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风景
看不见的风景
又一个春天到了,能感到自己看见的风景比去年更多了,虽然还是同样的大山,同样的森林,同样的溪流栈道,我不仅摆脱了那种“长期生活在风景里,便再也看不见风景”的魔咒,还仿佛觉得自己就像是又一个春天,拥有那种把风景诱惑到自己周围的神力。
看着阳光把天上的乌云变白、透亮,驱散成云朵,最后彻底地分解成紫烟而变成万里晴空,一壶酒已经喝完了,半醉。
春天的大自然,二十四小时都醉着,我只能偶尔同醉。与大自然醉在一起的时候,算不上是人,会失去所有关于人的身份,比如像“我”这种语境的身份,也包括像“年轻”“老”和“性别”“成功”“失败”这样的身份。一个孩子,其实真还算不上是人,只能算是一个特别美好的、憨态可掬的小动物。
人无法把大自然的风景,变成熟视无睹的私人财产,这样才可以看清楚大自然,深入大自然,感受季节中动物和草木生长的变化,透过这样的变化体会到自己心灵的变化,心变了,人也就变了,人若不变,在旧地点是看不见新风景的。
若是能够长期观察大自然,便容易发现自然风光总是实实在在的,容不得自己有太多想象的成分,孔雀松的松枝确实像孔雀开屏时的羽毛,但绝不是孔雀,我也无法把整个森林想象成漫天舞动的孔雀屁股。
初春的暖阳下,一些昆虫开始了它们一日游的生命,早上出生,晚上便会死去,虫子们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我身体的归宿同样是大自然,我精神的归宿仍然是大自然。
忧伤是人们读懂大自然和生命之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人类审美的一个重要视角,没有体会到忧伤的美,似乎算不上是完整的美。
就像是孔雀松很美,虫子们却很忧伤,偏偏要合在一起看,大自然才够完整和实在。
大自然的风景变幻,也可以称之为在验证自然界的秩序,春天应验着春天该发生的一切,冬季便发生冬天该发生的一切,漏掉一桩一件都不可能。
若是山巅的白雪积得太多 , 时间太久了,等春天冰雪融化之后,便可看见积雪线以上的森林呈现出枯黄色,与没有积雪的森林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被冻的。也许这就是常年积雪的山顶无法生长出植被,总是光秃秃的缘由。这不是我的想象,而是正常的推理,那些天雪融化后突然看见山顶黄了,过去没见过,先是吃惊,然后想了一想,没有什么生命可以冻在冰雪里一个月不“黄”的,于是释然。
其实,从大自然如此现实的风景里,我还获得了大量关于人生现实的推理。
在山里最能体会到那种远看是云,走近了便是雾的感受。大自然里任何一个极简单的自然现象,只要探究,足够帮助一个人,去领悟自己的一生。
我是一个喜欢向自己提问的人,过去自己解答,现在基本上都由大自然来给我解答。我不知道是大自然给我呈现了太多的事实,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看见更多的事实。
但我确定与大自然亲密久了,人会变得更加灵性。
灵性和悟性,都是能让人感受愉悦和幸福的能力,也是种能对抗世俗的能力,一个来自大自然,另一个来自文艺。
一种是看得见的风景,另一种像是看不见的风景,文艺是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两种风景互相滋养和促进。
我以为人生中看得见的风景与看不见的风景之间的关系,可以去诠释人生究竟是怎样成熟的。
举一个例子,在人与人的爱情里,想象力的成分会多一些,人们在恋爱时会想象自己与爱人之间的各种美好,想象自己为了爱情的各种付出,想象自己因为有了爱情而被改变的幸福生活……
想象力是平凡人的英雄梦想,可惜,这些想象出来的事情,在现实中其实连自己也无法都做到,因此,这样的爱情一旦触碰到现实,只能短暂地依靠激情才可以存续,激情一旦消失,爱情也就没了踪影。
这其实叫:由看不见的风景,决定了自己所能看见的风景,由原本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摧毁了本该存在的东西。人们却因此而得出结论:爱情根本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美好!
看看,从这句话里就可以看出人类的思维多么荒谬!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我爱文学,那么现实的成分会多一些,这些现实由自己每天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所构成,里面全是真实存在的、可以做到的自己,因此我完全相信,自己可以和文学手牵手走完一生,并且能够以文学来成就自己。
这是由已经看得见的风景,去决定自己将要看见的风景。
这两个例子的比较,自然可以看出端倪,人们要想看见更多的风景,就在于把自己的现实放入真正的现实里,放进大自然的秩序里,再在现实之中,以行动去求得自己的更新,从而可以看见更多的风景变化,由自己实实在在地存在,去决定自己将来的存在。
毕竟,只有存在的,才是真实的,这是大自然里的风景,告诉我最多的东西。
人们在年轻的时候,想象力总是出类拔萃的,没有什么是不敢想象的,总是相信自己可以见到更多更好的事物,所以,很少有把眼前的事物当成风景看的时候。
年轻的时候,人对不同寻常的事物才能保有兴趣,而成熟,则意味着人要从平凡的事物中去看见不寻常,这样才可以去深入这些事物。
平凡里的不寻常,往往才可以触碰到人的灵魂。其真正的意义在于,每个人对于自己来说都是平凡的,人们通过对于平凡生活的深入,得以深入认知自己,在平凡的自己身上,再看见自己的特别之处。
人贵在于接受事实,才可以充分利用事实,特别是关于自己的事实,并且能把自己的现实视为风景。
人生若是不能从平凡之中去深入,大概就是我前面说的:长期生活在风景里,便再也看不见风景的魔咒,人会觉得自己活在冗长无聊的人生里,乐趣全无。
这是人间最普遍的毛病。
其实,大自然的风景,天生更像是人们的家长,不仅可以滋养人,还铁定可以教育人,并且一定是那种不偏不倚、不会滋生偏见的教育,人不能只通过文学和艺术去感受大自然,应该去接受这种面对面、一对一的极品教育和灵性的启迪。
大自然的精华,在于随时随地呈现的皆是现实,是现实中存在的、最美的风景。
人们在年轻的时候,由看不见的风景,影响到自己看得见的风景,这是必须要经历的成长过程。
而所谓的成熟,应该是指人可以看见“现实这一道风景”,再由这些已经看见的风景,去决定将来要看见的风景,这样,我们才能称为真正的成熟。
你们真正看懂了现实这道风景吗?没有,多去看看大自然,看看那些一日游的蜉蝣生命。
又一个春天到了,能感到自己看见的风景比去年更多了,虽然还是同样的大山,同样的森林,同样的溪流栈道,我不仅摆脱了那种“长期生活在风景里,便再也看不见风景”的魔咒,还仿佛觉得自己就像是又一个春天,拥有那种把风景诱惑到自己周围的神力。
看着阳光把天上的乌云变白、透亮,驱散成云朵,最后彻底地分解成紫烟而变成万里晴空,一壶酒已经喝完了,半醉。
春天的大自然,二十四小时都醉着,我只能偶尔同醉。与大自然醉在一起的时候,算不上是人,会失去所有关于人的身份,比如像“我”这种语境的身份,也包括像“年轻”“老”和“性别”“成功”“失败”这样的身份。一个孩子,其实真还算不上是人,只能算是一个特别美好的、憨态可掬的小动物。
人无法把大自然的风景,变成熟视无睹的私人财产,这样才可以看清楚大自然,深入大自然,感受季节中动物和草木生长的变化,透过这样的变化体会到自己心灵的变化,心变了,人也就变了,人若不变,在旧地点是看不见新风景的。
若是能够长期观察大自然,便容易发现自然风光总是实实在在的,容不得自己有太多想象的成分,孔雀松的松枝确实像孔雀开屏时的羽毛,但绝不是孔雀,我也无法把整个森林想象成漫天舞动的孔雀屁股。
初春的暖阳下,一些昆虫开始了它们一日游的生命,早上出生,晚上便会死去,虫子们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我身体的归宿同样是大自然,我精神的归宿仍然是大自然。
忧伤是人们读懂大自然和生命之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人类审美的一个重要视角,没有体会到忧伤的美,似乎算不上是完整的美。
就像是孔雀松很美,虫子们却很忧伤,偏偏要合在一起看,大自然才够完整和实在。
大自然的风景变幻,也可以称之为在验证自然界的秩序,春天应验着春天该发生的一切,冬季便发生冬天该发生的一切,漏掉一桩一件都不可能。
若是山巅的白雪积得太多 , 时间太久了,等春天冰雪融化之后,便可看见积雪线以上的森林呈现出枯黄色,与没有积雪的森林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被冻的。也许这就是常年积雪的山顶无法生长出植被,总是光秃秃的缘由。这不是我的想象,而是正常的推理,那些天雪融化后突然看见山顶黄了,过去没见过,先是吃惊,然后想了一想,没有什么生命可以冻在冰雪里一个月不“黄”的,于是释然。
其实,从大自然如此现实的风景里,我还获得了大量关于人生现实的推理。
在山里最能体会到那种远看是云,走近了便是雾的感受。大自然里任何一个极简单的自然现象,只要探究,足够帮助一个人,去领悟自己的一生。
我是一个喜欢向自己提问的人,过去自己解答,现在基本上都由大自然来给我解答。我不知道是大自然给我呈现了太多的事实,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看见更多的事实。
但我确定与大自然亲密久了,人会变得更加灵性。
灵性和悟性,都是能让人感受愉悦和幸福的能力,也是种能对抗世俗的能力,一个来自大自然,另一个来自文艺。
一种是看得见的风景,另一种像是看不见的风景,文艺是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两种风景互相滋养和促进。
我以为人生中看得见的风景与看不见的风景之间的关系,可以去诠释人生究竟是怎样成熟的。
举一个例子,在人与人的爱情里,想象力的成分会多一些,人们在恋爱时会想象自己与爱人之间的各种美好,想象自己为了爱情的各种付出,想象自己因为有了爱情而被改变的幸福生活……
想象力是平凡人的英雄梦想,可惜,这些想象出来的事情,在现实中其实连自己也无法都做到,因此,这样的爱情一旦触碰到现实,只能短暂地依靠激情才可以存续,激情一旦消失,爱情也就没了踪影。
这其实叫:由看不见的风景,决定了自己所能看见的风景,由原本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摧毁了本该存在的东西。人们却因此而得出结论:爱情根本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美好!
看看,从这句话里就可以看出人类的思维多么荒谬!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我爱文学,那么现实的成分会多一些,这些现实由自己每天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所构成,里面全是真实存在的、可以做到的自己,因此我完全相信,自己可以和文学手牵手走完一生,并且能够以文学来成就自己。
这是由已经看得见的风景,去决定自己将要看见的风景。
这两个例子的比较,自然可以看出端倪,人们要想看见更多的风景,就在于把自己的现实放入真正的现实里,放进大自然的秩序里,再在现实之中,以行动去求得自己的更新,从而可以看见更多的风景变化,由自己实实在在地存在,去决定自己将来的存在。
毕竟,只有存在的,才是真实的,这是大自然里的风景,告诉我最多的东西。
人们在年轻的时候,想象力总是出类拔萃的,没有什么是不敢想象的,总是相信自己可以见到更多更好的事物,所以,很少有把眼前的事物当成风景看的时候。
年轻的时候,人对不同寻常的事物才能保有兴趣,而成熟,则意味着人要从平凡的事物中去看见不寻常,这样才可以去深入这些事物。
平凡里的不寻常,往往才可以触碰到人的灵魂。其真正的意义在于,每个人对于自己来说都是平凡的,人们通过对于平凡生活的深入,得以深入认知自己,在平凡的自己身上,再看见自己的特别之处。
人贵在于接受事实,才可以充分利用事实,特别是关于自己的事实,并且能把自己的现实视为风景。
人生若是不能从平凡之中去深入,大概就是我前面说的:长期生活在风景里,便再也看不见风景的魔咒,人会觉得自己活在冗长无聊的人生里,乐趣全无。
这是人间最普遍的毛病。
其实,大自然的风景,天生更像是人们的家长,不仅可以滋养人,还铁定可以教育人,并且一定是那种不偏不倚、不会滋生偏见的教育,人不能只通过文学和艺术去感受大自然,应该去接受这种面对面、一对一的极品教育和灵性的启迪。
大自然的精华,在于随时随地呈现的皆是现实,是现实中存在的、最美的风景。
人们在年轻的时候,由看不见的风景,影响到自己看得见的风景,这是必须要经历的成长过程。
而所谓的成熟,应该是指人可以看见“现实这一道风景”,再由这些已经看见的风景,去决定将来要看见的风景,这样,我们才能称为真正的成熟。
你们真正看懂了现实这道风景吗?没有,多去看看大自然,看看那些一日游的蜉蝣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