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透露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信息便是关于此次平叛之后朝廷要问责的事情。这也是此时此刻林觉最为忧心之处。在林觉心中,此次叛乱的原因早已明晰。海东青也全部招供了他勾结辽人意图覆灭大周的企图。可说这次是大周内外的敌对势力互相勾结蓄谋已久的一次叛乱。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追根溯源,大周内部确实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朝廷政策出了大问题,给了海东青利用邪教发展壮大进而反叛的机会和土壤。这个出了问题的政策,便是这两年来轰轰烈烈的变法。便是急功近利罔顾民生的夺民变法之策。正因为《常平新法》和《雇役法》的实行过于急功急利,在条款和推行中过于强硬和凶蛮,导致了百姓生活的困顿,内心中不满的积聚,从而为人所利用,以至于发生了青教作乱之事。而要追究责任,则必然是追究新法的责任,追究严正肃和方敦孺以及一干变法派的责任。
    也就是说,杨俊给自己的警告是意有所指的,他是告诫自己不要在这件事上多嘴。他知道自己和方敦孺的关系,所以他特意点出来警告自己不要跟他对着干。那是因为,他其实早已知道朝中追责的目标是谁,他早已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他自己,也必是要对方敦孺和严正肃进行弹劾问责的一员的。原本杨俊是中立的,但严正肃和方敦孺之前推动关于军队的变革新法的举动已经激怒了杨俊。杨俊说过,谁将手伸向他的一亩三分地里,他便绝对不会答应。所以,杨俊现在的态度必是反对新法了。这一次,他必会站在反对派一边对方敦孺和严正肃进行弹劾问罪,所以他才会提前告诫自己。
    林觉心里的矛盾点便在这里,虽然他也明白,严正肃和方敦孺是有责任的,但是他们毕竟是立心为国,并无私心。而且新法也不能说一点效果没有,大周增加了税收,很多拖延许久的大事有钱去办,很多兼并徒弟的行为得以制止,对于大周朝还是有裨益的。况且从个人情感上,林觉也不忍看着两位大人被群起而攻之,甚至是因此获罪。即便方敦孺对自己身为无情,林觉却也不能和他一样绝情。更别说还有师母和浣秋这层关系了。
    在这件事上,自己该怎么办?林觉心情烦躁阴郁的点就在于此。倘若问责两位大人,他们会有怎样的结果?吕中天他们可不是善类,那是不整死人不罢休的主儿。自变法以来,被两位大人夺了风头,他这一次会轻易罢手么?两位大人的脾气恐怕也不是好相与的,闹将起来朝廷里怕是又是一锅粥了。皇上又该站何种立场呢?
    即便是清冷的秋风也无法让林觉纷繁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他在城头踱步良久,却始终难以理清头绪。直到夜幕降临,白冰亲自上城来请,他才叹着气跟着白冰下城而去。
    ……
    次日上午,郭冕和郭昆整军回京。林觉新任京东西路安抚使之职,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他们离开了。按照林觉的要求,留下了魏大奎和五百骑兵跟随林觉护卫,其余大军尽皆凯旋。
    郭冕有些不太高兴,因为林觉没有答应他的要求,让他将教匪俘虏全部跟随他的凯旋大军押解回京。他的意思是,他要带着这一万多教匪俘虏回京,让父皇百官和京城的百姓们看看他的战果,让他大出风头一番。林觉显然不能答应他的要求,这么做既不具备操作性,也违背了林觉要改造安抚战后秩序的初衷。林觉现在可是钦差安抚使,在这件事上他可是有发言权的。
    其实,昨日林觉在关于教匪俘虏的问题上跟杨俊有过交流,林觉表达了希望能改造大部分教匪,并且释放他们的想法。毕竟大战之后需要的是安抚和怀柔之策,而非是制造更大的恐慌。虽然这些教匪们是有罪的,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林觉提出的方案是戴罪释放,监视劳作的想法。便是在确定他们都悔悟的情况下,释放他们回家和家人团聚。
    他们中大多都是青壮劳力,关押他们其实便是断了很多个家庭的生计,反而会造成更坏的后果。与其如此,还不如放他们回去养家,也是稳定战后社会局面的一个因素。但这些人确实也是反叛朝廷的罪犯,不能无视这一点。所以要对他们进行监视居住,要求在地方官府的看管监视之下,并且只允许有极小的活动空间。一旦有不轨行为便即刻抓捕,罪加一等进行处罚。
    杨俊对林觉的想法很是赞许,林觉的这个办法解决了很多问题。第一是很多家庭的生计和社会稳定的问题。第二便是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毕竟这一万多教匪全部关押起来可是要大批的人力物力才能做到的。而且在经历大乱之后的京东西路,地方上的官府只能基本已经丧失,监狱司法这些职能部门还需时间才能建立,这么多人怎么安置是个大问题。集中起来看守也有安全问题。所以这种监视下释放的作法有些类似于将他们关押在自己家里。不得不说,这是很有创意的想法。
    杨俊答应林觉回京后向皇上禀明此事,替他向皇上进言,表明这么做的必要性,对于战后安抚是有很大好处的。当然,在朝廷允许之前,这些人只能暂时由广济军看压在兴仁府进行反省反悔,进行灵魂深处的改造。朝廷允许之后,林觉便可按照自己的想法为之了。
    所以,林觉可不能让郭冕胡来,不能因为满足他的虚荣心便让他将这一万多人押往京城。但为了照顾郭冕的情绪,林觉将俘虏中罪大恶极和死不悔改的七百多名死硬分子交予郭冕带回京城。这些家伙个个罪行累累,被人揭发出杀人奸.淫放火的种种恶行,都是不可改造之人。把他们送回京城去接受砍头的命运,既是对他们的惩罚,也是朝廷在平叛之后震慑天下所需要的。郭冲要匪首海东青自己已经没给他了,再不给他些人杀了泄愤,恐怕皇上心里这口恶气也出不了。
    林觉让孙大勇跟随大军回京,倒不是他身边用不着孙大勇,而是孙大勇此次回京是肩负着一个任务。林觉昨晚半夜起来写了一封长信,孙大勇便是带着这封信回京的。这封信是写给方敦孺的,林觉想了半夜觉得不能坐视两人面临问责而不管,于是写了这封信的目的便是详述此次叛乱的根源,指出这次叛乱跟新法是不无关系的。朝廷即将问责,所以提醒他们先主动向皇上请罪,化被动为主动,或许情形会好些。而且建议他们要立刻修改新法中的部分条例,并且要改变推行中的野蛮粗暴的作法,避免重蹈覆辙。
    这封信,林觉写的毫无保留。他将自己的所思所见所想都写在了上面,林觉是真心希望两位大人能看进去,听得懂自己在说什么,而不要执迷不悟。林觉是将自己站在一个大周大臣的立场上的一次规劝,那也是他目前所能做到的全部。林觉相信,倘若两位大人稍有些感觉,便会明白自己的一番苦心,便会意识到他们所面临的局势和所犯下的过错了。
    送别郭冕和郭昆大军离去之后,当日午后,林觉和白冰率魏大奎的五百骑兵从兴仁府出发,携带着八十名忏悔团的成员前往京东西路各地,开始履行他安抚使的职责。
    ……
    京城,自教匪起事以来,京城便陷入一种奇怪的氛围之中。这一辈的百姓们还从未经历过大周境内发生大规模叛乱的事情。一些年老之人自然是经过过西夏反叛的往事,但西夏毕竟是西夏,在百姓心中的认同感本就不高,即便归于大周,很多人的心中其实还是将西夏当成是外域,内心里认为西夏是大周占领的蛮夷之族的领土。在那片土地上发生叛乱,跟在大周中原腹地发生的叛乱岂可同日而语。
    大周朝这么多年也没有发生过在内陆大规模叛乱的事情,但这一回已然破了先例了,这不免引发百姓们内心中的各种猜疑和想法。
    有的人认为,这是大周国祚衰败的迹象,大周立国一百五十余年,兵强马壮国富民强,什么时候会发生内陆的叛乱这种事?唯一的解释便是国祚衰落之象。正所谓盛极必衰,此乃万物之理,就算口中喊着大周国祚绵延万年的口号,也不免要接受现实。只是……这衰败来的似乎太快了些。前前后后不到是十年时间,怎么感觉已经判若云泥一般。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小康之家也要精打细算的过日子了。哪像以前那些岁月,钱银流转,家中粮食衣物充足,根本不会觉得有需要算计着过日子的时候,因为每天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那时候整个大周都是充满活力的,哪像现在,胆战心惊,如履薄冰。
    平叛作战期间,城中关于战事的消息也是频繁的流传着。关于京北战场和京东西路战事的小道消息在街面上飞传,每天一个版本。根据一些零星的鸡零狗碎的消息来源,衍生出各种不同的消息。

章节目录

大周王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大苹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苹果并收藏大周王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