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所有人都惊愕无言。难怪皇上今日要盛装上殿,答案已经揭晓。今日对于皇上而言是个大日子。他既要下罪己诏向天下人自承有过,又要宣布议立太子之事。这也便意味说,从今日起,他的退位开始了倒计时。今日对于他而言必是个艰难的日子,也是个值得被纪念的大日子。所以他盛装出席,不是为了祭拜天地祖宗,而是为了他自己。
“皇上……”群臣跪地高呼。很多臣子涕泪横流。
突然间,有人跳起身来,朝着跪在地上的严正肃和方敦孺等人大声喝骂道:“一群祸国殃民的贼子,瞧瞧你们做的好事。你们犯下的错却要皇上替你们扛着,你们难道不羞愧么?不觉得羞耻么?因为你们的过错,皇上将要背负千古骂名,你们难道能心安理得么?”
“说的是,你二人不但是国贼,更是大逆不道之臣。臣子做到你们这个份上,怎么不一头撞死。”
“皇上收回罪己诏,所有的过错都是严方两人的,您不必为他们背负罪名。严惩此二人,废了新法,正气清声,恢复我大周郎朗清明之政。”
“对,对,严惩国贼,严惩国贼。”
“……”
数十名臣下纷纷附和,义愤填膺口沫横飞的朝着严正肃和方敦孺大喊大叫,群情激奋,场面有些失控。
郭冲面色铁青,厉声喝道:“尔等要抗旨么?”
一群鸹噪之人赶忙噤声跪下,连呼不敢。
郭冲长吁一口气,沉声道:“诸位爱卿,朕已下罪己诏,所有的过错都是朕思虑不周之故,并非严方二人之过。他们即便有错,也是遵照朕的旨意行事而已。你们不得再对他二人诋毁攻讦。朕已经说得很明白,对于新法之弊,严方二人将进行修正。朕相信,他们会尽职尽责吸取教训的。”
群臣默然无语,很多人心中均想:“皇上对严正肃和方敦孺真是好的没话说。这两人一点表示也没有,真是猪狗不如之辈。
郭冲语重心长的继续道:“朕下此诏便是想告诉你们,告诉天下亿万臣民。朕并非完人,也会犯错。朕也并非没有勇气承认错误。治理我大周这样庞大的国家,盘根错节,琐碎万千,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朕犯了错误,朕自然要认错。朕为大周之心天日可鉴,这一点朕可自傲。朕登大位时日虽短,到如今只区区六年余,也许朕不久后便要传位于继位者,但朕哪怕只是当一天皇上,朕也要全心全意为了大周,绝不文过饰非,只一心为了大周的中兴。试问诸位爱卿,你们能做到和朕这样么?你们是不是和朕一样,一心一意为了大周的中兴兴盛而为之,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呢?扪心自问一下,倘若你们还做不到,朕希望你们加油,希望你们能做到。朕是多么希望我大周上下一心一意拧成一股绳,改变我大周江河日下之况啊。你们能做到么?”郭冲坐在宝座上,声音平静的说道。
“吾皇贤明,实乃圣君。试问古来帝王,几人能如圣上之贤德?一心为国,不计身后之名,几人能比?”一名白胡子老臣振臂高呼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臣们纷纷叫道。
郭冲微微点头,轻声道:“贤明不敢说了,朕只是想努力当个好皇帝罢了。吕爱卿,这罪己诏交给你,政事堂代朕发布,昭告天下吧。另外,关于太子之议,你们私下里可斟酌一番,各自上奏于朕。朕择日廷议,商讨此大事。”
吕中天沉声道:“老臣遵旨。”
郭冲起身道:“今日就到这里吧,朕想歇息歇息了。散了吧。”
钱德禄高亢的嗓音响起:“退朝!”
……
十月初九,林觉一行风程仆仆回到了京城。进城之前,方浣秋向林觉提出了请求,她希望住进林觉家中去,不想回到榆林巷家中。方浣秋有她的理由,这一次她本是答应去杭州去的,自己自作主张去寻林觉,祈求林觉帮自己的爹爹一把。以方敦孺的脾气,如果知道事情的真相,怕是会适得其反拒绝林觉的帮助。所以方浣秋的意思是隐瞒此事,住进林家大宅里,让方敦孺一无所知。
林觉当然明白方浣秋的理由不止于此。这一路上从应天到京城的行程之中,方浣秋心情愉快的很。已经很久没有跟林觉有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了,这一次可谓是得偿心愿如胶似漆。白冰也很自觉,一路上刻意的给林觉和方浣秋留出空间来,让他们两人多些时间相处。林觉和方浣秋耳鬓厮磨,笑语嫣嫣,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松山书院读书时的情形一番。这一路上同吃同车同住同眠,基本上已经没什么禁忌。倘若不是林觉自我克制,怕是便要了这小师妹的身子了。倘若林觉想要,方浣秋是绝对不会拒绝的。
林觉并非不想将生米煮成熟饭,而是他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这么做,这有些乘人之危之嫌。另外,这也是方敦孺的底线,在万不得已之前,林觉都不愿意用这样的手段得到方浣秋。让方敦孺难堪其实便是让方浣秋难过,她夹在两人之间是最难为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必须要留有余地,不至于弄的不可收拾。
林觉同意了方浣秋的要求,倒不是出于什么别的考虑,而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假如情形如方浣秋所言的那般,方敦孺已经开始考虑到妻女的安全问题,并且要将她们送出京城的话,那么便说明局势已经变得很严峻,斗争已经很激烈。很可能会演变成更为激烈的结果。方浣秋留在方敦孺身边是不安全的,秘密的藏在自己的家中或许更好。不过林觉认为应该告知方师母一声,让她放心。毕竟方浣秋离京近一个月,就算去杭州安顿也该有信送达,倘若久久没有消息,他们也一定会担心的很的。
一行人进了东门之后,沿着汴河大道往西而行。大街上依旧车水马龙,百姓们来往匆匆,店铺里生意兴隆。侧首汴河码头上,光着膀子的搬运民夫们打着号子,搬运货物上下船。汴河宽阔的河道上,白帆点点,船只来往繁忙。
林觉骑着马上,看着这熟悉的街景,心中颇为感慨。自己原本以为对京城没有什么感情的,初来京城的时候心里总是将汴梁和杭州作比较。总觉得京城虽然繁华,但却和杭州没法比,总是对京城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抗拒心理。但在离开京城的这几个月之后,再一次回到京城之中,却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让人熟悉和安心。
这里是京城,大周的都城,是王朝的象征,更是万民安居之所。这里住着自己的家人,有着自己的事业。这里虽然依旧陌生,甚至有些冷酷无情,但是这里是能带给每一个大周臣民内心安宁的地方。不管你对它是喜爱还是憎恶,你却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它是每一个大周臣民心目中的圣地。
林觉算了算日子,此刻应该是漕运集中运抵京城的最后时限。但不知林家的漕运船队是否到达。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绿舞和小虎应该已经跟随漕运的船队回到京城了吧。
大相国寺前林家大宅门前,林家上下早已倾巢出动迎候林觉的归来。林觉早已命人将消息提前送达,当得知林觉即将归来的消息,林家众人都很兴奋。林觉出征数月终于回来了,这可是林家上下的头等大事。
在小郡主和谢莺莺的率领下,林家上下人等聚集在门前。孙大勇派出手下护院不断打探消息。从林觉的车马进城之后,每到一个街口,都有消息禀报而来。
“公子进西水门了……”
“公子过上土桥了……”
“公子车队进丽景门入内城了……”
“公子一行上汴河北街了……”
“公子车马过相国寺桥了……”
消息不断的禀报前来,郭采薇和谢莺莺都很激动,两人的手攥在一起,都微微有些颤抖。
“马上要见到爹爹了,战儿。开不开心呢。”郭采薇对着身旁奶娘抱着的儿子低语着。林觉在儿子还没满月时便随军出征,走时儿子尚未正式起名字。后来在家信之中,郭采薇要林觉给起个大名,林觉便给起了个林战的名字。寓意自然是自己正在出征作战之中,另有希望他以后不屈服不妥协敢于像战士一样作战之意。
那孩儿只有两个多月,生的面白.粉嫩,双目乌黑溜圆,可爱之极。此刻咿咿呀呀挥着手,似乎也觉得非常开心的样子。
“禀报二位主母,公子车马到了。”孙大勇从巷子口飞奔而来,在他身后,众骑杂沓,车队碌碌,一队车马从大街上转进巷子里。前方骑着高头大马的那人身着黑色铠甲披着银灰色披风,威风凛然,不是林觉还是谁?
“夫君到了。”小郡主原本是告诫自己不要失态的,要保持矜持,保持郡主和林家主母的风仪。但是此刻,当看到林觉的那一刻,她却将这一切抛诸脑后。轻呼一声,提起裙据便飞奔而去。
“郡主慢些,当心摔了。”谢莺莺在旁提醒着,但她自己却也跟着小跑起来。
“皇上……”群臣跪地高呼。很多臣子涕泪横流。
突然间,有人跳起身来,朝着跪在地上的严正肃和方敦孺等人大声喝骂道:“一群祸国殃民的贼子,瞧瞧你们做的好事。你们犯下的错却要皇上替你们扛着,你们难道不羞愧么?不觉得羞耻么?因为你们的过错,皇上将要背负千古骂名,你们难道能心安理得么?”
“说的是,你二人不但是国贼,更是大逆不道之臣。臣子做到你们这个份上,怎么不一头撞死。”
“皇上收回罪己诏,所有的过错都是严方两人的,您不必为他们背负罪名。严惩此二人,废了新法,正气清声,恢复我大周郎朗清明之政。”
“对,对,严惩国贼,严惩国贼。”
“……”
数十名臣下纷纷附和,义愤填膺口沫横飞的朝着严正肃和方敦孺大喊大叫,群情激奋,场面有些失控。
郭冲面色铁青,厉声喝道:“尔等要抗旨么?”
一群鸹噪之人赶忙噤声跪下,连呼不敢。
郭冲长吁一口气,沉声道:“诸位爱卿,朕已下罪己诏,所有的过错都是朕思虑不周之故,并非严方二人之过。他们即便有错,也是遵照朕的旨意行事而已。你们不得再对他二人诋毁攻讦。朕已经说得很明白,对于新法之弊,严方二人将进行修正。朕相信,他们会尽职尽责吸取教训的。”
群臣默然无语,很多人心中均想:“皇上对严正肃和方敦孺真是好的没话说。这两人一点表示也没有,真是猪狗不如之辈。
郭冲语重心长的继续道:“朕下此诏便是想告诉你们,告诉天下亿万臣民。朕并非完人,也会犯错。朕也并非没有勇气承认错误。治理我大周这样庞大的国家,盘根错节,琐碎万千,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朕犯了错误,朕自然要认错。朕为大周之心天日可鉴,这一点朕可自傲。朕登大位时日虽短,到如今只区区六年余,也许朕不久后便要传位于继位者,但朕哪怕只是当一天皇上,朕也要全心全意为了大周,绝不文过饰非,只一心为了大周的中兴。试问诸位爱卿,你们能做到和朕这样么?你们是不是和朕一样,一心一意为了大周的中兴兴盛而为之,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呢?扪心自问一下,倘若你们还做不到,朕希望你们加油,希望你们能做到。朕是多么希望我大周上下一心一意拧成一股绳,改变我大周江河日下之况啊。你们能做到么?”郭冲坐在宝座上,声音平静的说道。
“吾皇贤明,实乃圣君。试问古来帝王,几人能如圣上之贤德?一心为国,不计身后之名,几人能比?”一名白胡子老臣振臂高呼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臣们纷纷叫道。
郭冲微微点头,轻声道:“贤明不敢说了,朕只是想努力当个好皇帝罢了。吕爱卿,这罪己诏交给你,政事堂代朕发布,昭告天下吧。另外,关于太子之议,你们私下里可斟酌一番,各自上奏于朕。朕择日廷议,商讨此大事。”
吕中天沉声道:“老臣遵旨。”
郭冲起身道:“今日就到这里吧,朕想歇息歇息了。散了吧。”
钱德禄高亢的嗓音响起:“退朝!”
……
十月初九,林觉一行风程仆仆回到了京城。进城之前,方浣秋向林觉提出了请求,她希望住进林觉家中去,不想回到榆林巷家中。方浣秋有她的理由,这一次她本是答应去杭州去的,自己自作主张去寻林觉,祈求林觉帮自己的爹爹一把。以方敦孺的脾气,如果知道事情的真相,怕是会适得其反拒绝林觉的帮助。所以方浣秋的意思是隐瞒此事,住进林家大宅里,让方敦孺一无所知。
林觉当然明白方浣秋的理由不止于此。这一路上从应天到京城的行程之中,方浣秋心情愉快的很。已经很久没有跟林觉有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了,这一次可谓是得偿心愿如胶似漆。白冰也很自觉,一路上刻意的给林觉和方浣秋留出空间来,让他们两人多些时间相处。林觉和方浣秋耳鬓厮磨,笑语嫣嫣,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松山书院读书时的情形一番。这一路上同吃同车同住同眠,基本上已经没什么禁忌。倘若不是林觉自我克制,怕是便要了这小师妹的身子了。倘若林觉想要,方浣秋是绝对不会拒绝的。
林觉并非不想将生米煮成熟饭,而是他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这么做,这有些乘人之危之嫌。另外,这也是方敦孺的底线,在万不得已之前,林觉都不愿意用这样的手段得到方浣秋。让方敦孺难堪其实便是让方浣秋难过,她夹在两人之间是最难为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必须要留有余地,不至于弄的不可收拾。
林觉同意了方浣秋的要求,倒不是出于什么别的考虑,而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假如情形如方浣秋所言的那般,方敦孺已经开始考虑到妻女的安全问题,并且要将她们送出京城的话,那么便说明局势已经变得很严峻,斗争已经很激烈。很可能会演变成更为激烈的结果。方浣秋留在方敦孺身边是不安全的,秘密的藏在自己的家中或许更好。不过林觉认为应该告知方师母一声,让她放心。毕竟方浣秋离京近一个月,就算去杭州安顿也该有信送达,倘若久久没有消息,他们也一定会担心的很的。
一行人进了东门之后,沿着汴河大道往西而行。大街上依旧车水马龙,百姓们来往匆匆,店铺里生意兴隆。侧首汴河码头上,光着膀子的搬运民夫们打着号子,搬运货物上下船。汴河宽阔的河道上,白帆点点,船只来往繁忙。
林觉骑着马上,看着这熟悉的街景,心中颇为感慨。自己原本以为对京城没有什么感情的,初来京城的时候心里总是将汴梁和杭州作比较。总觉得京城虽然繁华,但却和杭州没法比,总是对京城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抗拒心理。但在离开京城的这几个月之后,再一次回到京城之中,却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让人熟悉和安心。
这里是京城,大周的都城,是王朝的象征,更是万民安居之所。这里住着自己的家人,有着自己的事业。这里虽然依旧陌生,甚至有些冷酷无情,但是这里是能带给每一个大周臣民内心安宁的地方。不管你对它是喜爱还是憎恶,你却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它是每一个大周臣民心目中的圣地。
林觉算了算日子,此刻应该是漕运集中运抵京城的最后时限。但不知林家的漕运船队是否到达。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绿舞和小虎应该已经跟随漕运的船队回到京城了吧。
大相国寺前林家大宅门前,林家上下早已倾巢出动迎候林觉的归来。林觉早已命人将消息提前送达,当得知林觉即将归来的消息,林家众人都很兴奋。林觉出征数月终于回来了,这可是林家上下的头等大事。
在小郡主和谢莺莺的率领下,林家上下人等聚集在门前。孙大勇派出手下护院不断打探消息。从林觉的车马进城之后,每到一个街口,都有消息禀报而来。
“公子进西水门了……”
“公子过上土桥了……”
“公子车队进丽景门入内城了……”
“公子一行上汴河北街了……”
“公子车马过相国寺桥了……”
消息不断的禀报前来,郭采薇和谢莺莺都很激动,两人的手攥在一起,都微微有些颤抖。
“马上要见到爹爹了,战儿。开不开心呢。”郭采薇对着身旁奶娘抱着的儿子低语着。林觉在儿子还没满月时便随军出征,走时儿子尚未正式起名字。后来在家信之中,郭采薇要林觉给起个大名,林觉便给起了个林战的名字。寓意自然是自己正在出征作战之中,另有希望他以后不屈服不妥协敢于像战士一样作战之意。
那孩儿只有两个多月,生的面白.粉嫩,双目乌黑溜圆,可爱之极。此刻咿咿呀呀挥着手,似乎也觉得非常开心的样子。
“禀报二位主母,公子车马到了。”孙大勇从巷子口飞奔而来,在他身后,众骑杂沓,车队碌碌,一队车马从大街上转进巷子里。前方骑着高头大马的那人身着黑色铠甲披着银灰色披风,威风凛然,不是林觉还是谁?
“夫君到了。”小郡主原本是告诫自己不要失态的,要保持矜持,保持郡主和林家主母的风仪。但是此刻,当看到林觉的那一刻,她却将这一切抛诸脑后。轻呼一声,提起裙据便飞奔而去。
“郡主慢些,当心摔了。”谢莺莺在旁提醒着,但她自己却也跟着小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