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财主家出来,张琛埋怨说:“侯爷,你怎么一下子送了10亩地给他?太多了。”刘忠也点头。
    李松说:“你们真的觉得这是亏本买卖?”
    张琛说:“白送了10亩地,还不亏本?10亩地可是值不少钱的。”
    李松说:“你们放心,这笔买卖绝对不亏。”
    作为现代人,李松自然知道,在交通要道旁边的土地,其价值大大超过离得远的土地。
    在两京之间的道路旁,如果有这么一大片土地,随便做点什么事都不比种地差,比如开设饭馆、客栈之类。
    就算只是种地,借助马路,可以用马车来运送肥料或者收获的粮食,比靠人挑要方便多了。
    所以,初看起来,似乎送出了10亩地有些吃亏,其实是赚大了,时间将证明这一切。当然这些地现在是朝廷的,就让朝廷派人经营吧。
    精明的赵财主这次其实失算了,毕竟马路是新事务,他还没有充分理解其中的意义,不知道土地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土质,更取决于位置。
    这次与赵财主的谈判,让李松的思路豁然开朗,后面的谈判,尽量都换成了土地置换,有时宁可稍微多加上点面积也要置换。只有那些1、2亩的小块土地,才采用现金补偿。
    而貌似这个时代的人,也都更青睐土地,所以土地置换的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就算遇到些刁蛮的人,最多“友情赠送”一点土地,也能搞定。
    先前采用现金补偿时,资金压力很大,李松感觉四成地租都快不够用了,好在地租以后不断会有的,可以先从盐税里借用一些。
    而采用土地置换后,情况就完全不同。对于朝廷来说,基本上没花钱,就得到了筑路所需的路基,而且还把地都换到了未来交通要道的两边,无形中实现了大幅增值,实在是再划算不过的买卖。
    这让李松想到,以后如果将马路延伸到长安,也可以用此思路啊,这可是提前解决了个大难题。
    马路继续向前延伸,快要达到渑池时,却遭遇了洛河的一条支流。这条支流在洛阳附近汇入洛河,并最终注入黄河。
    这洛河虽然不是什么大河,但名气却不小。
    在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则为阴,洛阳因为位于洛河以北而得名。
    洛河和黄河常联系在一起,洛河注入黄河的这片地区,称为“河洛地区”,这里的文化,就是著名的“河洛文化”。
    三国时期的曹植,在渡过洛河时有感而发,写下了名篇《洛神赋》,更是让洛河被人铭记。
    洛河的这条支流虽然不宽,但是到了夏天山洪爆发的时候,也是波浪翻滚、水流湍急的。
    如今终于面临修桥的问题,李松一直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修桥不仅技术难度大,成本也远超修路。
    幸好这一路上只需要修这一座桥,还不至于成本太高。要是多几座桥,那就有点吃不消了。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修这座桥也好,就当是做实验吧。
    毕竟修桥这个坎是绕不过去的,如果这次成功了,以后再到别处修路就更有把握了。
    李松了解到的情况是,古代的桥梁分为梁桥、拱桥、浮桥、索桥等类型,材质则分石桥、木桥、竹桥等种类。李松比较中意的是石拱桥,因为这种桥将桥面的重压,部分转化成了水平推力,因而更能承重,而且跨径也可以做得较大。
    但李松觉得,最重要的其实是桥墩。因为除非是河流很窄,才能一个石拱就横跨两岸(比如史上著名的赵州桥),否则都需要在河流中间架设桥墩。
    现世界里,在江河中架桥,通常先采用围堰技术架好桥墩,然后才是桥梁本身的施工。
    围堰,一般是用钢材做成一个椭圆形的封闭笼子,上下通透,然后用大型机械吊装到江河里。接下来,用抽水机将围堰里头的水抽干,工人们下到围堰里面,在河床上施工,用混凝土开始浇筑桥墩底部,逐渐建起桥墩,最后再撤掉围堰。
    如此复杂的技术,在新世界里自然不具备施工条件,不仅因为缺乏大型机械和抽水机,也因为缺乏必需的燃油。所以,想在宽阔的河面上建桥,目前还无法做到。
    但是,李松到洛河支流那里实际查看过,虽然已是农历2月,但支流还处在枯水期,蹚水都能过河。因此,在干枯的河床上可以直接建起桥墩,然后再架设石拱桥。可以说,现在是修桥的好机会,如果等到夏季涨水,就没法修桥了。
    李松找工部尚书裴秀帮忙,工部派出了100名经验丰富的石匠,前来帮助修桥。
    这天,领头的王石匠和李松一起来到河边。李松说:“我打算在这河里架起2个桥墩,然后修石拱桥。”
    王石匠听了直摇头:“这么宽的河,必须得修10个桥墩才行。”
    李松说:“怎么需要这么多桥墩?石拱桥不是一个拱就可以跨出很远吗?”
    王石匠说:“石拱桥如果直接跨两岸,是可以跨比较远,因为两头都很稳固。但是如果中间是桥墩,就不能跨这么远了。”
    李松说:“怎么会这样?”
    通过与王石匠的反复沟通,李松才了解到:用现有方法修的桥墩,都不是很牢固,特别是长期在水中浸泡后,情况更是堪忧。所以通常要把桥墩修得宽宽大大,距离也不能太远。
    李松觉得,这应该是石料间缺乏好的粘合剂所致。如果采用水泥,粘合的强度会很高,桥墩将足够牢固。另外,如果桥墩外面用混凝土浇筑,也会有很好的防水效果,不用担心长期浸泡。
    张琛他们对水泥信心满满,因为他们曾亲眼见到,用水泥粘合起来的砖块,连力气很大的刘忠都掰不开。如此强悍的粘合力,建起的桥墩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张琛说:“侯爷,我觉得完全不需要这么多桥墩,就你说的2个绝对足够了。”
    王石匠说:“这样的桥,等河流涨水,可没人敢在上面走,更不用说跑马车了。”
    李松见一时不能说服他,就对张琛说:“那就先把桥墩建起来,让王石匠瞧一瞧。”
    张琛立刻带人去河床上挖了两个坑。为了保险起见,李松让他们把坑挖得很大、很深。
    然后张琛他们用青砖在这两个坑里开始砌桥墩,青砖之间用水泥来粘合。
    王石匠没见过水泥,他好奇地盯着这一切。
    张琛说:“你明天再来看看效果。”

章节目录

穿梭在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松岩之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松岩之上并收藏穿梭在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