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接到消息是目瞪口呆,江左士族闭门自守,江淮军将领桀骜不驯,就这么轻易地被杨崇拿下,是钱能通神,还是杨崇人品大爆发。两个多月的时间,杨崇就开始安排水军走海路,从华亭运送粮食、布匹、兵器北上,八十多艘船直扑沧州。杜伏威看着邸报,眉头紧蹙,宣城造纸的事,王雄诞、阚棱没有经过自己就做了决定,这是一个不好的起头。
李安期低声说道:“厉害啊,厉害。楚王,一定要查出杨崇在南方的那些人,转运司的人说,杨崇似乎很熟悉当地的情况,预先知道四口井的位置;打井的地方寇九珙确实预先不知道,要不然不会费神费力打二十二口井。家父曾经说过,杨崇要么推算天下无双,要么就是他还有一批人。”
李大亮摇头说:“杨崇不是每件事都规划得那么好的,更大的可能就是有人,这种情况在杨崇起步的时候就出现了,姜夺、寇九珙不知道的事情,杨崇都清楚。可是现在天下已定,杨崇为什么不把这些人调出来?”
李大亮是陇西李氏的人,原为隋将庞玉部下行军兵曹,与瓦岗军作战被俘,被李密部将张弼赏识获释;李渊兵进长安,李大亮投归辅助李渊开国有功,被封为金州总管司马,旋擢迁安州刺史,被河西军俘虏,与常何等人一起出来,一直郁郁不得志,最后是杜伏威招入楚王府担任司马。
令狐德棻沉吟半天说:“或许已经出来了,只是我们没察觉。”
李安期、李大亮同时反应过来:“令狐大人,你是说杨崇在各地提拔的那些人?”
令狐德棻点头说:“你们不感觉这段时间新人涌现得多了一点吗?如果杨崇把过去的手下混在这些人当中,恐怕除了他自己,其他人根本不会察觉,或分辨出来。这些人在各地呆上几年,等局势稳了,再陆续调回长安,那才是杨崇最后亮底牌的时候;只是到时候,我们就算知道了是哪些人,一切也都晚了。”
令狐德棻有理由愤怒,当初四人一起投降,独狐篡借助妹妹的力量恢复了赵国公,封德彝重新做了内史舍人,李纲俨然是编史的领头人,整天指手画脚;唯独自己,依旧校书郎一个,要爵位没爵位,要前程没前程。
李大亮提议道:“是否可以以大丞相留守长安,楚王主动请缨去带兵攻打高句丽,既可以掌握兵权,又能拿下不世功勋。”
文帝父子都攻打高句丽失败,如果杜伏威灭了高句丽,声誉就会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有可能盖过杨崇的风头。李安期否决说:“不妥,征服高句丽是帝王之业,楚王一开口就会惊动杨崇,就算政事堂让楚王出征,其中变数太大。”
变数,自然是杨崇的种种手段,但是屋内没有人敢拍着胸脯对杜伏威说:“没关系,楚王,我能看穿杨崇。”
估计说了也是被杜伏威大耳光子打出去,两年了,这帮人就没猜对过杨崇一次。杨高萍从后面走了出来,笑着说:“天色不早了,楚王明天还有公事,不如散了吧。”
女主人出来赶人,众人很自觉地一哄而散,杜伏威等屋内无人时才问:“你是不是觉得他们成不了事。”
杨高萍坐在杜伏威身边,心平气和地说:“李渊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们都不能帮助李渊成事。今日还能帮你成事?对于杨崇,我倒可以给你讲一个故事,我父亲和杨崇的故事。”
杜伏威来了兴趣,杨高萍自幼在杨广身边长大,见惯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权势斗争,不可能无缘无故讲故事。杨高萍沉浸在回忆中说:“当时诸葛全来见父皇,同意去上县时说了条件,如果杨侑退到延安郡,或者杨恭仁不和李渊合作,他就会自己决定如何行动。当时我很不理解,父皇却说,杨崇一定不会投降的,如果回不了洛阳,就留在上县吧。
诸葛全走后,母后很不满,父皇解释说,他把元袭人赐给杨崇,就是希望杨崇以为可以和元家结盟,与李渊争夺关中门阀的支持,可是失败了,杨崇没去攻打长安。再次赐婚,是希望杨崇与李渊杀得两败俱伤,杨恭仁能趁机做大,如果杨恭仁还是和李渊合作,那就是大势已去,能有人扛着大隋的旗号就不错了。”
杜伏威听懂了,绕有兴趣地问道:“如果我愿意扛起这面大旗,应该怎么做?”
杨高萍面不改色地说:“如果你还有和杨崇争夺天下的心,就趁杨崇还没回到长安,我们离开关中去找王雄诞,是生是死,赌上一回。如果只是想显示力量,你现在是长安仅次于杨崇的人,急什么?只要你不跳出来,杨崇还是会拿你当弟兄的,蔡王、九江王都能忍,为什么你不能。”
一语惊醒梦中人,杜伏威懂了,王雄诞、辅公祐能不和自己商量,就跑去华亭投了一块盐田,其实就是一种隐晦的表示,他们想享受荣华富贵了。杨崇给了,自己许诺再多,还是给不了;杨高萍轻轻地说:“我感觉,那个即将到长安的秦琼倒是可以折节下交,此人在张须陀时候就是名将,又不是杨崇的嫡系,底气肯定不足。”
杜伏威颔首说:“李安期也是这么说的,秦琼孝顺,家境贫寒,我会来安排。”
杜伏威的产业不如杨崇,但是曾经横扫南方,绝对是个有钱的主,第二天便让李安期去办理这件事,等秦琼一到长安,就邀请秦琼到楚王府赴宴。可是秦琼与李安期见面,老乡见老乡,相谈甚欢,却拒绝了杜伏威的邀请,理由很直接很简单,这次是奉命调防边关,不想参与到上层的争斗中。
李安期理解地说:“如此也好,秦兄,你还没到兵部,难道调令已经给你了。”
秦琼也不隐瞒说:“是世绩和越王说好的,调我去营州协助邓暠。”
李安期低声说道:“厉害啊,厉害。楚王,一定要查出杨崇在南方的那些人,转运司的人说,杨崇似乎很熟悉当地的情况,预先知道四口井的位置;打井的地方寇九珙确实预先不知道,要不然不会费神费力打二十二口井。家父曾经说过,杨崇要么推算天下无双,要么就是他还有一批人。”
李大亮摇头说:“杨崇不是每件事都规划得那么好的,更大的可能就是有人,这种情况在杨崇起步的时候就出现了,姜夺、寇九珙不知道的事情,杨崇都清楚。可是现在天下已定,杨崇为什么不把这些人调出来?”
李大亮是陇西李氏的人,原为隋将庞玉部下行军兵曹,与瓦岗军作战被俘,被李密部将张弼赏识获释;李渊兵进长安,李大亮投归辅助李渊开国有功,被封为金州总管司马,旋擢迁安州刺史,被河西军俘虏,与常何等人一起出来,一直郁郁不得志,最后是杜伏威招入楚王府担任司马。
令狐德棻沉吟半天说:“或许已经出来了,只是我们没察觉。”
李安期、李大亮同时反应过来:“令狐大人,你是说杨崇在各地提拔的那些人?”
令狐德棻点头说:“你们不感觉这段时间新人涌现得多了一点吗?如果杨崇把过去的手下混在这些人当中,恐怕除了他自己,其他人根本不会察觉,或分辨出来。这些人在各地呆上几年,等局势稳了,再陆续调回长安,那才是杨崇最后亮底牌的时候;只是到时候,我们就算知道了是哪些人,一切也都晚了。”
令狐德棻有理由愤怒,当初四人一起投降,独狐篡借助妹妹的力量恢复了赵国公,封德彝重新做了内史舍人,李纲俨然是编史的领头人,整天指手画脚;唯独自己,依旧校书郎一个,要爵位没爵位,要前程没前程。
李大亮提议道:“是否可以以大丞相留守长安,楚王主动请缨去带兵攻打高句丽,既可以掌握兵权,又能拿下不世功勋。”
文帝父子都攻打高句丽失败,如果杜伏威灭了高句丽,声誉就会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有可能盖过杨崇的风头。李安期否决说:“不妥,征服高句丽是帝王之业,楚王一开口就会惊动杨崇,就算政事堂让楚王出征,其中变数太大。”
变数,自然是杨崇的种种手段,但是屋内没有人敢拍着胸脯对杜伏威说:“没关系,楚王,我能看穿杨崇。”
估计说了也是被杜伏威大耳光子打出去,两年了,这帮人就没猜对过杨崇一次。杨高萍从后面走了出来,笑着说:“天色不早了,楚王明天还有公事,不如散了吧。”
女主人出来赶人,众人很自觉地一哄而散,杜伏威等屋内无人时才问:“你是不是觉得他们成不了事。”
杨高萍坐在杜伏威身边,心平气和地说:“李渊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们都不能帮助李渊成事。今日还能帮你成事?对于杨崇,我倒可以给你讲一个故事,我父亲和杨崇的故事。”
杜伏威来了兴趣,杨高萍自幼在杨广身边长大,见惯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权势斗争,不可能无缘无故讲故事。杨高萍沉浸在回忆中说:“当时诸葛全来见父皇,同意去上县时说了条件,如果杨侑退到延安郡,或者杨恭仁不和李渊合作,他就会自己决定如何行动。当时我很不理解,父皇却说,杨崇一定不会投降的,如果回不了洛阳,就留在上县吧。
诸葛全走后,母后很不满,父皇解释说,他把元袭人赐给杨崇,就是希望杨崇以为可以和元家结盟,与李渊争夺关中门阀的支持,可是失败了,杨崇没去攻打长安。再次赐婚,是希望杨崇与李渊杀得两败俱伤,杨恭仁能趁机做大,如果杨恭仁还是和李渊合作,那就是大势已去,能有人扛着大隋的旗号就不错了。”
杜伏威听懂了,绕有兴趣地问道:“如果我愿意扛起这面大旗,应该怎么做?”
杨高萍面不改色地说:“如果你还有和杨崇争夺天下的心,就趁杨崇还没回到长安,我们离开关中去找王雄诞,是生是死,赌上一回。如果只是想显示力量,你现在是长安仅次于杨崇的人,急什么?只要你不跳出来,杨崇还是会拿你当弟兄的,蔡王、九江王都能忍,为什么你不能。”
一语惊醒梦中人,杜伏威懂了,王雄诞、辅公祐能不和自己商量,就跑去华亭投了一块盐田,其实就是一种隐晦的表示,他们想享受荣华富贵了。杨崇给了,自己许诺再多,还是给不了;杨高萍轻轻地说:“我感觉,那个即将到长安的秦琼倒是可以折节下交,此人在张须陀时候就是名将,又不是杨崇的嫡系,底气肯定不足。”
杜伏威颔首说:“李安期也是这么说的,秦琼孝顺,家境贫寒,我会来安排。”
杜伏威的产业不如杨崇,但是曾经横扫南方,绝对是个有钱的主,第二天便让李安期去办理这件事,等秦琼一到长安,就邀请秦琼到楚王府赴宴。可是秦琼与李安期见面,老乡见老乡,相谈甚欢,却拒绝了杜伏威的邀请,理由很直接很简单,这次是奉命调防边关,不想参与到上层的争斗中。
李安期理解地说:“如此也好,秦兄,你还没到兵部,难道调令已经给你了。”
秦琼也不隐瞒说:“是世绩和越王说好的,调我去营州协助邓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