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琛回来呆了2天,李松不希望耽误了加固黄河堤坝,于是派祖逖护送张琛回到了工地。
过了两天,石崇到工部来找李松。
石崇说:“大人,我发现自打三月份以来,修马路的成本下降了很多啊?”
李松说:“是啊,以前每1里马路需要5000两银子。现在冀州的水泥厂已经投产了,运输成本节省了很多,所以每1里只要3500两银子就够了。”
石崇说:“可是工部给投资公司的报价也立刻降低了很多啊。”
李松说:“是啊,这还不好嘛?”
石崇说:“对投资公司来说当然很好,只是我有点难以理解。要是我掌管工部,虽然每1里的成本降了1500两,但是我最多会将报价降700两,也就是报给投资公司的成本是每1里4300两。”
李松说:“你是从做生意的角度考虑,这么说倒也合理,但是工部不能这么做。”
石崇不解:“工部考虑问题有何不同?每1里能多赚800两,为何不赚?”
李松说:“工部的考虑,是希望民间资金多多参与马路建设,为此工部要尽量降低他们的风险,让他们能尽快回收成本,这样才能吸引他们来投资。如果工部也净想着从中赚钱,民间资金当然阻止不了,但是肯定会丧失信心,这样的话,以后还有谁愿意来投资?”
石崇感叹道:“大人的想法,果然跟我们商人不一样。虽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不过我能感觉到,大人的做法是对大晋有益。而投资公司这次也能省下大笔资金,真的很感谢大人。”
李松问道:“按照新的报价,投资公司能节省多少钱?”
石崇说:“总计可以省下200万两银子呢。”
李松说:“对于节省下来的这笔钱,你有什么考虑?”
石崇说:“以后要修向东的马路,留着那时候用吧。”
李松说:“那恐怕得等一段时间了,没那么快的。”
石崇点点头:“是的,洛阳到北平郡的马路修好后,股东和债主们肯定都需要看看这条路的收益,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继续投资。”
李松说:“既然如此,你这笔钱与其长期闲置着,不如跟工部一起修向西的马路吧。”
石崇说:“向西?大人指的是从长安到西平郡的马路,然后跟青海郡的马路连起来?”
李松点点头:“不错,这事去年跟你们说过,你们也同意了的。”
在李松看来,向西的道路现在最为重要。
不妨跟别的线路比较一下就清楚了:向南通到江夏郡乃至广州,虽然肯定要修,但是此时的南方,对外贸易还没有发展起来,广州的地位还不是很重要,所以这条路可以不急着修。向东通到建邺对岸的六合,是属于锦上添花的道路,也可以先缓缓。
而向西的道路则牵涉到好几个因素,有国防方面的考虑、开发西域的考虑、道路联网的考虑、帮助青海郡还款的考虑,长远而言还要为将来的丝绸之路做准备。因此,西线马路比较紧迫,不宜拖延太久。
石崇说:“我们是答应了大人要修向西的道路,但那是以后的事了,不必这么着急啊。”
李松说:“我知道你们的想法,但是现在你们不是省下了这200万两银子吗?不必再去筹集资金,有这笔钱就可以了。”
石崇说:“可是这200万两银子还差得远啊。”
李松说:“这个你不用担心,其他的钱由工部来解决。”
石崇说:“那至少还得几百万两银子吧?”
李松说:“是的。最近我重新核算了一下,长安到西平郡大约1600里,本来需要800万两银子,但是现在水泥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如果在长安以西开个新的水泥厂,每1里的成本可以降到4000两银子以下,再加上沿线的地也便宜,总共算700万两吧。有了你们这200万两,工部只需要募集500万两银子就足够了。”
石崇说:“这500万两银子是一大笔钱,朝廷能一下子拿出来吗?”
李松说:“恐怕拿不出来。朝廷每年用于修路的钱,只有以前说好的四成地租,大约100万两。”
石崇说:“那得5年后才能攒够500万两。”
李松说:“对啊,但是我不想等那么久才修路,所以打算学你的做法,向民间借500万两。不过工部不可能开出每年1成的利息,只能按照前面的规矩,每年4分的利息。”
石崇说:“这利息比较低啊。”
李松说:“我这里跟投资公司不同,工部代表着朝廷,风险很小,所以给出的利息低嘛。再说,对于借款方而言,1成的利息负担太重,难以持续,只有4分的息才可以细水长流啊。”
石崇说:“是的,只要还本付息有保障,很多人愿意借钱给工部,先前那些沿线地主不就是例子么。”
李松说:“我想借这次机会看看,能否以集资的方式来修建各种工程。如果成功,以后即便朝廷分期拨款,也一样可以修路、修桥梁,同时百姓手里的钱也能有些稳定的收益,不是两全其美么?”
石崇考虑了半晌说:“如果工部能募集到500万两,那投资公司也愿意投入这200万两。当初已经答应了大人,4个方向的马路都是要修的,再说这200万两银子是大人帮我们省下来的,现在拿出来帮助大人,也是应该的,即使在那些股东和债主面前,也能交代过去了。”
李松说:“感谢。其实这条马路以后还是很赚钱的,你相信我好了。”
石崇点点头,正准备离开,李松叫住了他。
李松说:“这里有20两银子,请替我奖给你手下开公交马车的赵五。”
见石崇有些不解,李松就给他讲了赵五是如何帮助祖逖、王斌他们抓住2个鲜卑卫兵的事情。
李松说:“我让祖逖送20两银子给他,以示奖赏,可是他不愿意收。我想,如果通过你来奖赏他比较合适,他也应该能接受,只是不要说是我给的。”
石崇这才明白过来,当即表示:“大人今天一席话让我很是感动,这件事我也出点力吧,我也拿出20两来表彰赵五。”
石崇的这个举动,让李松有些困惑:石崇到底是在自己面前作秀,还是真的想表彰赵五?又或者是两个因素兼而有之?李松再次见识了石崇的精明。
李松转念一想:不管石崇是出于什么考虑,至少让百姓们知道,大晋需要他们的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而这么做了的人,大晋也不会亏待他们。
于是李松说:“好,那么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过了两天,石崇到工部来找李松。
石崇说:“大人,我发现自打三月份以来,修马路的成本下降了很多啊?”
李松说:“是啊,以前每1里马路需要5000两银子。现在冀州的水泥厂已经投产了,运输成本节省了很多,所以每1里只要3500两银子就够了。”
石崇说:“可是工部给投资公司的报价也立刻降低了很多啊。”
李松说:“是啊,这还不好嘛?”
石崇说:“对投资公司来说当然很好,只是我有点难以理解。要是我掌管工部,虽然每1里的成本降了1500两,但是我最多会将报价降700两,也就是报给投资公司的成本是每1里4300两。”
李松说:“你是从做生意的角度考虑,这么说倒也合理,但是工部不能这么做。”
石崇不解:“工部考虑问题有何不同?每1里能多赚800两,为何不赚?”
李松说:“工部的考虑,是希望民间资金多多参与马路建设,为此工部要尽量降低他们的风险,让他们能尽快回收成本,这样才能吸引他们来投资。如果工部也净想着从中赚钱,民间资金当然阻止不了,但是肯定会丧失信心,这样的话,以后还有谁愿意来投资?”
石崇感叹道:“大人的想法,果然跟我们商人不一样。虽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不过我能感觉到,大人的做法是对大晋有益。而投资公司这次也能省下大笔资金,真的很感谢大人。”
李松问道:“按照新的报价,投资公司能节省多少钱?”
石崇说:“总计可以省下200万两银子呢。”
李松说:“对于节省下来的这笔钱,你有什么考虑?”
石崇说:“以后要修向东的马路,留着那时候用吧。”
李松说:“那恐怕得等一段时间了,没那么快的。”
石崇点点头:“是的,洛阳到北平郡的马路修好后,股东和债主们肯定都需要看看这条路的收益,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继续投资。”
李松说:“既然如此,你这笔钱与其长期闲置着,不如跟工部一起修向西的马路吧。”
石崇说:“向西?大人指的是从长安到西平郡的马路,然后跟青海郡的马路连起来?”
李松点点头:“不错,这事去年跟你们说过,你们也同意了的。”
在李松看来,向西的道路现在最为重要。
不妨跟别的线路比较一下就清楚了:向南通到江夏郡乃至广州,虽然肯定要修,但是此时的南方,对外贸易还没有发展起来,广州的地位还不是很重要,所以这条路可以不急着修。向东通到建邺对岸的六合,是属于锦上添花的道路,也可以先缓缓。
而向西的道路则牵涉到好几个因素,有国防方面的考虑、开发西域的考虑、道路联网的考虑、帮助青海郡还款的考虑,长远而言还要为将来的丝绸之路做准备。因此,西线马路比较紧迫,不宜拖延太久。
石崇说:“我们是答应了大人要修向西的道路,但那是以后的事了,不必这么着急啊。”
李松说:“我知道你们的想法,但是现在你们不是省下了这200万两银子吗?不必再去筹集资金,有这笔钱就可以了。”
石崇说:“可是这200万两银子还差得远啊。”
李松说:“这个你不用担心,其他的钱由工部来解决。”
石崇说:“那至少还得几百万两银子吧?”
李松说:“是的。最近我重新核算了一下,长安到西平郡大约1600里,本来需要800万两银子,但是现在水泥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如果在长安以西开个新的水泥厂,每1里的成本可以降到4000两银子以下,再加上沿线的地也便宜,总共算700万两吧。有了你们这200万两,工部只需要募集500万两银子就足够了。”
石崇说:“这500万两银子是一大笔钱,朝廷能一下子拿出来吗?”
李松说:“恐怕拿不出来。朝廷每年用于修路的钱,只有以前说好的四成地租,大约100万两。”
石崇说:“那得5年后才能攒够500万两。”
李松说:“对啊,但是我不想等那么久才修路,所以打算学你的做法,向民间借500万两。不过工部不可能开出每年1成的利息,只能按照前面的规矩,每年4分的利息。”
石崇说:“这利息比较低啊。”
李松说:“我这里跟投资公司不同,工部代表着朝廷,风险很小,所以给出的利息低嘛。再说,对于借款方而言,1成的利息负担太重,难以持续,只有4分的息才可以细水长流啊。”
石崇说:“是的,只要还本付息有保障,很多人愿意借钱给工部,先前那些沿线地主不就是例子么。”
李松说:“我想借这次机会看看,能否以集资的方式来修建各种工程。如果成功,以后即便朝廷分期拨款,也一样可以修路、修桥梁,同时百姓手里的钱也能有些稳定的收益,不是两全其美么?”
石崇考虑了半晌说:“如果工部能募集到500万两,那投资公司也愿意投入这200万两。当初已经答应了大人,4个方向的马路都是要修的,再说这200万两银子是大人帮我们省下来的,现在拿出来帮助大人,也是应该的,即使在那些股东和债主面前,也能交代过去了。”
李松说:“感谢。其实这条马路以后还是很赚钱的,你相信我好了。”
石崇点点头,正准备离开,李松叫住了他。
李松说:“这里有20两银子,请替我奖给你手下开公交马车的赵五。”
见石崇有些不解,李松就给他讲了赵五是如何帮助祖逖、王斌他们抓住2个鲜卑卫兵的事情。
李松说:“我让祖逖送20两银子给他,以示奖赏,可是他不愿意收。我想,如果通过你来奖赏他比较合适,他也应该能接受,只是不要说是我给的。”
石崇这才明白过来,当即表示:“大人今天一席话让我很是感动,这件事我也出点力吧,我也拿出20两来表彰赵五。”
石崇的这个举动,让李松有些困惑:石崇到底是在自己面前作秀,还是真的想表彰赵五?又或者是两个因素兼而有之?李松再次见识了石崇的精明。
李松转念一想:不管石崇是出于什么考虑,至少让百姓们知道,大晋需要他们的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而这么做了的人,大晋也不会亏待他们。
于是李松说:“好,那么这件事就交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