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坐山观虎斗
今年正月正月初二李自成攻陷承天今湖北钟祥,建立政权大顺。
紧接着不甘人后的张献忠在正月二十五攻打蕲州。五月初一张献忠陷汉阳,武昌大震。时武昌城中空虚。三十日张献忠攻陷武昌及旁近属邑后,乃于武昌立国。设五府六部,铸西王之宝。改武昌曰天授府,江夏曰上江县,据楚王宫,设尚书都督巡抚等官。开科取士,下令发楚邸金,赈济饥民。
根据所知的历史发展,李自成和张献忠都分别朝着历史的轨迹吻合,一点也没有错过。
距离湖北较近的江西虽然还没有被农民军完全共享,但也是人心浮动,小股的起义军不断,随着江西境内的不稳,而与之相邻的福建却是异常平静,也许是郑家这些年的经营得当,在加上拿出了部分粮食赈灾,所以并没有出现什么乱子。
最主要还是郑家十万私兵枕戈待旦,在那放着,你在这里闹事不是找死吗,郑家靠着海上的贸易富得流油,又有澳洲火炮根本不是湖北江西等地可比的。
湖北的乱战,也让天下各地一些心怀不轨的封疆大吏或朱家王爷们看到了一丝希望,尤其是各地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这个时候做的最多的就是保存自己的实力。
郑家作为福建地界上的霸主存在,又手握十万大军,要是没有一点野心那是绝地不可能的,不说一统天下从此这江山是他郑家的,但裂土封王的心思他还是有的。
只不过现在还不到时机,眼下大明内部烽烟四起,但是民心还在,尤其南方对于大明的正统地位还是非常认同的,要不然日后的反清复明组织也不可能在南方存活下去。
现在对于郑家来说就得明哲保身,静观其变,坐山观虎斗才是他目前最为需要做的事情。
不过作为近年来手握大军人数越来越多的郑家集团其实早已经被盯上,要想成功观虎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东林一党做大,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会上奏朝廷让郑家出兵,一来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二来也是削弱郑家的实力。
中央集权的封建时代,地方军阀的势力太大可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眼下大明局势混乱,郑家要是有个什么异心这是非常难说的。
而且郑家的出生就是一个大问题,这让很多人包括崇祯都不相信他会老实。
为了让郑家这个大军阀出手,朝廷里的大臣已经开始商讨如何才能找出一个合格的理由,让郑芝龙出兵去农民起义军对抗,最后两败俱伤之下朝廷获利。
可是想来想去,都没有足够的理由,眼下别说郑家听宣不听调,就是其他的各地封疆大吏也未必会听从朝廷的调遣。
要想郑家出手,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让起义军与郑家交恶,只有祸水东引才行,可是要祸水东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别说人家起义军没脑子,人家也知道在哪些地方开展势力。
位于泉州的郑家大院内,郑芝龙与手下的大将对立而坐,老郑一双炯炯有神的双眼盯着众人,“大家都说说自己的建议吧,如今我郑家该如何抉择。”
朝廷想让郑家军去剿灭叛乱这不是什么秘事,而且郑鸿逹身为锦衣卫都指挥使消息就更不可能不知道了。
所以此时郑家的所有亲信聚集在了一起,商量着对策。
“朝廷调遣我们不听便是,即使不听他们也拿我们没有办法,大哥,无需担心,咱们只要经营好福建一地,坐山观虎斗便是。”
坐山观虎斗,朝廷也想如此,郑家也想如此,恐怕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想如此吧,可是哪有那么容易。
郑家不出手在名义上说不过去,因为战火已经燃烧到了江西,距离福建很近,让郑芝龙出兵也无可厚非。
至于他出多少恐怕就不是朝廷能决定的了。
“大哥,朝廷既然动了心思必然就会有所行动,咱们必须做好打算,依我之见,咱们派出一些人出兵江西,也算是有一个应付的理由,至少在名义上咱们不失去什么。”
郑鸿逹毕竟做官的人,脑袋的想法要比其他的几个兄弟想的多,现在郑家已经福建地界的庞然大物,不可能在有早年间的那种不行大不了就扬帆出海的想法。
而他那几个兄弟大老粗虽然这几年也做了官,可是海盗习气却是没有改多少,而且那种想法也没有忘记,每次在有大事遇到危机的时候,就是想着,大不了出海在做海盗。
现在做海盗绝对是早死,别说有了个突然冒出来的澳洲人,还有西班牙等红毛番人在,郑家要是没有福建作为基地又怎么可能与这些人对抗。
澳洲人可是和郑家有过前嫌的,而且西班牙人也有过不愉快的,这么多对手在那里,郑家一时半会还真的不敢抛下所有去扬帆大海,而且郑家这十几年的转型非常成功,再次沦落为匪那可绝对不是郑芝龙想要的。
所以深刻了解大哥郑芝龙想法的郑鸿逹才会给出派兵的建议。
出兵只是其次,堵口和大义上占据先机才是正道,郑鸿逹的提议其实非常有用。其实郑芝龙把这些人叫来也就是走个过场,避免这些说自己对他们不重视,毕竟作为一个老大,也不能太冷落了手底下人,否则做起事来就难了。
他知道所有人里也就只有,郑鸿逹的建议有些建设性意见,其他人都是大老粗一个,给的那些建议不是打就是扬帆出海,这些没有营养性的建议。
“恩,芝豹说的不错,大义上咱们不能失了,毕竟咱们还是大明的臣子,若是失了大义,必然会被天下人所不耻。”
就算将来郑家要裂土封王,必然也是要有士人阶层的扶持,没有士人阶层的扶持其实很难坐稳天下。所以这个大义还是非常重要的,郑家决不能失去,也不能失去,既然要选择坐山观虎斗这招,就要做全,派出一些老弱残兵其实也并不算违背朝廷的旨意。
紧接着不甘人后的张献忠在正月二十五攻打蕲州。五月初一张献忠陷汉阳,武昌大震。时武昌城中空虚。三十日张献忠攻陷武昌及旁近属邑后,乃于武昌立国。设五府六部,铸西王之宝。改武昌曰天授府,江夏曰上江县,据楚王宫,设尚书都督巡抚等官。开科取士,下令发楚邸金,赈济饥民。
根据所知的历史发展,李自成和张献忠都分别朝着历史的轨迹吻合,一点也没有错过。
距离湖北较近的江西虽然还没有被农民军完全共享,但也是人心浮动,小股的起义军不断,随着江西境内的不稳,而与之相邻的福建却是异常平静,也许是郑家这些年的经营得当,在加上拿出了部分粮食赈灾,所以并没有出现什么乱子。
最主要还是郑家十万私兵枕戈待旦,在那放着,你在这里闹事不是找死吗,郑家靠着海上的贸易富得流油,又有澳洲火炮根本不是湖北江西等地可比的。
湖北的乱战,也让天下各地一些心怀不轨的封疆大吏或朱家王爷们看到了一丝希望,尤其是各地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这个时候做的最多的就是保存自己的实力。
郑家作为福建地界上的霸主存在,又手握十万大军,要是没有一点野心那是绝地不可能的,不说一统天下从此这江山是他郑家的,但裂土封王的心思他还是有的。
只不过现在还不到时机,眼下大明内部烽烟四起,但是民心还在,尤其南方对于大明的正统地位还是非常认同的,要不然日后的反清复明组织也不可能在南方存活下去。
现在对于郑家来说就得明哲保身,静观其变,坐山观虎斗才是他目前最为需要做的事情。
不过作为近年来手握大军人数越来越多的郑家集团其实早已经被盯上,要想成功观虎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东林一党做大,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会上奏朝廷让郑家出兵,一来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二来也是削弱郑家的实力。
中央集权的封建时代,地方军阀的势力太大可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眼下大明局势混乱,郑家要是有个什么异心这是非常难说的。
而且郑家的出生就是一个大问题,这让很多人包括崇祯都不相信他会老实。
为了让郑家这个大军阀出手,朝廷里的大臣已经开始商讨如何才能找出一个合格的理由,让郑芝龙出兵去农民起义军对抗,最后两败俱伤之下朝廷获利。
可是想来想去,都没有足够的理由,眼下别说郑家听宣不听调,就是其他的各地封疆大吏也未必会听从朝廷的调遣。
要想郑家出手,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让起义军与郑家交恶,只有祸水东引才行,可是要祸水东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别说人家起义军没脑子,人家也知道在哪些地方开展势力。
位于泉州的郑家大院内,郑芝龙与手下的大将对立而坐,老郑一双炯炯有神的双眼盯着众人,“大家都说说自己的建议吧,如今我郑家该如何抉择。”
朝廷想让郑家军去剿灭叛乱这不是什么秘事,而且郑鸿逹身为锦衣卫都指挥使消息就更不可能不知道了。
所以此时郑家的所有亲信聚集在了一起,商量着对策。
“朝廷调遣我们不听便是,即使不听他们也拿我们没有办法,大哥,无需担心,咱们只要经营好福建一地,坐山观虎斗便是。”
坐山观虎斗,朝廷也想如此,郑家也想如此,恐怕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想如此吧,可是哪有那么容易。
郑家不出手在名义上说不过去,因为战火已经燃烧到了江西,距离福建很近,让郑芝龙出兵也无可厚非。
至于他出多少恐怕就不是朝廷能决定的了。
“大哥,朝廷既然动了心思必然就会有所行动,咱们必须做好打算,依我之见,咱们派出一些人出兵江西,也算是有一个应付的理由,至少在名义上咱们不失去什么。”
郑鸿逹毕竟做官的人,脑袋的想法要比其他的几个兄弟想的多,现在郑家已经福建地界的庞然大物,不可能在有早年间的那种不行大不了就扬帆出海的想法。
而他那几个兄弟大老粗虽然这几年也做了官,可是海盗习气却是没有改多少,而且那种想法也没有忘记,每次在有大事遇到危机的时候,就是想着,大不了出海在做海盗。
现在做海盗绝对是早死,别说有了个突然冒出来的澳洲人,还有西班牙等红毛番人在,郑家要是没有福建作为基地又怎么可能与这些人对抗。
澳洲人可是和郑家有过前嫌的,而且西班牙人也有过不愉快的,这么多对手在那里,郑家一时半会还真的不敢抛下所有去扬帆大海,而且郑家这十几年的转型非常成功,再次沦落为匪那可绝对不是郑芝龙想要的。
所以深刻了解大哥郑芝龙想法的郑鸿逹才会给出派兵的建议。
出兵只是其次,堵口和大义上占据先机才是正道,郑鸿逹的提议其实非常有用。其实郑芝龙把这些人叫来也就是走个过场,避免这些说自己对他们不重视,毕竟作为一个老大,也不能太冷落了手底下人,否则做起事来就难了。
他知道所有人里也就只有,郑鸿逹的建议有些建设性意见,其他人都是大老粗一个,给的那些建议不是打就是扬帆出海,这些没有营养性的建议。
“恩,芝豹说的不错,大义上咱们不能失了,毕竟咱们还是大明的臣子,若是失了大义,必然会被天下人所不耻。”
就算将来郑家要裂土封王,必然也是要有士人阶层的扶持,没有士人阶层的扶持其实很难坐稳天下。所以这个大义还是非常重要的,郑家决不能失去,也不能失去,既然要选择坐山观虎斗这招,就要做全,派出一些老弱残兵其实也并不算违背朝廷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