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刚亮,林雨便起来做饭了,那边,林雪也早早的过来了,和她一起做。毕竟一下子多了七个人的伙食,林雨一个人一下子适应不了、也忙不过来。
简单的南瓜粥、苞米面干粮、酱炖大白菜和萝卜丝凉菜就是今日的早饭了。林雨他们吃完,又把其他几人的饭菜都在锅里热着,便出了门。
直到摆完摊,时间也才刚刚辰时。街上陆续开始有了行人,一天的生意也就开始了。
中午,李友峰把东西都送了过来,又接了林雪和孩子,拿了修鞋机,买了布匹,就回家去做鞋去了。
林雨这边通过几天的适应,逐步走向了正轨,一天生意再不好,也能卖个百八十碗,糕点也能卖一些。客人少的时候,几个人就围在一起扒苞米,时间也能合理利用。
就是天忒冷。忙起来的时候还好些,不忙的时候就冻得厉害。虽然大家都穿得不少,但一直站在外面,怎么注意也还是冷,所以林雨就把三个炉灶摆成了三角形,没事儿的时候大家就在中间呆着,被一圈的热炉灶烤着,总算是好了许多。
不过也有不顺心的,就是丁嗣几乎每天中午都来。他若是普通客人还好,可他每每来了之后,眼神儿总围着林雨转,让她很是不舒服,不能张口往外撵不说,还要和颜悦色的招呼着,心里难免有些膈应。
而她越是这样,丁嗣就越觉得林雨爱慕自己,来得愈发勤了。左右他在这旁边也有铺子,所以天天借着巡视的名头,中午来这里吃饭。
可到底丁嗣是娇生惯养的,偶尔吃顿粗粮,他觉得新鲜得很,可天天吃,他就受不了了。他来吃的越来越少,后来干脆就不吃了,每次都是打包回去,说是要给他祖父吃。林雨也不知道真假,他来买,她就卖,也不管那些。但是林雨忘了,纵然自己其身端正,也架不住一句“人言可畏”,就是她的放任,才造成了后来的一些麻烦。
而这厢,林雨意识到,丁嗣吃够了,也代表着大家伙儿对这两样吃食渐渐淡了下来,在厉云城里,酸汤子和片汤就不再是新鲜的东西。收入每天也就稳定在了六十碗左右。
片汤油水大,会顶饿些,可酸汤子就不同了,普通女人吃个两碗都不成问题的,渐渐地,酸汤子就卖得不如片汤好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林雨又想了新招。
人们吃一碗酸汤子往往吃不饱,两碗又觉得贵了,那就不如给加点干粮。
可是干粮没有新意的话,人家也是不愿到这里消费的。试问,家家都吃苞米面的不发酵锅贴大饼,有几个会出来吃这个呢?
不过这也不难,材料都是现成的,她只要稍一变通就好。
所以,第二天,林雨的摊位上就出现了水晶蒸饺。
这水晶蒸饺仍是用苞米面做的,只不过筛得特别细致,又加了淀粉。这样发酵出来的苞米面不仅绵软、筋道,看起来还特别漂亮。
菜饺分素馅儿和荤馅儿两种。素馅儿就是白菜馅儿,两文钱一个、三文钱两个;荤馅儿就是萝卜丝加油梭子馅儿的,三文钱一个、五文钱两个。这比别人家的纯苞米面的蒸饺都贵了一文钱,但是口感却好了许多。而且人的心理就是这样,本来可能只打算吃一个的,但见两个能省下一文钱,就觉得吃两个像是赚到了,一个像是赔了。于是,林雨的摊位又火了起来。
钱虽然是一个一个铜板赚得,但好在积少成多。半月下来,各种东西加一起,也赚到了两吊钱。
其间,十月二十三的时候,李友峰来了一趟城里。他很能干,也善于琢磨。几天的功夫就做了一百多双,还都是价格相对较高的千层底。
往常李母要是做千层底,怎么也得两天能做出来一个,可李友峰,用了六天时间,就做出来一百多双!而且每几层就用厚实的白布锁了边儿,看起来十分规整。
李友峰把这东西拿来,就是想跟林雨商量一下价钱和销售渠道,毕竟这是两家的生意。
林雨首先想到的就是那次拿她毡子的店铺,而李友峰想到的则是林雪以前一直卖鞋底的店铺。
鞋子大家不是不能做,只是有钱甚至是权贵的人家往往要在鞋面绣花、镶珠,而材料上又会要求锦、锻之类的,他们若做出了鞋面,反而不好卖了。
如此,林雨就把摊位先交给了李母她们。李母现在汤子攥得很熟练,林珊也可以做片汤了,只是忙的时候,两人干起来略微吃力。
林雨决定把这两个店铺都考察一下,而出于尊重,她要先去看李友峰说的那家。
两人拿着鞋样儿,走了一炷香的时间,到了一家布匹行。这家店铺正在闹市,不大不小的门面,门上悬着牌匾,写着“布匹行”三字,林雨还正纳闷儿这店怎么没个名字,就随着李友峰进去了。她没看见,门边伸出的幌子上写着“丁记”二字。
进了店铺,李友峰十分客气地问道:“小哥儿,不知你们掌柜的可在?”
来买布料、卖鞋底的人很多,伙计是不会对李友峰有什么特别的印象的,只是李友峰穿着上只是个老农打扮,后头林雨因为正在摆摊儿做东西,所以穿的也并不好。伙计便抬着眼睨了一下二人,道:“有什么事儿和我说便好,我们掌柜的正忙呢。”
这个时代可不流行什么“顾客是上帝”的说法,物资短缺着,你爱买不买,所以伙计脾气都大得很。
但是明白不代表接受。林雨立刻就对这个店铺的印象打了折扣。
李友峰却是陪着笑脸,道:“那咱们这收鞋底是多少钱一对?”
“你东西拿来了吗?要是拿来了,就给我瞧瞧,我看过了才能给你价。”伙计的态度很是高傲。
李友峰从包袱里拿出一个千层底,递给了伙计。
这伙计就如鉴定什么古董一样,翻来覆去,仔细瞧了起来,半晌才道:“还成吧!十文钱一双!”
简单的南瓜粥、苞米面干粮、酱炖大白菜和萝卜丝凉菜就是今日的早饭了。林雨他们吃完,又把其他几人的饭菜都在锅里热着,便出了门。
直到摆完摊,时间也才刚刚辰时。街上陆续开始有了行人,一天的生意也就开始了。
中午,李友峰把东西都送了过来,又接了林雪和孩子,拿了修鞋机,买了布匹,就回家去做鞋去了。
林雨这边通过几天的适应,逐步走向了正轨,一天生意再不好,也能卖个百八十碗,糕点也能卖一些。客人少的时候,几个人就围在一起扒苞米,时间也能合理利用。
就是天忒冷。忙起来的时候还好些,不忙的时候就冻得厉害。虽然大家都穿得不少,但一直站在外面,怎么注意也还是冷,所以林雨就把三个炉灶摆成了三角形,没事儿的时候大家就在中间呆着,被一圈的热炉灶烤着,总算是好了许多。
不过也有不顺心的,就是丁嗣几乎每天中午都来。他若是普通客人还好,可他每每来了之后,眼神儿总围着林雨转,让她很是不舒服,不能张口往外撵不说,还要和颜悦色的招呼着,心里难免有些膈应。
而她越是这样,丁嗣就越觉得林雨爱慕自己,来得愈发勤了。左右他在这旁边也有铺子,所以天天借着巡视的名头,中午来这里吃饭。
可到底丁嗣是娇生惯养的,偶尔吃顿粗粮,他觉得新鲜得很,可天天吃,他就受不了了。他来吃的越来越少,后来干脆就不吃了,每次都是打包回去,说是要给他祖父吃。林雨也不知道真假,他来买,她就卖,也不管那些。但是林雨忘了,纵然自己其身端正,也架不住一句“人言可畏”,就是她的放任,才造成了后来的一些麻烦。
而这厢,林雨意识到,丁嗣吃够了,也代表着大家伙儿对这两样吃食渐渐淡了下来,在厉云城里,酸汤子和片汤就不再是新鲜的东西。收入每天也就稳定在了六十碗左右。
片汤油水大,会顶饿些,可酸汤子就不同了,普通女人吃个两碗都不成问题的,渐渐地,酸汤子就卖得不如片汤好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林雨又想了新招。
人们吃一碗酸汤子往往吃不饱,两碗又觉得贵了,那就不如给加点干粮。
可是干粮没有新意的话,人家也是不愿到这里消费的。试问,家家都吃苞米面的不发酵锅贴大饼,有几个会出来吃这个呢?
不过这也不难,材料都是现成的,她只要稍一变通就好。
所以,第二天,林雨的摊位上就出现了水晶蒸饺。
这水晶蒸饺仍是用苞米面做的,只不过筛得特别细致,又加了淀粉。这样发酵出来的苞米面不仅绵软、筋道,看起来还特别漂亮。
菜饺分素馅儿和荤馅儿两种。素馅儿就是白菜馅儿,两文钱一个、三文钱两个;荤馅儿就是萝卜丝加油梭子馅儿的,三文钱一个、五文钱两个。这比别人家的纯苞米面的蒸饺都贵了一文钱,但是口感却好了许多。而且人的心理就是这样,本来可能只打算吃一个的,但见两个能省下一文钱,就觉得吃两个像是赚到了,一个像是赔了。于是,林雨的摊位又火了起来。
钱虽然是一个一个铜板赚得,但好在积少成多。半月下来,各种东西加一起,也赚到了两吊钱。
其间,十月二十三的时候,李友峰来了一趟城里。他很能干,也善于琢磨。几天的功夫就做了一百多双,还都是价格相对较高的千层底。
往常李母要是做千层底,怎么也得两天能做出来一个,可李友峰,用了六天时间,就做出来一百多双!而且每几层就用厚实的白布锁了边儿,看起来十分规整。
李友峰把这东西拿来,就是想跟林雨商量一下价钱和销售渠道,毕竟这是两家的生意。
林雨首先想到的就是那次拿她毡子的店铺,而李友峰想到的则是林雪以前一直卖鞋底的店铺。
鞋子大家不是不能做,只是有钱甚至是权贵的人家往往要在鞋面绣花、镶珠,而材料上又会要求锦、锻之类的,他们若做出了鞋面,反而不好卖了。
如此,林雨就把摊位先交给了李母她们。李母现在汤子攥得很熟练,林珊也可以做片汤了,只是忙的时候,两人干起来略微吃力。
林雨决定把这两个店铺都考察一下,而出于尊重,她要先去看李友峰说的那家。
两人拿着鞋样儿,走了一炷香的时间,到了一家布匹行。这家店铺正在闹市,不大不小的门面,门上悬着牌匾,写着“布匹行”三字,林雨还正纳闷儿这店怎么没个名字,就随着李友峰进去了。她没看见,门边伸出的幌子上写着“丁记”二字。
进了店铺,李友峰十分客气地问道:“小哥儿,不知你们掌柜的可在?”
来买布料、卖鞋底的人很多,伙计是不会对李友峰有什么特别的印象的,只是李友峰穿着上只是个老农打扮,后头林雨因为正在摆摊儿做东西,所以穿的也并不好。伙计便抬着眼睨了一下二人,道:“有什么事儿和我说便好,我们掌柜的正忙呢。”
这个时代可不流行什么“顾客是上帝”的说法,物资短缺着,你爱买不买,所以伙计脾气都大得很。
但是明白不代表接受。林雨立刻就对这个店铺的印象打了折扣。
李友峰却是陪着笑脸,道:“那咱们这收鞋底是多少钱一对?”
“你东西拿来了吗?要是拿来了,就给我瞧瞧,我看过了才能给你价。”伙计的态度很是高傲。
李友峰从包袱里拿出一个千层底,递给了伙计。
这伙计就如鉴定什么古董一样,翻来覆去,仔细瞧了起来,半晌才道:“还成吧!十文钱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