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怎么下手,包括杨崇都在犹豫,莫须有,只能是形势危急时采用的手段,太平年间,还是温和一点的好。张果老不介意地说:“可以从宫易拙和周谦那里打听消息。”
宫易拙曾经帮助李渊谋划数年,周谦几十年苦心经营情报网,两人所拥有的线索其实如同两座宝山,但是杨崇的心确实够大,都在长安,从没向两人打听过一点过去的事情。说得好叫遵守诚信,不强人所难;说得不好,就是迂腐,杨崇你一个商人出身的人,哪来的读书人那些坏毛病。
杨崇苦笑着摇头说:“我怕被他们两人骗了,影响自己的判断。”
孟翻体谅地笑笑说:“那家主就不用出面,我和徐康按照官府的惯例询问,他俩愿说我们就听着,不愿说就算了。”
孟翻和徐康联袂前往,周谦表示不知道;无关淬天阁的机密和李唐的某些隐私,宫易拙还是愿意说的。投奔杨崇,除了是对李渊不再认可,宫易拙仍然希望能够延续淬天阁的命运,不想让杨崇觉得自己自命清高;宫易拙知道的还是江湖中的徐鸿客,吴郡苏州人,十五岁开始云游天下,二十四岁在江都,三十岁定居齐郡。
宫易拙微笑着说:“在李渊那里,我没有见过徐鸿客,他被我们注意,是在江都的时候出入四大道场,被誉为武林中下一代的佼佼者。当时他去齐郡,我们不清楚原因,现在看,王薄、孟让谋反,杨崇奇怪地收留罗士信,都可能是其中的原因。”
孟翻、徐康一呆,那该是多早的时间啊,两人谢了宫易拙回头;孟翻让徐康找孟让画出徐鸿客的头像,自己匆匆去找杨崇商量。孟翻有一个感觉,卫玄对杨崇的态度改变,与徐鸿客都有关,卫规正是在卫玄出任长安留守的时候,回到卫玄身边的。杨崇听后赞同孟翻的观点,反正现在江都等地区都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吩咐孟翻一项项查。
卫玄之死在朝堂上还是掀起波澜,很多人猜测杨崇肯定是提了某些要求,卫玄才自杀的;双方辩论得越来越激烈,卫尉梁硕建议彻查或禁止“杨花落尽李花开”的童谣,被杨崇拦住了,杨崇随便地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这是老百姓对朝廷的担忧,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场考试,成功了,最终消灭李唐,失败了,就是连绵不断的战火。”
作为穿越者,杨崇对朝代兴亡的认识超过殿中的任何人,根本不相信所谓童谣就能改变局势;杨崇更担心的是百姓的生计,没有的吃,老百姓才会造反。杨崇让虞绰宣读和解释了对河北的政策,免税,从河口仓提供粮食,清查与李唐勾结的叛逆;前两条是稳定民心,后面一条是弥补财政,能和李唐勾结的,那一个不是地方上的豪门世族。
殿内一阵沉默,杨崇对待世家的态度天下皆知,那些站错队的家族,必定会承受血雨腥风;但是没有人出来说话,李世民还虎踞北平,没有人敢担保这些人不会接着再干让杨崇不快的事情。卫玄的事就是明显的例子,若不是害怕,卫玄都七老八十的人,何必自杀。
司农卿慕容正则出来缓和气氛,报告了一件喜事,就是占城稻的推广,在江淮之间推广的占城稻百分之八十都种了两季,产量是原来一年的两倍还多。张伯坚的粮船运回来两万石有点晚,在长江两岸,尤其是昆山等地试种,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六成的田地还是多收了一季;明年司农寺将在江南推广,大规模种植占城稻。
慕容正则的眉宇间都洋溢着喜气,能在自己手中推广占城稻,必定是可以青史留名,哪怕是顺带的一笔,足矣。大殿上更多的人则是遗憾,要是这种粮食能在关中成长,关中必定能恢复历史上天府之国的辉煌,可惜了,主要的地域是在江淮军的地盘上。
御史皇甫无逸出列问道:“丞相对江南什么打算?”
皇甫无逸对杨崇横扫天下再没有怀疑,因此不惜得罪人出来一问,河北、山东哪怕打得全是碎片,大不了是重建;但是江南,杜伏威控制着十几万大军,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是江淮军出身或是降将。一旦粮食大增,吸引百姓居住,谁能担保在李唐开出条件,或是杜伏威哪一天醒来不改变主意,重新割据。
杨崇温和地笑笑,示意杜淹来解释。杨崇考虑的还是把太湖粮仓的作用发挥出来,另外就是着手解决南蛮问题。杨崇一时兴起过下江南的冲动,可是也知道河北山东需要做的事情太多,硬生生按下性子,等以后再说。
吏部尚书杜淹出面宣读了杭州方面的人事安排,出乎大多数人意料,政事堂任命李靖为东南行道元帅,辅公祐为左武卫大将军,王雄诞为会稽郡守,阚陵为丹阳郡守,陈陵为吴郡郡守,左骁卫大将军屈突通为江都留守,于钦焘为江都郡丞,李百药为中书舍人。所有人关心的江淮转运使,最后敲定的是寇九珙,礼部侍郎由虞世南接替。
这次河北大战,多少人明里暗里赞叹杨崇对罗士信、刘黑闼、宋金刚知人善用的同时,也在惋惜杨崇手软,当年没有派人暗杀了李世民。杨崇如此安排,想必有着他独特的考虑,于钦焘、寇九珙都是杨崇信任的人,尤其于钦焘,和杨崇关系莫逆,在河西军进入长安后,就在户部挂了一个员外郎的虚名,整天各地跑来跑去,没曾想这次被杨崇忽然启用。
其实左骁卫的长史崔德本和左骁卫将军费曜都比于钦焘有经验,但是杨崇晓得屈突通对杨广一家的感情,不想给杨慈佑等人有下手的机会;于钦焘是肯定不会听屈突通的。为了加大力度,杨崇把一直在狱中的裴虔通、牛方裕、薛世良、唐奉义、高元礼五人放了出来,让他们戴罪立功。
宫易拙曾经帮助李渊谋划数年,周谦几十年苦心经营情报网,两人所拥有的线索其实如同两座宝山,但是杨崇的心确实够大,都在长安,从没向两人打听过一点过去的事情。说得好叫遵守诚信,不强人所难;说得不好,就是迂腐,杨崇你一个商人出身的人,哪来的读书人那些坏毛病。
杨崇苦笑着摇头说:“我怕被他们两人骗了,影响自己的判断。”
孟翻体谅地笑笑说:“那家主就不用出面,我和徐康按照官府的惯例询问,他俩愿说我们就听着,不愿说就算了。”
孟翻和徐康联袂前往,周谦表示不知道;无关淬天阁的机密和李唐的某些隐私,宫易拙还是愿意说的。投奔杨崇,除了是对李渊不再认可,宫易拙仍然希望能够延续淬天阁的命运,不想让杨崇觉得自己自命清高;宫易拙知道的还是江湖中的徐鸿客,吴郡苏州人,十五岁开始云游天下,二十四岁在江都,三十岁定居齐郡。
宫易拙微笑着说:“在李渊那里,我没有见过徐鸿客,他被我们注意,是在江都的时候出入四大道场,被誉为武林中下一代的佼佼者。当时他去齐郡,我们不清楚原因,现在看,王薄、孟让谋反,杨崇奇怪地收留罗士信,都可能是其中的原因。”
孟翻、徐康一呆,那该是多早的时间啊,两人谢了宫易拙回头;孟翻让徐康找孟让画出徐鸿客的头像,自己匆匆去找杨崇商量。孟翻有一个感觉,卫玄对杨崇的态度改变,与徐鸿客都有关,卫规正是在卫玄出任长安留守的时候,回到卫玄身边的。杨崇听后赞同孟翻的观点,反正现在江都等地区都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吩咐孟翻一项项查。
卫玄之死在朝堂上还是掀起波澜,很多人猜测杨崇肯定是提了某些要求,卫玄才自杀的;双方辩论得越来越激烈,卫尉梁硕建议彻查或禁止“杨花落尽李花开”的童谣,被杨崇拦住了,杨崇随便地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这是老百姓对朝廷的担忧,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场考试,成功了,最终消灭李唐,失败了,就是连绵不断的战火。”
作为穿越者,杨崇对朝代兴亡的认识超过殿中的任何人,根本不相信所谓童谣就能改变局势;杨崇更担心的是百姓的生计,没有的吃,老百姓才会造反。杨崇让虞绰宣读和解释了对河北的政策,免税,从河口仓提供粮食,清查与李唐勾结的叛逆;前两条是稳定民心,后面一条是弥补财政,能和李唐勾结的,那一个不是地方上的豪门世族。
殿内一阵沉默,杨崇对待世家的态度天下皆知,那些站错队的家族,必定会承受血雨腥风;但是没有人出来说话,李世民还虎踞北平,没有人敢担保这些人不会接着再干让杨崇不快的事情。卫玄的事就是明显的例子,若不是害怕,卫玄都七老八十的人,何必自杀。
司农卿慕容正则出来缓和气氛,报告了一件喜事,就是占城稻的推广,在江淮之间推广的占城稻百分之八十都种了两季,产量是原来一年的两倍还多。张伯坚的粮船运回来两万石有点晚,在长江两岸,尤其是昆山等地试种,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六成的田地还是多收了一季;明年司农寺将在江南推广,大规模种植占城稻。
慕容正则的眉宇间都洋溢着喜气,能在自己手中推广占城稻,必定是可以青史留名,哪怕是顺带的一笔,足矣。大殿上更多的人则是遗憾,要是这种粮食能在关中成长,关中必定能恢复历史上天府之国的辉煌,可惜了,主要的地域是在江淮军的地盘上。
御史皇甫无逸出列问道:“丞相对江南什么打算?”
皇甫无逸对杨崇横扫天下再没有怀疑,因此不惜得罪人出来一问,河北、山东哪怕打得全是碎片,大不了是重建;但是江南,杜伏威控制着十几万大军,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是江淮军出身或是降将。一旦粮食大增,吸引百姓居住,谁能担保在李唐开出条件,或是杜伏威哪一天醒来不改变主意,重新割据。
杨崇温和地笑笑,示意杜淹来解释。杨崇考虑的还是把太湖粮仓的作用发挥出来,另外就是着手解决南蛮问题。杨崇一时兴起过下江南的冲动,可是也知道河北山东需要做的事情太多,硬生生按下性子,等以后再说。
吏部尚书杜淹出面宣读了杭州方面的人事安排,出乎大多数人意料,政事堂任命李靖为东南行道元帅,辅公祐为左武卫大将军,王雄诞为会稽郡守,阚陵为丹阳郡守,陈陵为吴郡郡守,左骁卫大将军屈突通为江都留守,于钦焘为江都郡丞,李百药为中书舍人。所有人关心的江淮转运使,最后敲定的是寇九珙,礼部侍郎由虞世南接替。
这次河北大战,多少人明里暗里赞叹杨崇对罗士信、刘黑闼、宋金刚知人善用的同时,也在惋惜杨崇手软,当年没有派人暗杀了李世民。杨崇如此安排,想必有着他独特的考虑,于钦焘、寇九珙都是杨崇信任的人,尤其于钦焘,和杨崇关系莫逆,在河西军进入长安后,就在户部挂了一个员外郎的虚名,整天各地跑来跑去,没曾想这次被杨崇忽然启用。
其实左骁卫的长史崔德本和左骁卫将军费曜都比于钦焘有经验,但是杨崇晓得屈突通对杨广一家的感情,不想给杨慈佑等人有下手的机会;于钦焘是肯定不会听屈突通的。为了加大力度,杨崇把一直在狱中的裴虔通、牛方裕、薛世良、唐奉义、高元礼五人放了出来,让他们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