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酒宴结束之后,众人各自散去休息,准备明天再出发去临淄。
而高原和田克臧则单独在一间帐蓬里,开始正式协商双方的结盟大议。
经过这一次战斗之后,实际双方巳经处一个半结盟的状态,因此田克臧也就不在客气,首先道:“客气的话在下就不多说了,这一次如非上卿相助,我田克臧恐怕早己身败名裂,恐怕连性命都难保,因此上卿和武安君的大恩,我田克臧绝不会忘记,先前我说过的,代郡在齐国的商业经营,由我田克臧来保证,请上卿回复武安君,可以尽管放心。”
高原道:“即然安平君这样说了,那么我也就直话直说,其实这一次在下奉武安君之令,出使齐国,通商经营只是任务之一,而最主要的任务是会同其他各国的使者,结成同盟,共同合纵抗秦,并且希望齐国也加入合纵。现在的天下大势,不用我说,安平君也应该知道,赵韩两国己亡,魏燕也不堪一击,楚国偏隅南方,难有做为,古语唇亡齿寒,如果其他诸国皆灭,齐国绝难独存,因此齐国如果一味偏安,早晚必亡。”
田克臧听了,也连连点头,道:“上卿所言极是,现在天下大势如此,我齐国若再不奋发有为,还是一味的事好秦国,必然难以保存。可恨虽然我数次上书大王,要求齐国整顿军备,训练士卒,以防不测之灾,但都被国相阻挡,而现在大王受国相蒙蔽,还犹在梦中,尚不自知,对我的上书置之不理,如果任由他们这样一味苛安下去,齐国危矣。”
高原也点了点头,道:“安平君能够有这样见识,实在是难得,不知安平君下一步打算怎样做。”
田克臧向高原拱了拱手,沉声道:“在下己经决定,借这一次大王寿辰之时,在临淄发动突击,除去相国的势力,控制朝政,然后再励精图治,整军备战,以防秦囯,这并非是在下贪图权力,而且实在不能坐视齐国这样败亡下去不管。”
高原对田克臧后面的辩解并不置可否,道:“ 居在下所知,后国相执掌齐国朝廷四十余年,党羽遍及朝野,根深蒂固,想要铲除他并不易,不知安平君有什么可行之策,可以除去后胜呢?”
田克臧道:“实不相瞒,在下这次回临淄,明里暗里可以带领三千人进城,而在城外还驻扎有一万人马,有这样的兵力,足以除去后胜了。”
高原想了一想,道:“不知现在临淄城內有多少齐军驻守。”
田克臧道:“至少有五万人马,三万为城防军队,二万为王宫守备。”
高原道:“那么驻守临淄城的守将是不是后胜的亲信。”
田克臧沉默了一会儿,才道:“是。”
高原道:“不过经过这一件事情之后,后胜绝不会没有应手,一定会小心防范,现在临淄的守军有三万之众,而安平君在城中只有三千人马,如此兵力悬殊,想要得手,恐怕并不容易吧。”
田克臧道:“如果单以兵力来说,自然是寡不乱众,不过兵法云:先发制人。按照常理,在下回到临淄,后胜都当亲自出城迎接在下,只要一见后胜出现,我们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刻将其诛杀在城前,然后立刻杀入城中,控制王宫,以大王之令,数后胜之罪,声明只诛首恶,不究从者,而其他人群龙无首,必不战自降,纵有一二至死不降之辈,也不足为虑了。” 顿了一顿,田克臧又道:“本来在下只有五成把握,但如果上卿愿意相助,这一次成功的把握至少就有八成。”
高原笑道:“安平君也太看得起在下了吧。”
田克臧也笑道:“上卿这一战以区区数百人之力,击败近万齐军,可见上卿手下的军队,均是身经百战,以一当十之士。因此如有上卿相助,在下就是如虎添翼,必可成功。”
高原想了一想,觉得田克臧说的确实有道理,虽然对比在临淄的绝对实力,田克臧肯定不如后胜,但如果发动突袭,成功的把握还是很大的,另外自己手下还有不少优秀的射手,到时候甚致可以安排几个狙击射手,直接定点清除后胜。而后胜一死,田克臧就可以控制临淄的大局,出任齐国的国相,因此只要收尾的事情处理得当,后胜的余党也就翻不起多大浪来。而这当然也是对高原最好的结果。
高原又问道:“那么请问安平君,杀死后胜之后,安平君又当如何施政?”
田克臧怔了一怔,道:“自然是立刻和各国使臣会盟,合纵抗秦。”
高原摇了摇头,道:“不可。”
田克臧怔了一怔,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道:“不可。”
高原道:“如此一来,齐国必然大乱。因此安平君主政以后,决不可立刻就改变事秦为好之策,立即与各国合纵抗秦。”
田克臧也不为不解,道:“现在齐国之所以事秦为好,全是后胜的主张,大王也是受后胜的蒙敝,因此只要后胜一死,还有何人再主张事秦为好,为什么主张合纵抗秦,齐国就会大乱?”
高原心里也叹了一口气,看来田克臧确实有些志大才疏,把事情想得实在太简单了一点,要知道齐国四十多年以来,一直奉行与秦国结好的政策,没有再打过一仗,全国上下都己经产生了一种恹战的惰性情绪,真正有远见卓识,认识到这种一味求和反战的国策对齐国最终有大害的人,绝对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不愿去改变这种和平安逸的生活,也许在田克臧的封地即墨,抗秦的呼声会高一些,但在齐国其他地方,維持这种安逸局面,绝对是主流。这也是人之常情。
因此高原道:“其实如果单纯的想杀后胜,或许并不难,但后胜执政四十余年,都是奉行与秦国结好之策,就算齐王是受了后胜的蒙蔽,但在齐国朝野上下,有多少官员是后胜提拔起来,还有各城大夫也是由后胜推荐,如果他们不是与后胜相同,后胜会提拔推荐他们吗?还有齐国的商人,也许有人能够认识到结好秦国之策不妥,但一但与秦国开战,商贾利益必遭损失,因此我才说如果安平君杀后胜易,但改国策难。”
田克臧听了之后,脸色也变了数变,以前在即墨,他所听到的都是什么:在齐囯只有后胜一人主张和秦国结好,其他人都是主张合纵抗秦之类的话,而高原的话,尽管以前从未听过,但田克臧毕竟是有见识的人,也知道高原斦说的话确实不无道理,自已以前确实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一点,因此道:“那么依上卿看来,除去后胜之后,又当如何呢?”
高原道:“除去后胜之后,安平君切不可轻易改变与秦结好之策,当徐徐图之,对内,一方面在朝中、地方安插自己的亲信为官,以取代后胜的余党,另一方面在齐国整顿军队,勤练士卒,以防不止之需。而对外在表面上仍然与秦国交好,就算各国组成合纵,齐国也不必参与,但可以在暗中资助各国钱粮军需物资,以助各国抗秦之用。而且可以用通商来往的名议进行,使秦国挑不出错。”
田克臧道:“如果秦国执意要齐国与各国禁止通商来往呢?”
高原笑道:“那就好办了,安平君可在国內大肆宣传秦国无礼,禁止齐国与邻囯通商,视齐囯为附庸,激起全国上下同仇敌忾之气。就可以公然抗秦了。”
田克臧听完之后,也不禁长身而起,向高原又躬身一揖,道:“上卿之言,才使克臧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日,否则必将酿成大错,实在要多谢上卿了。”
因为高原刚才说的那番话有理有据,不禁显示了高原独特的见解和卓越的见识,而且在言语之间,完全就是从齐国的角度出发,一切为齐国着想,如建议齐国表面上保持和秦国结好,不参与其他各国的合纵,而且资助其他各国,也是以商业来往的名议进行,可以让齐国置身事外,这些确确实实都是在维护齐国的利益,而不像其他各国的使臣那样,要求齐国马上和秦国断交,彻底与秦国走上对立面,甚致是让齐国带头来抵抗秦国。
田克臧也不傻,一但齐国和秦国恶交,别的国家当然可以坐山观虎斗,倒霉的只是齐国,因此高原这样的态度,自然也让田克臧十分感动,对高原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田克臧心理甚致想到,像高原这样的人材,如果能够为自己所用,自然可以成为自己的一大助力。
虽然高原在代郡官置上卿,但代郡是个小国,怎么比得上齐国呢,而且除去后胜之后,自己执掌齐国朝政,封高原一个上卿,简直易如反掌,到时候再用重金美女高官厚禄,总之想什么办法都要把高原留下来,扶助自己。
而高原和田克臧则单独在一间帐蓬里,开始正式协商双方的结盟大议。
经过这一次战斗之后,实际双方巳经处一个半结盟的状态,因此田克臧也就不在客气,首先道:“客气的话在下就不多说了,这一次如非上卿相助,我田克臧恐怕早己身败名裂,恐怕连性命都难保,因此上卿和武安君的大恩,我田克臧绝不会忘记,先前我说过的,代郡在齐国的商业经营,由我田克臧来保证,请上卿回复武安君,可以尽管放心。”
高原道:“即然安平君这样说了,那么我也就直话直说,其实这一次在下奉武安君之令,出使齐国,通商经营只是任务之一,而最主要的任务是会同其他各国的使者,结成同盟,共同合纵抗秦,并且希望齐国也加入合纵。现在的天下大势,不用我说,安平君也应该知道,赵韩两国己亡,魏燕也不堪一击,楚国偏隅南方,难有做为,古语唇亡齿寒,如果其他诸国皆灭,齐国绝难独存,因此齐国如果一味偏安,早晚必亡。”
田克臧听了,也连连点头,道:“上卿所言极是,现在天下大势如此,我齐国若再不奋发有为,还是一味的事好秦国,必然难以保存。可恨虽然我数次上书大王,要求齐国整顿军备,训练士卒,以防不测之灾,但都被国相阻挡,而现在大王受国相蒙蔽,还犹在梦中,尚不自知,对我的上书置之不理,如果任由他们这样一味苛安下去,齐国危矣。”
高原也点了点头,道:“安平君能够有这样见识,实在是难得,不知安平君下一步打算怎样做。”
田克臧向高原拱了拱手,沉声道:“在下己经决定,借这一次大王寿辰之时,在临淄发动突击,除去相国的势力,控制朝政,然后再励精图治,整军备战,以防秦囯,这并非是在下贪图权力,而且实在不能坐视齐国这样败亡下去不管。”
高原对田克臧后面的辩解并不置可否,道:“ 居在下所知,后国相执掌齐国朝廷四十余年,党羽遍及朝野,根深蒂固,想要铲除他并不易,不知安平君有什么可行之策,可以除去后胜呢?”
田克臧道:“实不相瞒,在下这次回临淄,明里暗里可以带领三千人进城,而在城外还驻扎有一万人马,有这样的兵力,足以除去后胜了。”
高原想了一想,道:“不知现在临淄城內有多少齐军驻守。”
田克臧道:“至少有五万人马,三万为城防军队,二万为王宫守备。”
高原道:“那么驻守临淄城的守将是不是后胜的亲信。”
田克臧沉默了一会儿,才道:“是。”
高原道:“不过经过这一件事情之后,后胜绝不会没有应手,一定会小心防范,现在临淄的守军有三万之众,而安平君在城中只有三千人马,如此兵力悬殊,想要得手,恐怕并不容易吧。”
田克臧道:“如果单以兵力来说,自然是寡不乱众,不过兵法云:先发制人。按照常理,在下回到临淄,后胜都当亲自出城迎接在下,只要一见后胜出现,我们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刻将其诛杀在城前,然后立刻杀入城中,控制王宫,以大王之令,数后胜之罪,声明只诛首恶,不究从者,而其他人群龙无首,必不战自降,纵有一二至死不降之辈,也不足为虑了。” 顿了一顿,田克臧又道:“本来在下只有五成把握,但如果上卿愿意相助,这一次成功的把握至少就有八成。”
高原笑道:“安平君也太看得起在下了吧。”
田克臧也笑道:“上卿这一战以区区数百人之力,击败近万齐军,可见上卿手下的军队,均是身经百战,以一当十之士。因此如有上卿相助,在下就是如虎添翼,必可成功。”
高原想了一想,觉得田克臧说的确实有道理,虽然对比在临淄的绝对实力,田克臧肯定不如后胜,但如果发动突袭,成功的把握还是很大的,另外自己手下还有不少优秀的射手,到时候甚致可以安排几个狙击射手,直接定点清除后胜。而后胜一死,田克臧就可以控制临淄的大局,出任齐国的国相,因此只要收尾的事情处理得当,后胜的余党也就翻不起多大浪来。而这当然也是对高原最好的结果。
高原又问道:“那么请问安平君,杀死后胜之后,安平君又当如何施政?”
田克臧怔了一怔,道:“自然是立刻和各国使臣会盟,合纵抗秦。”
高原摇了摇头,道:“不可。”
田克臧怔了一怔,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道:“不可。”
高原道:“如此一来,齐国必然大乱。因此安平君主政以后,决不可立刻就改变事秦为好之策,立即与各国合纵抗秦。”
田克臧也不为不解,道:“现在齐国之所以事秦为好,全是后胜的主张,大王也是受后胜的蒙敝,因此只要后胜一死,还有何人再主张事秦为好,为什么主张合纵抗秦,齐国就会大乱?”
高原心里也叹了一口气,看来田克臧确实有些志大才疏,把事情想得实在太简单了一点,要知道齐国四十多年以来,一直奉行与秦国结好的政策,没有再打过一仗,全国上下都己经产生了一种恹战的惰性情绪,真正有远见卓识,认识到这种一味求和反战的国策对齐国最终有大害的人,绝对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不愿去改变这种和平安逸的生活,也许在田克臧的封地即墨,抗秦的呼声会高一些,但在齐国其他地方,維持这种安逸局面,绝对是主流。这也是人之常情。
因此高原道:“其实如果单纯的想杀后胜,或许并不难,但后胜执政四十余年,都是奉行与秦国结好之策,就算齐王是受了后胜的蒙蔽,但在齐国朝野上下,有多少官员是后胜提拔起来,还有各城大夫也是由后胜推荐,如果他们不是与后胜相同,后胜会提拔推荐他们吗?还有齐国的商人,也许有人能够认识到结好秦国之策不妥,但一但与秦国开战,商贾利益必遭损失,因此我才说如果安平君杀后胜易,但改国策难。”
田克臧听了之后,脸色也变了数变,以前在即墨,他所听到的都是什么:在齐囯只有后胜一人主张和秦国结好,其他人都是主张合纵抗秦之类的话,而高原的话,尽管以前从未听过,但田克臧毕竟是有见识的人,也知道高原斦说的话确实不无道理,自已以前确实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一点,因此道:“那么依上卿看来,除去后胜之后,又当如何呢?”
高原道:“除去后胜之后,安平君切不可轻易改变与秦结好之策,当徐徐图之,对内,一方面在朝中、地方安插自己的亲信为官,以取代后胜的余党,另一方面在齐国整顿军队,勤练士卒,以防不止之需。而对外在表面上仍然与秦国交好,就算各国组成合纵,齐国也不必参与,但可以在暗中资助各国钱粮军需物资,以助各国抗秦之用。而且可以用通商来往的名议进行,使秦国挑不出错。”
田克臧道:“如果秦国执意要齐国与各国禁止通商来往呢?”
高原笑道:“那就好办了,安平君可在国內大肆宣传秦国无礼,禁止齐国与邻囯通商,视齐囯为附庸,激起全国上下同仇敌忾之气。就可以公然抗秦了。”
田克臧听完之后,也不禁长身而起,向高原又躬身一揖,道:“上卿之言,才使克臧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日,否则必将酿成大错,实在要多谢上卿了。”
因为高原刚才说的那番话有理有据,不禁显示了高原独特的见解和卓越的见识,而且在言语之间,完全就是从齐国的角度出发,一切为齐国着想,如建议齐国表面上保持和秦国结好,不参与其他各国的合纵,而且资助其他各国,也是以商业来往的名议进行,可以让齐国置身事外,这些确确实实都是在维护齐国的利益,而不像其他各国的使臣那样,要求齐国马上和秦国断交,彻底与秦国走上对立面,甚致是让齐国带头来抵抗秦国。
田克臧也不傻,一但齐国和秦国恶交,别的国家当然可以坐山观虎斗,倒霉的只是齐国,因此高原这样的态度,自然也让田克臧十分感动,对高原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田克臧心理甚致想到,像高原这样的人材,如果能够为自己所用,自然可以成为自己的一大助力。
虽然高原在代郡官置上卿,但代郡是个小国,怎么比得上齐国呢,而且除去后胜之后,自己执掌齐国朝政,封高原一个上卿,简直易如反掌,到时候再用重金美女高官厚禄,总之想什么办法都要把高原留下来,扶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