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刘三家发财了,粮食收成好,卖菜赚了钱,年底还有一头一百二三十斤的大肥猪杀,村里村外那个羡慕嫉妒恨呐。想当年,刘三家没钱过年,正巧死了只土狗,便剥皮煮狗头狗肉,成了那年过年饭桌上的一道奇观,让人们嘲笑念叨至今。今年,刘三家出息了,拉出头雪白的猪,嘶叫声洪亮非常,劲头又大,两个壮劳动力都捉不住,引得全村人都来看。
春花见了村人的兴奋劲儿,心想要是给他们看见现代一头最少都有二百斤的大肥猪,还不得大惊小怪叫唤猪妖了。
春花坐在灶前喂了一灶孔木头,将水烧开,等候杀猪。
刘三和李大壮一人按着猪头一人按着猪身,盯着王屠夫。
村民有的议论,有的手里做着针线,静静等着。
王屠夫是十里八乡杀猪的能手,仁和镇的猪不说都是他杀的,至少也有一大半是他杀的。
只见王屠夫小心翼翼地从腰间抽出杀猪刀。古代盐铁管制,就是他这把长刀也是费了一千钱,缴了屠夫的赋税才拿到的。乡邻们看见这把磨得明晃晃的刀,心里又敬又畏。
王屠夫将杀猪刀沾水在磨刀石上哧哧划几下,端了盆搅了盐的水搁在猪头之下,然后找准猪的动脉,一刀下去,猪发出震耳欲聋凄厉的叫声,随之鲜红的猪血呼啦啦地喷进盐水盆中。王屠夫推开血盆,和刘三二人将蔫掉无力的猪扔进装了沸水露天的铁锅里。王屠夫拿出两把刮毛刀,和刘三一起开始清理猪毛。两人动作飞快,一会儿就将一只白条猪从锅里捞了出来,再将猪腿割了道口子,边揉打猪身边鼓着腮帮子向割开的口子里吹气。然后是庖丁解牛,小半个时辰就将猪头、猪身、猪脚、猪尾等肢解开来,用棕叶把骨头肉块穿起来摊在簸箕里。春花娘则将猪血搅上几下,等它凝固,中午好吃猪血。
春花闻着空气中的腥味,有些不舒服的吸吸鼻子。春月几个小伙伴早跑到门后躲起来,这血腥的一幕使他们有些害怕。大人们则兴奋地看着,纷纷夸赞王屠夫的好手艺,好刀功。
处理好猪肉,因为刘三今年有钱,不用以物代赋,便给了三十个钱给王屠夫,其中二十个是赋税,十个是工钱。王屠夫笑着接了,说刘三家的猪是今年他杀的猪里面最肥的一头。刘三听了很高兴,留下王屠夫吃午饭。
无关的村民自个散去,和刘三家好的人家则留下吃饭。
杀猪吃刨汤是农村的风俗,其实就是吃点子新鲜猪血,炒几片新鲜肉片,慰劳慰劳杀猪有功之人。来吃刨汤的多半是好友,请不请亲属都是可以的。
李大壮家的和春花娘都姓王,没有什么厉害冲突,两人性格又耿介,比较合得来。平时两家来往密切,相互帮助竟比嫡亲的弟兄处得还好。虽然李大壮同是刘家村的人,但他家却住在村子边缘上,到刘三家要走上一刻钟,距离远,无血缘,却比弟兄处得好,真正是印证了那句古话——远香近臭。
松柏娘帮着春花娘炒了两大盆白菘肉片和一盆莴苣肉片——当然,两道菜都是菜多肉少,毕竟百十斤的猪要支持一个家庭一整年的肉食呢,最后加蒜姜葱煮一锅浓浓的猪血汤,全部端上用梧桐树木制的桌上。
本来昨天春花按娘的吩咐就通知了二伯一家来吃刨汤,但饭菜都端上桌了,二伯一家连个影子也没有。
春花觉得二伯家拿乔,有些不耐烦地第四次去请二伯他们。最后只刘二带着刘冬生赴宴,二伯娘不见人,春生说他忙。其实刘二本准备不来,但是刘冬生太想吃肉了,说天天吃酸菜嘴巴起泡,想吃新鲜蔬菜解馋,吵着要来,当着春花的面,刘二觉得拉不下面子勉勉强强才来的。
刘老头正在编背篓,叫了他两遍才来。而罗氏和刘小姑则请了他们三遍,才缓缓而至。
春花的脚都走大了,来来回回心里只想着一句话,侬们太把自己当盘菜了。
虽然冬生读了两年私塾,但他的饭品比同龄的孩子并不好到那里去。刘三家没什么规矩,不大克扣家人饮食,像其他人家媳妇小孩子是连饭桌都不许上的,而且刘三在孩子面前没架子,所以村里的小孩都很羡慕春花两姐妹,十分喜欢到他家玩耍。
主人家还没让,解禁的顽童们就爬小桌子上呼哧呼哧吃起来,大人们止都止不住。最护食的春月发现其他孩子都开吃了,也不理娘亲的话,飞快端碗抢菜吃,生怕别人把饭菜都吃光了。尤其是冬生,仿佛八百年没吃饭似的,抢不赢大孩子,干脆去厨房舀菜,出来时碗里装的大都是大白片子。刘二看得老脸都不禁红起来。
客人不好意思地道:“这些死孩子!春生娘,别介意呀。”
春生娘笑道:“我家孩子更淘气呢。你们别客气,饭菜都凉了,动筷,动筷。”
都是乡里乡亲,相互熟识,也就没分男女桌,十来个人挤了一桌吃起来。通常情况下,冬日蔬菜短缺的时节,村民都是吃咸菜渡日。物以稀为贵,刘三家做的新鲜菜自然是大受欢迎,几个乡邻吃得眉开眼笑,话匣子就打开来。
大家东家长西家短地说起来,哪家嫁女哪家娶媳,粮食收成,猪养得壮不壮,生个儿子八斤八两,八字旺盛等等。春花听得一脸大汗,匆匆吃了碗饭就回屋避开。
春月吃撑了,扶着小肚皮,邀请小伙伴们去她的闺房玩耍。刘小姑不爱和孩子们玩,又不想帮忙洗碗,吃了饭说了声三哥,我回去绣花,就走了。一会儿功夫,年纪青的就跑了个精光。
松柏娘看了春花文文静静的样子,笑道:“春花娘,你家的闺女养得也真真好。读书写字算账,小模样又好看,比城里大户人家的小姐还强。”
天底下没有父母不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孩子的。春花娘抱着春雪给她喂饭,一边谦虚地道:“好什么好,还不是给别人家养的。”
松柏娘想起自家儿子长得不差,岁数相当,心里就动了几分心思,试探道:“春花似乎是二月生的。十岁了,不知妹妹你想说个什么人家呀。”
春花娘第一时间就想到松柏,便敷衍道:“春花小呢,过几年再说不迟。”
刘三希望自家姑娘嫁得近,免得以后在婆家受了欺负没人撑腰,便说:“她们姐妹几个,我们自然是希望嫁得近些。”
李大壮笑道:“爹娘希望孩子离家近,是再正常不过的。”
松柏娘看着春花娘,道:“说起来,我们家松柏是个好孩子,干家活种庄稼是一等一的好手。”
在场的人哪个不是人精,十分关注地看着他们。罗氏看春花娘一眼。刘二看了刘三一眼。
虽然李大壮为人实诚,对人也好,但是他家穷,两口子又十分好赌,松柏从小就有些偷鸡摸狗的行为,这种家庭人品怎么会是良配?打量着刘三老实好相处,给几分颜色,就想占便宜来了。
春花娘暗恨,使劲儿揪了刘三的大腿肉,疼得他脸颊急速抽动。刘三忙改口说:“我家春花还小得很,头上哥哥姐姐都没定亲,不急不急。”
再推销自家儿子就要扫面子了,松柏娘便笑道:“确实也小,姑娘家十三、四岁定亲,多挑选几年,才能找个好婆家嘛。”
春花见了村人的兴奋劲儿,心想要是给他们看见现代一头最少都有二百斤的大肥猪,还不得大惊小怪叫唤猪妖了。
春花坐在灶前喂了一灶孔木头,将水烧开,等候杀猪。
刘三和李大壮一人按着猪头一人按着猪身,盯着王屠夫。
村民有的议论,有的手里做着针线,静静等着。
王屠夫是十里八乡杀猪的能手,仁和镇的猪不说都是他杀的,至少也有一大半是他杀的。
只见王屠夫小心翼翼地从腰间抽出杀猪刀。古代盐铁管制,就是他这把长刀也是费了一千钱,缴了屠夫的赋税才拿到的。乡邻们看见这把磨得明晃晃的刀,心里又敬又畏。
王屠夫将杀猪刀沾水在磨刀石上哧哧划几下,端了盆搅了盐的水搁在猪头之下,然后找准猪的动脉,一刀下去,猪发出震耳欲聋凄厉的叫声,随之鲜红的猪血呼啦啦地喷进盐水盆中。王屠夫推开血盆,和刘三二人将蔫掉无力的猪扔进装了沸水露天的铁锅里。王屠夫拿出两把刮毛刀,和刘三一起开始清理猪毛。两人动作飞快,一会儿就将一只白条猪从锅里捞了出来,再将猪腿割了道口子,边揉打猪身边鼓着腮帮子向割开的口子里吹气。然后是庖丁解牛,小半个时辰就将猪头、猪身、猪脚、猪尾等肢解开来,用棕叶把骨头肉块穿起来摊在簸箕里。春花娘则将猪血搅上几下,等它凝固,中午好吃猪血。
春花闻着空气中的腥味,有些不舒服的吸吸鼻子。春月几个小伙伴早跑到门后躲起来,这血腥的一幕使他们有些害怕。大人们则兴奋地看着,纷纷夸赞王屠夫的好手艺,好刀功。
处理好猪肉,因为刘三今年有钱,不用以物代赋,便给了三十个钱给王屠夫,其中二十个是赋税,十个是工钱。王屠夫笑着接了,说刘三家的猪是今年他杀的猪里面最肥的一头。刘三听了很高兴,留下王屠夫吃午饭。
无关的村民自个散去,和刘三家好的人家则留下吃饭。
杀猪吃刨汤是农村的风俗,其实就是吃点子新鲜猪血,炒几片新鲜肉片,慰劳慰劳杀猪有功之人。来吃刨汤的多半是好友,请不请亲属都是可以的。
李大壮家的和春花娘都姓王,没有什么厉害冲突,两人性格又耿介,比较合得来。平时两家来往密切,相互帮助竟比嫡亲的弟兄处得还好。虽然李大壮同是刘家村的人,但他家却住在村子边缘上,到刘三家要走上一刻钟,距离远,无血缘,却比弟兄处得好,真正是印证了那句古话——远香近臭。
松柏娘帮着春花娘炒了两大盆白菘肉片和一盆莴苣肉片——当然,两道菜都是菜多肉少,毕竟百十斤的猪要支持一个家庭一整年的肉食呢,最后加蒜姜葱煮一锅浓浓的猪血汤,全部端上用梧桐树木制的桌上。
本来昨天春花按娘的吩咐就通知了二伯一家来吃刨汤,但饭菜都端上桌了,二伯一家连个影子也没有。
春花觉得二伯家拿乔,有些不耐烦地第四次去请二伯他们。最后只刘二带着刘冬生赴宴,二伯娘不见人,春生说他忙。其实刘二本准备不来,但是刘冬生太想吃肉了,说天天吃酸菜嘴巴起泡,想吃新鲜蔬菜解馋,吵着要来,当着春花的面,刘二觉得拉不下面子勉勉强强才来的。
刘老头正在编背篓,叫了他两遍才来。而罗氏和刘小姑则请了他们三遍,才缓缓而至。
春花的脚都走大了,来来回回心里只想着一句话,侬们太把自己当盘菜了。
虽然冬生读了两年私塾,但他的饭品比同龄的孩子并不好到那里去。刘三家没什么规矩,不大克扣家人饮食,像其他人家媳妇小孩子是连饭桌都不许上的,而且刘三在孩子面前没架子,所以村里的小孩都很羡慕春花两姐妹,十分喜欢到他家玩耍。
主人家还没让,解禁的顽童们就爬小桌子上呼哧呼哧吃起来,大人们止都止不住。最护食的春月发现其他孩子都开吃了,也不理娘亲的话,飞快端碗抢菜吃,生怕别人把饭菜都吃光了。尤其是冬生,仿佛八百年没吃饭似的,抢不赢大孩子,干脆去厨房舀菜,出来时碗里装的大都是大白片子。刘二看得老脸都不禁红起来。
客人不好意思地道:“这些死孩子!春生娘,别介意呀。”
春生娘笑道:“我家孩子更淘气呢。你们别客气,饭菜都凉了,动筷,动筷。”
都是乡里乡亲,相互熟识,也就没分男女桌,十来个人挤了一桌吃起来。通常情况下,冬日蔬菜短缺的时节,村民都是吃咸菜渡日。物以稀为贵,刘三家做的新鲜菜自然是大受欢迎,几个乡邻吃得眉开眼笑,话匣子就打开来。
大家东家长西家短地说起来,哪家嫁女哪家娶媳,粮食收成,猪养得壮不壮,生个儿子八斤八两,八字旺盛等等。春花听得一脸大汗,匆匆吃了碗饭就回屋避开。
春月吃撑了,扶着小肚皮,邀请小伙伴们去她的闺房玩耍。刘小姑不爱和孩子们玩,又不想帮忙洗碗,吃了饭说了声三哥,我回去绣花,就走了。一会儿功夫,年纪青的就跑了个精光。
松柏娘看了春花文文静静的样子,笑道:“春花娘,你家的闺女养得也真真好。读书写字算账,小模样又好看,比城里大户人家的小姐还强。”
天底下没有父母不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孩子的。春花娘抱着春雪给她喂饭,一边谦虚地道:“好什么好,还不是给别人家养的。”
松柏娘想起自家儿子长得不差,岁数相当,心里就动了几分心思,试探道:“春花似乎是二月生的。十岁了,不知妹妹你想说个什么人家呀。”
春花娘第一时间就想到松柏,便敷衍道:“春花小呢,过几年再说不迟。”
刘三希望自家姑娘嫁得近,免得以后在婆家受了欺负没人撑腰,便说:“她们姐妹几个,我们自然是希望嫁得近些。”
李大壮笑道:“爹娘希望孩子离家近,是再正常不过的。”
松柏娘看着春花娘,道:“说起来,我们家松柏是个好孩子,干家活种庄稼是一等一的好手。”
在场的人哪个不是人精,十分关注地看着他们。罗氏看春花娘一眼。刘二看了刘三一眼。
虽然李大壮为人实诚,对人也好,但是他家穷,两口子又十分好赌,松柏从小就有些偷鸡摸狗的行为,这种家庭人品怎么会是良配?打量着刘三老实好相处,给几分颜色,就想占便宜来了。
春花娘暗恨,使劲儿揪了刘三的大腿肉,疼得他脸颊急速抽动。刘三忙改口说:“我家春花还小得很,头上哥哥姐姐都没定亲,不急不急。”
再推销自家儿子就要扫面子了,松柏娘便笑道:“确实也小,姑娘家十三、四岁定亲,多挑选几年,才能找个好婆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