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公主呆坐椅中,沉浸在回忆里,两眼里隐然有泪珠闪烁,三年前北京城里,一幕幕不堪回首的往事如画卷般在她眼前一一展开,提着长剑目露狰狞的父亲,火光冲天兵荒马乱的皇城,当面人背面鬼的外公,惊慌失措呼唤自己的弟弟,走马灯般轮番闪过,似一阵阵刺入心脏的尖锥,无情的剥开她初初愈合的伤口,鲜血淋漓。
王欢静静的等待着,不急不躁。
从刚进帐篷,长平公主一开口,王华就听出来了,这位独臂千岁,是来刺探自己的。
刺探的目的,无非是从言语间,看看王欢秉性如何,是否有忠君之心,是否值得重用依靠。
从来帝王只虑己,不虑人,自古如此。
而王欢恰好有心吸引永历西归,但此事不能直接上来就摆明了提出来,必须迂回表露,否则太直接了,不说永历帝和他身边那群幕僚,就连长平公主也会反感,提防王欢要皇帝过去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又是一个挟帝自尊的军阀。
所以王欢不说其他,先从永历的角度考虑,分析南明局面,道清朝中数得上的拥兵者心思,清楚明白的指出,永历帝现在的处境,非常不妥当,四面狼群环伺,没有一个靠得住的强大武装力量保护,何等危险。
半响之后,长平公主才回过神来,惊觉王欢肃立一侧,已然良久了。
她略略平复心情,脸上就恢复了常色,带着一丝苦涩的意味道:“平凉伯忠君之心,本宫理会得,不过伯爷所言,有些言过其实了吧?”
王欢微微躬身,作侧耳倾听状。
“惠国公反正之后,南方形势一片大好,江西金声恒等据南昌图谋全省,与广东隔赣州相望,而赣州虽是坚城一座,却也非不可攻克之城,此城一下,江西广东连成一片,彼此照应,互为倚靠,稳固有余,徐徐经营,怎会如伯爷所言,无皇上容身之处?加之何总督的湖广、郑氏的福建,无处不传捷报,如无忠臣,诸臣怎么会甘心为大明出力?”长平公主思索着,逐一反驳王欢的话,显示着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大局观。
“而伯爷说,惠国公有叛例在前,安知会不会再次叛主,依本宫看,不大可能。”长平公主越说越平缓,越说越自信,声音不大却字字珠玑,以理成章:“其一,但凡武人者,讲究忠义二字,叛徒行径万人唾骂,惠国公有过一次,万万不敢再来第二次,否则,他今后如何做人?怕是在人前人后,再也无法抬头。”
“其二,清廷虽来自方外野人,却也习汉语读汉书,那酋首皇太极,就曾经广招汉家贤者,为他修书读史,故而鞑子反而最重法度规矩,凡敢抵抗反叛清廷者,无不被屠城灭族,惠国公反正之时,杀尽广州城中满人,宣首示众,以示决心。此种行为,等于断了惠国公与鞑子的一切关系,从此后有进无退,与清廷不死不休,所以本宫与皇上都深信,惠国公绝对不会再次反叛。”
言到此处,王欢轻轻抬头,等长平停歇时,淡淡的说了一句:“惠国公的军队,可是皇上的军队?”
长平说得正酣,被王欢这句话一戳,顿时浑身都是一颤,表情不自然起来,有些言不由衷的道:“惠国公食君之禄,当然忠君之事,他的麾下兵马,自然也是大明朝的兵马。”
王欢看向长平,目光与她的眼神在空中轻轻一碰,旋即避开,垂头拱手铿锵有力的说道:“千岁,王欢虽愚钝,却也明白事理,今夜宴会上的事,尽入王欢心中,臣感激皇上提携圣眷,也明白何人阻挠微臣与王总督的封赏,如若真的是忠心为主的臣子,绝对不会做这种让功臣寒心的事,此举与自毁长城无异!而皇上力排众议,坚持扶持微臣,怕也是为了平衡势力的角度考量,毕竟多一个得力的武臣,就会多了一份保障,如果不是看到惠国公一手遮天,皇上也不会如此不顾一切的提拔微臣。”
“再者说了,惠国公反正,广州就成了大明最为雄厚的大城,也是绍武皇帝的都城,用来作为国都,再好不过,但皇上不去,坚持要蜗居在这肇庆小城,为何?还不是为了保持皇权威严,不做那龙入虎池的事情。”
“两件事合在一起,千岁,你说说,这惠国公的兵,还真的是皇上的兵吗?”王欢缓缓说着,别有意味的道出了最后几个字。
长平公主柳眉微皱,嗔道:“平凉伯,你说得有些过了,揣测圣意,大不敬。”
“过了?”王欢晒道:“非也,微臣还没说完,就在今晚,在微臣入此军营之前,在从水月宫返回的路上,微臣与王总督被一群刺客截杀!”
“刺客?截杀?”长平猛地抬头,一脸的惊讶。
“是!若非微臣带的卫士悍勇,杀退了刺客,难说今晚会发生什么事情。”王欢道:“微臣查了,刺客身上什么标记也没有,不过用的火器兵刃,都是军中制式,何人所派?猜都猜得到。”
长平脸色有些发白,上下打量了一片王欢,确认他无伤无痕,才松了一口气,不过立马又恢复了常色,说道:“伯爷不可猜测,以免伤了和气。肇庆初定,难免有些宵小细作,鞑子也时常有人活动,这件事本宫会着城防禁军严查,伯爷出入,多多小心便是。”
王欢摇摇头,肃容道:“我忍一时,他人会欺我一世,此事王欢自有下文,不过千岁放心,微臣不会给皇上添麻烦。”
“请伯爷先息怒,本宫这就回皇城,向皇上禀报此事,在皇上有圣意之前,还请伯爷不要轻举妄动,以免在京城生出是非来。”长平眉头皱起,站了起来,向王欢说道,她觉察到此事非同寻常,竟然有人敢直接行刺王欢,说明对永历帝的决定大为不满,敢杀王欢,那就说不定敢做了永历,得赶紧回去报信,加强永历身边的防备。
王欢侧身送行,口中却不停,轻声道:“请千岁转告圣上,王欢在四川,做下的局面再大,也是皇上的,如皇上被情势所迫,无法安身,随时遣使者送信于臣,臣肝胆涂地也要率众来迎。”
长平公主快步经过王欢身边,掀起帐帘走了出去,对王欢的话不置可否。
帐外,王应熊已经等得额头冒包,好几次想凑近点偷听,又被王欢的护兵毫不留情的拦下,只得百无聊赖的在外面转圈圈,将大帐外的草都踩死了一大片。
长平公主走出大帐,王应熊赶忙迎上去,长平却只是匆匆点点头,连话都没说,直接跳上卫士牵来的一匹白马,动作潇洒流畅,显然常这么做。
望着长平身上的红衣似一团烈火般在大队卫士的簇拥下消失在夜幕中,王应熊张大着嘴巴,不知所措。
他眨眨眼,看向站在大帐门口的王欢,想凑过去打听打听。
王欢却先说话了:“王大人,夜深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说罢,他转身吩咐护兵将李定国和刘云并马万年都叫过来,然后进了大帐,丢下王应熊一个人在帐外发呆。
……
肇庆城内南城之巅,一座高楼建在一片偌大的花园房舍中,正是永历的居所永明宫。
夜色已深,万籁俱寂,城内除了更夫游荡之外,再无声息,就连那平时窃窃低鸣的虫蚁,也似乎陷入了沉睡而忘记了发声。
永明宫中,几盏孤灯摇曳,为空洞的大殿制造了几分暗淡的光明,几根巨柱的影子在墙上随着烛光晃来晃去,仿佛鬼影般慑人,而光线照耀不到的大殿深处,黑影栋栋,空旷又让人心悸。
在最靠里的一座大殿门口,几个宫人在台阶上打着瞌睡,呵欠一个接着一个,却不敢离去,正无聊间,却听脚步声起,有人顺着长长的回廊,走了进来。
宫人们睁着疲惫的双眼看去,顿时一惊,无比快捷的翻身站起,一齐躬身道:“见过公主千岁!”
长平公主朝透着灯火的殿中看去,问道:“陛下还没睡?”
一个年长的宫人小心翼翼的答道:“是的,皇上还在看书。”
长平公主看着殿门,正欲让人通报一声,却听里面一个声音传来:“是长平到了吗?快快请进来!”
宫人们上前,为长平公主推开殿门,一束灯光从殿内射出,让长平公主一眼就看到了殿中景象。
两盏青釉鹤嘴烛台高高立在大殿两侧,十数只巨烛点缀其上,将整个殿堂照得透亮,一壶檀香放在一张花梨木矮几上,正缕缕冒着沁人心脾的香气,大殿正中,有一面无比巨大的水墨山河图屏风,画的燕山全景,用笔强劲、泼墨写意,北地的苍凉跃然纸上,显然出自名家之手。
屏风下设有一席软榻,榻上有一几,永历正端坐榻上,津津有味的看着摊在几上的一册书籍,而在软榻之侧,立有一个大书架,琳琅满目的堆满了无数线装书本。
永历应该已经看了许久的书,两眼有些发红,他揉揉眼睛,向站在门口的长平欣然道:“站在哪里做什么?赶快进来,来呀,给公主看座。”
长平应声入内,宫人赶紧从殿中一角搬过一把椅子,又放上一个软软的坐垫,然后自觉的退了出去,关上殿门。
坐在椅子上,还没开口,永历就先耐不住了,上身倾斜凑向长平,满脸期待的轻声问道:“公主,如何?此子可信否?”
王欢静静的等待着,不急不躁。
从刚进帐篷,长平公主一开口,王华就听出来了,这位独臂千岁,是来刺探自己的。
刺探的目的,无非是从言语间,看看王欢秉性如何,是否有忠君之心,是否值得重用依靠。
从来帝王只虑己,不虑人,自古如此。
而王欢恰好有心吸引永历西归,但此事不能直接上来就摆明了提出来,必须迂回表露,否则太直接了,不说永历帝和他身边那群幕僚,就连长平公主也会反感,提防王欢要皇帝过去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又是一个挟帝自尊的军阀。
所以王欢不说其他,先从永历的角度考虑,分析南明局面,道清朝中数得上的拥兵者心思,清楚明白的指出,永历帝现在的处境,非常不妥当,四面狼群环伺,没有一个靠得住的强大武装力量保护,何等危险。
半响之后,长平公主才回过神来,惊觉王欢肃立一侧,已然良久了。
她略略平复心情,脸上就恢复了常色,带着一丝苦涩的意味道:“平凉伯忠君之心,本宫理会得,不过伯爷所言,有些言过其实了吧?”
王欢微微躬身,作侧耳倾听状。
“惠国公反正之后,南方形势一片大好,江西金声恒等据南昌图谋全省,与广东隔赣州相望,而赣州虽是坚城一座,却也非不可攻克之城,此城一下,江西广东连成一片,彼此照应,互为倚靠,稳固有余,徐徐经营,怎会如伯爷所言,无皇上容身之处?加之何总督的湖广、郑氏的福建,无处不传捷报,如无忠臣,诸臣怎么会甘心为大明出力?”长平公主思索着,逐一反驳王欢的话,显示着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大局观。
“而伯爷说,惠国公有叛例在前,安知会不会再次叛主,依本宫看,不大可能。”长平公主越说越平缓,越说越自信,声音不大却字字珠玑,以理成章:“其一,但凡武人者,讲究忠义二字,叛徒行径万人唾骂,惠国公有过一次,万万不敢再来第二次,否则,他今后如何做人?怕是在人前人后,再也无法抬头。”
“其二,清廷虽来自方外野人,却也习汉语读汉书,那酋首皇太极,就曾经广招汉家贤者,为他修书读史,故而鞑子反而最重法度规矩,凡敢抵抗反叛清廷者,无不被屠城灭族,惠国公反正之时,杀尽广州城中满人,宣首示众,以示决心。此种行为,等于断了惠国公与鞑子的一切关系,从此后有进无退,与清廷不死不休,所以本宫与皇上都深信,惠国公绝对不会再次反叛。”
言到此处,王欢轻轻抬头,等长平停歇时,淡淡的说了一句:“惠国公的军队,可是皇上的军队?”
长平说得正酣,被王欢这句话一戳,顿时浑身都是一颤,表情不自然起来,有些言不由衷的道:“惠国公食君之禄,当然忠君之事,他的麾下兵马,自然也是大明朝的兵马。”
王欢看向长平,目光与她的眼神在空中轻轻一碰,旋即避开,垂头拱手铿锵有力的说道:“千岁,王欢虽愚钝,却也明白事理,今夜宴会上的事,尽入王欢心中,臣感激皇上提携圣眷,也明白何人阻挠微臣与王总督的封赏,如若真的是忠心为主的臣子,绝对不会做这种让功臣寒心的事,此举与自毁长城无异!而皇上力排众议,坚持扶持微臣,怕也是为了平衡势力的角度考量,毕竟多一个得力的武臣,就会多了一份保障,如果不是看到惠国公一手遮天,皇上也不会如此不顾一切的提拔微臣。”
“再者说了,惠国公反正,广州就成了大明最为雄厚的大城,也是绍武皇帝的都城,用来作为国都,再好不过,但皇上不去,坚持要蜗居在这肇庆小城,为何?还不是为了保持皇权威严,不做那龙入虎池的事情。”
“两件事合在一起,千岁,你说说,这惠国公的兵,还真的是皇上的兵吗?”王欢缓缓说着,别有意味的道出了最后几个字。
长平公主柳眉微皱,嗔道:“平凉伯,你说得有些过了,揣测圣意,大不敬。”
“过了?”王欢晒道:“非也,微臣还没说完,就在今晚,在微臣入此军营之前,在从水月宫返回的路上,微臣与王总督被一群刺客截杀!”
“刺客?截杀?”长平猛地抬头,一脸的惊讶。
“是!若非微臣带的卫士悍勇,杀退了刺客,难说今晚会发生什么事情。”王欢道:“微臣查了,刺客身上什么标记也没有,不过用的火器兵刃,都是军中制式,何人所派?猜都猜得到。”
长平脸色有些发白,上下打量了一片王欢,确认他无伤无痕,才松了一口气,不过立马又恢复了常色,说道:“伯爷不可猜测,以免伤了和气。肇庆初定,难免有些宵小细作,鞑子也时常有人活动,这件事本宫会着城防禁军严查,伯爷出入,多多小心便是。”
王欢摇摇头,肃容道:“我忍一时,他人会欺我一世,此事王欢自有下文,不过千岁放心,微臣不会给皇上添麻烦。”
“请伯爷先息怒,本宫这就回皇城,向皇上禀报此事,在皇上有圣意之前,还请伯爷不要轻举妄动,以免在京城生出是非来。”长平眉头皱起,站了起来,向王欢说道,她觉察到此事非同寻常,竟然有人敢直接行刺王欢,说明对永历帝的决定大为不满,敢杀王欢,那就说不定敢做了永历,得赶紧回去报信,加强永历身边的防备。
王欢侧身送行,口中却不停,轻声道:“请千岁转告圣上,王欢在四川,做下的局面再大,也是皇上的,如皇上被情势所迫,无法安身,随时遣使者送信于臣,臣肝胆涂地也要率众来迎。”
长平公主快步经过王欢身边,掀起帐帘走了出去,对王欢的话不置可否。
帐外,王应熊已经等得额头冒包,好几次想凑近点偷听,又被王欢的护兵毫不留情的拦下,只得百无聊赖的在外面转圈圈,将大帐外的草都踩死了一大片。
长平公主走出大帐,王应熊赶忙迎上去,长平却只是匆匆点点头,连话都没说,直接跳上卫士牵来的一匹白马,动作潇洒流畅,显然常这么做。
望着长平身上的红衣似一团烈火般在大队卫士的簇拥下消失在夜幕中,王应熊张大着嘴巴,不知所措。
他眨眨眼,看向站在大帐门口的王欢,想凑过去打听打听。
王欢却先说话了:“王大人,夜深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说罢,他转身吩咐护兵将李定国和刘云并马万年都叫过来,然后进了大帐,丢下王应熊一个人在帐外发呆。
……
肇庆城内南城之巅,一座高楼建在一片偌大的花园房舍中,正是永历的居所永明宫。
夜色已深,万籁俱寂,城内除了更夫游荡之外,再无声息,就连那平时窃窃低鸣的虫蚁,也似乎陷入了沉睡而忘记了发声。
永明宫中,几盏孤灯摇曳,为空洞的大殿制造了几分暗淡的光明,几根巨柱的影子在墙上随着烛光晃来晃去,仿佛鬼影般慑人,而光线照耀不到的大殿深处,黑影栋栋,空旷又让人心悸。
在最靠里的一座大殿门口,几个宫人在台阶上打着瞌睡,呵欠一个接着一个,却不敢离去,正无聊间,却听脚步声起,有人顺着长长的回廊,走了进来。
宫人们睁着疲惫的双眼看去,顿时一惊,无比快捷的翻身站起,一齐躬身道:“见过公主千岁!”
长平公主朝透着灯火的殿中看去,问道:“陛下还没睡?”
一个年长的宫人小心翼翼的答道:“是的,皇上还在看书。”
长平公主看着殿门,正欲让人通报一声,却听里面一个声音传来:“是长平到了吗?快快请进来!”
宫人们上前,为长平公主推开殿门,一束灯光从殿内射出,让长平公主一眼就看到了殿中景象。
两盏青釉鹤嘴烛台高高立在大殿两侧,十数只巨烛点缀其上,将整个殿堂照得透亮,一壶檀香放在一张花梨木矮几上,正缕缕冒着沁人心脾的香气,大殿正中,有一面无比巨大的水墨山河图屏风,画的燕山全景,用笔强劲、泼墨写意,北地的苍凉跃然纸上,显然出自名家之手。
屏风下设有一席软榻,榻上有一几,永历正端坐榻上,津津有味的看着摊在几上的一册书籍,而在软榻之侧,立有一个大书架,琳琅满目的堆满了无数线装书本。
永历应该已经看了许久的书,两眼有些发红,他揉揉眼睛,向站在门口的长平欣然道:“站在哪里做什么?赶快进来,来呀,给公主看座。”
长平应声入内,宫人赶紧从殿中一角搬过一把椅子,又放上一个软软的坐垫,然后自觉的退了出去,关上殿门。
坐在椅子上,还没开口,永历就先耐不住了,上身倾斜凑向长平,满脸期待的轻声问道:“公主,如何?此子可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