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鱼兴奋地从岗楼那边的方向朝关卡这边快步走了过来,他的脸上早就笑逐颜开,一边走一边大声的吆喝着:
“哎——大哥,您这计策实在是太好了!这群该死的小鬼子,真的还想白吃咱们那两筐西瓜。哼哼,这下好了,铁西瓜让他们吃个够!不仅管够,还免费送他们回他姥姥家!哈哈哈哈——”
“就是,小鬼子这帮畜生就是‘揪着老虎尾巴儿喊救命—自己个找死’!”羊倌打扮的赵老憨也咬着牙往过走着,狠狠地说。
“好了,大家不要说笑了,都紧凑点,快点打扫完战场,迅速撤退!这里离县城很近,鬼子大队顷刻就能赶到。”穿长衫的青年一脸严肃地命令道。走过跟前来的余小鱼呲了一下牙,赶忙弯腰把地上的两支三八大盖捡起背在身上又去收拾其他的战利品了。其余的几个老乡打扮的人也不敢耽搁,急忙行动起来。
1939年以来,由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游击队等抗日力量以及各支当地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地区发展的日渐壮大,日军驻华北各地驻军都接到了日军司令部的命令,要求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即所有在华北地区的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来阻碍抗日力量对他们的进攻,一并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所谓的“囚笼政策”,妄图以此来控制并逐渐缩小各种抗日力量的生存地域,以达到打击各种抗日力量的邪恶目的。
据不完全统计,在1939年到1940年一年多的时间里,日军在华北地区共建立了3000多个据点、1万多个碉堡、5000余公里的铁路、3万余公里的公路。小鬼子妄图凭借这种严密而便捷的军事网络,使兵力有限的日军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把抗日根据地与其他地区以及抗日根据地与其他抗日根据地之间隔离开来,把各个抗日力量封锁在各个穷乡僻壤,使各个抗日力量的生存和发展变得非常艰难,以此达到打击抗日武装的目的。日军企图凭借大规模修筑的封锁工事,将各种抗日力量和老百姓分割开来,同时将各敌后根据地分散割裂,让八路军以及各个抗日队伍失去他们的游击活动区域,以妄图实现他们把抗日武装各个击破的幻想。
处在太行山要道的辽远县当然也不例外,接到日军驻华北司令部的命令后,在川岛大健和犬养小次郎的布置下,驻辽远县的鬼子部队以及伪军队伍也在各个要道设立了多个岗楼据点,并大量的修建公路将各岗楼据点和辽远县城以及其他相邻市县连接起来。
余小鱼口中的大哥——那个穿长衫青年自然就是海东青了。这群人正是龙王山的海东青带领的赵老憨、古大壮、余小鱼以及女扮男装的古兰心以及龙王山上的几个山兵等一众的抗日志士。
时间回到刚才龙王山下山的路上,海东青正和身后走着的兄弟们说着话:
“兄弟们,这次下山我们就这几个人,一定要发挥小快灵的特点,记得,我们只对那个选好的据点下手,打完就走,绝不可恋战!一定记着!对了,老憨哥,小鱼兄弟,你俩记着先争吵,再找鬼子评理。这大热的天,西瓜一定能让鬼子和伪军贪心,只要他贪这个便宜,你们就能得手了!当然,如果他们不贪,我们还得费点事,一个一个处置了他们!明白了吗?”
余小鱼点了点头,“大哥,你怎么知道鬼子和二狗子就一定会上套?到时候鬼子不贪我们精心准备的这两筐西瓜,那我们专门下功夫鼓捣了半天的西瓜雷可就白耽误工夫了!呵呵——”
“我赵老憨相信当家的!”赵老憨话说得虽不多,但说的异常肯定。
“老憨叔,就你会说,我也没说不相信我哥,我只是说如果——”
“如果什么,没有如果,小鱼呀小鱼,你敢质疑我的男人,就不怕我撕了你的嘴!”古兰心假装本了脸,“恶狠狠”地说着。
“嫂子你呀——就是太狠,不像我哥总能以理服人,让人敬畏!你这点就和我哥不搭——不然的话——”
“什么不搭,不然怎样,死小鱼,还敢胡说!看我不撕烂你的嘴!”古兰心追着余小鱼打闹起来。
海东青若有所思的长吁了口气,“好了,不要闹了,快些下山,一切按计划行事!”
话音不高,但句句权威,包括古兰心和余小鱼在内的所有人都不敢再说话打闹,立刻恢复了严肃,跟在海东青身后,一行下山。
当然,自从川岛和犬养指挥小鬼子在辽远县周边实行所谓的“囚笼政策”以来,小鬼子妄图凭借大规模修筑的封锁工事来控制并逐渐缩小各种抗日力量的生存地域,将各种抗日力量和老百姓分割开来,以达到打击各种抗日力量的目的昭然若揭。
赵家天锡田赐两兄弟早就各自将从上级分析到的鬼子的企图传达到了海东青以及梁大柱、李二虎等太行山各个寨子,并安排他们可以自由行动,拔掉附近的鬼子据点岗楼。在他们弟兄俩人的眼里,这几支抗日力量都是需要积极争取的抗日武装。
就在赵嫣然到达这儿一刻钟之前,海东青一行人也正赶到海东青挑中的这个据点,这个据点虽然离辽远县城距离不远,但却隔着一面山坡和一大片树林。拔掉这个据点既能达到震慑打击敌人嚣张气焰的目的,又便于自己迅速转移,不会被鬼子的救援部队咬住。
此刻的赵嫣然静静地站在那儿,仔细地打量着这个穿长衫的青年,秋波微转,若有所思。
她的记忆中仿佛飞出来那个十几年前还叫她姑奶奶的少年形象,不过她自己很快又在心里否定了自己的判断。她认为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以前那个落魄的少年绝不可能是眼前这个一呼百应的打鬼子英雄。也许——也许只是相貌有些相像罢了!
而此刻,海东青也在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女子,他似乎也觉着眼前这漂亮女子曾经在哪里见过。
“哎——大哥,您这计策实在是太好了!这群该死的小鬼子,真的还想白吃咱们那两筐西瓜。哼哼,这下好了,铁西瓜让他们吃个够!不仅管够,还免费送他们回他姥姥家!哈哈哈哈——”
“就是,小鬼子这帮畜生就是‘揪着老虎尾巴儿喊救命—自己个找死’!”羊倌打扮的赵老憨也咬着牙往过走着,狠狠地说。
“好了,大家不要说笑了,都紧凑点,快点打扫完战场,迅速撤退!这里离县城很近,鬼子大队顷刻就能赶到。”穿长衫的青年一脸严肃地命令道。走过跟前来的余小鱼呲了一下牙,赶忙弯腰把地上的两支三八大盖捡起背在身上又去收拾其他的战利品了。其余的几个老乡打扮的人也不敢耽搁,急忙行动起来。
1939年以来,由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游击队等抗日力量以及各支当地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地区发展的日渐壮大,日军驻华北各地驻军都接到了日军司令部的命令,要求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即所有在华北地区的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来阻碍抗日力量对他们的进攻,一并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所谓的“囚笼政策”,妄图以此来控制并逐渐缩小各种抗日力量的生存地域,以达到打击各种抗日力量的邪恶目的。
据不完全统计,在1939年到1940年一年多的时间里,日军在华北地区共建立了3000多个据点、1万多个碉堡、5000余公里的铁路、3万余公里的公路。小鬼子妄图凭借这种严密而便捷的军事网络,使兵力有限的日军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把抗日根据地与其他地区以及抗日根据地与其他抗日根据地之间隔离开来,把各个抗日力量封锁在各个穷乡僻壤,使各个抗日力量的生存和发展变得非常艰难,以此达到打击抗日武装的目的。日军企图凭借大规模修筑的封锁工事,将各种抗日力量和老百姓分割开来,同时将各敌后根据地分散割裂,让八路军以及各个抗日队伍失去他们的游击活动区域,以妄图实现他们把抗日武装各个击破的幻想。
处在太行山要道的辽远县当然也不例外,接到日军驻华北司令部的命令后,在川岛大健和犬养小次郎的布置下,驻辽远县的鬼子部队以及伪军队伍也在各个要道设立了多个岗楼据点,并大量的修建公路将各岗楼据点和辽远县城以及其他相邻市县连接起来。
余小鱼口中的大哥——那个穿长衫青年自然就是海东青了。这群人正是龙王山的海东青带领的赵老憨、古大壮、余小鱼以及女扮男装的古兰心以及龙王山上的几个山兵等一众的抗日志士。
时间回到刚才龙王山下山的路上,海东青正和身后走着的兄弟们说着话:
“兄弟们,这次下山我们就这几个人,一定要发挥小快灵的特点,记得,我们只对那个选好的据点下手,打完就走,绝不可恋战!一定记着!对了,老憨哥,小鱼兄弟,你俩记着先争吵,再找鬼子评理。这大热的天,西瓜一定能让鬼子和伪军贪心,只要他贪这个便宜,你们就能得手了!当然,如果他们不贪,我们还得费点事,一个一个处置了他们!明白了吗?”
余小鱼点了点头,“大哥,你怎么知道鬼子和二狗子就一定会上套?到时候鬼子不贪我们精心准备的这两筐西瓜,那我们专门下功夫鼓捣了半天的西瓜雷可就白耽误工夫了!呵呵——”
“我赵老憨相信当家的!”赵老憨话说得虽不多,但说的异常肯定。
“老憨叔,就你会说,我也没说不相信我哥,我只是说如果——”
“如果什么,没有如果,小鱼呀小鱼,你敢质疑我的男人,就不怕我撕了你的嘴!”古兰心假装本了脸,“恶狠狠”地说着。
“嫂子你呀——就是太狠,不像我哥总能以理服人,让人敬畏!你这点就和我哥不搭——不然的话——”
“什么不搭,不然怎样,死小鱼,还敢胡说!看我不撕烂你的嘴!”古兰心追着余小鱼打闹起来。
海东青若有所思的长吁了口气,“好了,不要闹了,快些下山,一切按计划行事!”
话音不高,但句句权威,包括古兰心和余小鱼在内的所有人都不敢再说话打闹,立刻恢复了严肃,跟在海东青身后,一行下山。
当然,自从川岛和犬养指挥小鬼子在辽远县周边实行所谓的“囚笼政策”以来,小鬼子妄图凭借大规模修筑的封锁工事来控制并逐渐缩小各种抗日力量的生存地域,将各种抗日力量和老百姓分割开来,以达到打击各种抗日力量的目的昭然若揭。
赵家天锡田赐两兄弟早就各自将从上级分析到的鬼子的企图传达到了海东青以及梁大柱、李二虎等太行山各个寨子,并安排他们可以自由行动,拔掉附近的鬼子据点岗楼。在他们弟兄俩人的眼里,这几支抗日力量都是需要积极争取的抗日武装。
就在赵嫣然到达这儿一刻钟之前,海东青一行人也正赶到海东青挑中的这个据点,这个据点虽然离辽远县城距离不远,但却隔着一面山坡和一大片树林。拔掉这个据点既能达到震慑打击敌人嚣张气焰的目的,又便于自己迅速转移,不会被鬼子的救援部队咬住。
此刻的赵嫣然静静地站在那儿,仔细地打量着这个穿长衫的青年,秋波微转,若有所思。
她的记忆中仿佛飞出来那个十几年前还叫她姑奶奶的少年形象,不过她自己很快又在心里否定了自己的判断。她认为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以前那个落魄的少年绝不可能是眼前这个一呼百应的打鬼子英雄。也许——也许只是相貌有些相像罢了!
而此刻,海东青也在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女子,他似乎也觉着眼前这漂亮女子曾经在哪里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