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举行殿试
崇祯元年,六月初…
卯时三刻,皇宫的大门前聚集着一大批考生,他们是准备参加殿试的考生。
今年的殿试比以往的殿试更加重要,因为这是崇祯元年的第一次殿试。
时间到了辰时,皇宫禁闭的大门从里面打开,一位太监走了出来,将众考生带往保和殿……
在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后,考官们才开始颁发策题。
就在考生们刚刚拿到策题的时候,殿外传来一声
“陛下驾到。”
众考生一听,纷纷站立,恭敬的站在一旁。
朱由检走过大殿,径自朝着大殿中央的龙椅走去。
待崇祯皇帝坐下后,众考生纷纷行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平身,朕今日就是来看尔等殿试的,汝等自由发挥,不用管朕。”朱由检随意的说道。
众考生面面相觑,说得轻巧,你老在这坐着谁敢乱动,这还让不让人好好考试了。
过了一会儿,看出是自己留在这让他们有些拘谨,朱由检笑着说道:“罢了罢了,朕也不为难你们了,你们好好考,朕等会再来看你们的成绩。”
众人松了一口气,连忙朝着朱由检作辑,“恭送陛下。”
……
……
剩下的考生们等到皇帝走后,才一个个开始准备答题。
结果一拿到策题,众人都楞了,这是什么题目?
“论如何种植蔬菜?如何使作物产量增高?”
考生们差点就要摔策题了,这是什么鬼!我们都是读圣贤书的!怎么会知道这些!!
但纠结一阵后,考生们还是硬着头皮写了下去。
就在考生们为策题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朱由检正朝着后宫走去。
王承恩走到坤宁宫门前,刚准备喊“陛下驾到”时,朱由检伸手拦住了他,然后悄悄地走进坤宁宫内,一旁的宫女本想提醒皇后,但看到崇祯皇帝这副模样,也聪明的闭上了嘴。
此时的周皇后正坐在纺纱机上织布,随着她的脚步一踩一抬,纺纱机上一条条丝线就出来了。(正史中的周皇后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后来在后宫设置二十四具纺车,教宫女纺纱。)
朱由检看着周皇后的背影,忍不住走过去抱住了她,谁能想到,这坐在纺纱机上的就是大明的一国之母!
周皇后被朱由检这么一抱,吓得梭子都掉在了地上,等她回过头发现是朱由检后,忍不住伸出小手捶了一下朱由检的胸膛,开口说道:“陛下怎么有空跑这里来吓臣妾,陛下不是应该在保和殿看生员们考试吗?”
“看他们作甚,不过是一群只知道念论语的呆子,还不如朕的皇后好看。”
说完,朱由检就将脸埋入周皇后的颈窝…
周皇后脸红了一下,但还是推开了朱由检,“陛下,话不能这么说,没了他们,谁能替陛下分忧治国。”
被推开的朱由检也没生气,而是说道:“朕的皇后啊,你就不用担心这些了。对了,朕还要给你看样东西。”
说完,就拉着周皇后走到书案前。
“陛下这是要干嘛。”周皇后好奇的问道。
“爱妃你看!”朱由检说完就在一张纸上图图画画。
他刚看到周皇后纺纱的模样,正准备画出后世的“珍妮纺纱机”。
等到朱由检画好以后,再拿上书案上压着的军服图纸,就牵着周皇后的手,带着她来到了郊外工厂。
……
……
久不出宫的周皇后看着工厂,不由得惊呆了。
此时的工厂占地面积已经达到半个皇宫的大小,而且自从工厂负责人蔡言忠开始招募流民后,工厂的规模就一直不断扩大着。
朱由检将图纸交给了几个工匠,让他们造出一模一样的实物来。
没过了一会儿,工匠就把实物造出来了。
“爱妃,请。”朱由检示意道。
周皇后坐了上去,按照朱由检的提示,开始推动起拉杆。
纺纱机就这样运作起来,只用了一小会儿,一大批细纱就被纺出来了。
周皇后一脸惊讶的问道:“陛下,这是何物,竟然只用了一会儿就纺出来这么多细纱。”
朱由检牵着周皇后的手说道“这就是朕刚刚看爱妃纺纱,想出来的纺纱机,朕决定就以爱妃的故乡命名,就叫“苏州”纺纱机如何?”
”这个……谢陛下。”周皇后说完就脸红起来。
接着朱由检转身对着那几名工匠说道:“你们下去以后生产几百台这样的纺纱机,同时告诉蔡言忠,叫他去周围招募几百个女工,替朕做这套军服,朕明日会将学生们叫过来量尺寸,你们好好做,做好了朕重重有赏。”
说完,就将早已准备好的军服图纸和纺纱机图纸丢给了工匠。
然后转身带着周皇后回到了皇宫。
……
……
深夜,朱由检坐在书房里看学生们的策题,题目是他出的,目的就是为了看一看有没有真正为民的官员。
不过在看了几张后,他就不想看下去了,因为大部分人的策题都跑题了………
朱由检强忍着怒火继续翻着,终于有一张策题引起了他的注意。
考生的名字叫赵志田,他的策题里面详细介绍了各种作物的生长周期以及生长方式。
朱由检怀着好奇的心情接着看下去,就看到这样一段话:“夫一夫不耕,有受其饥,一妇不织,有受其寒;饥寒并至而民不为非者,未之有也,应广开田业,轻其赋税,差科强羸,课其田亩,务令优均,官私得所,使家给户赡,足相供养。”
“好!”朱由检不由得大声说道。
一旁的王承恩也跟着附和:“恭喜陛下!”
“朕决定让他当朕的知府!”
“陛下,不可啊!”王承恩赶紧劝谏道。
朱由检也知道这是一句玩笑话,接着又说“传朕旨意,状元赵志田赐进士出身,即刻赴任许州知县,榜眼探花陈农,王田授翰林院编修。”
“遵旨……”
……
……
然后朱由检就来到后宫,与皇后一起共赴巫山…
卯时三刻,皇宫的大门前聚集着一大批考生,他们是准备参加殿试的考生。
今年的殿试比以往的殿试更加重要,因为这是崇祯元年的第一次殿试。
时间到了辰时,皇宫禁闭的大门从里面打开,一位太监走了出来,将众考生带往保和殿……
在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后,考官们才开始颁发策题。
就在考生们刚刚拿到策题的时候,殿外传来一声
“陛下驾到。”
众考生一听,纷纷站立,恭敬的站在一旁。
朱由检走过大殿,径自朝着大殿中央的龙椅走去。
待崇祯皇帝坐下后,众考生纷纷行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平身,朕今日就是来看尔等殿试的,汝等自由发挥,不用管朕。”朱由检随意的说道。
众考生面面相觑,说得轻巧,你老在这坐着谁敢乱动,这还让不让人好好考试了。
过了一会儿,看出是自己留在这让他们有些拘谨,朱由检笑着说道:“罢了罢了,朕也不为难你们了,你们好好考,朕等会再来看你们的成绩。”
众人松了一口气,连忙朝着朱由检作辑,“恭送陛下。”
……
……
剩下的考生们等到皇帝走后,才一个个开始准备答题。
结果一拿到策题,众人都楞了,这是什么题目?
“论如何种植蔬菜?如何使作物产量增高?”
考生们差点就要摔策题了,这是什么鬼!我们都是读圣贤书的!怎么会知道这些!!
但纠结一阵后,考生们还是硬着头皮写了下去。
就在考生们为策题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朱由检正朝着后宫走去。
王承恩走到坤宁宫门前,刚准备喊“陛下驾到”时,朱由检伸手拦住了他,然后悄悄地走进坤宁宫内,一旁的宫女本想提醒皇后,但看到崇祯皇帝这副模样,也聪明的闭上了嘴。
此时的周皇后正坐在纺纱机上织布,随着她的脚步一踩一抬,纺纱机上一条条丝线就出来了。(正史中的周皇后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后来在后宫设置二十四具纺车,教宫女纺纱。)
朱由检看着周皇后的背影,忍不住走过去抱住了她,谁能想到,这坐在纺纱机上的就是大明的一国之母!
周皇后被朱由检这么一抱,吓得梭子都掉在了地上,等她回过头发现是朱由检后,忍不住伸出小手捶了一下朱由检的胸膛,开口说道:“陛下怎么有空跑这里来吓臣妾,陛下不是应该在保和殿看生员们考试吗?”
“看他们作甚,不过是一群只知道念论语的呆子,还不如朕的皇后好看。”
说完,朱由检就将脸埋入周皇后的颈窝…
周皇后脸红了一下,但还是推开了朱由检,“陛下,话不能这么说,没了他们,谁能替陛下分忧治国。”
被推开的朱由检也没生气,而是说道:“朕的皇后啊,你就不用担心这些了。对了,朕还要给你看样东西。”
说完,就拉着周皇后走到书案前。
“陛下这是要干嘛。”周皇后好奇的问道。
“爱妃你看!”朱由检说完就在一张纸上图图画画。
他刚看到周皇后纺纱的模样,正准备画出后世的“珍妮纺纱机”。
等到朱由检画好以后,再拿上书案上压着的军服图纸,就牵着周皇后的手,带着她来到了郊外工厂。
……
……
久不出宫的周皇后看着工厂,不由得惊呆了。
此时的工厂占地面积已经达到半个皇宫的大小,而且自从工厂负责人蔡言忠开始招募流民后,工厂的规模就一直不断扩大着。
朱由检将图纸交给了几个工匠,让他们造出一模一样的实物来。
没过了一会儿,工匠就把实物造出来了。
“爱妃,请。”朱由检示意道。
周皇后坐了上去,按照朱由检的提示,开始推动起拉杆。
纺纱机就这样运作起来,只用了一小会儿,一大批细纱就被纺出来了。
周皇后一脸惊讶的问道:“陛下,这是何物,竟然只用了一会儿就纺出来这么多细纱。”
朱由检牵着周皇后的手说道“这就是朕刚刚看爱妃纺纱,想出来的纺纱机,朕决定就以爱妃的故乡命名,就叫“苏州”纺纱机如何?”
”这个……谢陛下。”周皇后说完就脸红起来。
接着朱由检转身对着那几名工匠说道:“你们下去以后生产几百台这样的纺纱机,同时告诉蔡言忠,叫他去周围招募几百个女工,替朕做这套军服,朕明日会将学生们叫过来量尺寸,你们好好做,做好了朕重重有赏。”
说完,就将早已准备好的军服图纸和纺纱机图纸丢给了工匠。
然后转身带着周皇后回到了皇宫。
……
……
深夜,朱由检坐在书房里看学生们的策题,题目是他出的,目的就是为了看一看有没有真正为民的官员。
不过在看了几张后,他就不想看下去了,因为大部分人的策题都跑题了………
朱由检强忍着怒火继续翻着,终于有一张策题引起了他的注意。
考生的名字叫赵志田,他的策题里面详细介绍了各种作物的生长周期以及生长方式。
朱由检怀着好奇的心情接着看下去,就看到这样一段话:“夫一夫不耕,有受其饥,一妇不织,有受其寒;饥寒并至而民不为非者,未之有也,应广开田业,轻其赋税,差科强羸,课其田亩,务令优均,官私得所,使家给户赡,足相供养。”
“好!”朱由检不由得大声说道。
一旁的王承恩也跟着附和:“恭喜陛下!”
“朕决定让他当朕的知府!”
“陛下,不可啊!”王承恩赶紧劝谏道。
朱由检也知道这是一句玩笑话,接着又说“传朕旨意,状元赵志田赐进士出身,即刻赴任许州知县,榜眼探花陈农,王田授翰林院编修。”
“遵旨……”
……
……
然后朱由检就来到后宫,与皇后一起共赴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