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一日,第三战区的司令长官果然进行了更换,冯玉祥将军被调往了新成立的第六战区担任司令长官,而第三战区的司令长官一职,则由蒋委员长自己来兼任。
不过,蒋委员长也知道,此时的淞沪前线正是吃紧、而且关键的时候,只怕此时换上谁来担任这个司令长官,都是费力不讨好的,也没有谁有那个能力,来指挥这么多从全国各地调派来的作战部队,也入场只有利用他个人的威望,还可以协调各方的军队,能够做到暂时的众志成城吧!
当然,身为国家要员,蒋委员长是不可能亲临上海前线的,他只能呆在南京,以电报和电话来遥控指挥,而真正代表着他来到前线进行指挥协调的,只有如今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的陈诚了。便是第三战区的副司令长官顾祝同,也只能在后方充任着陈诚的助手,以保证前线部队的后勤供应。
与此同时,针对着此时战场上的变化,蒋委员长又将此前的作战方案略作调整,由原来只分为左右两翼齐头并进的局势,转变成了左、中、右,三面齐出的格局。
任命张发奎将军为右翼军的总司令,下辖第八集团军和第十集团军,守护着上海南面的杭州湾,以防鬼子从南面登陆。
任命张治中将军为中路军总司令,下辖第九集团军和第二十一集团军,负责上海市区里的作战,与登陆到市区的鬼子进行层层阻击,以防其向嘉定和昆山方向突破。
只是,在二十二日的时候,因为张治中将军指挥失当,便又改由朱绍良为中路军总司令,张治中被召回南京。
左翼军的总司令是陈诚兼任,下面管辖由薛岳任司令的第十九集团军和由罗卓英任司令的第十五集团军。
到九月上旬,淞沪的主战场已然由上海市区的闸北一带,转移到了左翼宝山县到嘉定县这片广大的区域之内,也就是以陈诚为首的左翼军的阵地上,还是日军的抢滩登陆与国军之间试图驱逐的局面。
尽管陈诚与左翼军的将领们,费尽了心力,从八月二十二日开始对敌攻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然,主要还是兵力的不足,面对着敌人源源不断上岸的军队,已然根本不可能实现当初所拟定的要将敌压迫到江中,以求歼灭的要求,早就失去了主动权,再在这里与敌死耗,那根本是纯粹的消耗战力。
所以几经犹豫之后,陈诚接受了萧黄等几个主要参谋人员的建议,向上面提出了转移阵地,逐次抵抗的策略。
从九月十七日开始,国军部队便退守北站、江湾、庙行、罗店和浏河口一线,被迫转入了防守之中。
尽管此时萧凌虎已经成为了前敌指挥部直属的警卫营营长,但却没有一时不关注着整个战事,尤其是对于罗店那边的战况,更是特别留意。
只是此时的罗店,还处在中日双方的互相争夺之中。
九月二日,宝山城失守,国军将主要兵力都集中到了罗店的附近,以阻击鬼子十一师团的趁势西进嘉定,对上海实行合围。
许多的部队云集在罗店的周围,炮火与枪声从早打到晚,就从来没有停歇过。
而此时,萧凌虎除了要负责整个指挥部安全之外,还要负责那些后勤补给的安全,最少也要保证这些物资到达嘉定是安全的。
而最令萧凌虎诧异的是源源不断从两湖、江西和安徽等地招来的新兵,也被运送到了嘉定城,这些新兵很快被前线的团长、营长甚至于连长带走,胡从俊也曾跑来带走了一千多人,追问之下,胡从俊告诉着萧凌虎,六十五团已然被打光了,他如果再去六十五团的时候,可能会有一半的人不认识。
萧凌虎目瞪口呆,这才半个月不到,战事便这般得惨烈,只怕罗店的战斗结束之时,整个十一师都会换上了批人了。
此时的淞沪战场,已然成为了一个大熔炉,便是从一百里以外看付出,半边的天都是红的,国军的队伍每天一个师一个师,两个师两个师地加入到前线去,很多师上去也就三四个钟头,就死了一半,有的坚持了五个钟头,就会死掉三分之二,只要是填进去,就会被熔化掉。
九月底的时候,日军又有三个师团增援过来,陈诚认为罗店的阵地再争夺下去,已然失去了意义,只是增加大量的伤亡,于是下令各部队撤出来,转移到蕴藻浜的右岸的第二阵地,继续防守。
本来,按照日军大本营的想法,对于在中国的作战计划,是自北向南,将华北作为主要的战场,但是淞沪会战中不断得增兵,也便成为身陷其中不能自拔的状态,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上海增兵。
这一场大战,从八月中旬一直打到了十一月,在十月下旬的时候,日军秘密地在本土组建第十军准备对中国军队实行大包围,十一月五日,第十军的八万人在右翼的金山卫登陆,迅速地突破了国军的右翼防卫阵地。
由于在战役期间,兵力的不足,蒋委员长最终还是调用了右翼的军队补往作战战场之上,实际上,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之时,守护海岸的只有少数的地方部队。
日军的作战思想也很简单,那就是要挫伤国军的战斗意志,结束战局,同时以求最大化地消灭国军的主力部队。
他们一上岸便向松江城和沪杭铁路扑了过去。
此时,在陈诚的手里并没有可以调派出来的军队可以一用,这个时候,正好从华北战场上,东北军的第六十七军刚刚抵达淞沪战场,他马上命令着六十七军赶往松江县城。
十一月八日,六十七军全军覆没,日军从东、南、西突入进了松江城,随即兵分两路,一路沿太湖东岸,直插淞沪战场上的国军身后;主力指向了枫泾、嘉兴和平望,切断沪杭铁路及公路。几乎是与此同时,日军第十六师团也在江苏太仓白茆口登陆成功,前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形成了合围之势。
此时,淞沪地区云集了中国七十万的大军,很快陷入了危险之中。
十一月八日夜,还期望着西方国家能够出面调停的蒋委员长,不得不下令各军全面撤退,退往南京、苏州到嘉兴以西地区。由于命令过于仓促,指挥失控,大撤退的结果变成了大溃逃。
当然,谁也不会想到,这却是为了后来所发生的南京会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
轰轰烈烈的淞沪会战,但这样结束了,对于萧凌虎来说,除了失望之外,更多的是悲愤。
他转头看了看那个在冷风中显得如此苍凉的城门,这座古老的县城,从此又要沦落到侵略者的手里。当初清兵入关的时候,在这里发生了嘉定十屠的惨剧,这些人面兽心的东洋人,是比满清更狠辣的侵略者,他们又会对这里的人们,进行怎么样的屠杀呢?
萧凌虎不敢想,也不愿意去想,他知道在如今的中国大地上,作为一个男人,要么顶天立地的活着,拿起武器,与敌人血战到底;要么就屈膝献媚,像被推翻的满清时代一样,活在奴性里。
“走了!”远远的,一枝梅在他的身后喊着。
前敌指挥部已然解散,那些长官们都早早地跑回南京去了,但是这里必须要有这么一个架子存在,否则让别人知道还有那么多的部队没有安全撤离的情况之下,前敌指挥部的人都跑了一个精光,那就太丢人了。所以,萧凌虎这个警卫营长便主动地站出来,留到了最后。
他的五个连也各自回归各自的部队,如今他手下的人,只有一个连而已,而且都是从江西和安徽招来的新兵,也只有孟繁伟、林惊寒、沙文华、一枝梅、燕飞、张顺和杨根生算是一直跟着他的老人,他们走出嘉定城,连一辆军车也没有,只能靠着自己的双脚,希望能够在天黑之前,赶到昆山。
只是,如今的公路上,都挤满了溃逃下来的败兵,他们这个连如果夹杂在其中,只怕一天也走不了多少路,再加上天空中还有鬼子飞机的轰炸,以及敌人快速追击的部队,说不定战斗随时都会发生。
萧凌虎转回了身,看了看前面被孟繁伟和林惊寒带着队、已然走得有些远的新兵连,只能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快步地追了上去!
**********
(卷二终)
不过,蒋委员长也知道,此时的淞沪前线正是吃紧、而且关键的时候,只怕此时换上谁来担任这个司令长官,都是费力不讨好的,也没有谁有那个能力,来指挥这么多从全国各地调派来的作战部队,也入场只有利用他个人的威望,还可以协调各方的军队,能够做到暂时的众志成城吧!
当然,身为国家要员,蒋委员长是不可能亲临上海前线的,他只能呆在南京,以电报和电话来遥控指挥,而真正代表着他来到前线进行指挥协调的,只有如今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的陈诚了。便是第三战区的副司令长官顾祝同,也只能在后方充任着陈诚的助手,以保证前线部队的后勤供应。
与此同时,针对着此时战场上的变化,蒋委员长又将此前的作战方案略作调整,由原来只分为左右两翼齐头并进的局势,转变成了左、中、右,三面齐出的格局。
任命张发奎将军为右翼军的总司令,下辖第八集团军和第十集团军,守护着上海南面的杭州湾,以防鬼子从南面登陆。
任命张治中将军为中路军总司令,下辖第九集团军和第二十一集团军,负责上海市区里的作战,与登陆到市区的鬼子进行层层阻击,以防其向嘉定和昆山方向突破。
只是,在二十二日的时候,因为张治中将军指挥失当,便又改由朱绍良为中路军总司令,张治中被召回南京。
左翼军的总司令是陈诚兼任,下面管辖由薛岳任司令的第十九集团军和由罗卓英任司令的第十五集团军。
到九月上旬,淞沪的主战场已然由上海市区的闸北一带,转移到了左翼宝山县到嘉定县这片广大的区域之内,也就是以陈诚为首的左翼军的阵地上,还是日军的抢滩登陆与国军之间试图驱逐的局面。
尽管陈诚与左翼军的将领们,费尽了心力,从八月二十二日开始对敌攻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然,主要还是兵力的不足,面对着敌人源源不断上岸的军队,已然根本不可能实现当初所拟定的要将敌压迫到江中,以求歼灭的要求,早就失去了主动权,再在这里与敌死耗,那根本是纯粹的消耗战力。
所以几经犹豫之后,陈诚接受了萧黄等几个主要参谋人员的建议,向上面提出了转移阵地,逐次抵抗的策略。
从九月十七日开始,国军部队便退守北站、江湾、庙行、罗店和浏河口一线,被迫转入了防守之中。
尽管此时萧凌虎已经成为了前敌指挥部直属的警卫营营长,但却没有一时不关注着整个战事,尤其是对于罗店那边的战况,更是特别留意。
只是此时的罗店,还处在中日双方的互相争夺之中。
九月二日,宝山城失守,国军将主要兵力都集中到了罗店的附近,以阻击鬼子十一师团的趁势西进嘉定,对上海实行合围。
许多的部队云集在罗店的周围,炮火与枪声从早打到晚,就从来没有停歇过。
而此时,萧凌虎除了要负责整个指挥部安全之外,还要负责那些后勤补给的安全,最少也要保证这些物资到达嘉定是安全的。
而最令萧凌虎诧异的是源源不断从两湖、江西和安徽等地招来的新兵,也被运送到了嘉定城,这些新兵很快被前线的团长、营长甚至于连长带走,胡从俊也曾跑来带走了一千多人,追问之下,胡从俊告诉着萧凌虎,六十五团已然被打光了,他如果再去六十五团的时候,可能会有一半的人不认识。
萧凌虎目瞪口呆,这才半个月不到,战事便这般得惨烈,只怕罗店的战斗结束之时,整个十一师都会换上了批人了。
此时的淞沪战场,已然成为了一个大熔炉,便是从一百里以外看付出,半边的天都是红的,国军的队伍每天一个师一个师,两个师两个师地加入到前线去,很多师上去也就三四个钟头,就死了一半,有的坚持了五个钟头,就会死掉三分之二,只要是填进去,就会被熔化掉。
九月底的时候,日军又有三个师团增援过来,陈诚认为罗店的阵地再争夺下去,已然失去了意义,只是增加大量的伤亡,于是下令各部队撤出来,转移到蕴藻浜的右岸的第二阵地,继续防守。
本来,按照日军大本营的想法,对于在中国的作战计划,是自北向南,将华北作为主要的战场,但是淞沪会战中不断得增兵,也便成为身陷其中不能自拔的状态,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上海增兵。
这一场大战,从八月中旬一直打到了十一月,在十月下旬的时候,日军秘密地在本土组建第十军准备对中国军队实行大包围,十一月五日,第十军的八万人在右翼的金山卫登陆,迅速地突破了国军的右翼防卫阵地。
由于在战役期间,兵力的不足,蒋委员长最终还是调用了右翼的军队补往作战战场之上,实际上,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之时,守护海岸的只有少数的地方部队。
日军的作战思想也很简单,那就是要挫伤国军的战斗意志,结束战局,同时以求最大化地消灭国军的主力部队。
他们一上岸便向松江城和沪杭铁路扑了过去。
此时,在陈诚的手里并没有可以调派出来的军队可以一用,这个时候,正好从华北战场上,东北军的第六十七军刚刚抵达淞沪战场,他马上命令着六十七军赶往松江县城。
十一月八日,六十七军全军覆没,日军从东、南、西突入进了松江城,随即兵分两路,一路沿太湖东岸,直插淞沪战场上的国军身后;主力指向了枫泾、嘉兴和平望,切断沪杭铁路及公路。几乎是与此同时,日军第十六师团也在江苏太仓白茆口登陆成功,前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形成了合围之势。
此时,淞沪地区云集了中国七十万的大军,很快陷入了危险之中。
十一月八日夜,还期望着西方国家能够出面调停的蒋委员长,不得不下令各军全面撤退,退往南京、苏州到嘉兴以西地区。由于命令过于仓促,指挥失控,大撤退的结果变成了大溃逃。
当然,谁也不会想到,这却是为了后来所发生的南京会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
轰轰烈烈的淞沪会战,但这样结束了,对于萧凌虎来说,除了失望之外,更多的是悲愤。
他转头看了看那个在冷风中显得如此苍凉的城门,这座古老的县城,从此又要沦落到侵略者的手里。当初清兵入关的时候,在这里发生了嘉定十屠的惨剧,这些人面兽心的东洋人,是比满清更狠辣的侵略者,他们又会对这里的人们,进行怎么样的屠杀呢?
萧凌虎不敢想,也不愿意去想,他知道在如今的中国大地上,作为一个男人,要么顶天立地的活着,拿起武器,与敌人血战到底;要么就屈膝献媚,像被推翻的满清时代一样,活在奴性里。
“走了!”远远的,一枝梅在他的身后喊着。
前敌指挥部已然解散,那些长官们都早早地跑回南京去了,但是这里必须要有这么一个架子存在,否则让别人知道还有那么多的部队没有安全撤离的情况之下,前敌指挥部的人都跑了一个精光,那就太丢人了。所以,萧凌虎这个警卫营长便主动地站出来,留到了最后。
他的五个连也各自回归各自的部队,如今他手下的人,只有一个连而已,而且都是从江西和安徽招来的新兵,也只有孟繁伟、林惊寒、沙文华、一枝梅、燕飞、张顺和杨根生算是一直跟着他的老人,他们走出嘉定城,连一辆军车也没有,只能靠着自己的双脚,希望能够在天黑之前,赶到昆山。
只是,如今的公路上,都挤满了溃逃下来的败兵,他们这个连如果夹杂在其中,只怕一天也走不了多少路,再加上天空中还有鬼子飞机的轰炸,以及敌人快速追击的部队,说不定战斗随时都会发生。
萧凌虎转回了身,看了看前面被孟繁伟和林惊寒带着队、已然走得有些远的新兵连,只能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快步地追了上去!
**********
(卷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