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结束后,四公子回到二立堂中,大发雷霆,大骂官府。
一个个慷慨激昂,表示愿意赴死,为公义而死,死得其所。
原因自然是锦衣卫提出要求,要应天府、巡抚衙门抓人,惩治打砸镇抚司的书生,锦衣卫提交的证据确凿,不容抵赖,因此四公子其实也有些紧张,歇斯底里其实是掩饰恐惧。
杨潮在楼下就能听到四公子的宣讲,知道四公子群集了一大群人,将锦衣卫要求官府惩治大家的消息说了出去,然后就是习惯性大发议论。
但是这有意义吗,明末多少文官自杀,大概也就是这种想法,慷慨赴死看似壮烈,但是想办法抗争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杨潮踏实的等在楼下的房间里,果然不久就有人悄悄的溜了进来。
黄凤府趁乱溜了出来。
“大人,四公子正在聚众宣讲,大有慷慨赴死之志,众士子大赞高义。”
杨潮冷笑了一下,摇了摇头,这群书生!
对黄凤府道:“嗯,我听见了。他们打算怎么对付官府?”
这才是杨潮关心的。
黄凤府道:“有人说要去围官府,要像无锡那样,打进六部!”
杨潮叹道:“也只会这一招了。”
不过杨潮却明白,这一招他就是好使,因为明朝皇帝不像清朝皇帝那样,明朝皇帝不会杀书生,书生胆气就壮,一旦皇帝敢对书生大开杀戒,书生就会急剧堕落到奴才模样。
“尽力劝住四公子,让四公子一力承担,这样四公子就扬名天下了。”
黄凤府道:“那如果官府要抓人呢。小人也在捕单之上啊。”
杨潮笑道:“放心吧。无论抓了谁,本官都会保你平安的。你大可放心,是本官让你去打闹的,如果你被抓了,本官也脱不了干系。”
黄凤府带头去打砸镇抚司,扛着原木撞门,这都是杨潮指使的,杨潮大方说出来,是为了让黄凤府安心。
杨潮其实并不完全相信黄凤府,尽管一直以来黄凤府表现的忠心耿耿,用心的去办事,但是杨潮不能理解的是,黄凤府并没有从自己这里得到任何东西,他的忠心来源是什么?
没有无缘无故的忠诚,所以杨潮不敢完全相信他。
黄凤府突然跪下,一脸凛然道:“大人放心,即便小人被抓了,也不会供出大人!”
杨潮立刻扶他起来:“本官自然会放心。不过本官是要你放心。安心去做事吧。”
黄凤府应声道:“大人放心!”
黄凤府果然劝说住了四公子,四公子打算替所有社员抗下来,并且立刻就遣散围攻过镇抚司的那些社员,有些社员不肯走,表示愿意与四公子共生死,但是四公子竟然以死相逼,这些社员才悄然离开,据说走的时候,满含热泪。
只有黄凤府没有走,依然留着陪四公子,四公子也没有反对,大概觉得还需要他想办法。
第二次的谈判三天后继续进行,这时候,四公子果然将所有的罪名都揽在了自己身上供认不讳,表示愿意让官府抓他们,他们愿意服罪,但是要求官府不要牵扯到其他生员。
四公子慷慨坦然,张国维和几位文官也是感叹不已,连说四公子当真乃是义士,摇头叹息不已。
四公子独自承担了书生的所有罪责一事传扬出去后,江南所有书生都大赞四公子的气节,并且对皇帝亲佞臣愤愤不平,要求惩治锦衣卫指挥使田畹的呼声更高。
这让四公子的名声更大了一些,而且名声已经传到了江南之外,不时有江北的读书人给四公子写信表示倾慕,更是让四公子感到兴奋。
第三次继续谈判的时候,四公子气势明显更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他们,此时真是不惧一死,充满了一种悲壮的情绪,情绪悲壮就能慷慨悲歌,他们将锦衣卫的恶行纷纷道出,直斥锦衣卫的罪责罄竹难书,甚至引起了参与谈判的文官的同情。
但是冯可宗就极不舒服了,参与谈判的就他一个锦衣卫代表,结果四公子的火力全都朝他发射,对他不但不客气,这四公子文采飞扬又慷慨激昂之下站住大义的名分,冯可宗完全不是对手,人家骂人都不带一个脏字,却能将他祖宗十八大都骂一个遍,闹到最后冯可宗只能提前退场,免得受辱。
冯可宗一退场,其他三个文官跟四公子之间气氛就融洽了不少,凌义渠和张国维纷纷叹息表示,其实他们也看不惯锦衣卫的所作所为,但是却碍于朝廷的体面、皇上的体面骑虎难下,但是这两人纷纷表示,一定会帮助书生上书朝廷,告知朝廷书生的大义。
两个文官大员的话让四公子颇为受用,这两人都表示他们是正义的了,他们更是显得理直气壮,随即婉拒了两个大员上书辩解的好意,表示他们愿意为大义牺牲,颇有一番决意赴死的悲壮情怀。
四公子的态度让一直对他们不假辞色,认定二立社生员们的行为有违圣训的提学御史徐之桓也为之动容,叹息之下劝说四公子要保留大有为之身为国做事。
张国维、凌义渠和徐之桓此时倒是达成了一直,认定书生哄闹也是别无他法,虽行事孟浪了些,但其心乃是为公义,其情可原。
本是谈判,反倒成了三个文官赞颂书生行为的友好会谈了,四公子心里受用不已,也开始跟三个文官谈论古今,尤其是文官士大夫的情操问题。
到了最后,双方反而成了互相谦让,互相奉承的态势,好似一群文人平时聚会听曲喝酒相互捧场一般。
三大文官完全认同了四公子为首的江南书生对抗锦衣卫强权的可贵精神。
四公子也承认书生中有些人确实存在行为过激举止适当的情况。
至此,谈判双方关系急速发展,朝着一出化敌为己的喜剧进展。
只有冯可宗代表的锦衣卫再次扮演了反派角色,唱了黑脸。
冯可宗大为郁闷愁眉苦脸的跑到杨潮房间里哭诉。
一个个慷慨激昂,表示愿意赴死,为公义而死,死得其所。
原因自然是锦衣卫提出要求,要应天府、巡抚衙门抓人,惩治打砸镇抚司的书生,锦衣卫提交的证据确凿,不容抵赖,因此四公子其实也有些紧张,歇斯底里其实是掩饰恐惧。
杨潮在楼下就能听到四公子的宣讲,知道四公子群集了一大群人,将锦衣卫要求官府惩治大家的消息说了出去,然后就是习惯性大发议论。
但是这有意义吗,明末多少文官自杀,大概也就是这种想法,慷慨赴死看似壮烈,但是想办法抗争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杨潮踏实的等在楼下的房间里,果然不久就有人悄悄的溜了进来。
黄凤府趁乱溜了出来。
“大人,四公子正在聚众宣讲,大有慷慨赴死之志,众士子大赞高义。”
杨潮冷笑了一下,摇了摇头,这群书生!
对黄凤府道:“嗯,我听见了。他们打算怎么对付官府?”
这才是杨潮关心的。
黄凤府道:“有人说要去围官府,要像无锡那样,打进六部!”
杨潮叹道:“也只会这一招了。”
不过杨潮却明白,这一招他就是好使,因为明朝皇帝不像清朝皇帝那样,明朝皇帝不会杀书生,书生胆气就壮,一旦皇帝敢对书生大开杀戒,书生就会急剧堕落到奴才模样。
“尽力劝住四公子,让四公子一力承担,这样四公子就扬名天下了。”
黄凤府道:“那如果官府要抓人呢。小人也在捕单之上啊。”
杨潮笑道:“放心吧。无论抓了谁,本官都会保你平安的。你大可放心,是本官让你去打闹的,如果你被抓了,本官也脱不了干系。”
黄凤府带头去打砸镇抚司,扛着原木撞门,这都是杨潮指使的,杨潮大方说出来,是为了让黄凤府安心。
杨潮其实并不完全相信黄凤府,尽管一直以来黄凤府表现的忠心耿耿,用心的去办事,但是杨潮不能理解的是,黄凤府并没有从自己这里得到任何东西,他的忠心来源是什么?
没有无缘无故的忠诚,所以杨潮不敢完全相信他。
黄凤府突然跪下,一脸凛然道:“大人放心,即便小人被抓了,也不会供出大人!”
杨潮立刻扶他起来:“本官自然会放心。不过本官是要你放心。安心去做事吧。”
黄凤府应声道:“大人放心!”
黄凤府果然劝说住了四公子,四公子打算替所有社员抗下来,并且立刻就遣散围攻过镇抚司的那些社员,有些社员不肯走,表示愿意与四公子共生死,但是四公子竟然以死相逼,这些社员才悄然离开,据说走的时候,满含热泪。
只有黄凤府没有走,依然留着陪四公子,四公子也没有反对,大概觉得还需要他想办法。
第二次的谈判三天后继续进行,这时候,四公子果然将所有的罪名都揽在了自己身上供认不讳,表示愿意让官府抓他们,他们愿意服罪,但是要求官府不要牵扯到其他生员。
四公子慷慨坦然,张国维和几位文官也是感叹不已,连说四公子当真乃是义士,摇头叹息不已。
四公子独自承担了书生的所有罪责一事传扬出去后,江南所有书生都大赞四公子的气节,并且对皇帝亲佞臣愤愤不平,要求惩治锦衣卫指挥使田畹的呼声更高。
这让四公子的名声更大了一些,而且名声已经传到了江南之外,不时有江北的读书人给四公子写信表示倾慕,更是让四公子感到兴奋。
第三次继续谈判的时候,四公子气势明显更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他们,此时真是不惧一死,充满了一种悲壮的情绪,情绪悲壮就能慷慨悲歌,他们将锦衣卫的恶行纷纷道出,直斥锦衣卫的罪责罄竹难书,甚至引起了参与谈判的文官的同情。
但是冯可宗就极不舒服了,参与谈判的就他一个锦衣卫代表,结果四公子的火力全都朝他发射,对他不但不客气,这四公子文采飞扬又慷慨激昂之下站住大义的名分,冯可宗完全不是对手,人家骂人都不带一个脏字,却能将他祖宗十八大都骂一个遍,闹到最后冯可宗只能提前退场,免得受辱。
冯可宗一退场,其他三个文官跟四公子之间气氛就融洽了不少,凌义渠和张国维纷纷叹息表示,其实他们也看不惯锦衣卫的所作所为,但是却碍于朝廷的体面、皇上的体面骑虎难下,但是这两人纷纷表示,一定会帮助书生上书朝廷,告知朝廷书生的大义。
两个文官大员的话让四公子颇为受用,这两人都表示他们是正义的了,他们更是显得理直气壮,随即婉拒了两个大员上书辩解的好意,表示他们愿意为大义牺牲,颇有一番决意赴死的悲壮情怀。
四公子的态度让一直对他们不假辞色,认定二立社生员们的行为有违圣训的提学御史徐之桓也为之动容,叹息之下劝说四公子要保留大有为之身为国做事。
张国维、凌义渠和徐之桓此时倒是达成了一直,认定书生哄闹也是别无他法,虽行事孟浪了些,但其心乃是为公义,其情可原。
本是谈判,反倒成了三个文官赞颂书生行为的友好会谈了,四公子心里受用不已,也开始跟三个文官谈论古今,尤其是文官士大夫的情操问题。
到了最后,双方反而成了互相谦让,互相奉承的态势,好似一群文人平时聚会听曲喝酒相互捧场一般。
三大文官完全认同了四公子为首的江南书生对抗锦衣卫强权的可贵精神。
四公子也承认书生中有些人确实存在行为过激举止适当的情况。
至此,谈判双方关系急速发展,朝着一出化敌为己的喜剧进展。
只有冯可宗代表的锦衣卫再次扮演了反派角色,唱了黑脸。
冯可宗大为郁闷愁眉苦脸的跑到杨潮房间里哭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