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惊魂未定,在花坛之侧大声哭叫道:“吴大人给评评理,外边事情不谐,回来便拿家里妻妾出气,这算什么?喊打喊杀的,这算什么?这日子没法过了,奴家这便离开,回娘家去。留在这里也是个死,不如乘早走。”
郭旭怒喝道:“贱人,你要走便立刻走,打量着本王失势了,便想着拍屁股走人是么?好,本王一会便赏你休书一封,让你滚蛋。”
秦氏本是气话,闻言顿时一愣,旋即坐在花坛旁的青石阶上尖声大哭起来。
吴春来甚是尴尬,咳嗽一声道:“王妃,听在下一句,这个时候您便别添乱了。你不知王爷心中烦恼,此时该安慰劝解才是,怎么还闹起来了?王爷心中郁闷,你又何必激他?”
秦氏听了这话,止住了哭声道:“我也不想啊,我本是来劝解王爷的,谁料到……”
吴春来道:“王妃可否回去歇息,下官跟王爷说说话,王爷说的也是气话。夫妻之间,哪有什么仇怨。”
秦氏闻言施礼道:“吴大人说的是,那么我先走了。”
吴春来躬身还礼,秦氏这才起身离开,叫了几名丫鬟婢女去厅中收拾残局。
吴春来看了一眼满脸怒气,神情沮丧颓废之极的郭旭,轻声道:“王爷,咱们去那边亭下说说话如何?”
郭旭冷哼道:“现在还有什么好说的?木已成舟,米已成炊,一切都晚啦。”
吴春来一笑道:“吴某是奉吕相之命前来宽慰王爷的,吕相不便亲自前来,所以委派我前来。”
郭旭一愣,皱眉道:“外祖父叫你来的?他现在也避嫌了?也不肯来了?”
吴春来苦笑道:“王爷想到哪里去了,吕相目标大,现在很多人盯着他看笑话呢,故而他不能动,只叫下官前来。王爷,咱们还是亭下说话去,这里怕是不太方便。”
郭旭点头道:“也好。”
两人缓步走道院子西边一座树荫下的小凉亭里,吴春来一屁股坐在了石凳上,看着周围精致道:“王爷这后宅小院倒是风雅,这凉亭一角风景绝佳。”
郭旭冷冷看着他道:“你要说的便是这些?”
吴春来干笑一声,叹了口气道:“王爷啊,春来理解你的心情。可是王爷便是发怒杀人,也于事无补啊。这件事其实早在吕相意料之中了,王爷何必反应这么大?”
郭旭怒道:“你是说,外祖父早就知道我得不到太子之位了?那还一直欺骗我作甚?”
吴春来收了笑容正色道:“王爷自己难道不知道么?王爷擅自做主,跑去刺杀林觉,让事情更加的恶化了。在那之前,或许尚有可为。但西山翠谷刺杀失败之后,此事便再也无法挽回了。王爷公然要林觉全家的命,林觉岂肯罢休,自然是将之前的一些事告知皇上了。他是豁出去自己性命不要,也要将王爷拉下马来。所以说,王爷的冲动导致了这个结果,这可怪不得别人。”
郭旭怒斥道:“你是来怪我?这事全怪在我的头上么?”
吴春来静静的道:“自然是王爷的错,我们当然也有错,错就错在没有拦住王爷。太子为郭冕所得,王爷心里难受,我们也何曾好受?我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将来郭冕登基,我们一个个都得被他秋后算账给杀了。我们难道心里好受么?”
郭旭垂首沉吟不语。吴春来语气放缓,低声道:“吕相要我过来跟王爷说一句,事情远没有结束,一切尚有可为。所以请王爷一定不要乱了阵脚,被人抓到了什么把柄。吕相会安排好一切,届时……只要王爷愿意,这天下还是王爷你的。”
“哦?当真?”郭旭眼睛一亮,惊讶不已。
吴春来缓缓点头道:“当然,这是吕相要我亲口对王爷说的话。”
郭旭皱眉道:“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回天之策啊,现在郭冕已经是太子了,我们还能做什么?”
吴春来沉声道:“吕相让我问王爷,王爷可记得前几日吕相来见王爷所说的话。王爷说,那些话王爷若是不明白,便好好的想。想明白了,有了答案便去见吕相,吕相自然会帮王爷。倘若王爷没想明白,那便不用去。只是请王爷一定在郭冕登基之前想清楚此事,郭冕一旦登基,那便什么都不用想了。大伙儿洗干净脖子,等着挨刀便是。”
郭旭怔怔的看着吴春来,呆呆无语。
吴春来起身来轻声道:“春来将话带到了,不打搅王爷想事情了,春来告辞!”
吴春来慢慢转身,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凉亭,出了院子离去。郭旭站在亭子里发愣,似乎一无所觉,呆若木鸡。
……
朝廷之中忽然陷入了某种奇怪的平静之中,与其说是平静,不如说是一片死寂要合适的多。 政事堂和枢密院原本是在朝廷里最为喧嚣的两大官衙,平日里奏议之事也多如牛毛。朝堂上的争论也大多是这两个衙门里的事情。可是突然之间,所有人像是被封了口,上朝的时候吕中天和杨俊都闭口不说话,属下官员们也都成了哑巴。
三司衙门里虽然也有很多棘手之事,但林觉的风格一向是自己能解决的绝不去求助朝廷。自己能办的事情,林觉宁愿和杨秀以及杜微渐两人商议讨论,也不愿意拿到朝廷上去跟那些人去讨论。因为那对事情的解决其实并无益处。更何况,以林觉和杨秀杜微渐三人的才智,三司衙门里的事情又怎么能难得倒他们?总是会想出解决的办法的。
于是乎,朝廷的早朝开始变的短暂而尴尬。往往上了早朝之后突然发现没什么事可议论,因为三大衙门都表示无事可奏。大伙儿就这么干瞪眼站着,最后只能仓促宣布退朝。
很多人认为朝中本无事,庸人不必扰之。朝廷里吵了两年多的时间,乱了两年多的时间,现在安静下来或许是好的兆头。就连郭冲也一度认为,立太子之事是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一下子掐断了纷乱的根源,所以大伙儿现在都偃旗息鼓了。但是很明显,这种安静并不是什么好兆头。似乎有人在消极怠工,一切的安静都似乎在酝酿着什么。
郭冲也分别召见了吕中天和杨俊谈了话,着重的解释了自己立郭冕为太子的立场和想法。吕中天表示,在立太子之事上他绝对拥护皇上的选择,请皇上不必多虑,而且还将郭旭大大的贬损了一番,说自己老迈昏聩,看错了人。说郭旭其实并不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他早就想将这些话禀报皇上了,但又怕失了臣子的本分云云。吕中天的话让郭冲放下了心,毕竟老臣还是老臣,还是能有所担当的,他既然这么想,那么事情便不大。
倒是杨俊,在郭冲召见时表达了一些不满。不过大意也是,两位皇子谁当太子其实都可以,但皇上应该跟大臣们商量商量,而不是突然的宣布。让人感觉皇上对臣下有防范之心,让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郭冲做了一番抚慰,他知道杨俊心里在想什么,他召来郭冕,亲自当着杨俊的面告诉郭冕说:杨枢密乃股肱之臣,将来他即位之后,也必须倚重杨枢密,杨枢密也会全力辅佐他云云。这些都是为了弥合宽慰杨俊的心,同时自然也是调和郭冕和杨俊这些重臣之间的矛盾。郭冲心里还是很清楚的,倘若这些疙瘩不解开,将来还是会有麻烦。其实郭冲一直不明白的是,杨俊本不该参与到这太子之位的人选站队之中,他选边站其实是最为不智的作法。只是这句话终究还是没问出口。
谈话之后,情形好了一些,但朝会上也还是以安静沉寂的气氛为主。吕中天和杨俊也甚少奏议事务。总之,朝廷之中呈现出一只颇为诡异的氛围来。
相较于吕中天杨俊等人的低调和沉寂,郭冕最近可是风光无限。被立为太子之后不久,郭冲便让他监国管事,朝上有些事情也特意让他做决断。只要不是太离谱,郭冲便都会准他的话。郭冲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既然立了郭冕为太子,则必须让他学会合理的处置政务,并且竖立他的权威。他必须为郭冕将来登基做好准备,要逐渐的让郭冕进入角色。
郭冕在朝堂上虽然出了几次笑话,但是有了父皇的力挺,这些都不是事。除了朝堂之上,私底下,郭冲也悉心的教导。没事便叫郭冕跟在身旁侍奉,随时提点他,希望他早日成熟起来。郭冕虽然放荡不羁,但他也明白,此刻是关键之时,在郭冲面前一定要保持得谦逊好学,沉稳练达。郭冕本就聪明过人,所以他的表现大致让郭冲满意,认为他即便不是最好的人选,那也不是个最差的选择。
但离了郭冲的眼前,郭冕的表现可就让人大跌眼镜了。自从太子的身份确立之后,他的太子府里几乎每天都是人满为患,客来客往。他本就喜好热闹风雅,一些人投其所好,以让他开心为己任,混迹在一处。天天宴饮诗酒,通宵达旦。郭冲多少知道一些,但却也只能叹息。当面是训斥一番,让他收敛。但这毕竟不是原则上的大问题,郭冕也一向都是如此,郭冲其实已经对此有了免疫力了,倒也没有特别的斥责。太子的面子还是要给一些的,郭冲深知其中的道理,未来大周之主,倘若打击过甚,将来不免畏畏缩缩,难当大任。
郭冕耿耿于怀的是,从自己成为太子之后,林觉竟然一次也没去他府上道贺。也拒绝了他多次的邀请。这让郭冕心里有些窝火起来。某一日,郭冕终于忍不住了,在早朝后拦下林觉询问缘由。林觉只告诉他,自己有太多的事情要办,实在没空。再三询问之下,林觉才说,倘若自己跟他过从甚密,对自己对他都没有好处。林觉还告诫郭冕,他的肩头胆子很重,得意莫忘形,未来大周的重担要他去挑,他必须努力的上进,多读书,多跟有识之士交谈,思索国家的命运,而非耽于诗酒享乐,这是浪费自己的精力和声望,于国家和他自己没有任何好处。越是现在春风得意,越是要想想如何居安思危,如何完成职责。
正在兴奋劲头上的郭冕哪里听得进去这些话,若不是林觉帮了他许多,当时便没好话了。不过,林觉的身份摆在那里,不论其为自己当上太子的幕后功臣,那也是大周的三司使,郭冕倒也明白不能造次。于是嘴上敷衍了一番,表示林觉说的很对,但从此之后便再也没有邀请过林觉一次了。
林觉很是无奈,但选择了郭冕,便注定是这个结果。但愿他只是喝喝酒玩玩乐乐而已,这些其实也无大害。可别登基之后乱出主意便好。倘若将来郭冕在朝政上荒唐,那自己是一定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自己必须要为自己推崇的人负责,不能让他搞乱大周,搞乱国家。
时光匆匆,一晃月余过去。时已六月,京城已经开始变得酷热难当起来。
六月初二傍晚,沉寂许久的郭旭进宫见驾,这是这数月以来郭旭第一次得到郭冲的准许面圣,但这怕也是他最后一次见郭冲了。半个月以前,郭旭上了一道奏折,向郭冲请求前往西夏。郭冲的理由是,他身为大周皇族一员,不愿每日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希望能为朝廷做一些事情。他去西夏不是想领军建功立业,而是想在大周西北守军帐下当个养马的官员,他想实实在在的为大周做些事情,为大周豢养良马,供应大周军中之用。为大周尽一份心力。
郭冲接到这份奏折之后其实思考了许久也没有回复。一直以来,对于如何安置郭旭,郭冲心里其实挺矛盾的。郭冲心里清楚的很,自己立了郭冕为太子之后,郭旭的位置已经很尴尬了。虽然此子让自己即位愤怒和失望,但他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毕竟是皇族一员,郭冲不希望将来会出现兄弟相残的局面。郭冕即位之后,这种事大概率会出现,即便郭冕不杀郭旭,郭旭怕也将被圈禁终身。
虽然按照大周的规矩,亲王是不得离京的,这也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和安全着想。但郭冲接到郭旭的奏折之后,还是陷入了犹豫之中。他可以将这道奏折否决,因为这不合规矩。但是出于种种的考虑,他还是没有这么做。
此刻的郭冲才明白了当初自己的父皇为何要让自己的弟弟梁王郭冰坐镇杭州剿匪的用意。父皇的心思应该也是为了避免自己登基之后对郭冰下手,所以选择了这么一个折中的办法,让梁王远离京城,宁愿破坏既定的规制,也不让他们兄弟相残。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便是贵为天子,却也难免要受此困扰。现在同样的问题摆在了自己的面前,自己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郭冲今日召见郭旭,目的之一是见见郭旭,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而且是自己曾经赏识的那一个。多日拒绝他的觐见,冷落他,惩罚他,此刻也该见一见他了。其二便是,郭冲想跟他好好的谈一谈,好好的聊一聊。因为郭冲已经决定答应他的请求,让他去西夏养马。这一走,怕将此生再难相见,有些话也该跟他说说。
黄昏的大内皇宫,一片金光灿烂,耀眼灼热。太阳晒了一天之后,屋顶上金黄色的琉璃瓦看上去像是被烤的通红一般,一阵阵的热力散发弥漫在皇宫之中,像是个大蒸笼一般。
延和殿中是一番景象,外边热的像火,延和殿内却凉风习习,甚至有一丝寒意。这当然不是什么反常的异像,而是因为延和殿的各个角落里都摆放了巨大的消暑的冰块。每年冬天,从黄河里取出的巨大冰块被储存在皇宫的地窖里,其主要功效便是为了各大殿宇的消暑之用。汴梁的夏天有多么难熬,只有住在这里的人知道。而皇宫之中殿宇高大,挡住了凉风,故而显得更为炎热。所以消暑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延和殿作为皇上的寝殿,冰块的用量自然是毫不吝啬。不像后宫嫔妃们的住处,运去几块冰块都是一种极大的恩赐了。
其实倒不是郭冲奢侈,郭冲年轻的时候可不在乎天气凉热,只是现在他老了,他那肺部的病又受不得过热的天气,所以今年早早的便开始了消暑措施。
郭旭孤身一人走在通向后殿的长廊上,浑身的热汗在殿内凉爽的空气中慢慢的干透。殿内角落里,殿前司侍卫们远远的侍立着。几名内侍和宫女匆匆走过,没有人正眼看他这个王爷一眼,仿佛他不存在一般。
郭旭咬着下唇皱着眉头快步走过长廊来到后殿郭冲的住处之前,他看到了站在廊下的一个人。那是赵元康,殿前司指挥使。父皇身边如影附形一般永远都在的人。
“淮王殿下,你来啦。”赵元康拱手恭敬行礼道。
郭旭点点头行礼道:“殿帅有礼了。”
赵元康笑了笑道:“不敢!皇上在里边等着王爷呢,在下替你通禀一声去。”
郭旭点头道:“有劳了。”
赵元康点点头,转身进了寝宫之中,片刻后便出来道:“王爷请进,皇上要见你。”
“多谢!”
郭旭拱拱手往里走去,忽然间,赵元康在旁低低的说了一声:“淮王殿下准备好了么?”
郭旭身子一震,转头看向赵元康。赵元康低着头,弓着身子,拱着手,一动不动的保持着行礼的姿势,仿佛他从未说过这句话,只是在恭送自己进去见驾。
郭旭怒喝道:“贱人,你要走便立刻走,打量着本王失势了,便想着拍屁股走人是么?好,本王一会便赏你休书一封,让你滚蛋。”
秦氏本是气话,闻言顿时一愣,旋即坐在花坛旁的青石阶上尖声大哭起来。
吴春来甚是尴尬,咳嗽一声道:“王妃,听在下一句,这个时候您便别添乱了。你不知王爷心中烦恼,此时该安慰劝解才是,怎么还闹起来了?王爷心中郁闷,你又何必激他?”
秦氏听了这话,止住了哭声道:“我也不想啊,我本是来劝解王爷的,谁料到……”
吴春来道:“王妃可否回去歇息,下官跟王爷说说话,王爷说的也是气话。夫妻之间,哪有什么仇怨。”
秦氏闻言施礼道:“吴大人说的是,那么我先走了。”
吴春来躬身还礼,秦氏这才起身离开,叫了几名丫鬟婢女去厅中收拾残局。
吴春来看了一眼满脸怒气,神情沮丧颓废之极的郭旭,轻声道:“王爷,咱们去那边亭下说说话如何?”
郭旭冷哼道:“现在还有什么好说的?木已成舟,米已成炊,一切都晚啦。”
吴春来一笑道:“吴某是奉吕相之命前来宽慰王爷的,吕相不便亲自前来,所以委派我前来。”
郭旭一愣,皱眉道:“外祖父叫你来的?他现在也避嫌了?也不肯来了?”
吴春来苦笑道:“王爷想到哪里去了,吕相目标大,现在很多人盯着他看笑话呢,故而他不能动,只叫下官前来。王爷,咱们还是亭下说话去,这里怕是不太方便。”
郭旭点头道:“也好。”
两人缓步走道院子西边一座树荫下的小凉亭里,吴春来一屁股坐在了石凳上,看着周围精致道:“王爷这后宅小院倒是风雅,这凉亭一角风景绝佳。”
郭旭冷冷看着他道:“你要说的便是这些?”
吴春来干笑一声,叹了口气道:“王爷啊,春来理解你的心情。可是王爷便是发怒杀人,也于事无补啊。这件事其实早在吕相意料之中了,王爷何必反应这么大?”
郭旭怒道:“你是说,外祖父早就知道我得不到太子之位了?那还一直欺骗我作甚?”
吴春来收了笑容正色道:“王爷自己难道不知道么?王爷擅自做主,跑去刺杀林觉,让事情更加的恶化了。在那之前,或许尚有可为。但西山翠谷刺杀失败之后,此事便再也无法挽回了。王爷公然要林觉全家的命,林觉岂肯罢休,自然是将之前的一些事告知皇上了。他是豁出去自己性命不要,也要将王爷拉下马来。所以说,王爷的冲动导致了这个结果,这可怪不得别人。”
郭旭怒斥道:“你是来怪我?这事全怪在我的头上么?”
吴春来静静的道:“自然是王爷的错,我们当然也有错,错就错在没有拦住王爷。太子为郭冕所得,王爷心里难受,我们也何曾好受?我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将来郭冕登基,我们一个个都得被他秋后算账给杀了。我们难道心里好受么?”
郭旭垂首沉吟不语。吴春来语气放缓,低声道:“吕相要我过来跟王爷说一句,事情远没有结束,一切尚有可为。所以请王爷一定不要乱了阵脚,被人抓到了什么把柄。吕相会安排好一切,届时……只要王爷愿意,这天下还是王爷你的。”
“哦?当真?”郭旭眼睛一亮,惊讶不已。
吴春来缓缓点头道:“当然,这是吕相要我亲口对王爷说的话。”
郭旭皱眉道:“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回天之策啊,现在郭冕已经是太子了,我们还能做什么?”
吴春来沉声道:“吕相让我问王爷,王爷可记得前几日吕相来见王爷所说的话。王爷说,那些话王爷若是不明白,便好好的想。想明白了,有了答案便去见吕相,吕相自然会帮王爷。倘若王爷没想明白,那便不用去。只是请王爷一定在郭冕登基之前想清楚此事,郭冕一旦登基,那便什么都不用想了。大伙儿洗干净脖子,等着挨刀便是。”
郭旭怔怔的看着吴春来,呆呆无语。
吴春来起身来轻声道:“春来将话带到了,不打搅王爷想事情了,春来告辞!”
吴春来慢慢转身,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凉亭,出了院子离去。郭旭站在亭子里发愣,似乎一无所觉,呆若木鸡。
……
朝廷之中忽然陷入了某种奇怪的平静之中,与其说是平静,不如说是一片死寂要合适的多。 政事堂和枢密院原本是在朝廷里最为喧嚣的两大官衙,平日里奏议之事也多如牛毛。朝堂上的争论也大多是这两个衙门里的事情。可是突然之间,所有人像是被封了口,上朝的时候吕中天和杨俊都闭口不说话,属下官员们也都成了哑巴。
三司衙门里虽然也有很多棘手之事,但林觉的风格一向是自己能解决的绝不去求助朝廷。自己能办的事情,林觉宁愿和杨秀以及杜微渐两人商议讨论,也不愿意拿到朝廷上去跟那些人去讨论。因为那对事情的解决其实并无益处。更何况,以林觉和杨秀杜微渐三人的才智,三司衙门里的事情又怎么能难得倒他们?总是会想出解决的办法的。
于是乎,朝廷的早朝开始变的短暂而尴尬。往往上了早朝之后突然发现没什么事可议论,因为三大衙门都表示无事可奏。大伙儿就这么干瞪眼站着,最后只能仓促宣布退朝。
很多人认为朝中本无事,庸人不必扰之。朝廷里吵了两年多的时间,乱了两年多的时间,现在安静下来或许是好的兆头。就连郭冲也一度认为,立太子之事是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一下子掐断了纷乱的根源,所以大伙儿现在都偃旗息鼓了。但是很明显,这种安静并不是什么好兆头。似乎有人在消极怠工,一切的安静都似乎在酝酿着什么。
郭冲也分别召见了吕中天和杨俊谈了话,着重的解释了自己立郭冕为太子的立场和想法。吕中天表示,在立太子之事上他绝对拥护皇上的选择,请皇上不必多虑,而且还将郭旭大大的贬损了一番,说自己老迈昏聩,看错了人。说郭旭其实并不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他早就想将这些话禀报皇上了,但又怕失了臣子的本分云云。吕中天的话让郭冲放下了心,毕竟老臣还是老臣,还是能有所担当的,他既然这么想,那么事情便不大。
倒是杨俊,在郭冲召见时表达了一些不满。不过大意也是,两位皇子谁当太子其实都可以,但皇上应该跟大臣们商量商量,而不是突然的宣布。让人感觉皇上对臣下有防范之心,让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郭冲做了一番抚慰,他知道杨俊心里在想什么,他召来郭冕,亲自当着杨俊的面告诉郭冕说:杨枢密乃股肱之臣,将来他即位之后,也必须倚重杨枢密,杨枢密也会全力辅佐他云云。这些都是为了弥合宽慰杨俊的心,同时自然也是调和郭冕和杨俊这些重臣之间的矛盾。郭冲心里还是很清楚的,倘若这些疙瘩不解开,将来还是会有麻烦。其实郭冲一直不明白的是,杨俊本不该参与到这太子之位的人选站队之中,他选边站其实是最为不智的作法。只是这句话终究还是没问出口。
谈话之后,情形好了一些,但朝会上也还是以安静沉寂的气氛为主。吕中天和杨俊也甚少奏议事务。总之,朝廷之中呈现出一只颇为诡异的氛围来。
相较于吕中天杨俊等人的低调和沉寂,郭冕最近可是风光无限。被立为太子之后不久,郭冲便让他监国管事,朝上有些事情也特意让他做决断。只要不是太离谱,郭冲便都会准他的话。郭冲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既然立了郭冕为太子,则必须让他学会合理的处置政务,并且竖立他的权威。他必须为郭冕将来登基做好准备,要逐渐的让郭冕进入角色。
郭冕在朝堂上虽然出了几次笑话,但是有了父皇的力挺,这些都不是事。除了朝堂之上,私底下,郭冲也悉心的教导。没事便叫郭冕跟在身旁侍奉,随时提点他,希望他早日成熟起来。郭冕虽然放荡不羁,但他也明白,此刻是关键之时,在郭冲面前一定要保持得谦逊好学,沉稳练达。郭冕本就聪明过人,所以他的表现大致让郭冲满意,认为他即便不是最好的人选,那也不是个最差的选择。
但离了郭冲的眼前,郭冕的表现可就让人大跌眼镜了。自从太子的身份确立之后,他的太子府里几乎每天都是人满为患,客来客往。他本就喜好热闹风雅,一些人投其所好,以让他开心为己任,混迹在一处。天天宴饮诗酒,通宵达旦。郭冲多少知道一些,但却也只能叹息。当面是训斥一番,让他收敛。但这毕竟不是原则上的大问题,郭冕也一向都是如此,郭冲其实已经对此有了免疫力了,倒也没有特别的斥责。太子的面子还是要给一些的,郭冲深知其中的道理,未来大周之主,倘若打击过甚,将来不免畏畏缩缩,难当大任。
郭冕耿耿于怀的是,从自己成为太子之后,林觉竟然一次也没去他府上道贺。也拒绝了他多次的邀请。这让郭冕心里有些窝火起来。某一日,郭冕终于忍不住了,在早朝后拦下林觉询问缘由。林觉只告诉他,自己有太多的事情要办,实在没空。再三询问之下,林觉才说,倘若自己跟他过从甚密,对自己对他都没有好处。林觉还告诫郭冕,他的肩头胆子很重,得意莫忘形,未来大周的重担要他去挑,他必须努力的上进,多读书,多跟有识之士交谈,思索国家的命运,而非耽于诗酒享乐,这是浪费自己的精力和声望,于国家和他自己没有任何好处。越是现在春风得意,越是要想想如何居安思危,如何完成职责。
正在兴奋劲头上的郭冕哪里听得进去这些话,若不是林觉帮了他许多,当时便没好话了。不过,林觉的身份摆在那里,不论其为自己当上太子的幕后功臣,那也是大周的三司使,郭冕倒也明白不能造次。于是嘴上敷衍了一番,表示林觉说的很对,但从此之后便再也没有邀请过林觉一次了。
林觉很是无奈,但选择了郭冕,便注定是这个结果。但愿他只是喝喝酒玩玩乐乐而已,这些其实也无大害。可别登基之后乱出主意便好。倘若将来郭冕在朝政上荒唐,那自己是一定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自己必须要为自己推崇的人负责,不能让他搞乱大周,搞乱国家。
时光匆匆,一晃月余过去。时已六月,京城已经开始变得酷热难当起来。
六月初二傍晚,沉寂许久的郭旭进宫见驾,这是这数月以来郭旭第一次得到郭冲的准许面圣,但这怕也是他最后一次见郭冲了。半个月以前,郭旭上了一道奏折,向郭冲请求前往西夏。郭冲的理由是,他身为大周皇族一员,不愿每日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希望能为朝廷做一些事情。他去西夏不是想领军建功立业,而是想在大周西北守军帐下当个养马的官员,他想实实在在的为大周做些事情,为大周豢养良马,供应大周军中之用。为大周尽一份心力。
郭冲接到这份奏折之后其实思考了许久也没有回复。一直以来,对于如何安置郭旭,郭冲心里其实挺矛盾的。郭冲心里清楚的很,自己立了郭冕为太子之后,郭旭的位置已经很尴尬了。虽然此子让自己即位愤怒和失望,但他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毕竟是皇族一员,郭冲不希望将来会出现兄弟相残的局面。郭冕即位之后,这种事大概率会出现,即便郭冕不杀郭旭,郭旭怕也将被圈禁终身。
虽然按照大周的规矩,亲王是不得离京的,这也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和安全着想。但郭冲接到郭旭的奏折之后,还是陷入了犹豫之中。他可以将这道奏折否决,因为这不合规矩。但是出于种种的考虑,他还是没有这么做。
此刻的郭冲才明白了当初自己的父皇为何要让自己的弟弟梁王郭冰坐镇杭州剿匪的用意。父皇的心思应该也是为了避免自己登基之后对郭冰下手,所以选择了这么一个折中的办法,让梁王远离京城,宁愿破坏既定的规制,也不让他们兄弟相残。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便是贵为天子,却也难免要受此困扰。现在同样的问题摆在了自己的面前,自己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郭冲今日召见郭旭,目的之一是见见郭旭,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而且是自己曾经赏识的那一个。多日拒绝他的觐见,冷落他,惩罚他,此刻也该见一见他了。其二便是,郭冲想跟他好好的谈一谈,好好的聊一聊。因为郭冲已经决定答应他的请求,让他去西夏养马。这一走,怕将此生再难相见,有些话也该跟他说说。
黄昏的大内皇宫,一片金光灿烂,耀眼灼热。太阳晒了一天之后,屋顶上金黄色的琉璃瓦看上去像是被烤的通红一般,一阵阵的热力散发弥漫在皇宫之中,像是个大蒸笼一般。
延和殿中是一番景象,外边热的像火,延和殿内却凉风习习,甚至有一丝寒意。这当然不是什么反常的异像,而是因为延和殿的各个角落里都摆放了巨大的消暑的冰块。每年冬天,从黄河里取出的巨大冰块被储存在皇宫的地窖里,其主要功效便是为了各大殿宇的消暑之用。汴梁的夏天有多么难熬,只有住在这里的人知道。而皇宫之中殿宇高大,挡住了凉风,故而显得更为炎热。所以消暑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延和殿作为皇上的寝殿,冰块的用量自然是毫不吝啬。不像后宫嫔妃们的住处,运去几块冰块都是一种极大的恩赐了。
其实倒不是郭冲奢侈,郭冲年轻的时候可不在乎天气凉热,只是现在他老了,他那肺部的病又受不得过热的天气,所以今年早早的便开始了消暑措施。
郭旭孤身一人走在通向后殿的长廊上,浑身的热汗在殿内凉爽的空气中慢慢的干透。殿内角落里,殿前司侍卫们远远的侍立着。几名内侍和宫女匆匆走过,没有人正眼看他这个王爷一眼,仿佛他不存在一般。
郭旭咬着下唇皱着眉头快步走过长廊来到后殿郭冲的住处之前,他看到了站在廊下的一个人。那是赵元康,殿前司指挥使。父皇身边如影附形一般永远都在的人。
“淮王殿下,你来啦。”赵元康拱手恭敬行礼道。
郭旭点点头行礼道:“殿帅有礼了。”
赵元康笑了笑道:“不敢!皇上在里边等着王爷呢,在下替你通禀一声去。”
郭旭点头道:“有劳了。”
赵元康点点头,转身进了寝宫之中,片刻后便出来道:“王爷请进,皇上要见你。”
“多谢!”
郭旭拱拱手往里走去,忽然间,赵元康在旁低低的说了一声:“淮王殿下准备好了么?”
郭旭身子一震,转头看向赵元康。赵元康低着头,弓着身子,拱着手,一动不动的保持着行礼的姿势,仿佛他从未说过这句话,只是在恭送自己进去见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