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乱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切都在按照历史的进程发展,沈犹龙无疑是各方拉拢的最重要对象之一。
尤其是浙江鲁王小朝廷,原本实力就不如福建的唐王朝廷,不像是郑家拥有十万精兵,又在海上拥有百条战船,没有强大的外力支持一直是他们的内伤,所以能够拉拢沈犹龙的话,绝对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唐王因为有郑芝龙的支持,所以在金钱方面可以说没什么后顾之忧,老郑家有钱,光是海上的那些收入就足维持整个福建地界官员的俸禄,现在他们既然支持了唐王,那就必须让其成为正统,受到更多的人支持。
所以那些闲赋在家的大臣或者是北方流亡过来的人,都被他们招揽了,不为别的,就为名气,这些人虽然没什么能力,但是影响力还是有的,在加上很多人其实也不寂寞,对名利**驱使自然就加入。
这些人与沈犹龙不同,老沈是实打实的实力派,手上有兵,掌握着两广的大权,在加上两广的人口和规模,这才是最难拉拢对象。
郑芝龙其实对老沈这样的也不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他后面有澳洲人的背景别人不知道,他还会不知道吗,更何况老沈推行那项新政策几乎就和香港那边的一样。
香港那套其实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对于郑芝龙来说目前不适合,到是沈犹龙的改良版很适合自己,他已经派人去了解它的详细运作过程,准备将他实行的那套税务法用到福建来。
目前郑家的军队已经集结吗,准备发动对浙江鲁王朝廷的战争,只有先将身边的这可存在的危险消灭掉,扩大势力才能将更多的人纳入自己的馈下。
相比于郑芝龙来说,鲁王的势力的确不如人家,而且张国维、钱肃乐二人虽然有一部分兵力,但手中无钱靠的完全是士绅商人接济维持运转,这个时候鲁王朱以海,并没有登基只是以监国的名义掌管大权。
但是唐王不同,他在郑芝龙的支持下已经登基,并且对朱以海等人来投诚,这对于血统更接近继承大统的鲁王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严厉的一番措辞之后,双方的文臣们展开了了口诛笔伐。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郑芝龙决定出兵鲁东浙江,随即收复南京,只要拿下南京对于唐王来说是关键性的一步只要拿下南京在对其他省份出兵就可以说是名真言顺了。
朱以海其实更希望沈犹龙的支持,因为两广位于福建的腹背,如果能从他的后方进行出击,将会是一场意想不到的奇胜,也可以有效的拖住郑芝龙进军浙江的战略。
但是沈犹龙并不想参与他们的之间的斗争,两广的官员们也在观望,看到底谁会笑到最后,要说鲁王的实力真的是没法和郑芝龙相比的。
老郑从陆海两个股方向联合出战,打的朱以海等人根本毫无还手之力,除了这些之外,主要原因还在浙江的兵力不足,主要以当地的卫所兵为主,这些人就是农民,要说种地可能还行,至于打战就不要想多厉害了。
郑芝龙的部队虽然也不咋样,但毕竟人家的部队属于正规军,平时没事的时候还是训练过的,上了战场至少见血不会晕。
相比较起来,郑芝龙的手里还拥有大量的澳洲武器,这些武器可以说帮助了他不少忙。
光是在运用火炮上就比浙东的鲁王要多,就别说其他方面了。
鲁王与唐王之间的战争也再次让沈犹龙看到,这两个势力并不是自己所希望加入的,眼下后金入关已经占据了北边大片江山,在加上起义军可以说形式非常严峻,这个时候还打的你死我活,这可不是什么名之举,而且最终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谁也讨不了好。
看来扶持桂王上位才是自己的明智之举,老沈可是和桂王已经接触过了,对方到是对成为大明的皇帝有些兴趣,不过还没有答应。
至于桂王顾忌什么,顾忌沈犹龙也知道,毕竟现在已经有两个皇帝了在来一个恐怕不好,只会加速南方的灭亡而已。
双方你打我打你,这些后金都是一直看在眼里,毕竟多尔衮可是等着随时大军开拔了。
多尔衮命令吴三桂以及阿济格率军南下,趁着南方局势未稳,无暇顾及北方的领土所以趁机一统长江以北之地,除此之外他还让多铎追击李自成,两路大军同时并经,可见后金对于一统天下的雄心。
有了一干汉臣谋士的帮助,后金一统天下就相对容易多了,即使人数上不占据优势也不要紧,只要将士绅阶级搞定,对于普通来说就几乎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澳洲的出现,后金想要一统天下肯定没有那么容易,沈犹龙的新军,最近正在加紧的训练之中,澳洲人在香港的部队也有增加,这些表面现象放在前面就可以看出,两广之地应该会有一场军事行动。
这场行动会是怎么样,目前还不知道,不过澳洲人一旦参与进来就麻烦了,所以为了避免沈犹龙将澳洲人引进来,鲁王和唐王政权分别放出了假消息,说沈犹龙卖国求荣,为了获得管理两广的权利,不惜让澳洲人进入大明的领土。
老沈这会也是有口难辨,不过关键时刻桂王站了出来表示支持,并且表示自己将以护国大将军的身份来暂管两广之地,誓要收复北方领土。
说的到是慷慨激扬,但是历史上这位可是逃跑的最快,别说什么抵抗了,往往都是人还没到他就先跑了,最后死在了吴三桂的手中也算是够悲剧的了,要是能够强硬一回,当时以他手下的几员可用将领,要想保住一方,徐徐图之还是很有可能的,只是这位太过胆小。
当然沈犹龙支持他,肯定不会在让其没命的逃跑,这是肯定的,除此之外桂王日后也只会是一个傀儡的皇帝,不可能掌握大权。
尤其是浙江鲁王小朝廷,原本实力就不如福建的唐王朝廷,不像是郑家拥有十万精兵,又在海上拥有百条战船,没有强大的外力支持一直是他们的内伤,所以能够拉拢沈犹龙的话,绝对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唐王因为有郑芝龙的支持,所以在金钱方面可以说没什么后顾之忧,老郑家有钱,光是海上的那些收入就足维持整个福建地界官员的俸禄,现在他们既然支持了唐王,那就必须让其成为正统,受到更多的人支持。
所以那些闲赋在家的大臣或者是北方流亡过来的人,都被他们招揽了,不为别的,就为名气,这些人虽然没什么能力,但是影响力还是有的,在加上很多人其实也不寂寞,对名利**驱使自然就加入。
这些人与沈犹龙不同,老沈是实打实的实力派,手上有兵,掌握着两广的大权,在加上两广的人口和规模,这才是最难拉拢对象。
郑芝龙其实对老沈这样的也不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他后面有澳洲人的背景别人不知道,他还会不知道吗,更何况老沈推行那项新政策几乎就和香港那边的一样。
香港那套其实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对于郑芝龙来说目前不适合,到是沈犹龙的改良版很适合自己,他已经派人去了解它的详细运作过程,准备将他实行的那套税务法用到福建来。
目前郑家的军队已经集结吗,准备发动对浙江鲁王朝廷的战争,只有先将身边的这可存在的危险消灭掉,扩大势力才能将更多的人纳入自己的馈下。
相比于郑芝龙来说,鲁王的势力的确不如人家,而且张国维、钱肃乐二人虽然有一部分兵力,但手中无钱靠的完全是士绅商人接济维持运转,这个时候鲁王朱以海,并没有登基只是以监国的名义掌管大权。
但是唐王不同,他在郑芝龙的支持下已经登基,并且对朱以海等人来投诚,这对于血统更接近继承大统的鲁王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严厉的一番措辞之后,双方的文臣们展开了了口诛笔伐。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郑芝龙决定出兵鲁东浙江,随即收复南京,只要拿下南京对于唐王来说是关键性的一步只要拿下南京在对其他省份出兵就可以说是名真言顺了。
朱以海其实更希望沈犹龙的支持,因为两广位于福建的腹背,如果能从他的后方进行出击,将会是一场意想不到的奇胜,也可以有效的拖住郑芝龙进军浙江的战略。
但是沈犹龙并不想参与他们的之间的斗争,两广的官员们也在观望,看到底谁会笑到最后,要说鲁王的实力真的是没法和郑芝龙相比的。
老郑从陆海两个股方向联合出战,打的朱以海等人根本毫无还手之力,除了这些之外,主要原因还在浙江的兵力不足,主要以当地的卫所兵为主,这些人就是农民,要说种地可能还行,至于打战就不要想多厉害了。
郑芝龙的部队虽然也不咋样,但毕竟人家的部队属于正规军,平时没事的时候还是训练过的,上了战场至少见血不会晕。
相比较起来,郑芝龙的手里还拥有大量的澳洲武器,这些武器可以说帮助了他不少忙。
光是在运用火炮上就比浙东的鲁王要多,就别说其他方面了。
鲁王与唐王之间的战争也再次让沈犹龙看到,这两个势力并不是自己所希望加入的,眼下后金入关已经占据了北边大片江山,在加上起义军可以说形式非常严峻,这个时候还打的你死我活,这可不是什么名之举,而且最终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谁也讨不了好。
看来扶持桂王上位才是自己的明智之举,老沈可是和桂王已经接触过了,对方到是对成为大明的皇帝有些兴趣,不过还没有答应。
至于桂王顾忌什么,顾忌沈犹龙也知道,毕竟现在已经有两个皇帝了在来一个恐怕不好,只会加速南方的灭亡而已。
双方你打我打你,这些后金都是一直看在眼里,毕竟多尔衮可是等着随时大军开拔了。
多尔衮命令吴三桂以及阿济格率军南下,趁着南方局势未稳,无暇顾及北方的领土所以趁机一统长江以北之地,除此之外他还让多铎追击李自成,两路大军同时并经,可见后金对于一统天下的雄心。
有了一干汉臣谋士的帮助,后金一统天下就相对容易多了,即使人数上不占据优势也不要紧,只要将士绅阶级搞定,对于普通来说就几乎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澳洲的出现,后金想要一统天下肯定没有那么容易,沈犹龙的新军,最近正在加紧的训练之中,澳洲人在香港的部队也有增加,这些表面现象放在前面就可以看出,两广之地应该会有一场军事行动。
这场行动会是怎么样,目前还不知道,不过澳洲人一旦参与进来就麻烦了,所以为了避免沈犹龙将澳洲人引进来,鲁王和唐王政权分别放出了假消息,说沈犹龙卖国求荣,为了获得管理两广的权利,不惜让澳洲人进入大明的领土。
老沈这会也是有口难辨,不过关键时刻桂王站了出来表示支持,并且表示自己将以护国大将军的身份来暂管两广之地,誓要收复北方领土。
说的到是慷慨激扬,但是历史上这位可是逃跑的最快,别说什么抵抗了,往往都是人还没到他就先跑了,最后死在了吴三桂的手中也算是够悲剧的了,要是能够强硬一回,当时以他手下的几员可用将领,要想保住一方,徐徐图之还是很有可能的,只是这位太过胆小。
当然沈犹龙支持他,肯定不会在让其没命的逃跑,这是肯定的,除此之外桂王日后也只会是一个傀儡的皇帝,不可能掌握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