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李自成的思考
从山海关内败退,一路退到北京在从陕西迂回河南一路南下的李自成残部,一路走来可谓艰辛无比,从人数最多的时候超过百万部众,到如今只有区区不到五万之人,对于个曾经攻打进京城的王者来说,是何等的一种悲惨清凉。
没钱,没人,没地盘的这种日子不是人过的,李自成忘记自己在山里走了多少天,他只知道自己自打起兵以来,还从未遇到过这么悲惨狼狈的事,被人在后面一直追赶就像是一只丧家犬一般他受够了。
部队士气低下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只能以一场胜战来解决,否则这支队伍很快就会被冲垮。
身为领导人的李自成更加明白这一切,他知道一场胜利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如今北方大部已经完全落入到了满清的控制下,已经没有了土壤适合自己生存。
要想在南方再次东山再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南方虽然各派系混战不堪,但要对付自己这样一支残兵败将还是非常容易的。
别说其他的,自己这支部队如今是缺衣少粮,虽然留下来的人基本可以肯定都是百战精兵,但在怎么百战没有吃饭也不是人家对手。
现在李自成到是有点羡慕起张献忠那个家伙来,不盲目的攻打进京,而是选择了入蜀,现在日子过的逍遥快活,整个蜀地在他的控制下自成一国,要是自己能像他一样,在陕西一代安心待着,恐怕今天会是另一种景象。
善于总结和思考是李自成能在众多起义军中脱颖而出的重要一个因素,否则以他一个只知道跑打杀的莽夫又怎么可能成为最大一支起义军领袖。
他根据失败的经验总结,从目前的形式来看的话,要想东山再起,就必须走一条老路,农村包围城市,这是李自成起家时用的方法,也是众多起义军领袖所用的。
只有在农村才有生根发芽的土壤和种子,城市里他根本挑动不起百姓对士绅地主的恨意,而且他一惯提出的三年不纳粮,有地种得到了很大一部分农民的支持。
这就是他的优势所在,要是把这家伙放在几百年后估计会是一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因为他提出的那套和几百年后打土豪分田地已经相当接近了,只是他的部下太多被利欲熏心,在天下还未统一之前就开始了享受,另外部队人员也是参差不齐所以才导致了这种后果。
一群没有文化,只有一股子冲动想法的农民,聚集在一起的后果只有两种,一种是成事,另一种则是被招安,显然李自成,成功了却是失败了,不懂得如何应对当下环境做出选择,只是一味的用武力解决问题,是难以坐稳天下的。
虽然他打土豪分田地,可是真正记得他好的人估计没有几个,这家伙太残暴了,对士绅阶级动辄就是打杀,哪里有人会认为这样一个人是明君,要知道明君也是需要读书扶持的,读书人又大多出自士绅阶级。
不纳税这种方法李自成发现不能长期用,否则自己也会拖垮,如果全都三年不纳粮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没有赋税收入的政权是很难得意长久发展下去的,要发展就必须走自己的老路,抄没士绅钱财。
这些可不是李自成想要继续做的,如果不改变以前的做法,恐怕要想东山再起是绝无可能了,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一山大王,对于李自成这种有大理想有大抱负的人来说可不会窝在山里。
所以在山里的数日,李自成其实一直在思考问题,思考如何东山再起,思考如何应对变化。
李自成的目的长江以南,这里虽然势力纵横,但也有一个好处,好处就是这里不用独自应对满清的正面攻击。
如果一旦发生事情,还有前面的顶着,李自成就是这样的想法,所以才决定向南撤退。
只是南方的土壤远远没有北方那么大,这南方大地受灾程度没有北方大,老百姓也会傻傻的跟着闹,在加上张献忠在南方搞的一些事情,更是让人心生畏惧。
所以李自成要想在这里发展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李自成来到南方,各方势力表态不一,有的说要将其剿灭为先皇报仇,还有的说应该抛弃前嫌,共同对敌。
现在满清入关才是大问题,如果此时在和李自成打起来将会消耗掉自己的力量,满清将其一路追赶往南方撵,恐怕也是这个意思,让李自成和南方这些人先打起来,消耗掉实力,最后在来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对于李自成的突然出现,南方各方势力已经默认的方式看着,谁都吧说话,这家伙至少目前没有攻城掠地,而是走了一贯的路线,农村包围城市。
他要用这种方法发展壮大自己,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兵员问题,通过与满清的作战他发现了对方的一些可取之处,是目前可以解决手上缺粮的问题的。
军队在无战时去种地,有战争时穿上铠甲拿起武器去战斗,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粮食问题,而且他也有必要对军队进行一番改革,后金所用的火炮数量一直是打败他的关键点之一。
原本没有重视这一点,可是现在收到的消息是,各方都以火炮的数量多少来衡量实力的强弱,这就可以看出问题所在,目前他的部队里火炮数量不多,最多也就十五门左右。
火炮最好的还是澳洲人产的,所以要买还得从澳洲人那里买,钱他是有的,一路南逃,这收刮的钱财可是一路带着的,这些东西就是他安身立命之本,有了钱就能买更多的火炮和招募更多的士兵。
当李自成第一次觉定要对部队进行改革的时,他的脸上再次露出了那种必胜的信心,只要露出这种笑脸,他的部下就知道,闯王一定是又想到了什么其他的好方法,只要每次看到他露出这种笑容就一定是有了好事。
没钱,没人,没地盘的这种日子不是人过的,李自成忘记自己在山里走了多少天,他只知道自己自打起兵以来,还从未遇到过这么悲惨狼狈的事,被人在后面一直追赶就像是一只丧家犬一般他受够了。
部队士气低下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只能以一场胜战来解决,否则这支队伍很快就会被冲垮。
身为领导人的李自成更加明白这一切,他知道一场胜利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如今北方大部已经完全落入到了满清的控制下,已经没有了土壤适合自己生存。
要想在南方再次东山再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南方虽然各派系混战不堪,但要对付自己这样一支残兵败将还是非常容易的。
别说其他的,自己这支部队如今是缺衣少粮,虽然留下来的人基本可以肯定都是百战精兵,但在怎么百战没有吃饭也不是人家对手。
现在李自成到是有点羡慕起张献忠那个家伙来,不盲目的攻打进京,而是选择了入蜀,现在日子过的逍遥快活,整个蜀地在他的控制下自成一国,要是自己能像他一样,在陕西一代安心待着,恐怕今天会是另一种景象。
善于总结和思考是李自成能在众多起义军中脱颖而出的重要一个因素,否则以他一个只知道跑打杀的莽夫又怎么可能成为最大一支起义军领袖。
他根据失败的经验总结,从目前的形式来看的话,要想东山再起,就必须走一条老路,农村包围城市,这是李自成起家时用的方法,也是众多起义军领袖所用的。
只有在农村才有生根发芽的土壤和种子,城市里他根本挑动不起百姓对士绅地主的恨意,而且他一惯提出的三年不纳粮,有地种得到了很大一部分农民的支持。
这就是他的优势所在,要是把这家伙放在几百年后估计会是一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因为他提出的那套和几百年后打土豪分田地已经相当接近了,只是他的部下太多被利欲熏心,在天下还未统一之前就开始了享受,另外部队人员也是参差不齐所以才导致了这种后果。
一群没有文化,只有一股子冲动想法的农民,聚集在一起的后果只有两种,一种是成事,另一种则是被招安,显然李自成,成功了却是失败了,不懂得如何应对当下环境做出选择,只是一味的用武力解决问题,是难以坐稳天下的。
虽然他打土豪分田地,可是真正记得他好的人估计没有几个,这家伙太残暴了,对士绅阶级动辄就是打杀,哪里有人会认为这样一个人是明君,要知道明君也是需要读书扶持的,读书人又大多出自士绅阶级。
不纳税这种方法李自成发现不能长期用,否则自己也会拖垮,如果全都三年不纳粮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没有赋税收入的政权是很难得意长久发展下去的,要发展就必须走自己的老路,抄没士绅钱财。
这些可不是李自成想要继续做的,如果不改变以前的做法,恐怕要想东山再起是绝无可能了,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一山大王,对于李自成这种有大理想有大抱负的人来说可不会窝在山里。
所以在山里的数日,李自成其实一直在思考问题,思考如何东山再起,思考如何应对变化。
李自成的目的长江以南,这里虽然势力纵横,但也有一个好处,好处就是这里不用独自应对满清的正面攻击。
如果一旦发生事情,还有前面的顶着,李自成就是这样的想法,所以才决定向南撤退。
只是南方的土壤远远没有北方那么大,这南方大地受灾程度没有北方大,老百姓也会傻傻的跟着闹,在加上张献忠在南方搞的一些事情,更是让人心生畏惧。
所以李自成要想在这里发展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李自成来到南方,各方势力表态不一,有的说要将其剿灭为先皇报仇,还有的说应该抛弃前嫌,共同对敌。
现在满清入关才是大问题,如果此时在和李自成打起来将会消耗掉自己的力量,满清将其一路追赶往南方撵,恐怕也是这个意思,让李自成和南方这些人先打起来,消耗掉实力,最后在来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对于李自成的突然出现,南方各方势力已经默认的方式看着,谁都吧说话,这家伙至少目前没有攻城掠地,而是走了一贯的路线,农村包围城市。
他要用这种方法发展壮大自己,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兵员问题,通过与满清的作战他发现了对方的一些可取之处,是目前可以解决手上缺粮的问题的。
军队在无战时去种地,有战争时穿上铠甲拿起武器去战斗,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粮食问题,而且他也有必要对军队进行一番改革,后金所用的火炮数量一直是打败他的关键点之一。
原本没有重视这一点,可是现在收到的消息是,各方都以火炮的数量多少来衡量实力的强弱,这就可以看出问题所在,目前他的部队里火炮数量不多,最多也就十五门左右。
火炮最好的还是澳洲人产的,所以要买还得从澳洲人那里买,钱他是有的,一路南逃,这收刮的钱财可是一路带着的,这些东西就是他安身立命之本,有了钱就能买更多的火炮和招募更多的士兵。
当李自成第一次觉定要对部队进行改革的时,他的脸上再次露出了那种必胜的信心,只要露出这种笑脸,他的部下就知道,闯王一定是又想到了什么其他的好方法,只要每次看到他露出这种笑容就一定是有了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