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袁绍觊觎冀州百姓殷实,兵粮充足,就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这个过程中,韩馥表现的也相当窝囊:
初平二年(191年),韩馥的部将麴义反叛,韩馥与麴义交战,结果失利。袁绍就与麴义结交。袁绍的谋士逢纪对袁绍说:
“做大事业,不占领一个州,没法站住脚根。现在冀州强大充实,但韩馥才能平庸,可暗中约公孙瓒率领军队南下,韩馥得知后必然害怕恐惧。同时派一名能言善辩的人向韩馥讲述祸福。韩馥为突如其来的事情所迫,我们一定可以趁此机会占据他的位置。”
袁绍认为有道理,随即写信给公孙瓒。公孙瓒接着就率兵而来,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计划暗中偷袭韩馥。袁绍派外甥陈留人高干以及颖川人荀谌等前去劝韩馥说:
“公孙瓒趁着得胜南来,而且各郡都响应公孙瓒。袁将军率领军队向东而来,其意图难以预料,我们从心里感到您很危险。”
韩馥害怕,说:“既然这样,我该怎么办呢?”
荀谌说:“您自己估量一下,在宽厚仁爱,容纳各种人,使天下人归附方面,比起袁绍来怎么样?”
韩馥说:“我不如他。”
荀谌又问:“面临危难出奇制胜,智谋勇气远远超出常人,这方面您比起袁绍来又怎么样?”
韩馥说:“我不如他。”
荀谌再问:“世代普施恩惠,使天下各家得到好处,您比起袁绍来又怎么样?”
韩馥回答:“我不如他。”
荀谌说:“勃海虽是一个郡,其实相当于州。现在将军您处在三方面均不如袁绍的形势,但长期居于袁绍之上,袁绍是当代的豪杰,必定不肯在您之下。而且公孙瓒带领燕、代的士卒,其兵锋不可抵挡。冀州是天下的重镇,如果两支军队合力进攻,会师城下,冀州的危亡立刻就会到来。
“袁绍是将军的故旧,并且又是同盟。眼下的办法,不如将整个冀州让给袁绍,袁绍必然对您非常感恩戴德,公孙瓒就不可能再同您相争了。这样将军有让贤的名声,自身地位比泰山还要稳固。希望您不要有疑虑。”
韩馥素来性情怯懦,因而就同意荀谌的计策。
韩馥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骑都尉沮授得知后劝阻韩馥说:“冀州虽然狭小,能披甲上阵的有百万人,粮食够支撑十年。袁绍以一个外来人和正处穷困的军队,仰我鼻息,好比婴儿在大人的股掌上面,不给他喂奶,立刻可以将其饿死。为什么要把冀州送给他呢?”
韩馥说:“我过去是袁氏的属吏,而且才能比不上袁绍。估量自己的德行而谦让,这是古人所看重的。各位为什么觉得不好呢?”
在这以前,韩馥的从事赵浮、程涣率领一万能开硬弓的士卒驻守孟津,知道这个情况,带领军队飞速赶回,请求抵御袁绍,韩馥又没有听从。接着韩馥让出官位,搬出官邸到中常侍赵忠的旧宅居住,派其子给袁绍送去印绶从而让位。
袁绍接管冀州后,封韩馥为奋武将军,但既没有兵,也没有官属。不仅如此,袁绍此后故意任命河内人朱汉为都官从事。
朱汉原先曾被韩馥轻慢,这时又想迎合袁绍的心意,便擅自发兵包围韩的住宅,拔刀登屋。韩逃上楼去,朱汉捉到韩馥的大儿子,将他的两只脚打断。
韩馥逃脱,袁绍为自己名誉着想,立即逮捕朱汉,将他处死。但是韩馥仍然优虑惊恐,请求袁绍让他离去,袁绍同意,于是韩就去投奔陈留郡太守张邈。
后来,袁绍派使者去见张邈,商议机密时,使者在张邈耳边悄声细语。韩当时在座,以为是在算计自己。过了一会儿,他起身走进厕所,用刮削简牍的书刀自杀。
堂堂一州牧,竟然被吓得躲进厕所自杀,何其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庸才,他也有过“壮举”——谋立刘虞为帝。那是初平二年(191年):
韩馥、袁绍以及关东诸将商议,认为献帝年龄幼小,被董卓所控制,又远在长安,关塞相隔,不知生死,幽州牧刘虞是宗室中最贤明的,准备拥立他为皇帝。
曹操说:“我们这些人所以起兵,而且远近之人无不响应的原因,正由于我们的行动是正义的。如今皇帝幼弱,虽为奸臣所控制,但没有昌邑王刘贺那样的可以导致亡国的过失,一旦你们改立别人,天下谁能接受!你们向北边迎立刘虞,我自尊奉西边的皇帝。”
韩馥、袁绍写信给袁术说:“皇帝不是灵帝的儿子,我们准备依周勃和灌婴废黜少主,迎立代王的先例,尊奉大司马刘虞为皇帝。”袁术给予拒绝。
不久后,韩馥与袁绍派遣前任乐浪郡太守张岐等带着他们的提议到幽州,向刘虞奉上皇帝的尊号。
刘虞见到张岐等人,厉声呵斥他们说:“如今天下四分五裂,皇帝在外蒙难,我受到国家重恩,未能为国雪耻。你们各自据守州、郡,本应尽心尽力为王室效劳,却反而策划这种逆谋来沾污我吗!”
他坚决拒绝。韩等人又请求刘虞主持尚书事务,代表皇帝封爵任官,刘虞仍不接受,打算逃入匈奴将自己隔绝起来,韩馥等人这才作罢。
在《三国演义》中,其实对于韩馥这样的“小角色”酱油党,罗贯中先生是不会费心为他编织故事的,就照着《三国志》一抄完事,所以韩馥的情节就是历史事实。
韩馥是袁家门儿里出来的,总是以袁氏故吏自居,对袁绍那是马首是瞻,袁绍说什么他听什么。虽然说按照当时的社会道德,门生故吏对举主确实要像对父母一样孝敬,但这时他已经是一方诸侯,凭借实力,硬要自己做主别人也没办法,但这个人念旧情,可谓门生故吏的模范。
既然袁绍要立新皇帝,韩馥自然是要把这个精神贯彻落实的,但人家刘虞有自知之明,坚决不当这个皇帝。
初平二年(191年),韩馥的部将麴义反叛,韩馥与麴义交战,结果失利。袁绍就与麴义结交。袁绍的谋士逢纪对袁绍说:
“做大事业,不占领一个州,没法站住脚根。现在冀州强大充实,但韩馥才能平庸,可暗中约公孙瓒率领军队南下,韩馥得知后必然害怕恐惧。同时派一名能言善辩的人向韩馥讲述祸福。韩馥为突如其来的事情所迫,我们一定可以趁此机会占据他的位置。”
袁绍认为有道理,随即写信给公孙瓒。公孙瓒接着就率兵而来,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计划暗中偷袭韩馥。袁绍派外甥陈留人高干以及颖川人荀谌等前去劝韩馥说:
“公孙瓒趁着得胜南来,而且各郡都响应公孙瓒。袁将军率领军队向东而来,其意图难以预料,我们从心里感到您很危险。”
韩馥害怕,说:“既然这样,我该怎么办呢?”
荀谌说:“您自己估量一下,在宽厚仁爱,容纳各种人,使天下人归附方面,比起袁绍来怎么样?”
韩馥说:“我不如他。”
荀谌又问:“面临危难出奇制胜,智谋勇气远远超出常人,这方面您比起袁绍来又怎么样?”
韩馥说:“我不如他。”
荀谌再问:“世代普施恩惠,使天下各家得到好处,您比起袁绍来又怎么样?”
韩馥回答:“我不如他。”
荀谌说:“勃海虽是一个郡,其实相当于州。现在将军您处在三方面均不如袁绍的形势,但长期居于袁绍之上,袁绍是当代的豪杰,必定不肯在您之下。而且公孙瓒带领燕、代的士卒,其兵锋不可抵挡。冀州是天下的重镇,如果两支军队合力进攻,会师城下,冀州的危亡立刻就会到来。
“袁绍是将军的故旧,并且又是同盟。眼下的办法,不如将整个冀州让给袁绍,袁绍必然对您非常感恩戴德,公孙瓒就不可能再同您相争了。这样将军有让贤的名声,自身地位比泰山还要稳固。希望您不要有疑虑。”
韩馥素来性情怯懦,因而就同意荀谌的计策。
韩馥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骑都尉沮授得知后劝阻韩馥说:“冀州虽然狭小,能披甲上阵的有百万人,粮食够支撑十年。袁绍以一个外来人和正处穷困的军队,仰我鼻息,好比婴儿在大人的股掌上面,不给他喂奶,立刻可以将其饿死。为什么要把冀州送给他呢?”
韩馥说:“我过去是袁氏的属吏,而且才能比不上袁绍。估量自己的德行而谦让,这是古人所看重的。各位为什么觉得不好呢?”
在这以前,韩馥的从事赵浮、程涣率领一万能开硬弓的士卒驻守孟津,知道这个情况,带领军队飞速赶回,请求抵御袁绍,韩馥又没有听从。接着韩馥让出官位,搬出官邸到中常侍赵忠的旧宅居住,派其子给袁绍送去印绶从而让位。
袁绍接管冀州后,封韩馥为奋武将军,但既没有兵,也没有官属。不仅如此,袁绍此后故意任命河内人朱汉为都官从事。
朱汉原先曾被韩馥轻慢,这时又想迎合袁绍的心意,便擅自发兵包围韩的住宅,拔刀登屋。韩逃上楼去,朱汉捉到韩馥的大儿子,将他的两只脚打断。
韩馥逃脱,袁绍为自己名誉着想,立即逮捕朱汉,将他处死。但是韩馥仍然优虑惊恐,请求袁绍让他离去,袁绍同意,于是韩就去投奔陈留郡太守张邈。
后来,袁绍派使者去见张邈,商议机密时,使者在张邈耳边悄声细语。韩当时在座,以为是在算计自己。过了一会儿,他起身走进厕所,用刮削简牍的书刀自杀。
堂堂一州牧,竟然被吓得躲进厕所自杀,何其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庸才,他也有过“壮举”——谋立刘虞为帝。那是初平二年(191年):
韩馥、袁绍以及关东诸将商议,认为献帝年龄幼小,被董卓所控制,又远在长安,关塞相隔,不知生死,幽州牧刘虞是宗室中最贤明的,准备拥立他为皇帝。
曹操说:“我们这些人所以起兵,而且远近之人无不响应的原因,正由于我们的行动是正义的。如今皇帝幼弱,虽为奸臣所控制,但没有昌邑王刘贺那样的可以导致亡国的过失,一旦你们改立别人,天下谁能接受!你们向北边迎立刘虞,我自尊奉西边的皇帝。”
韩馥、袁绍写信给袁术说:“皇帝不是灵帝的儿子,我们准备依周勃和灌婴废黜少主,迎立代王的先例,尊奉大司马刘虞为皇帝。”袁术给予拒绝。
不久后,韩馥与袁绍派遣前任乐浪郡太守张岐等带着他们的提议到幽州,向刘虞奉上皇帝的尊号。
刘虞见到张岐等人,厉声呵斥他们说:“如今天下四分五裂,皇帝在外蒙难,我受到国家重恩,未能为国雪耻。你们各自据守州、郡,本应尽心尽力为王室效劳,却反而策划这种逆谋来沾污我吗!”
他坚决拒绝。韩等人又请求刘虞主持尚书事务,代表皇帝封爵任官,刘虞仍不接受,打算逃入匈奴将自己隔绝起来,韩馥等人这才作罢。
在《三国演义》中,其实对于韩馥这样的“小角色”酱油党,罗贯中先生是不会费心为他编织故事的,就照着《三国志》一抄完事,所以韩馥的情节就是历史事实。
韩馥是袁家门儿里出来的,总是以袁氏故吏自居,对袁绍那是马首是瞻,袁绍说什么他听什么。虽然说按照当时的社会道德,门生故吏对举主确实要像对父母一样孝敬,但这时他已经是一方诸侯,凭借实力,硬要自己做主别人也没办法,但这个人念旧情,可谓门生故吏的模范。
既然袁绍要立新皇帝,韩馥自然是要把这个精神贯彻落实的,但人家刘虞有自知之明,坚决不当这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