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的话让众人有些听不懂:为什么在这里建房子,会“回家”方便呢?
    只有公主明白:李松从那边世界传送回来时,就是在这里的山谷中落地。如果把房子也建在这山谷里,就等于每次传送时,直接回到了家里,当然方便了,而且还不用担心祖逖追问行踪。
    李松转而对大家说:“在这山谷里建房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城里的侯府太小了,只能住进祖逖和少数几个士兵。而在这里盖新房子,可以建得大一些,让祖逖和他的100名士兵都住进来。”
    祖逖听了很高兴。本来,因为侯府住不下太多人,他的这100名士兵大多还是住在原来的兵营,李松、张琛、刘忠3人需要外出时,才叫士兵们来履行保护的职责,颇为不便。要是能让士兵们住过来,那以后保护李松3人就方便多了。
    公主有些疑虑:“住在城外会不会不安全啊?”
    李松说:“要是一般的盗贼,有祖逖这样的名将和100名士兵,肯定能对付啊。”
    公主奇道:“祖逖还年轻,并未立下多少功劳,怎么就成了名将呢?”
    李松这才感觉自己有点失言,连忙说:“我是说祖逖出身世家,能文能武,以后肯定能成为名将啊。”
    祖逖连忙说:“多谢侯爷夸奖,祖逖一定不辜负侯爷的期望。”
    公主说:“盗贼可以对付,可要是遇到敌军打来怎么办?”
    李松说:“洛阳是国都,如果敌人都打到洛阳城外了,大晋恐怕就危在旦夕了,即使躲到城内也未必能幸免。”
    公主点点头:“这倒也是。”
    李松说:“所以说,住在这里跟住在城里,安全方面是差不多的。”
    公主说:“那好吧,反正这里四周都是咱们家的土地,你想盖房子就盖吧。”
    李松说:“这房子还有个好处,等地里的向日葵盛开的时候,你肯定很喜欢住在这里。”
    这话说到公主心坎上了。她最喜欢向日葵了,可惜侯府里只能种几株向日葵,远没有这里1亩地的向日葵有气势。等到7、8月份向日葵纷纷开放的时候,景色就太美了。住在这里,天天都能观赏,确实很令人向往。
    公主说:“好啊,明年就能好好欣赏向日葵了。不过,夫君打算让谁来负责盖房子呢?”
    李松心想:张琛、刘忠都忙于修马路,不好把他们调回来。只有交给祖逖了,因为保护的职责可以交给下面的士兵,祖逖的时间比较灵活。
    于是,李松对祖逖说:“盖房子的事就交给你了,你先请人设计一下,把图纸拿给我看看,要是没问题,就可以开始建造了。”
    祖逖有些惶恐:“侯爷,我还年轻,怕是做不好这件事啊?”
    李松说:“你是世家子弟,我相信你的眼光,盖出来的房子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且,这里还要入住100名士兵,只有你了解该怎么安置他们。”
    祖逖仔细一想,觉得李松说得有道理,于是就把这个任务承担了下来。
    第二天,李松就正式开始到工部履行尚书的职责了。
    裴秀在交接时,特地将两位工部侍郎推荐给了李松,一位名叫束皙,另一位名叫潘岳,都是裴秀的得力干将。现在李松刚刚出任工部尚书,自然是要继续依靠两位侍郎了。
    李松首先关注的是水泥厂那边的情况,他让人拿来水泥厂最近的账本。
    李松翻看了一下账本,发现水泥厂生意很好,除了张琛、刘忠他们在从水泥厂进货外,青海郡那边也在大量进货,这说明青海郡到酒泉郡的马路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李松这下放心了。
    接下来,李松翻看起教具厂的账本,发现情况就比较糟糕了。教具厂开办快两年了,除了第一年盈利外,第二年就开始亏损,而且每个月的亏损金额越来越高。
    这个教具厂,是两年前李松向裴秀提议搞的一个项目,主要是生产黑板、粉笔、黑板擦和教鞭。虽然生产这些没啥难度,但是教具的需求量却很大,在各地私塾、衙门里已经得到普遍采用,而且粉笔还是耗材,经常需要采购。
    本来,这些东西也有一些民间商人在生产,但是朝廷对教具厂有一些政策倾斜,比如要求衙门里尽量购买教具厂生产的粉笔,所以教具厂最初是盈利的。谁知过了一年,竟然开始亏损。
    李松感到很奇怪,于是带着两位侍郎来到教具厂,了解情况。他在教具厂转了转,发现这里人数不少,而且大多人浮于事。
    李松问束皙:“教具厂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束皙有些为难地说:“其实最开始的人数只有现在的一半,但是那时生产的粉笔就已经足够了。”
    李松问:“这么说,后来教具厂来了很多人?这是怎么回事?”
    束皙说:“还不是觉得教具厂是朝廷办的,工作也不太累,每月按时发薪水,绝不拖欠,所以很多大臣托关系,把自己的亲朋好友都介绍到这里来了。”
    李松说:“裴大人怎么就不回绝呢?”
    潘岳说:“都是同朝为官,裴大人也抹不开面子啊。再说,反正是朝廷在发薪水,又不是要裴大人掏钱。”
    李松一时语塞:这位裴大人真是位好好先生啊。可是,教具厂本来就利润较薄,如今养了一倍的闲人,肯定会亏损啊。
    回到工部,李松又拿来造纸厂的账本翻看,跟教具厂差不多,也是开始还盈利,后来逐渐亏损。
    这个造纸厂,也是源自李松。当初他在现世界里打印了古书《天工开物》中用竹子造纸的方法,回来后交给了裴秀。工部根据这个方法,创办了造纸厂,生产出的纸张比蔡伦的方法质量更好,产量也高。
    李松问束皙:“这个造纸厂的情况跟教具厂差不多吧?”
    束皙说:“是的。”
    李松叹了口气:当初他提出这些项目,一方面是因为教具和优质纸张是大家都需要的;另一方面是想让朝廷多增加一些财政收入。
    从实际情况看,这两个厂子开始确实是能创造收入的,可是加塞了很多人之后,就开始不断亏损,反而成了朝廷的包袱,这就有违李松的初衷了。
    想不到在这古代,也会遇到跟现世界里十分类似的问题,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章节目录

穿梭在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松岩之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松岩之上并收藏穿梭在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