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站在一张巨大的书案面前正在挥毫泼墨。
他在练习书法。
刘基和苏秦都对他指导过,而且江川看起来也颇有些天分,有时间的时候也都抓紧练习,因此他的字现在看起来还不错。
洁白的宣纸上此时已经写下“万事开头”四个字,最后一个“难”字也已剩下最后收尾的那一横了。
江川用力的完成了那一横,看了看,点点头,又摇摇头,将毛笔在旁边的水碟里涮干净,甩干之后挂在了笔架上。
“好了,说说情况如何。”
作为秘书的祁萱捧着一沓文件汇报道:“根据事先的安排,在整个京城包括周围的所有县城显眼位置都贴出了告示,其中京城之中设有四十五个公布点,其他县城之中也有二十个公布点。而且每个点都安排了相应的宣读讲解人员,安排了士兵维持秩序,以确保京城以及周边的百姓都能知晓。”
“好,让告示多贴一些日子,以一个月为期吧。这两日到银行兑换法币的情况呢?”江川点点头又问道。
祁萱迟疑了一下,然后才道:“不太理想。正式兑换业务是从昨日开始的,昨天一天的数据统计已经出来了。其中到中州银行总部兑换法币的人不超过三百人。其他四个支行加起来的人数也就两百多人。
而且这些前来兑换的人兑换的数量都非常少,大部分只有十几两银子。”
这个结果虽然江川早有心理准备,可是听到之后还是心里有些不舒服。
“这两日兑换最多的是多少两银子的?”江川想了想又问道。
“那是中州银行总部刚开业,就来了几个人,带着一万两银子前来兑换。兑换了一万元法币。”祁萱道。
“哦?竟然还有这么多?知道这家是什么人吗?”江川惊讶了一下问道。
“据说是首辅夏俊泽的家人。”
夏俊泽?果然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支持新政了!
当然,他也知道堂堂首辅家里不可能只有这一万两银子,这最多是表个态度。
想必夏俊泽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做好了让这一万两银子打水漂的打算。
“传本王命令,让通政司在中州报上发布王命嘉奖令,嘉奖夏阁老,给夏阁老的子侄一个直接推荐入朝做官的机会,不用参加科考。”江川吩咐道。
“是,殿下,我一会就去通知通政司。”祁萱随手记下,点头道。
通政司原本是朝廷设置用来沟通朝野的衙门,主要是负责接收转送管理朝廷官员的公文,这种叫做题本。题本也就是指的一般公文,不太紧急,也不太需要保密的例行公文。
还有一种公文叫做奏本,就是官员可以直接呈奏皇帝的。这种一般都是紧急公文或者非常机密的公文才可以直接呈奏。
官员将题本送到通政司之后,通政司就会做好记录,然后根据情况呈送内阁或者各个相关衙门。
等到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之后再返回通政司,由通政司登记存档之后再返回给上书的官员或者衙门。
除了这个职责之外,通政司还有另外一个职责就是管理邸报。
明代的邸报简单来说就是刊发一些朝廷官员的奏章,或者皇帝以及内阁对于某事的批示,或者皇帝的诏书等公文。
邸报印发之后就会通过驿站运送到全国各个州府衙门,由各地官员们阅览。
这种邸报可以看做是一种朝廷向地方传达政令的公文,无论是时效性还是内容的广泛性,或者形式的灵活性都非常呆板,保守,属于官面文章。
在江川摄政之后,通政司的作用基本就等于没有了,邸报也停发了。
在打算设立银行制度之后,推行法币的时候,江川又想起了通政司,确切的说是想起了邸报。
得益于后世的经验,以及这个年代印刷业和造纸业的发达,江川打算重新发行报纸。
这时候没有网络,没有电台,没有电视台,最大的舆论传播阵地自然就是报纸了。
因此,江川把通政司交给了刘基暂时监管,并且让刘基迅速的重新发行一份新报纸,名字就叫《中州报》。
对于中州报的定位,江川很清晰,就是官媒,最大的朝廷喉舌,就如后世的人民日报一样。
另外,江川还打算再发行一份报纸,名字叫做《京城日报》,主要读者对象是向民间发行,时事新闻,花边新闻,娱乐八卦,甚至美食版块,广告版块,各种信息都应有尽有,纯粹的商业化运作。
只不过,现在《京城日报》暂时因为人员和经验等方面原因还没开始发行,还只是作为一个计划和构想。
等到《中州报》发行稳定之后才会开始做这件事。
江川把自己前世的经验跟刘基交流了一下之后,刘基对于如何办好《中州报》就有了清晰的概念。
人员都是现成的,印刷设备也都是现成的,只需要整合一下就可以开始了。
目前为止,《中州报》才发行了第一期,虽然定的是日刊,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暂时还是按照周刊在发行。
虽然如此,《中州报》第一期发行之后一万份很快的就被抢购一空。
这其中的原因不光是人们看新鲜,以及版面和形式或者内容都与之前的邸报大不相同等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第一期上面刊登了这次货币改革的详细内容,以及朝廷日后革新的一些大方向和构想。
对于做官的来讲,除了本身的能力和关系之外,政治敏感度一定要高。
江川现在表示的非常强势,而且根本看不到要倒台的半点迹象。
这几次下来又杀了那么多人,如果不想掉脑袋的,或者想继续当官的,自然想着要了解这位摄政王殿下的执政思路和风格,才好以后保住自己的官位和脑袋。
因此,虽然《中州报》的版面只有四版,售价是法币一元,相当于一两银子一张,可是还是在短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
他在练习书法。
刘基和苏秦都对他指导过,而且江川看起来也颇有些天分,有时间的时候也都抓紧练习,因此他的字现在看起来还不错。
洁白的宣纸上此时已经写下“万事开头”四个字,最后一个“难”字也已剩下最后收尾的那一横了。
江川用力的完成了那一横,看了看,点点头,又摇摇头,将毛笔在旁边的水碟里涮干净,甩干之后挂在了笔架上。
“好了,说说情况如何。”
作为秘书的祁萱捧着一沓文件汇报道:“根据事先的安排,在整个京城包括周围的所有县城显眼位置都贴出了告示,其中京城之中设有四十五个公布点,其他县城之中也有二十个公布点。而且每个点都安排了相应的宣读讲解人员,安排了士兵维持秩序,以确保京城以及周边的百姓都能知晓。”
“好,让告示多贴一些日子,以一个月为期吧。这两日到银行兑换法币的情况呢?”江川点点头又问道。
祁萱迟疑了一下,然后才道:“不太理想。正式兑换业务是从昨日开始的,昨天一天的数据统计已经出来了。其中到中州银行总部兑换法币的人不超过三百人。其他四个支行加起来的人数也就两百多人。
而且这些前来兑换的人兑换的数量都非常少,大部分只有十几两银子。”
这个结果虽然江川早有心理准备,可是听到之后还是心里有些不舒服。
“这两日兑换最多的是多少两银子的?”江川想了想又问道。
“那是中州银行总部刚开业,就来了几个人,带着一万两银子前来兑换。兑换了一万元法币。”祁萱道。
“哦?竟然还有这么多?知道这家是什么人吗?”江川惊讶了一下问道。
“据说是首辅夏俊泽的家人。”
夏俊泽?果然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支持新政了!
当然,他也知道堂堂首辅家里不可能只有这一万两银子,这最多是表个态度。
想必夏俊泽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做好了让这一万两银子打水漂的打算。
“传本王命令,让通政司在中州报上发布王命嘉奖令,嘉奖夏阁老,给夏阁老的子侄一个直接推荐入朝做官的机会,不用参加科考。”江川吩咐道。
“是,殿下,我一会就去通知通政司。”祁萱随手记下,点头道。
通政司原本是朝廷设置用来沟通朝野的衙门,主要是负责接收转送管理朝廷官员的公文,这种叫做题本。题本也就是指的一般公文,不太紧急,也不太需要保密的例行公文。
还有一种公文叫做奏本,就是官员可以直接呈奏皇帝的。这种一般都是紧急公文或者非常机密的公文才可以直接呈奏。
官员将题本送到通政司之后,通政司就会做好记录,然后根据情况呈送内阁或者各个相关衙门。
等到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之后再返回通政司,由通政司登记存档之后再返回给上书的官员或者衙门。
除了这个职责之外,通政司还有另外一个职责就是管理邸报。
明代的邸报简单来说就是刊发一些朝廷官员的奏章,或者皇帝以及内阁对于某事的批示,或者皇帝的诏书等公文。
邸报印发之后就会通过驿站运送到全国各个州府衙门,由各地官员们阅览。
这种邸报可以看做是一种朝廷向地方传达政令的公文,无论是时效性还是内容的广泛性,或者形式的灵活性都非常呆板,保守,属于官面文章。
在江川摄政之后,通政司的作用基本就等于没有了,邸报也停发了。
在打算设立银行制度之后,推行法币的时候,江川又想起了通政司,确切的说是想起了邸报。
得益于后世的经验,以及这个年代印刷业和造纸业的发达,江川打算重新发行报纸。
这时候没有网络,没有电台,没有电视台,最大的舆论传播阵地自然就是报纸了。
因此,江川把通政司交给了刘基暂时监管,并且让刘基迅速的重新发行一份新报纸,名字就叫《中州报》。
对于中州报的定位,江川很清晰,就是官媒,最大的朝廷喉舌,就如后世的人民日报一样。
另外,江川还打算再发行一份报纸,名字叫做《京城日报》,主要读者对象是向民间发行,时事新闻,花边新闻,娱乐八卦,甚至美食版块,广告版块,各种信息都应有尽有,纯粹的商业化运作。
只不过,现在《京城日报》暂时因为人员和经验等方面原因还没开始发行,还只是作为一个计划和构想。
等到《中州报》发行稳定之后才会开始做这件事。
江川把自己前世的经验跟刘基交流了一下之后,刘基对于如何办好《中州报》就有了清晰的概念。
人员都是现成的,印刷设备也都是现成的,只需要整合一下就可以开始了。
目前为止,《中州报》才发行了第一期,虽然定的是日刊,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暂时还是按照周刊在发行。
虽然如此,《中州报》第一期发行之后一万份很快的就被抢购一空。
这其中的原因不光是人们看新鲜,以及版面和形式或者内容都与之前的邸报大不相同等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第一期上面刊登了这次货币改革的详细内容,以及朝廷日后革新的一些大方向和构想。
对于做官的来讲,除了本身的能力和关系之外,政治敏感度一定要高。
江川现在表示的非常强势,而且根本看不到要倒台的半点迹象。
这几次下来又杀了那么多人,如果不想掉脑袋的,或者想继续当官的,自然想着要了解这位摄政王殿下的执政思路和风格,才好以后保住自己的官位和脑袋。
因此,虽然《中州报》的版面只有四版,售价是法币一元,相当于一两银子一张,可是还是在短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