王,依然统领本部兵马。
别以为皇太极是什么好心,更别以为他真的敬英雄,这货心黑着呢,如果满洲没有这个人,历史的走向都会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此人打下了满清后来的两百多年江山的基业。
八旗这样的奴隶封建军事集团,在他手里,慢慢转变成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小国,真正拥有了跟大明王朝一较高下的资本,以前他爹努尔哈赤虽然也很能打仗,但是却不懂建设,当时满洲几百万汉人硬是因为粮食不够被老奴给杀了个干净。
到了皇太极手里,他用军事加外交方式,打服朝鲜,打服蒙古,同时拉拢这些势力,将过去的被大明外交包围劣势,转变成了优势,从而可以绕过关宁防线,从蒙古入寇中原,打开了另一个战略方向。
经济上,他不但激活了整个满洲的经济,反而要大肆抢掠人口来保证经济发展,这点上跟他爹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就是这样一个人,给杨潮那么高的评价,如果真是好心,那才见鬼了。
很显然他依然是在坑杨潮。
试想被他拔高到这种程度,以亲王爵相待了,大明朝还怎么用杨潮?也封王?对不起大明朝没有这种制度,异姓不能封王,加官进爵?无论怎么加也加不过皇太极的空头人情吧,杨潮会不会怨恨,杨潮如果是一个无敌莽夫,心里恐怕还真的会不满。
这就是皇太极的阴险,给崇祯出一道难题,皇太极什么都没有付出,就让崇祯皇帝很难办了,无论崇祯怎么做,都会让人觉得不够重视功臣,因为崇祯永远无法给出皇太极说出那些条件,可实际上皇太极只是嘴巴上说说,而崇祯是真要拿出真金白银的好处的。
于是对杨潮的议功就提上了日程,让满朝文武都很为难。
尤其是刚刚战胜的倒周党,这个派系基本上就是东林党。
东林党此时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候,首辅自然是他们的,以前周党把持的那些官员,也得是他们的。
争完了朝堂上的问题,这才轮到江南,此时就得面对杨潮的问题了。
准确的说是杨潮和史可法的问题,史可法将自己跟杨潮绑在一起,把他漕运总督的前程全部压上。
很显然东林党不可能动杨潮,准确的说不可能动史可法,史可法多少也有东林背景,不但不能动,而且要升一级。
杨潮的军功不就是史可法升级的最大底气吗,于是大家很快议定,升任史可法为南京兵部尚书,跟历史上一样,史可法在满清入寇后,因为坐镇江南保护漕运有功,成功升上了兵部尚书。
但是不同的是,历史上史可法仅仅是保护漕运,相比马士英在凤阳的战功,其实这政绩根本拿不出手,可是马士英是周延儒党的,因此只能是史可法升任兵部尚书,幸好这个时空有杨潮超强的军功作保,史可法调任南京兵部合情合理。
只是对杨潮的处理上,遇到了难题,杨潮这次上交了五千多颗人头,还有一千多俘虏,让崇祯皇帝风风光光的给祖宗献了一会俘,并且好好在北京百姓面前露了一把脸,这些俘虏游街示众,展览了一个月,才被崇祯皇帝下令砍头。
因此崇祯皇帝心里有谱,那是不可能问罪的,只是赏却很难。
以大明军功制度,杨潮是客军,客军的军功还要翻倍,也就是杨潮这次斩杀的人头还得乘个二,就是一万多,升官的话,杨潮可以直接从千总升到总兵去,连署职都可以升到最高级,什么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了,什么大将军印了,恐怕一下子就得将杨潮的官职一下子封到顶。
更不用说还有满洲皇太极要给杨潮封王的恶心人举动。
朝仪一直议了三天,总算聪明的大明官员想出了办法,还是要抓着杨潮放水的举动,就功过相抵了。
那么升官怎么办,杨潮没有功劳,史可法升任兵部尚书就显得无凭无据了,这两人现在可是绑在一块的。
聪明的官员自有办法。
将杨潮杀敌的功劳和放水的罪过抵消,但是他们‘聪明’的意外发现,杨潮俘获的俘虏中,竟然有虏酋阿巴泰的儿子博洛,还有大大小小不少巴雅喇额真,最重要的是,杨潮砍下了入口副帅,镶白旗固山额真图尔格的脑袋。
首级军功跟过失抵消,斩将意外发现,皇帝就心怀仁慈的给杨潮记下了,于是在朝堂上煞有介事的一番热烈讨论后,就通过了这个法子。
其实也真是难为这群人了,因为杨潮立下的这个疯狂的功劳,确实有点‘不赏之功’的感觉,尤其是对现在穷的要当皇宫中的金银器的崇祯皇帝,如果杨潮这些功劳都算上,可又得当东西去了。
一万多颗军功首级,不提杨潮要升的级别,就是赏银就得四五十万两银子,皇帝还真的拿不出。
到最后,杨潮成功升任新江口水营副将,补了刚刚告老还乡的余承武的缺,署职升到了都督同知一级,二品武官。
不过对于杨潮而言,却也还算满意了,就是个他个总兵,让他离开新江口,他也不会乐意,对现在的杨潮来说,如果不能直接去北京得到重用,新江口水营的主官显然是最适合他的,不能直接掌握重权,最好就留在南京积蓄力量。
但是还有一个意外收获,让杨潮比升官还要高兴,那就是皇帝下旨,加封杨母赵兰为一品诰命夫人!
这算是给母亲挣来的荣誉,虽然是虚荣,但是别说,杨潮感觉自己还真有点吃这套,给自己加多少虚职,杨潮感觉自己都不在乎,但是给母亲一个殊荣,杨潮却感到真心高兴。
短短一个月时间,前一个月杨潮还被架在风口浪尖,被人不断的弹劾,后一个月,突然就反转过来,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连关外的东虏都要给杨潮封王。
最后虽然雷声大雨点小,署职一下子升了不少,实职却只升了一级,从千总到了副将而已。
外人看来,皇帝还是有亏待功臣的感觉,但是真正明白人,却一个个都赶上来巴结交往了。
于是一时间,杨潮又是酒宴不断,天天应酬。
冯可宗成功的将许仲孝收拾了,而且他做的远比杨潮要求的更绝,杨潮只让他收拾许仲孝一人,也不要求杀了许仲孝,只要远远打发了就好。
冯可宗倒也没杀许仲孝,但是却抄了许家,许家所有男丁都发配到了辽东充军,女人全都拉进了教坊司。
这让一直觉得株连不人道的杨潮也叹息了一番,但是冯可宗却说得有理有据,说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尤其是他冯可宗是可是要在锦衣卫里讨食的,不把敌人斩尽杀绝,日后麻烦就太多了。
事情已经办了,杨潮也只能默认了。
倒是熊明遇有些可惜了,南京兵部实在是找不到人的时候,朝廷紧急让他出山,现在史可法出现了,立刻就把他踢到一边,杨潮去给他送了行,这老家伙心态倒是很好,甚至表现出轻松自在,直说他总算可以回家歇着了,仿佛南京兵部尚书这金字招牌对他来说,跟狗屎一样,恨不能早点扔了。
处理完这一切,已经到了八月,杨潮又开始整顿军营,不整顿不行了,军中出现了太多杨潮都想不到的问题。
————————————
从这章起,又一段新的剧情开始了,杨潮将站在更高的舞台上,进行更高层次的运作,希望大家继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