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让皇长孙去国子学读书的事,很快在洛阳传开了。
很自然地,大家纷纷对这件事进行了解读。不过,占主流的观点是偏向悲观的,即认为司马遹将来即位的前景已经十分渺茫。
道理很简单,皇上最初劝说朝中大臣们的时候,是要求他们将家中嫡长子以外的年轻子孙,选派一些跟着安宁侯学习算术,以便将来也能像安宁侯一样为国效力。
后来,朝中各位大人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他们将嫡长子以外的年轻子孙送到了国子学特别班。这些子孙通常无望继承爵位或家业,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创立一番基业,因此到国子学那里学习一些经世致用的学问,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由此观之,皇上大概也是觉得这个皇长孙是没有希望继承皇位了,所以才把他送到国子学去学习的。
当然,在大家看来,积极的方面也还是有的。皇上的这一举动,表明了对于国子学特别班的学问正式加以认可,连自己的孙子也送到那里去学习了。于是,大臣们以后如果有适龄的子孙,肯定是要送国子学入读了,不会再有别的打算。而很多富户们受此影响,也在考虑送子孙入国子学。
李松听到大家的这些议论,不禁有些好笑:有些事情只看表面现象,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谁说送到国子学的子孙就一定不能继承家业?总有一天,这种情况会发生改变,也许就从司马遹这里开始。
这段时间,皇上照常找李松下棋,但是却一个字都没有提起太子的事情。
李松凭自己的直觉,能感觉到皇上心里是装着这件事的。因为皇上一方面已经明白太子不适合治理国家,另一方面又偏爱司马遹,因此自己的提议可以说既暗合皇上的心思,又不需要违背礼法,去搞废长立幼,可以说照顾到了方方面面的因素,皇上应该不会轻易否定。
只是,此事关系重大,皇上肯定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考虑。既然皇上不提,自己肯定也不便提起。等皇上想明白了,自然会跟自己说的。
时光匆匆流逝,不知不觉到了9月底。
这天,张琛从外面回来,对李松说:“侯爷,现在很多人都在关注公交马车呢,所以我也特地去坐了坐,体验一下。”
李松对此很感兴趣:“你说说看,感觉如何?”
张琛说:“公交马车有两种,一种是双层马车,车费便宜,两京之间跑一趟只要半两银子;再一种是单层马车,车费就贵一些了,跑一趟要1两银子。”
李松说:“这个标准还是石崇定的呢。我当时觉得很奇怪,同样是跑一趟两京,车费怎么会相差一倍呢?”
张琛说:“我也是觉得奇怪啊,不过现在算是搞明白了。”
李松说:“这么说,两种马车你都坐过啊?那可不便宜,来回得1两半银子呢。”
张琛说:“我只是体验一下,哪里用得着坐到长安。我是先坐双层马车到渑池就下车了,然后再坐单层马车回洛阳,总共只花了4钱银子吧。”
李松说:“嗯,这倒是个好主意,没花多少钱就可以体验下两种马车。”
张琛说:“这双层马车,车厢比较高,而且由于里面有个小楼梯,所以空间就小了很多,乘客只能坐着,一不小心还容易撞头。另外坐在上层时,有些摇晃。”
“相比之下,单层马车的车厢要长一些,又没有楼梯占地方,所以内部空间较大。车厢内安放了8个躺椅,分成4排,每排2个。我坐这车的时候,可以半躺着,站起来时也不会撞头。”
“比较了一下,坐单层马车比较舒服,长时间坐车也不累。但是双层马车就辛苦一些,估计坐到长安会比较累。这么一对比,难怪车费相差1倍呢。”
李松心想:记得魏伯阳生产的单层马车并没有躺椅啊,应该是石崇后来安放进去的。这么一来,单层马车的舒适程度相当于现世界里飞机上的商务舱了。而双层马车,就相当于飞机上的经济舱。不同的舒适度,不同的车费,适合不同的需要,这个石崇的确精明啊。
李松说:“公交马车开通快两个月了,现在跑两京的公交马车多吗?”
张琛说:“多啊。石崇、王恺他们开通公交马车以后,生意很火,每次都可以坐满,所以他们赶紧找魏伯阳又订购了几辆车。别的商人看到公交马车的生意不错,虽然跑一趟赚得不算多,但是很稳当啊,每天不愁没人坐车,于是也去订购了些公交马车。”
李松说:“这么说来,魏伯阳的生意应该很好吧?”
张琛说:“只能说还可以吧。”
李松感觉奇怪:“这么多人要订购公交马车,魏伯阳还不得忙成什么样啊?”
张琛说:“也没有侯爷想象的那么好。现在有些商人盯上了魏伯阳的生意,也在生产公交马车。这玩意又不比刘铁匠的弹簧,别人看到公交马车后,找几个有经验的工匠,也能生产出来。所以魏伯阳的生意被抢走了不少。”
李松说:“还有这种事?”
看来他先前曾经有所预料的情况果然发生了,有人开始仿照魏伯阳的工艺在进行生产。
李松马上派人去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已经有2个作坊在生产这种公交马车,而且价格比魏伯阳的便宜,因此抢走了不少生意。
李松让人请来这两个作坊的老板,一个姓赵,一个姓宋。
李松说:“魏伯阳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好不容易才研制出了这种公交马车。你们一下子照搬过去,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同时还严重损害了别人的利益。”
赵老板说:“我们只是照着做一下而已,又不偷不抢的。”
李松说:“你这是偷学,跟偷已经有些类似了。你们想过没有,如果大家都像你们一样,只要看到有人发明出一个好东西,就立刻去偷学,那以后谁还愿意搞发明啊?”
宋老板说:“可是朝廷的律法也没说不让这么做啊。”
李松说:“律法是没说,但是工部准备制订新规矩,不允许偷学。”
两位老板问:“是什么样的规矩?”
李松于是把专利制度对他们讲了讲。
两位老板听说要给魏伯阳缴纳专利使用费,那就意味着平白多出一笔开支,这无疑增加了公交马车的生产成本,立刻头摇得像拨浪鼓。
很自然地,大家纷纷对这件事进行了解读。不过,占主流的观点是偏向悲观的,即认为司马遹将来即位的前景已经十分渺茫。
道理很简单,皇上最初劝说朝中大臣们的时候,是要求他们将家中嫡长子以外的年轻子孙,选派一些跟着安宁侯学习算术,以便将来也能像安宁侯一样为国效力。
后来,朝中各位大人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他们将嫡长子以外的年轻子孙送到了国子学特别班。这些子孙通常无望继承爵位或家业,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创立一番基业,因此到国子学那里学习一些经世致用的学问,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由此观之,皇上大概也是觉得这个皇长孙是没有希望继承皇位了,所以才把他送到国子学去学习的。
当然,在大家看来,积极的方面也还是有的。皇上的这一举动,表明了对于国子学特别班的学问正式加以认可,连自己的孙子也送到那里去学习了。于是,大臣们以后如果有适龄的子孙,肯定是要送国子学入读了,不会再有别的打算。而很多富户们受此影响,也在考虑送子孙入国子学。
李松听到大家的这些议论,不禁有些好笑:有些事情只看表面现象,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谁说送到国子学的子孙就一定不能继承家业?总有一天,这种情况会发生改变,也许就从司马遹这里开始。
这段时间,皇上照常找李松下棋,但是却一个字都没有提起太子的事情。
李松凭自己的直觉,能感觉到皇上心里是装着这件事的。因为皇上一方面已经明白太子不适合治理国家,另一方面又偏爱司马遹,因此自己的提议可以说既暗合皇上的心思,又不需要违背礼法,去搞废长立幼,可以说照顾到了方方面面的因素,皇上应该不会轻易否定。
只是,此事关系重大,皇上肯定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考虑。既然皇上不提,自己肯定也不便提起。等皇上想明白了,自然会跟自己说的。
时光匆匆流逝,不知不觉到了9月底。
这天,张琛从外面回来,对李松说:“侯爷,现在很多人都在关注公交马车呢,所以我也特地去坐了坐,体验一下。”
李松对此很感兴趣:“你说说看,感觉如何?”
张琛说:“公交马车有两种,一种是双层马车,车费便宜,两京之间跑一趟只要半两银子;再一种是单层马车,车费就贵一些了,跑一趟要1两银子。”
李松说:“这个标准还是石崇定的呢。我当时觉得很奇怪,同样是跑一趟两京,车费怎么会相差一倍呢?”
张琛说:“我也是觉得奇怪啊,不过现在算是搞明白了。”
李松说:“这么说,两种马车你都坐过啊?那可不便宜,来回得1两半银子呢。”
张琛说:“我只是体验一下,哪里用得着坐到长安。我是先坐双层马车到渑池就下车了,然后再坐单层马车回洛阳,总共只花了4钱银子吧。”
李松说:“嗯,这倒是个好主意,没花多少钱就可以体验下两种马车。”
张琛说:“这双层马车,车厢比较高,而且由于里面有个小楼梯,所以空间就小了很多,乘客只能坐着,一不小心还容易撞头。另外坐在上层时,有些摇晃。”
“相比之下,单层马车的车厢要长一些,又没有楼梯占地方,所以内部空间较大。车厢内安放了8个躺椅,分成4排,每排2个。我坐这车的时候,可以半躺着,站起来时也不会撞头。”
“比较了一下,坐单层马车比较舒服,长时间坐车也不累。但是双层马车就辛苦一些,估计坐到长安会比较累。这么一对比,难怪车费相差1倍呢。”
李松心想:记得魏伯阳生产的单层马车并没有躺椅啊,应该是石崇后来安放进去的。这么一来,单层马车的舒适程度相当于现世界里飞机上的商务舱了。而双层马车,就相当于飞机上的经济舱。不同的舒适度,不同的车费,适合不同的需要,这个石崇的确精明啊。
李松说:“公交马车开通快两个月了,现在跑两京的公交马车多吗?”
张琛说:“多啊。石崇、王恺他们开通公交马车以后,生意很火,每次都可以坐满,所以他们赶紧找魏伯阳又订购了几辆车。别的商人看到公交马车的生意不错,虽然跑一趟赚得不算多,但是很稳当啊,每天不愁没人坐车,于是也去订购了些公交马车。”
李松说:“这么说来,魏伯阳的生意应该很好吧?”
张琛说:“只能说还可以吧。”
李松感觉奇怪:“这么多人要订购公交马车,魏伯阳还不得忙成什么样啊?”
张琛说:“也没有侯爷想象的那么好。现在有些商人盯上了魏伯阳的生意,也在生产公交马车。这玩意又不比刘铁匠的弹簧,别人看到公交马车后,找几个有经验的工匠,也能生产出来。所以魏伯阳的生意被抢走了不少。”
李松说:“还有这种事?”
看来他先前曾经有所预料的情况果然发生了,有人开始仿照魏伯阳的工艺在进行生产。
李松马上派人去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已经有2个作坊在生产这种公交马车,而且价格比魏伯阳的便宜,因此抢走了不少生意。
李松让人请来这两个作坊的老板,一个姓赵,一个姓宋。
李松说:“魏伯阳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好不容易才研制出了这种公交马车。你们一下子照搬过去,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同时还严重损害了别人的利益。”
赵老板说:“我们只是照着做一下而已,又不偷不抢的。”
李松说:“你这是偷学,跟偷已经有些类似了。你们想过没有,如果大家都像你们一样,只要看到有人发明出一个好东西,就立刻去偷学,那以后谁还愿意搞发明啊?”
宋老板说:“可是朝廷的律法也没说不让这么做啊。”
李松说:“律法是没说,但是工部准备制订新规矩,不允许偷学。”
两位老板问:“是什么样的规矩?”
李松于是把专利制度对他们讲了讲。
两位老板听说要给魏伯阳缴纳专利使用费,那就意味着平白多出一笔开支,这无疑增加了公交马车的生产成本,立刻头摇得像拨浪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