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说:“有一件事要提醒你一下,对于那些凉州旧部,皇上恐怕仍然心存芥蒂啊。”
李松很惊讶:“那些旧部打开城门,放马隆入城,可是立下了功劳的!要不然破城恐怕还需要一些时日。”
张华说:“可是那些人不该因为严舒克扣兵饷就投降啊。”
对于这件事,李松也是反复思量过的,他说:“如果凉州旧部仅仅因为兵饷一事就投降,那我也不能原谅他们。可是,城门已经被鲜卑内应打开了,秃发务丸的3万人马涌进了凉州,局势已无法挽回。这个时候,恐怕只有对朝廷特别忠心的将士,才会选择与敌死拼。可惜凉州旧部被严舒如此对待,已经不可能有这份决心了,只得投降。”
张华点点头:“这么看来,凉州旧部确实有些不得已。但是,他们随后却帮助秃发务丸围攻了西平郡啊?”
李松说:“秃发务丸其实一直都不信任这些降兵,攻城时只是让他们冲在前面,负责搭起云梯。真正爬上云梯攻城的,都是鲜卑兵。”
张华说:“是这样啊?”
李松说:“是的,我在西平郡城头多次看到这个情景了。降兵们抬着云梯冲在前面,由于腾不出手拿盾牌保护自己,死伤往往很重。”
张华说:“可是我能感觉到,皇上一直痛恨这些降兵。本来,原凉州守将周宁逃回冀州老家时,皇上就准备予以严惩的。幸亏你写信要我转告朝廷,不能让那些降兵铁了心与朝廷做对,皇上才赦免了回乡的降兵。但是现在凉州已经平定,皇上可能就不再顾忌什么了。”
李松说:“只能希望皇上念及降兵们的苦衷,不要惩罚过重。”
张华说:“但愿吧。你和周处曾经担保过降兵,所以我得给你提个醒。”
李松点点头。
张华说:“算了,不说这些了。不知道你过年后有什么打算?”
李松说:“过年后,就要开始考虑修建从渑池到长安的马路了。”
张华顿时来了兴致:“这个想法好。你可能不知道,自从洛阳到渑池的马路通车之后,我听到的全都是称赞之声,原来的官道已经很少有人走,现在基本上都改走马路了。以前你说要收费的时候,不是有好几位大人不太赞成吗?现在不同了,他们都觉得收费也不是不能接受啊。”
李松问道:“那几位大人为什么改变了看法呢?”
张华说:“因为对比之后差异明显嘛。他们经常去长安,只要一过了渑池,马上就到了崎岖不平的官道,跟马路比起来相差太远,自然就明白水泥马路的好处了。”
李松笑笑说:“那倒是。”
张华说:“特别是下雨天,官道简直难走,容易陷在泥里,而水泥马路就根本不受影响。所以他们每次从长安回来,一看快到渑池了,都高兴得不得了,晓得这下马车可以风雨无阻了。”
李松说:“还可以节省时间呢。”
张华说:“是的,从渑池到洛阳这一段,不仅走起来舒服,而且比以前还能节省一个时辰。总之,你当初说的那些优点,基本上大家都体会到了。通过这大半年来的对比,所有人都意识到水泥马路的好处,也愿意花钱,只要价格合理,都能接受。”
这可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啊,李松立刻有了干劲。
这时,他想起归途中的见闻,问道:“回洛阳的时候,我看到马路边开了很多店,这想必都是大人的安排吧?”
张华说:“是的。按照你当初提出的想法,工部开设了驿站,来往的很多客商都要在那里换马、住宿,生意兴隆。另外也有不少商人看到马路上来往的人多,就向户部租下了路边的土地,开设客栈、饭馆,光这些就可以收不少租金。况且现在只是开了个头,以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开店,租金还会增长。”
李松点点头:“所以把马路修好了,两边的土地也值钱了啊。”
张华说:“是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有不少人恨你啊。”
李松有些诧异了:“恨我?”
张华说:“你修路的时候,不是拿朝廷购地计划的土地,跟那些地主换地吗?”
李松说:“是啊。”他立刻想起了那个赵财主,一次性交换了200亩地,是最大的一笔交易。
张华说:“我听说那些人现在都后悔死了,说是上了你的当,拿自家位置那么好的土地,换到了偏僻的地方。”
李松哈哈大笑:“我可没有想过要骗他们,都是双方心甘情愿的嘛,而且都额外多给了一些土地,他们才同意换的,怎么现在就成了骗他们呢?”
张华说:“但是他们现在明白过来了啊,知道做了一桩非常亏本的生意。”
李松感叹:古人都很聪明啊,很快就什么都知道了。
如今还要继续修路,李松马上意识到一个问题,他说:“从渑池到长安的距离有500多里,修路得一大笔钱啊。今年的地租已经用在了洛阳到渑池这一段,明年的地租要到下半年才能收上来,而且也不够修这么长一段距离啊。”
张华说:“要不从盐税里借点钱吧,将来收了地租再归还。”
李松说:“可以借一些,不过还是得再想想办法。”
关于资金,李松从马隆的做法里得到了启发,那就是找民间资金。不过马隆修建青海湖到酒泉郡的马路,是打算向盐商们借钱的。李松的想法则是更进一步,不是借钱,而是让民间资金入股。
这在现世界里很常见,但是在这新世界里还是头一回,但是李松决定去尝试一下。这固然有朝廷的修路资金不足的原因,但是如果能把那些富户的资金吸收进来,还有其他的意义。
李松觉得,晋朝之所以出现像石崇这样斗富的“名人”,有很大原因是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不知道把钱投向哪里,所以只好拿来消费,结果就出现了斗富的现象。
现在既然大家都认可马路收费,那些富户肯定能看出其中蕴藏的机会,这时再劝他们将资金投入到修路中,就容易多了。
洛阳到长安的马路,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基建项目了,地位堪比现世界里的“京沪高铁”,盈利前景应该是非常不错的。
如果这个项目成功了,就会产生示范效应。以后还有那么多马路要修,就能吸引更多的富户们,让他们把钱投进去,而不是把金银藏在地窖里长霉。
如果富户们都懂得钱是要用来投资的,那么,把钱浪费在斗富上的情况,就会减少很多。
李松很惊讶:“那些旧部打开城门,放马隆入城,可是立下了功劳的!要不然破城恐怕还需要一些时日。”
张华说:“可是那些人不该因为严舒克扣兵饷就投降啊。”
对于这件事,李松也是反复思量过的,他说:“如果凉州旧部仅仅因为兵饷一事就投降,那我也不能原谅他们。可是,城门已经被鲜卑内应打开了,秃发务丸的3万人马涌进了凉州,局势已无法挽回。这个时候,恐怕只有对朝廷特别忠心的将士,才会选择与敌死拼。可惜凉州旧部被严舒如此对待,已经不可能有这份决心了,只得投降。”
张华点点头:“这么看来,凉州旧部确实有些不得已。但是,他们随后却帮助秃发务丸围攻了西平郡啊?”
李松说:“秃发务丸其实一直都不信任这些降兵,攻城时只是让他们冲在前面,负责搭起云梯。真正爬上云梯攻城的,都是鲜卑兵。”
张华说:“是这样啊?”
李松说:“是的,我在西平郡城头多次看到这个情景了。降兵们抬着云梯冲在前面,由于腾不出手拿盾牌保护自己,死伤往往很重。”
张华说:“可是我能感觉到,皇上一直痛恨这些降兵。本来,原凉州守将周宁逃回冀州老家时,皇上就准备予以严惩的。幸亏你写信要我转告朝廷,不能让那些降兵铁了心与朝廷做对,皇上才赦免了回乡的降兵。但是现在凉州已经平定,皇上可能就不再顾忌什么了。”
李松说:“只能希望皇上念及降兵们的苦衷,不要惩罚过重。”
张华说:“但愿吧。你和周处曾经担保过降兵,所以我得给你提个醒。”
李松点点头。
张华说:“算了,不说这些了。不知道你过年后有什么打算?”
李松说:“过年后,就要开始考虑修建从渑池到长安的马路了。”
张华顿时来了兴致:“这个想法好。你可能不知道,自从洛阳到渑池的马路通车之后,我听到的全都是称赞之声,原来的官道已经很少有人走,现在基本上都改走马路了。以前你说要收费的时候,不是有好几位大人不太赞成吗?现在不同了,他们都觉得收费也不是不能接受啊。”
李松问道:“那几位大人为什么改变了看法呢?”
张华说:“因为对比之后差异明显嘛。他们经常去长安,只要一过了渑池,马上就到了崎岖不平的官道,跟马路比起来相差太远,自然就明白水泥马路的好处了。”
李松笑笑说:“那倒是。”
张华说:“特别是下雨天,官道简直难走,容易陷在泥里,而水泥马路就根本不受影响。所以他们每次从长安回来,一看快到渑池了,都高兴得不得了,晓得这下马车可以风雨无阻了。”
李松说:“还可以节省时间呢。”
张华说:“是的,从渑池到洛阳这一段,不仅走起来舒服,而且比以前还能节省一个时辰。总之,你当初说的那些优点,基本上大家都体会到了。通过这大半年来的对比,所有人都意识到水泥马路的好处,也愿意花钱,只要价格合理,都能接受。”
这可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啊,李松立刻有了干劲。
这时,他想起归途中的见闻,问道:“回洛阳的时候,我看到马路边开了很多店,这想必都是大人的安排吧?”
张华说:“是的。按照你当初提出的想法,工部开设了驿站,来往的很多客商都要在那里换马、住宿,生意兴隆。另外也有不少商人看到马路上来往的人多,就向户部租下了路边的土地,开设客栈、饭馆,光这些就可以收不少租金。况且现在只是开了个头,以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开店,租金还会增长。”
李松点点头:“所以把马路修好了,两边的土地也值钱了啊。”
张华说:“是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有不少人恨你啊。”
李松有些诧异了:“恨我?”
张华说:“你修路的时候,不是拿朝廷购地计划的土地,跟那些地主换地吗?”
李松说:“是啊。”他立刻想起了那个赵财主,一次性交换了200亩地,是最大的一笔交易。
张华说:“我听说那些人现在都后悔死了,说是上了你的当,拿自家位置那么好的土地,换到了偏僻的地方。”
李松哈哈大笑:“我可没有想过要骗他们,都是双方心甘情愿的嘛,而且都额外多给了一些土地,他们才同意换的,怎么现在就成了骗他们呢?”
张华说:“但是他们现在明白过来了啊,知道做了一桩非常亏本的生意。”
李松感叹:古人都很聪明啊,很快就什么都知道了。
如今还要继续修路,李松马上意识到一个问题,他说:“从渑池到长安的距离有500多里,修路得一大笔钱啊。今年的地租已经用在了洛阳到渑池这一段,明年的地租要到下半年才能收上来,而且也不够修这么长一段距离啊。”
张华说:“要不从盐税里借点钱吧,将来收了地租再归还。”
李松说:“可以借一些,不过还是得再想想办法。”
关于资金,李松从马隆的做法里得到了启发,那就是找民间资金。不过马隆修建青海湖到酒泉郡的马路,是打算向盐商们借钱的。李松的想法则是更进一步,不是借钱,而是让民间资金入股。
这在现世界里很常见,但是在这新世界里还是头一回,但是李松决定去尝试一下。这固然有朝廷的修路资金不足的原因,但是如果能把那些富户的资金吸收进来,还有其他的意义。
李松觉得,晋朝之所以出现像石崇这样斗富的“名人”,有很大原因是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不知道把钱投向哪里,所以只好拿来消费,结果就出现了斗富的现象。
现在既然大家都认可马路收费,那些富户肯定能看出其中蕴藏的机会,这时再劝他们将资金投入到修路中,就容易多了。
洛阳到长安的马路,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基建项目了,地位堪比现世界里的“京沪高铁”,盈利前景应该是非常不错的。
如果这个项目成功了,就会产生示范效应。以后还有那么多马路要修,就能吸引更多的富户们,让他们把钱投进去,而不是把金银藏在地窖里长霉。
如果富户们都懂得钱是要用来投资的,那么,把钱浪费在斗富上的情况,就会减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