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隆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张华又道:“安宁侯提议的设置郡县,各位大人现下以为如何?”
以前朝堂上也议论过设置郡县之事,不过那时还定不下来。如今就完全没问题了,盐业如此赚钱,以后很可能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那么设置郡县就势在必行了。
安宁侯作为这个新的郡县的开拓者,他的建议理应得到尊重,于是张华提议把这个新的郡县命名为“青海郡”,大湖命名为“青海湖”,任命马隆为青海郡第一任太守,并由他来选定治所,修筑城池。
司马炎认可了这个提议,并颁下圣旨,派太监前往新成立的青海郡宣旨,同时把银两运回来。朝廷很需要钱啊。
司马炎退朝之后,来到了皇后的芙蓉殿。他告诉皇后:李松下落不明,可能被羌兵抓走了。
皇后听了愁容满面。平阳公主正怀孕,如果听到了这个消息,肯定对身体有影响,进而影响到腹中的胎儿。她是做母亲的人,自然很清楚这一点。
司马炎说:“不如把平阳接到宫里住吧,让周围的人都不要告诉她这个消息。”
安宁侯府。突然有太监接平阳公主入宫,平阳公主有些不安起来,进到芙蓉殿,看见父母都在。
平阳公主施过礼,问道:“不知父皇、母后找儿臣进宫有什么事?”
司马炎说:“李松为朝廷的盐业之事忙碌,一时不能回来。故而你母后接你入宫,好有个照应。”
平阳公主本来担心是不是李松出了什么事,现在见父皇亲自向她说明情况,才放下心来。她说:“夫君为国效力,理所当然。”
自己的女儿一向知道孰轻孰重,杨皇后深感欣慰。但是一想到安宁侯的消息终归不能一直瞒着,总有一天要告诉她,不知道女儿能否承受得住。
杨皇后已经吩咐过宫里的人,不能告诉平阳公主任何有关李松的消息。先瞒一时是一时吧,等孩子出生了再找机会跟她说。
茶卡盐湖这边,马隆接旨后既高兴,又有些忧虑。高兴的是,这里终于纳入了晋朝的版图,自己也成了开疆拓土的有功之臣,这个荣誉可不是谁都有幸获得的。忧的是,一年后如果找不到李松,自己就要罢官,离开自己亲手打下的这块土地。
宣旨太监还带来了更多的人手:2000名盐丁,3000名步、骑兵,以及一大批骡马,并且提出了朝廷的期望:为朝廷赚更多的银子。当然,前2个月赚的18万两,这次将顺路带回。以后赚的钱,就留在西平郡,户部会派专人来接收。
马隆心说:朝廷这是尝到了甜头啊,这采盐的规模一下子提高了几倍。不知道一下子增产这么多盐,卖不卖得出去。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由于盐丁的人数大增,在头领林峰的带领下,盐的产量也增加了好几倍。而运盐的骑兵和骡马则往来于西平郡、茶卡盐湖之间,络绎不绝。
本来马隆担心出盐量大增,会不会滞销。因为谁都知道,每个人每天吃的盐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增加。但是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盐的产量大增后,单价确实有所降低,但是一直很畅销。
他也找人问过,了解到的情况是:现在盐多了,价格便宜了,老百姓就开始大量腌制泡菜,像萝卜、大白菜等各种时令菜都在腌制,这样等到没啥青菜的季节时,就可以拿出来吃了。条件好一点的人家,则是大量腌制鱼、猪肉等,留着以后吃。
可以说,盐的产量增加,反而刺激到了对食盐的需求,不管出产多少盐都能卖掉。而且这些盐早就不只在西平郡销售,而是向北方各地迅速蔓延。
随之而来的,则是销售收入的快速提升。现在光户部每个月运走的银子就有几十万两,让朝廷简直有些目瞪口呆。
而马隆手下的将士和盐丁,都成了其他地方的人们羡慕的对象。这个原本荒凉的地方,现在却成了香馍馍,很多人想尽办法要调到这里来。
这段时间,按照朝廷的要求,马隆在茶卡盐湖和青海湖之间,选定了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作为青海郡的治所,开始建城。这里附近有山,可采石来构筑城墙。马隆调集了2000步兵,还从西平郡招募了大批农夫,加上朝廷拨给的大量骡马,用了几个月就把城池建起来了。
城墙建好后,自然就是府衙及各处馆舍。等这些建筑修好后,陆陆续续来了很多盐商。
原来,这些盐商虽然也可以从西平郡买到盐,但被太守严舒牢牢控制了盐价,虽然也有所降价,但幅度不大。如今朝廷已经诏令设置青海郡,他们自然就都把目光投向这个盐的原产地。
等青海郡的府城建好,各地盐商们纷纷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进货,进价果然比西平郡便宜很多。这个消息一传开,全国的盐商更是纷至沓来,这个边陲小城顿时异常繁荣。
随之而来的是盐价的大幅降低,这更刺激了对盐的消费。
与此同时,马隆也不断派人在整个青海郡寻找李松,甚至更远的地方也去过。虽然寻访了很多部落,却没有任何消息。至于丹木吉原来的那个部落,则连影子都没有了,自然不可能去打探李松。
一年的时间快要过去,马隆十分着急:安宁侯,你到底在哪里呢?
以前朝堂上也议论过设置郡县之事,不过那时还定不下来。如今就完全没问题了,盐业如此赚钱,以后很可能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那么设置郡县就势在必行了。
安宁侯作为这个新的郡县的开拓者,他的建议理应得到尊重,于是张华提议把这个新的郡县命名为“青海郡”,大湖命名为“青海湖”,任命马隆为青海郡第一任太守,并由他来选定治所,修筑城池。
司马炎认可了这个提议,并颁下圣旨,派太监前往新成立的青海郡宣旨,同时把银两运回来。朝廷很需要钱啊。
司马炎退朝之后,来到了皇后的芙蓉殿。他告诉皇后:李松下落不明,可能被羌兵抓走了。
皇后听了愁容满面。平阳公主正怀孕,如果听到了这个消息,肯定对身体有影响,进而影响到腹中的胎儿。她是做母亲的人,自然很清楚这一点。
司马炎说:“不如把平阳接到宫里住吧,让周围的人都不要告诉她这个消息。”
安宁侯府。突然有太监接平阳公主入宫,平阳公主有些不安起来,进到芙蓉殿,看见父母都在。
平阳公主施过礼,问道:“不知父皇、母后找儿臣进宫有什么事?”
司马炎说:“李松为朝廷的盐业之事忙碌,一时不能回来。故而你母后接你入宫,好有个照应。”
平阳公主本来担心是不是李松出了什么事,现在见父皇亲自向她说明情况,才放下心来。她说:“夫君为国效力,理所当然。”
自己的女儿一向知道孰轻孰重,杨皇后深感欣慰。但是一想到安宁侯的消息终归不能一直瞒着,总有一天要告诉她,不知道女儿能否承受得住。
杨皇后已经吩咐过宫里的人,不能告诉平阳公主任何有关李松的消息。先瞒一时是一时吧,等孩子出生了再找机会跟她说。
茶卡盐湖这边,马隆接旨后既高兴,又有些忧虑。高兴的是,这里终于纳入了晋朝的版图,自己也成了开疆拓土的有功之臣,这个荣誉可不是谁都有幸获得的。忧的是,一年后如果找不到李松,自己就要罢官,离开自己亲手打下的这块土地。
宣旨太监还带来了更多的人手:2000名盐丁,3000名步、骑兵,以及一大批骡马,并且提出了朝廷的期望:为朝廷赚更多的银子。当然,前2个月赚的18万两,这次将顺路带回。以后赚的钱,就留在西平郡,户部会派专人来接收。
马隆心说:朝廷这是尝到了甜头啊,这采盐的规模一下子提高了几倍。不知道一下子增产这么多盐,卖不卖得出去。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由于盐丁的人数大增,在头领林峰的带领下,盐的产量也增加了好几倍。而运盐的骑兵和骡马则往来于西平郡、茶卡盐湖之间,络绎不绝。
本来马隆担心出盐量大增,会不会滞销。因为谁都知道,每个人每天吃的盐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增加。但是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盐的产量大增后,单价确实有所降低,但是一直很畅销。
他也找人问过,了解到的情况是:现在盐多了,价格便宜了,老百姓就开始大量腌制泡菜,像萝卜、大白菜等各种时令菜都在腌制,这样等到没啥青菜的季节时,就可以拿出来吃了。条件好一点的人家,则是大量腌制鱼、猪肉等,留着以后吃。
可以说,盐的产量增加,反而刺激到了对食盐的需求,不管出产多少盐都能卖掉。而且这些盐早就不只在西平郡销售,而是向北方各地迅速蔓延。
随之而来的,则是销售收入的快速提升。现在光户部每个月运走的银子就有几十万两,让朝廷简直有些目瞪口呆。
而马隆手下的将士和盐丁,都成了其他地方的人们羡慕的对象。这个原本荒凉的地方,现在却成了香馍馍,很多人想尽办法要调到这里来。
这段时间,按照朝廷的要求,马隆在茶卡盐湖和青海湖之间,选定了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作为青海郡的治所,开始建城。这里附近有山,可采石来构筑城墙。马隆调集了2000步兵,还从西平郡招募了大批农夫,加上朝廷拨给的大量骡马,用了几个月就把城池建起来了。
城墙建好后,自然就是府衙及各处馆舍。等这些建筑修好后,陆陆续续来了很多盐商。
原来,这些盐商虽然也可以从西平郡买到盐,但被太守严舒牢牢控制了盐价,虽然也有所降价,但幅度不大。如今朝廷已经诏令设置青海郡,他们自然就都把目光投向这个盐的原产地。
等青海郡的府城建好,各地盐商们纷纷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进货,进价果然比西平郡便宜很多。这个消息一传开,全国的盐商更是纷至沓来,这个边陲小城顿时异常繁荣。
随之而来的是盐价的大幅降低,这更刺激了对盐的消费。
与此同时,马隆也不断派人在整个青海郡寻找李松,甚至更远的地方也去过。虽然寻访了很多部落,却没有任何消息。至于丹木吉原来的那个部落,则连影子都没有了,自然不可能去打探李松。
一年的时间快要过去,马隆十分着急:安宁侯,你到底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