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即将过去,春天尚在来临的路上。寒风依旧冷冽,新朝的第二个早朝结束,新旧交替,朝廷新贵呼之欲出。朝廷官职改革,高熲、李德林等人的任命一出,众臣立马明白了日后的荣宠花落谁家。
“原来这大隋的第二号人物是高熲,不知他何德何能坐上大隋第一任尚书左仆射?”
“高熲此前名声不显,功劳也不大,陛下将如此重任交给他,不知是艺高人胆大,还是慧眼识珠?”
“建隋之前,高熲最大的功劳只有一个,就是平定尉迟迥叛乱时的沁水之战。也许是因为那次自告奋勇去前线效力,让陛下另眼相看吧。”
“可这些功劳,相比于李穆、王谊那些人可是少得可怜。还有早年间便效忠于陛下的元谐、庞晃等人功勋也不比他低。论功行赏的话,甚至比不上郑译、刘昉二人。”
“你们知道,陛下平日里经常称呼高熲为独孤熲是什么意思吗?”
“独孤熲?难道是皇后?”
“陛下的岳父可是当年名动天下的独孤信,这高熲的父亲是独孤信的心腹僚属。陛下这是把高熲当作岳父家的亲人看待,再加上此人确实有些才能,被重用也是早晚的事。”
“何止是高熲,李德林,虞庆则,还有苏威,这四人都是如今的朝廷新贵,可是此前他们都没有太大功劳,好一点的还有些虚名。陛下的心思再明显不过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何况是改朝换代。如果起用前朝权贵或者重臣,日后难免会有一次浩劫。”
“说得也是,前朝权贵,开国元勋还是养起来比较好,免得日后兔死狗烹,悲剧收场。”
“刚猛相济,一张一弛,边养边杀。陛下还真是深谙人性,治国有方,大隋的将来定是盛况空前。”
三五个朝臣一边悠悠往前走,一边感叹朝中变化。半响之后,其中一人突然反应过来,一脸疑惑的问道。
“哎,你说的一张一弛,边养边杀,我怎么听着有些稀里糊涂的。”
“聪明人自然会知足常乐,颐养天年,日后惠及子孙,万世之福。不过总会有些眼高手低,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居功自傲,心怀怨恨,日后下场可想而知。”
“你这么一说,倒也有些道理。还是别管他人的闲事,我们只管跟着陛下,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
“那是自然。陛下英明神武,知人善任,想要前途坦荡,尽忠职守便可。”
百官散尽之后,杨瓒独自一人心灰意冷的拖着疲惫的身躯,往宫门口方向走去。朝臣们暂时还猜不透圣意如何,在此敏感时期根本无人敢随意和他搭讪。
“三叔,你一个人啊。”
杨瓒转过身,不远处侄子杨勇正对着自己微笑。“太子殿下。”
杨勇见叔父对自己行礼,急忙快步上前劝道:“三叔不必如此拘谨,我们都是一家人。下了朝,您还是像之前那样叫我阿勇好了。”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陛下天子之尊,怎可随意轻慢……”
“我知道三叔是担心父皇会不会找您清算?其实您也不必担心,虽然此前您对父皇多有得罪,可是在最后关头,您还是站在父皇这一边,想必父皇是铭记在心的。”
听到此话,杨瓒勉强挤出一个笑脸,淡淡回道:“说来,那一次还得多亏了你。要不是你多次劝导,也许如今我已经埋骨荒山了吧。”
杨勇同样报以一笑,声情并茂的回道:“怎么会呢?父皇一直把您和二叔当作亲兄弟看待,以前的恩怨情仇,都已经过去了。三叔若是和父皇重修于好,父皇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阿勇,如今满朝文武都不敢随便和我说话,也只有你才能和我多说几句……”说到此处,杨瓒心中一片心酸,竟然哽咽的无法言语。
杨勇轻声安慰道:“没事的,只要三叔和父皇的误会解开了,百官们也不会再心存疑虑。对了,今日上朝,三叔觉得父皇提出的几项政策怎么样?”
杨瓒心知对方故意将话题岔开的苦心,也顺着话题继续聊下去。“都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有些甚至造福后世,惠及万代。平心而论,陛下确实是个英明圣主。”
“那人事任命呢,三叔觉得有问题吗?”
“没问题。此前我一直担心陛下会像对待宇文皇室那样,大杀功臣。看到如今陛下的作为,我这心总算安定下来。”
“父皇胸中有丘壑,心中有韬略,偶尔心狠手辣,也是为时局所迫。三叔不用担心父皇是那种暴虐无常的君主,一个对妻儿,对家人心慈手软的人,是不可能太坏的。”
杨瓒抬头看了看天,满怀感叹。“事到如今,我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个好皇帝,也确实适合做一国之主。只是权力的欲望,会使人迷失心性。但愿你的父皇,能够一直持身中立,保持本性吧。”
杨勇低着叔父看了老半天,也没想明白对方的言外之意。“三叔似乎另有所指,能否明说?”
“阿勇,我说句实话,你别生气。虽然我和你父皇不对付,很多事情看不过去。可我从来不觉得你的父皇有多大问题,也不担心他会被小人蒙蔽,因为我知道以他的聪明才智,这些都不会发生。我只是怕他会被你母后所左右。”
“母后和父皇一直恩爱,情深似海。为何三叔会这么说,母后又不会害父皇?”
“就是因为你父皇对她太过于信赖,所以我才担心,日子久了你母后会插手朝中事务,到时候影响可就大了。”
听到此话,杨勇心下释然,轻轻笑道。
“原来三叔担心这个。您大可放心,父皇对这种事情一向很警惕,相信过段时间,父皇就会命人颁布一些政令。其中有一条便是,禁止外戚、宦官、女子干预政治。”
杨瓒摇了摇头,满脸苦涩和无奈。
“你母后是个聪明人,自然不敢明目张胆的干预朝政。你父皇宠爱她,允许她提意见,长年累月下去便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父皇。这样的干政更可怕,因为都不会有人意识到这是在干预朝政,还以为这是陛下的决策。”
“三叔,侄儿不明白,为什么您对母后会有这样的想法?”
“和你母后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多少能看出一些端倪来。陛下对她的信任超过了任何人,如果她利用陛下的信任,常在陛下身旁吹枕边风,影响陛下决策。日后会发生什么事,真的很难说。”
杨勇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随后又质疑道:“您说的是有些道理,可母后深爱着父皇,根本不会做出对不起父皇的事啊?”
杨瓒一时解释不清,沉默半响,悠悠反问道:“知道为何历代明君包括你父皇都严令女子不得干政吗?”
“清楚一些吧。”
“女子大多呆在深闺中,出嫁后也是在高门后院掌家。再聪明的女子,如果鲜少接触朝政大事,也不可能有太多的见识。即使是你母后,也不可能有机会深入接触朝政,在宦海里摸爬滚打。她们对军政大事的认识强于一般人,却远不如朝中重臣。如果让她们横加干预,只怕会引发祸患。”
“三叔的意思是,像母后这样聪明有见识的女子,对军政大事也只是浮于表面的认识。如果让她们参与决策,会导致有所偏差,所以还是让熟悉军政的男人处理比较稳妥?”
“正是如此。”
“可母后只是提一些意见,并没打算参与内政啊。父皇也绝不会允许有人破坏规矩……”
杨瓒见对方始终饶在圈子里,忍不住打断对方,焦急的解释道。
“阿勇,历朝历代从来不缺小人。这些小人遇到像你父皇这样的明君,自然无路可走。可要是他们转而巴结你母后呢?如果你母后再日复一日影响你父皇呢?”
“三叔觉得母后会被小人蒙蔽?”
杨瓒心里想着,你母亲独孤伽罗就是个小人,物以类聚,所以才会被小人蒙蔽。只是他明白自己不能这么直白说出来。冥想片刻,杨瓒换了种说法解释道。
“陛下日日打理朝政,自然知道其中内情,也分得清是非曲直。你母后纵然有长远的政治观,但是整日整夜管理后宫,对朝堂上的事不可能那么清楚。那些小人阴险狡诈,自然会想方设法走你母后这条路。”
“三叔是不是发现什么了?”
“那倒没有。我只是根据以往经验,做出合理猜测。我已经走到如此地步无可挽回,希望阿勇能够早日认清这一点,防止有一天被人坑害。”
杨勇望着三叔颓然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一时却想不明白。也许正如母亲所说,三叔内心成见太深
“原来这大隋的第二号人物是高熲,不知他何德何能坐上大隋第一任尚书左仆射?”
“高熲此前名声不显,功劳也不大,陛下将如此重任交给他,不知是艺高人胆大,还是慧眼识珠?”
“建隋之前,高熲最大的功劳只有一个,就是平定尉迟迥叛乱时的沁水之战。也许是因为那次自告奋勇去前线效力,让陛下另眼相看吧。”
“可这些功劳,相比于李穆、王谊那些人可是少得可怜。还有早年间便效忠于陛下的元谐、庞晃等人功勋也不比他低。论功行赏的话,甚至比不上郑译、刘昉二人。”
“你们知道,陛下平日里经常称呼高熲为独孤熲是什么意思吗?”
“独孤熲?难道是皇后?”
“陛下的岳父可是当年名动天下的独孤信,这高熲的父亲是独孤信的心腹僚属。陛下这是把高熲当作岳父家的亲人看待,再加上此人确实有些才能,被重用也是早晚的事。”
“何止是高熲,李德林,虞庆则,还有苏威,这四人都是如今的朝廷新贵,可是此前他们都没有太大功劳,好一点的还有些虚名。陛下的心思再明显不过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何况是改朝换代。如果起用前朝权贵或者重臣,日后难免会有一次浩劫。”
“说得也是,前朝权贵,开国元勋还是养起来比较好,免得日后兔死狗烹,悲剧收场。”
“刚猛相济,一张一弛,边养边杀。陛下还真是深谙人性,治国有方,大隋的将来定是盛况空前。”
三五个朝臣一边悠悠往前走,一边感叹朝中变化。半响之后,其中一人突然反应过来,一脸疑惑的问道。
“哎,你说的一张一弛,边养边杀,我怎么听着有些稀里糊涂的。”
“聪明人自然会知足常乐,颐养天年,日后惠及子孙,万世之福。不过总会有些眼高手低,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居功自傲,心怀怨恨,日后下场可想而知。”
“你这么一说,倒也有些道理。还是别管他人的闲事,我们只管跟着陛下,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
“那是自然。陛下英明神武,知人善任,想要前途坦荡,尽忠职守便可。”
百官散尽之后,杨瓒独自一人心灰意冷的拖着疲惫的身躯,往宫门口方向走去。朝臣们暂时还猜不透圣意如何,在此敏感时期根本无人敢随意和他搭讪。
“三叔,你一个人啊。”
杨瓒转过身,不远处侄子杨勇正对着自己微笑。“太子殿下。”
杨勇见叔父对自己行礼,急忙快步上前劝道:“三叔不必如此拘谨,我们都是一家人。下了朝,您还是像之前那样叫我阿勇好了。”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陛下天子之尊,怎可随意轻慢……”
“我知道三叔是担心父皇会不会找您清算?其实您也不必担心,虽然此前您对父皇多有得罪,可是在最后关头,您还是站在父皇这一边,想必父皇是铭记在心的。”
听到此话,杨瓒勉强挤出一个笑脸,淡淡回道:“说来,那一次还得多亏了你。要不是你多次劝导,也许如今我已经埋骨荒山了吧。”
杨勇同样报以一笑,声情并茂的回道:“怎么会呢?父皇一直把您和二叔当作亲兄弟看待,以前的恩怨情仇,都已经过去了。三叔若是和父皇重修于好,父皇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阿勇,如今满朝文武都不敢随便和我说话,也只有你才能和我多说几句……”说到此处,杨瓒心中一片心酸,竟然哽咽的无法言语。
杨勇轻声安慰道:“没事的,只要三叔和父皇的误会解开了,百官们也不会再心存疑虑。对了,今日上朝,三叔觉得父皇提出的几项政策怎么样?”
杨瓒心知对方故意将话题岔开的苦心,也顺着话题继续聊下去。“都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有些甚至造福后世,惠及万代。平心而论,陛下确实是个英明圣主。”
“那人事任命呢,三叔觉得有问题吗?”
“没问题。此前我一直担心陛下会像对待宇文皇室那样,大杀功臣。看到如今陛下的作为,我这心总算安定下来。”
“父皇胸中有丘壑,心中有韬略,偶尔心狠手辣,也是为时局所迫。三叔不用担心父皇是那种暴虐无常的君主,一个对妻儿,对家人心慈手软的人,是不可能太坏的。”
杨瓒抬头看了看天,满怀感叹。“事到如今,我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个好皇帝,也确实适合做一国之主。只是权力的欲望,会使人迷失心性。但愿你的父皇,能够一直持身中立,保持本性吧。”
杨勇低着叔父看了老半天,也没想明白对方的言外之意。“三叔似乎另有所指,能否明说?”
“阿勇,我说句实话,你别生气。虽然我和你父皇不对付,很多事情看不过去。可我从来不觉得你的父皇有多大问题,也不担心他会被小人蒙蔽,因为我知道以他的聪明才智,这些都不会发生。我只是怕他会被你母后所左右。”
“母后和父皇一直恩爱,情深似海。为何三叔会这么说,母后又不会害父皇?”
“就是因为你父皇对她太过于信赖,所以我才担心,日子久了你母后会插手朝中事务,到时候影响可就大了。”
听到此话,杨勇心下释然,轻轻笑道。
“原来三叔担心这个。您大可放心,父皇对这种事情一向很警惕,相信过段时间,父皇就会命人颁布一些政令。其中有一条便是,禁止外戚、宦官、女子干预政治。”
杨瓒摇了摇头,满脸苦涩和无奈。
“你母后是个聪明人,自然不敢明目张胆的干预朝政。你父皇宠爱她,允许她提意见,长年累月下去便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父皇。这样的干政更可怕,因为都不会有人意识到这是在干预朝政,还以为这是陛下的决策。”
“三叔,侄儿不明白,为什么您对母后会有这样的想法?”
“和你母后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多少能看出一些端倪来。陛下对她的信任超过了任何人,如果她利用陛下的信任,常在陛下身旁吹枕边风,影响陛下决策。日后会发生什么事,真的很难说。”
杨勇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随后又质疑道:“您说的是有些道理,可母后深爱着父皇,根本不会做出对不起父皇的事啊?”
杨瓒一时解释不清,沉默半响,悠悠反问道:“知道为何历代明君包括你父皇都严令女子不得干政吗?”
“清楚一些吧。”
“女子大多呆在深闺中,出嫁后也是在高门后院掌家。再聪明的女子,如果鲜少接触朝政大事,也不可能有太多的见识。即使是你母后,也不可能有机会深入接触朝政,在宦海里摸爬滚打。她们对军政大事的认识强于一般人,却远不如朝中重臣。如果让她们横加干预,只怕会引发祸患。”
“三叔的意思是,像母后这样聪明有见识的女子,对军政大事也只是浮于表面的认识。如果让她们参与决策,会导致有所偏差,所以还是让熟悉军政的男人处理比较稳妥?”
“正是如此。”
“可母后只是提一些意见,并没打算参与内政啊。父皇也绝不会允许有人破坏规矩……”
杨瓒见对方始终饶在圈子里,忍不住打断对方,焦急的解释道。
“阿勇,历朝历代从来不缺小人。这些小人遇到像你父皇这样的明君,自然无路可走。可要是他们转而巴结你母后呢?如果你母后再日复一日影响你父皇呢?”
“三叔觉得母后会被小人蒙蔽?”
杨瓒心里想着,你母亲独孤伽罗就是个小人,物以类聚,所以才会被小人蒙蔽。只是他明白自己不能这么直白说出来。冥想片刻,杨瓒换了种说法解释道。
“陛下日日打理朝政,自然知道其中内情,也分得清是非曲直。你母后纵然有长远的政治观,但是整日整夜管理后宫,对朝堂上的事不可能那么清楚。那些小人阴险狡诈,自然会想方设法走你母后这条路。”
“三叔是不是发现什么了?”
“那倒没有。我只是根据以往经验,做出合理猜测。我已经走到如此地步无可挽回,希望阿勇能够早日认清这一点,防止有一天被人坑害。”
杨勇望着三叔颓然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一时却想不明白。也许正如母亲所说,三叔内心成见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