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的事情基本托付给袁枢和阎应元来处理,已经被怼出脑溢血的建奴短时间内是无法积蓄力量继续为祸。
    京畿附近,战乱频发,百姓苦不堪言,并且由于连续用兵,京城的亲军也疲惫不堪。
    远征辽东,彻底荡平建奴之乱的事情,在目前看来还是为时过早。
    大军远征,对于后勤,对于民力需求可不是想当然的事情,建奴二十万入关,实际调用的民夫后勤数量,是远远超过作战部队的数量。
    所以说,目前朱慈所要所的是进行一定的休养生息,最近的目标是让汉地十八省彻底臣服在大明的统治之下。
    不过……这看起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在鞑清退却之后。
    自然而然的是对于各部将领,和那些为了大明浴血奋战的士兵的论功行赏。
    在军会之上,朱慈和众将讨论过后,拟定了每个主要参战将领的功劳大小,以及可以获得的相应封赏。
    战功排名第一的,毫无疑问的是高杰无疑,当初允诺拿下李自成可封国公,高杰因此得封兴国公。
    虽说是国公,不过当时他的兴国公之位是流爵,也就是他儿子是无法继承的。
    但是因为这一次战功累积下,流爵自然而然的提升为世袭罔替的级别。
    同时邢夫人凭夫而贵,加上这一次守城战的出力,亦得封兴义伯。
    夫妇二人同时得爵,这在大明的历史似乎还真没有,当这样的封赏下达后,高杰的忠诚度基本刷到了百分百。
    高杰在家里养伤的时候,接到封赏的圣旨,激动的连滚带爬的朝着皇宫的方向跪拜,哭泣。
    战功第一是高杰毫无疑问。
    但战功第二就发生了一些争论,王先通作为京城主将在这一次的京城守卫战中表现的中规中矩,但是毕竟守到了最后,功劳也是不能怀疑的。
    论其为第二有理有据。
    但是……阎应元在通州守卫战的表现,似乎更加亮眼一些,以通州小城之力硬是抗住了多尔衮大军的疯狂喷射,长达一个多月之久。
    如果没有通州的超长发挥,京城恐怕很难在朱慈返回之后,能够完璧归朱。
    所以关于谁是第二的问题,军会之上,开始争执起来,不过说起来,王先通这人性子比较平静,待人还是很和气的,在军阁之中有着极好的人缘和口碑。
    支持王先通受为战功第二的人,似乎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况且阎应元已经被打发去了辽东,怎么讨论他的功劳,他也不可能来争取的。
    不过无论军阁内的将领怎么样的表达态度,最终的拍板定论仍然是朱慈。
    这还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
    “京城虽得以保全,但实非臣之功劳,乃是众将士戮力合心也,阎总兵以弱兵拒收通州,其才昭昭,功不可没,臣不如甚多。”
    王先通还是很识趣的,不论真心假意,这份谦逊就足以赞赏。
    所谓的封赏,就必须让众人心服口服,朱慈大手一挥,那么并为第二好了。
    王先通得封新国公,阎应元则封为江阴伯。
    剩下的封赏,则很快拟定完全,并敕封个人。
    张庆臻(阵亡)追封为惠国公,谥忠武。
    巩永固封为宛平伯。
    黄得功进为靖南侯。
    马万里封卫南伯,另加其祖母秦良玉为忠贞侯,以肯定秦马两家人在这些年来所做出的贡献和牺牲,以及表彰其在这一次不远万里而来的勤王之举。
    马万里在受封之后,便准备辞别朱慈,返回石柱,他手下的人在这一次的战争中损失惨重。
    所剩者寥寥无几,他们基本上都是石柱附近的汉人和土家人,活着的人总归希望早日回家,死去的人也应回归故土安葬。
    对于这个要求,朱慈没有理由不答应。
    石柱那边是扼守大西军的前线,如果石柱没了,不仅仅是损失了白杆兵最为优质的兵源地,更重要的是,大西军将在西南无法无天。
    张献忠无疑是个彻头彻尾的土匪,相比于李自成非常重视争取民心。
    张献忠在残暴程度上也远远比李自成恶劣的多。
    在他的统治之下,四川的人民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关于张献忠屠川的问题,根据已有的线索推断,张献忠确实屠过川,但并不可能全部屠杀,应当是为了自己的私欲和统治下的杀手,但如果说全是张献忠干的,实在是清廷把其他人都当了傻子了。
    作为一个登基的皇帝,把自己领地的臣民全杀了是怎样的操作?统治他们的亡魂么?
    如果说有一百个四川人,张献忠最多只能杀掉十个,剩下的九十个则应该算在鞑清头上。
    至于鞑清为何屠杀四川人,其实也好理解。
    在后期的时候,南明的军事力量基本来自于大西军余部。
    四川所谓大西军曾经的立足点,虽然被鞑清占领,但当地的士绅一直在和南明眉来眼去。
    于是乎,在某个西南的角落,鞑清的高层敲定了清洗整个四川的命令。
    然后再往张献忠身上泼脏水,反正他已经臭了,再臭一点也就那样。
    当然,以上都是扯远了。
    如今的大明内部,基本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西南的大西,西北的闯军余部,还有东南那几个作死的货色。
    偌大的领土被分割成了一块一块的,有时候连道路也不通,政令很难下达地方。
    石柱夹在张献忠和左良玉之间,实在不好过。
    即使如此不好过,也倾其所有的来京城勤王,这样的忠诚度,说起来都令人泪目。
    朱慈好言安抚马万里,后者在京城修整后,也就呆了几天,便重新返回石柱而去。
    其他的将士们大多是军衔上的晋升,以及一些将士得到了京营军户的户籍。
    京营在此时已经演变成了虚拟的编制,成为所有将士想要争取并维持住的目标。
    除此之外,便是忠烈祠建设。
    联系了工部,商议在京城以南,外城之中,修建一处忠烈祠堂,用以祭奠所有在为大明抵御外敌,维护统一的战争中阵亡的将士。

章节目录

北明不南渡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那日十月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那日十月十并收藏北明不南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