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对四千!
    杨潮只能拼了,设想是用防御先消耗敌人,能杀伤一千上下敌人受不了伤亡退了自然好,不过目前看来是不可能了,上次三百人几乎全部战死,这次对方来了四千人,肯定不可能顾忌伤亡。
    在四千人全力进攻的情况下,能够消耗一千人,杨潮已经是很乐观了。
    然后就要跟虏兵三千人短兵相接,恐怕要在仓库中进行巷战都说不定,自己六百人用军阵和对方死战,没准能再拼死对方两千人,杀死对方三千人,就是全死了也够本了。
    第二天黄琦又来了,这次脸上得意之色更盛。
    因为虏兵四千人已经全部到位,仅仅在杨潮的北南西三面,就各自布置了一千人,杨潮是插翅难逃了,因此黄琦认定杨潮除了投降一条路外,已经没有选择了。
    杨潮依然虚与委蛇,他将自己的担心告诉黄琦,说自己杀了虏兵有三百人,怕会遭到报复。
    黄琦告诉杨潮,大清尊崇勇士,不但不会嫉恨,反而很看重杨潮,只要杨潮投降,高官厚禄是跑不掉的,而且答应杨潮,让他直接进入满洲正黄旗。
    八旗分为三种,满洲八旗、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满洲八旗也不全是满人,对一些有功的汉人,蒙古人也允许进入,算是一种恩宠,黄琦自己就是满八旗人,是正经满洲权贵的奴才,他以此为荣。
    杨潮心里冷笑,看清楚这黄琦是一个以坐稳了奴才而沾沾自喜的人,杨潮却不想做奴才。
    但是脸上还在迎合,又跟黄琦谈自己部下的待遇,表示不希望跟部下分开。
    黄琦立刻就明白,杨潮这是不想失去自己的实力,这是大明军官的老毛病,都想拥兵自重,把手里的的精锐看的很重。
    杨潮手下有六百多人,这点黄琦早就清楚了,而且战斗力极强,不但是黄琦,就是此时那些虏兵军官也都想当然的认为,这些都是杨潮的亲兵,一个有六百亲兵的明军军官,地位绝对不低,能招降过去当然意义很大。
    但是却不能容许他继续统领自己的部众,哪怕是祖大寿那样的人物,到了满清他的手下也不过都谋了一个旗人的身份,全部分到了八旗各个庄子里去,都得归各旗旗主管辖。
    杨潮自然不能免俗,黄琦很耐心的跟杨潮讲解了八旗的制度,保证虽然杨潮无法统领旧部,但是一定可以获得新的兵马,只要日后尽心尽力杀敌立功,依然能够步步高升,得到大清的重视。
    杨潮又问了很多东西,对投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只是流露出深深的担心。
    这让黄琦一点都不怀疑,因为杨潮这种表现,跟大明朝其他军官别无二致。
    黄琦觉得杨潮已经跑不了了,迟早都会投降,因此很不见外的提出,希望要见一见俘虏。
    杨潮这时候为难起来,拗不过终于‘老实’交代,说俘虏让海州知州要走了,还有那些人头也都在海州城中,还隐隐透露了海州知州以文官身份压制自己,自己很不满意的情绪。
    黄琦大怒,就差指着杨潮的鼻子大骂了。
    杨潮诚惶诚恐,表示愿意戴罪立功。
    黄琦问他如何戴罪立功,杨潮却说不出一二来。
    黄琦怒气冲冲的离开了仓库。
    姜阳交涉没有进展,不过却给杨潮送来了五十只鸟铳,告诉杨潮都是制作精良的鸟铳,让杨潮放心使用,杨潮却没法放心,哪怕这些鸟铳样子看上去跟自己的鸟铳别无二致,也不敢放心。
    黄琦一连几天都没有来,第四天终于来了。
    告诉杨潮,他们大清兵后续六千人,已经快到了海州。
    同时通知了杨潮,他们给杨潮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那就是帮大清攻破海州城,救援俘虏。
    此时杨潮已经通过多次交谈,暗中摸清了那个俘虏的身份,黄琦口称‘正红旗主子’,爵位上是一个正红旗贝子!
    满清的制度过去是奴隶制,但是随着劫掠发展,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奴隶制正在瓦解,虽然各种制度还有过去的影子,但是已经名存实亡。
    过去八旗中的贝子身份可是非常了不得的,贝子之上就是贝勒,像阿敏、代善那些老贝勒统统都是旗主身份。
    不过随着皇太极上台后,一步步削弱各旗,增强集权制度,现在贝子已经成了一种类似爵位的东西,共分为九等,依次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
    虽然贝子只是第四等,但是鉴于满清政权兴起时间不长,爵位还是很稀缺的,得到亲王爵位的,整个八旗也不超过十人,君王的也就是二十多人,贝勒不超过五十,至于贝子绝对没有一百个人,因此贝子已经算得上位高权重的人物了,失陷一个贝子那是相当严重的。
    而且八旗制度,每个主子手下必然拥有大量的牛录旗丁,这些贝子都是八旗中的大奴隶主阶层,往往都是权贵,算起来都能跟努尔哈赤拉上关系,也就是皇太极的亲戚,是宗室贵族身份。
    这样的身份确实尊贵,难怪能引起虏兵这样重视,但是带一万人来打杨潮就有些太过分了,有些说不过去,因此杨潮感觉到蹊跷,可是真正的原因却也还没有弄清楚,毕竟黄琦一直以为杨潮知道那个‘贝子’的真实身份,杨潮又不能让黄琦知道自己不清楚,从而产生误导的情况。
    因此杨潮只能猜,只能赌这个贝子身份非常重要,虏兵是绝对不肯不救的就行,至于摸清他的真正身份,能够旁敲侧击出来就试探,不行也绝对不能直接问,否则被虏兵知道这个情况,恐怕又会生出其他心思,比如蒙骗自己等。
    而杨潮的猜测也在被一步步证实着,虏兵又派来了六千人,加上现在的四千,虏兵就有一万了,值得调动一万人来救援的人物,不可能是什么无关轻重的小卒,肯定大有来头,杨潮甚至都开始怀疑是不是多尔衮、多铎这样的努尔哈赤的分不清轻重的小儿子失陷在自己手里了,但是想想又不可能,如果是这两人,恐怕一直在想办法削弱八旗各自为政局面的皇太极巴不得呢,绝对不可能来救。
    尽管弄不清俘虏身份,但是仅仅敌人一万人来攻击海州这够杨潮忧虑了。
    其实忧虑的何尝只有杨潮一个人。
    被虏兵团团包围,已经引起了军心不稳,杨潮让黄凤府、胡全在军中反复跟士兵讲解,告诉大家现在逃跑只有死路一条,让大家继续坚守。
    可是眼看着几倍的敌人就在外面,这些虽然都杀过人,但是毕竟经历的战阵还少,而且一个个年纪不大的士兵,可能冲锋的时候,一股热血沸腾天不怕地不怕,可是被包围的时候,就难免意志不够坚定,远远比不上百战的老兵。
    这点上杨潮并不认为士兵怯懦,就是自己对身陷重围的形势,也很担忧,甚至有些绝望,感觉自己这次死定了,但投降绝不考虑。
    杨潮的士兵都担心,紧张甚至恐惧,就更不用说海州城中的那些军兵了,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卫所兵他们的意志还不如杨潮的士兵呢。
    但是比这些百姓和卫所兵更恐惧的,却是那些读书人,他们手无缚鸡之力,也从来不认为冲锋陷阵慷慨赴死是什么美德,认为那是匹夫之勇,是没有价值的,他们更认为自己应该明哲保身,应该君子不立危墙,识时务者为俊杰。
    当然如果虏兵不是来抢掠的,而是来占领的,他们则会认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所以会立刻投降,可现在虏兵是来劫掠的,他们显然没有投降的机会,所以只能明哲保身。
    当虏兵在北面、南面和西面包围了杨潮,并且有一千人早早南下围堵了海州城南,城里的文人还能够坚持,可是当北面也出现一大群虏兵的身影,并且以一种铺天盖地的气势杀来的时候,文人们就无法坚持了。
    姜阳大半夜紧急跑到杨潮这里,险些被值夜的士兵紧张之下给误杀了,还好他身穿百户铁甲,才没有受重伤,可是胳膊上却中了一箭。
    姜阳这么紧急跑来,是通知杨潮,海州知州竟然带着一大帮子士子,趁夜跑了。
    具体问题还不清楚,据说是其中一个士子,家中是经营盐场的,提出趁虏兵还没有四面合围海州,他们提前逃走保住有用之身。
    而这个士子也给出了逃跑的计划,那就是往东跑,通过海上坐船南下。
    海州其实就是后世的连云港,只是此时还没有后世淤积那么严重,海岸线距离海州城更近一些,附近的盐场,比如卞家浦都有渠道直接通向大海,引海水入浦晒盐。
    往东去大海不过十里的样子,平时站在海州城就能看到大海的辽阔,因此逃向大海是一个办法,而且海边还有渔村,找一艘渔船并不算难。
    海州知州都跑了,这让杨潮有些傻眼。
    ————————————
    很不好意思,发现好像重复了,不知道怎么出现这种情况。现在改正过来,订阅过的朋友重新看一遍就好。应该是不会扣费的!!!

章节目录

回到明末当军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狂人阿Q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狂人阿Q并收藏回到明末当军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