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诚现在闲居在县衙的宿舍里,每日练字看书外就是和梁红玉聊天,尽力养成这只小萝莉。
其实有这机会静下来补一下学问也是有好处的。老裴已经说了,赵诚虽然没凉基本也只有两条路了,开春后参加县考试,然后上京考省试。恩,虽然大概率会因战争而暂时池州考试。
或者找张纪?要个太学学生证,读书读到后年初直接参加殿试。
前阵子蔡攸非常肉麻,一副选女婿的样子,但现在基本不提及了,也不许别人提及这事。
但有一阵子不见面,导致蔡文姬坐立不安,最终忍不住还是在今日的大雪中来找赵诚。
她一来就把陈美娘吓跑,进了内堂避嫌。
最近赵诚沉淀下来后又用心于书墨,变得更宁静更吸引人了,总之在大宋就是流行赵诚现在这种模样的。
蔡文姬从各个角度偷看了许多眼,这才:“以前看不出来,原来你还真能静下来看书啊?”
“否则你以为我还能干啥?”赵诚放下书本。
“额……”
蔡文姬有些尴尬,“原本我以为你会消沉甚至会跑。你竟是扛到了现在,仍旧在和老张冥顽不灵,不交出毕世静部。我听到些消息,老张连最后的耐心也消失了,扬言你会为此付出代价,只要哪怕出一点事就能坐实你变节,把你送上断头台。”
“我好怕啊。”
赵诚笑了笑,不过事实上这也是大宋唯一能把文官送上断头台的罪名。
赵诚也算是尽力了,和老张顶到了现在也拒不交代,就咬死了说不知道毕世静在哪,有可能九华山有可能羊山,还可能在灵芝山附近。
这不是乱说,现在的局势将在外不受命,毕世静真有可能跟着白沉香“小长征”,进九华山寻找更大的纵深。
赵诚也拒绝去寻找,拒绝和毕世静白沉香沟通,因为除了那三十几个老兄弟外,赵诚现在连当初自己扩招进来的“警察”也不信任,胡乱沟通胡乱获知信息,官府又有王秀的内线,很可能把所有人一起断送。
关于那三十几个血战溪山和陵阳山的老兄弟,很不幸因为是赵诚的人也集体停职了。
没被开除是因为老裴顶住了张商英压力,但停职了。张商英以“赵诚存在变节的可能”为由,推倒出赵诚的心腹也是个问题的结论,又居于朝廷不欠谁一个公务员职位的思路,就全体停职查办,包括后期那些宣传队。
现在他们虽然不算被抓,却尼玛犹如被纪委请喝茶一样,轮着轮着进司法口接受王黼的调查,逼问赵诚的计划,逼问赵诚到底把毕世静部藏在哪里?
他们暂时安全没被迫害,有两个人在其中发挥了大作用。一个就是现在站在堂里这位蔡小姐姐。
另外,何志虽然已经离开了池州,不过当时赵诚隐瞒了他小子在陵阳山的幺蛾子,算是他欠赵诚一个人情。何志这家伙不是个好东西,但勉强也算说话算话,答应帮赵诚保护三十几个差人不被迫害。
于是离开池州前,何志以非官方身份,以助理宰相何执中的名誉去严厉警告王黼这个何家的门生:不能来硬的,除非有赵诚变节的硬证据。
这才是那三十几个心腹没被抓的本质原因。
否则除了有官身的人外,其实人任何人都很容易在这种形势下死于王黼这种奸人诉棍的迫害。
这就是赵诚誓死不辞官的原因。妈的他们以为赵诚吃饱撑了,会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来个书生意气辞官呢?真是辞掉,不跑的话现在全家恐怕都没呼吸了。
张商英一直在等吏部文书,就是等赵诚的“罢官”文件,那份文件一来肯定就拿人了。就不在是大宋的政治问题,而是单纯的军事律法问题。
可惜张纪?也放话了,让赵诚放心,她老爹张叔夜只要还能说话一天,吏部就不会出那份公文。
另外赵诚的职位不是何执中批的,是蔡京亲笔批的,现在都算蔡家的门生。蔡京就算需要张商英来维稳,却绝对不会喜欢张商英这个人,于情于理于法,不可能现在只听张商英一个人的说辞、在什么结果证据都没有的情况下就割除一个人的官位。
在大宋拿走一个人的官位倘若如此容易,上次蔡京罢相就不会复出了,因为他的所有门生都被赵挺之和刘奎给干掉了。
所以赵诚也是赌了,只不过倘若真的情况极端,还有个系统在身,要跑还是跑得掉的。
于是赵诚被监视居住、责令不能离开县衙的情况下顶到了现在,就不说毕世静在干什么。因为赵诚真不知道。
汗,当时王黼来找赵诚配合调查的时候,两次都被老裴几飞腿给踢出县衙去。王黼打不过老裴也没地方告状,所以他就干脆不来丢这个脸了。
别说他,黄蜂刺老黄也被老裴打过不是。
趁赵诚臆想的现在,蔡文姬又偷看了他几眼,伸手过去一晃,“书生你知道吗,你现在还算安稳,这其中我可是出了大力气,我一直在说服老爹,还写信给爷爷,还警告王黼不能乱来。”
赵诚回神注视她片刻,点点头,“这我倒是听说了,王黼是个败类小人,换我在他位置上,你的警告就没用,但是对于他,他真会考虑蔡家千金的建议。”
“你知道就好。”蔡文姬这才满意的点头。
“你这次来有什么要说?”赵诚当然知道她不会只来邀功。
蔡文姬这才泄气的道,“现在诏安终于出结果了。朝廷文告昨日就到了,今日王秀也同意在州城十里之地接受朝廷诏安文书。”
又道:“另外,早前被你遣散的那几个营厢军又被张商英重新召回去,还临时召集许多民兵,换上厢军的衣服冲门面凑数。现在委托秦明将军率领着三千人马,手持朝廷诏书浩浩荡荡开向十里亭了。”
这些消息赵诚之前就有了,因为老裴会来通告。
要诏安就不能太寒碜,门面和吓唬是需要的。这就是张商英急着找禁军的原因。找不到他也得临阵磨枪,把各处的民兵召集,包括那个典当行的老陈族里也凑了一百人过去给张商英。
陈美娘的小保姆陈阿宝,她家爹爹就是陈家庄的民兵,现在都从库房领取了兵刀,算是为国服役,跟着张商英去谈判了。
不,不是谈判。
在这之前已经谈好,今日是去签字,宣读赦1免圣旨。
真的是圣旨,赵佶和蔡京都签字了。那是大宋最高效率的文书,那封圣旨今个在十里亭一宣,王秀不论往前往前做过什么,他就都是大宋的合法子民了,再也没有罪责。
杀人放火金腰带,倘若他真的接受诏安,赵诚这个县尉也就再也不能根据大宋律去查办他往前的任何罪责了。
至于关于他的任用,则是朝廷更具实际情况“再安排”。不出幺蛾子的话大概率会给个副都统制头衔,节制原班人马,然后拉到陕西交给种师道。
因为只有种师道能镇住这些有特殊标签的人。
但种师道会干什么呢?
种师道会把他们当做后娘养的,给最少的粮饷,派往最艰苦最危险的前线。送死他们去,领功其他人来。所以《水浒》后期的的形势真有原形。
但这无可厚非。总要有人上前线,也总会有些后娘养的。民间尚且很多何况是军中?
王秀在这池州是谁都要看他脸色的土皇帝。但去了大宋精锐云集的西北,到处是杀过人见过血的狠人悍兵,总数二十几万,所以他王秀在西北算个什么?又能跳多高?
还是说种师道会像个娘们一样顾忌他王秀高兴还是不高兴?那肯定是一言不合就用刀子说话,池州官僚怕他王秀,那世世代代在西北和党项人血拼的老种帅、会怕他一个池州小土匪?
结论是:换赵诚是王秀也不会接受诏安。既然撕破脸,打不赢也要死扛着长征,另走一跳别路,冲出重围后卷土又来。
就依靠这简单的模型推论,当时赵诚虽不知道内幕,但知道王秀一定不会接受诏安,一但他接受就是假象,既然是假象,而官府又信了,就一定要出事。
其实有这机会静下来补一下学问也是有好处的。老裴已经说了,赵诚虽然没凉基本也只有两条路了,开春后参加县考试,然后上京考省试。恩,虽然大概率会因战争而暂时池州考试。
或者找张纪?要个太学学生证,读书读到后年初直接参加殿试。
前阵子蔡攸非常肉麻,一副选女婿的样子,但现在基本不提及了,也不许别人提及这事。
但有一阵子不见面,导致蔡文姬坐立不安,最终忍不住还是在今日的大雪中来找赵诚。
她一来就把陈美娘吓跑,进了内堂避嫌。
最近赵诚沉淀下来后又用心于书墨,变得更宁静更吸引人了,总之在大宋就是流行赵诚现在这种模样的。
蔡文姬从各个角度偷看了许多眼,这才:“以前看不出来,原来你还真能静下来看书啊?”
“否则你以为我还能干啥?”赵诚放下书本。
“额……”
蔡文姬有些尴尬,“原本我以为你会消沉甚至会跑。你竟是扛到了现在,仍旧在和老张冥顽不灵,不交出毕世静部。我听到些消息,老张连最后的耐心也消失了,扬言你会为此付出代价,只要哪怕出一点事就能坐实你变节,把你送上断头台。”
“我好怕啊。”
赵诚笑了笑,不过事实上这也是大宋唯一能把文官送上断头台的罪名。
赵诚也算是尽力了,和老张顶到了现在也拒不交代,就咬死了说不知道毕世静在哪,有可能九华山有可能羊山,还可能在灵芝山附近。
这不是乱说,现在的局势将在外不受命,毕世静真有可能跟着白沉香“小长征”,进九华山寻找更大的纵深。
赵诚也拒绝去寻找,拒绝和毕世静白沉香沟通,因为除了那三十几个老兄弟外,赵诚现在连当初自己扩招进来的“警察”也不信任,胡乱沟通胡乱获知信息,官府又有王秀的内线,很可能把所有人一起断送。
关于那三十几个血战溪山和陵阳山的老兄弟,很不幸因为是赵诚的人也集体停职了。
没被开除是因为老裴顶住了张商英压力,但停职了。张商英以“赵诚存在变节的可能”为由,推倒出赵诚的心腹也是个问题的结论,又居于朝廷不欠谁一个公务员职位的思路,就全体停职查办,包括后期那些宣传队。
现在他们虽然不算被抓,却尼玛犹如被纪委请喝茶一样,轮着轮着进司法口接受王黼的调查,逼问赵诚的计划,逼问赵诚到底把毕世静部藏在哪里?
他们暂时安全没被迫害,有两个人在其中发挥了大作用。一个就是现在站在堂里这位蔡小姐姐。
另外,何志虽然已经离开了池州,不过当时赵诚隐瞒了他小子在陵阳山的幺蛾子,算是他欠赵诚一个人情。何志这家伙不是个好东西,但勉强也算说话算话,答应帮赵诚保护三十几个差人不被迫害。
于是离开池州前,何志以非官方身份,以助理宰相何执中的名誉去严厉警告王黼这个何家的门生:不能来硬的,除非有赵诚变节的硬证据。
这才是那三十几个心腹没被抓的本质原因。
否则除了有官身的人外,其实人任何人都很容易在这种形势下死于王黼这种奸人诉棍的迫害。
这就是赵诚誓死不辞官的原因。妈的他们以为赵诚吃饱撑了,会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来个书生意气辞官呢?真是辞掉,不跑的话现在全家恐怕都没呼吸了。
张商英一直在等吏部文书,就是等赵诚的“罢官”文件,那份文件一来肯定就拿人了。就不在是大宋的政治问题,而是单纯的军事律法问题。
可惜张纪?也放话了,让赵诚放心,她老爹张叔夜只要还能说话一天,吏部就不会出那份公文。
另外赵诚的职位不是何执中批的,是蔡京亲笔批的,现在都算蔡家的门生。蔡京就算需要张商英来维稳,却绝对不会喜欢张商英这个人,于情于理于法,不可能现在只听张商英一个人的说辞、在什么结果证据都没有的情况下就割除一个人的官位。
在大宋拿走一个人的官位倘若如此容易,上次蔡京罢相就不会复出了,因为他的所有门生都被赵挺之和刘奎给干掉了。
所以赵诚也是赌了,只不过倘若真的情况极端,还有个系统在身,要跑还是跑得掉的。
于是赵诚被监视居住、责令不能离开县衙的情况下顶到了现在,就不说毕世静在干什么。因为赵诚真不知道。
汗,当时王黼来找赵诚配合调查的时候,两次都被老裴几飞腿给踢出县衙去。王黼打不过老裴也没地方告状,所以他就干脆不来丢这个脸了。
别说他,黄蜂刺老黄也被老裴打过不是。
趁赵诚臆想的现在,蔡文姬又偷看了他几眼,伸手过去一晃,“书生你知道吗,你现在还算安稳,这其中我可是出了大力气,我一直在说服老爹,还写信给爷爷,还警告王黼不能乱来。”
赵诚回神注视她片刻,点点头,“这我倒是听说了,王黼是个败类小人,换我在他位置上,你的警告就没用,但是对于他,他真会考虑蔡家千金的建议。”
“你知道就好。”蔡文姬这才满意的点头。
“你这次来有什么要说?”赵诚当然知道她不会只来邀功。
蔡文姬这才泄气的道,“现在诏安终于出结果了。朝廷文告昨日就到了,今日王秀也同意在州城十里之地接受朝廷诏安文书。”
又道:“另外,早前被你遣散的那几个营厢军又被张商英重新召回去,还临时召集许多民兵,换上厢军的衣服冲门面凑数。现在委托秦明将军率领着三千人马,手持朝廷诏书浩浩荡荡开向十里亭了。”
这些消息赵诚之前就有了,因为老裴会来通告。
要诏安就不能太寒碜,门面和吓唬是需要的。这就是张商英急着找禁军的原因。找不到他也得临阵磨枪,把各处的民兵召集,包括那个典当行的老陈族里也凑了一百人过去给张商英。
陈美娘的小保姆陈阿宝,她家爹爹就是陈家庄的民兵,现在都从库房领取了兵刀,算是为国服役,跟着张商英去谈判了。
不,不是谈判。
在这之前已经谈好,今日是去签字,宣读赦1免圣旨。
真的是圣旨,赵佶和蔡京都签字了。那是大宋最高效率的文书,那封圣旨今个在十里亭一宣,王秀不论往前往前做过什么,他就都是大宋的合法子民了,再也没有罪责。
杀人放火金腰带,倘若他真的接受诏安,赵诚这个县尉也就再也不能根据大宋律去查办他往前的任何罪责了。
至于关于他的任用,则是朝廷更具实际情况“再安排”。不出幺蛾子的话大概率会给个副都统制头衔,节制原班人马,然后拉到陕西交给种师道。
因为只有种师道能镇住这些有特殊标签的人。
但种师道会干什么呢?
种师道会把他们当做后娘养的,给最少的粮饷,派往最艰苦最危险的前线。送死他们去,领功其他人来。所以《水浒》后期的的形势真有原形。
但这无可厚非。总要有人上前线,也总会有些后娘养的。民间尚且很多何况是军中?
王秀在这池州是谁都要看他脸色的土皇帝。但去了大宋精锐云集的西北,到处是杀过人见过血的狠人悍兵,总数二十几万,所以他王秀在西北算个什么?又能跳多高?
还是说种师道会像个娘们一样顾忌他王秀高兴还是不高兴?那肯定是一言不合就用刀子说话,池州官僚怕他王秀,那世世代代在西北和党项人血拼的老种帅、会怕他一个池州小土匪?
结论是:换赵诚是王秀也不会接受诏安。既然撕破脸,打不赢也要死扛着长征,另走一跳别路,冲出重围后卷土又来。
就依靠这简单的模型推论,当时赵诚虽不知道内幕,但知道王秀一定不会接受诏安,一但他接受就是假象,既然是假象,而官府又信了,就一定要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