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沉香夜宴
和普通长安民众一样,大唐天子李隆基在兴庆宫也举办的盛大的除夕夜宴,他的皇子皇孙以及各家王妃近百人参加了皇室的家宴,另外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以及内兄杨铦和杨锜也特邀参加了宴会。
夜宴在沉香亭举行,沉香亭完全是用名贵的沉香木建成,香气缭绕,虽名为亭,但它占地广阔,俨然就是一座小型宫殿,四周种满了牡丹、月季、醒酒草等各种珍稀的花卉草木,亭内的窗户已经封闭,正中悬挂着三十六颗巨大的夜明珠,将夜宴照耀如同白昼。
皇室的家宴和民间又有不同,主要表现在它的礼仪繁杂,规矩森严,每个人的座位都由宗正寺根据身份高贵统一安排,宴会期间不得大声喧哗、不得窜座敬酒、不得海吃鲸饮,不得酗酒失态,总之,任何有失身份之事皆不准做。
在座的都是李隆基的儿孙,在皇父皇祖面前,众多皇子皇孙们更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被父皇看了去,个个沉默不语,连头都不敢抬起。
不过也有人不受这些规矩约束,杨花花举杯左右敬酒,笑语声不断。
“陛下,今天是除夕良辰,奴家敬你一杯酒,祝陛下年年有今天,岁岁过平安。”
“呵呵!三姐快人快语,这杯酒朕喝了。”
李隆基举起酒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他又看了看身旁粉腮红润的杨贵妃笑道:“才喝了几杯酒,娘子就醉了吗?”
杨贵妃今晚多喝了几杯,显得她粉腻酥融娇欲滴,她倚在李隆基身上,娇声道:“三郎,你知道妾身不会饮酒,还要妾身连喝三杯,今晚我喝醉了,你可要背我回宫。”
“好!你尽管喝,喝醉了,朕背你回去。”
李隆基心情大好,他又举杯对众人笑道:“今晚都是家里人,大家可随意饮酒,不要太拘束了。”
虽然他频频劝酒,但他的儿孙们却没有一人敢应承,连太子李亨也沉默不语,李隆基的心中有些不快,这时,杨花花却笑道:“陛下,这夜宴有酒无乐怎么行,不如宣一队音乐歌舞来给大家助助兴。”
一句话提醒了李隆基,他连忙笑道:“朕糊涂了,快,宣乐舞!”
片刻,沉香亭内悠扬的乐声响起,一队舞姬翩翩舞入,堂内僵冷的气氛终于开始缓解了,借着音乐和舞姬长袖的掩护,众皇子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庆王李琮作为皇长子,他坐在仅于太子的次席,尽管他和李亨的距离不足五尺,但至始至终他没有和李亨说一句话,就仿佛李亨是他的冤家对头一般,不过最近他们二人的关系确实有些糟糕,起因倒不是对皇位的争夺,皇位的争夺虽是大事,但还不至于让李琮当面摆脸色,至少表面上会过得去。
但扬州发生的事却捅破了两人间那层薄薄遮面纸,旧恨加新仇,两人连最起码的寒暄客气都没有了。
李隆基一边饮酒,一边不露声色地观察着儿子们的情况,长子庆王琮正和四子棣王琰低声谈论着什么,这两年听说长子颇为节制,很少听见他荒淫无度的传言,他的身子也没有从前那般肥胖了,容光焕发,体格强壮。
李隆基不由又向太子望去,太子李亨却形容憔悴,身体羸弱,从进门至今一直低头不语,哪里还有初为太子时的意气飞扬。
李隆基微微暗叹一口气,他也知道是自己将太子逼成了如此模样,一个韦坚案,一个杜有邻案,逼得太子先后休掉了两个妻子,尤其是太子妃,夫妻感情非常深厚,正是这两个大案对太子造成了严重的身心打击,使他一天天憔悴了。
其实哪朝哪代的太子会没有自己的势力?如果一无所有地登基,那才是对社稷稳定的不利,李隆基对这一点也心知肚明,关键是太子不要涉及的军权,如果太子不是因为和皇甫惟明以及王忠嗣交好,他李隆基也不会这般逼迫太子。
尽管李隆基心冷似铁,但在除夕夜,在这么个全家团圆的时刻,他的心中多少泛起了几分父亲的温情,毕竟是自己的儿子。
“亨儿,如果你身体不好,酒就少喝一点。”李隆基柔声道。
李亨几时听过父亲对自己这般发自内心的关心,他鼻子一酸,感动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他连忙颤声道:“谢父皇关心,儿臣会节制饮酒,望父皇也要注意身体。”
李隆基又想起高力士对自己的劝告,便点点头笑道:“父皇本来想让你也搬来兴庆宫,可是兴庆宫太小,你住过来也不方便,这样吧!你可以搬去东宫,好好把身体调养好,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来。”
李亨一怔,随即心中轰然狂喜,自己可以搬去东宫了吗?从开元二十六年他就盼望着这一天了,没想到竟然会在天宝六年除夕夜实现了,他强烈克制住内心的喜悦,谢恩道:“父皇的恩典,儿臣铭刻于心。”
李隆基笑了笑,又对庆王李琮道:“琮儿,听说你很有长进,这让朕感到十分欣慰。”
李琮慌忙道:“父皇,儿臣从前是误交匪人,一时糊涂,儿臣这两年才幡然醒悟,决定痛改前非,决不让父皇失望。”
“你们广交朋友,朕是允许,但一定要交到有识之士,要多结交大唐的栋梁才俊,这样,你们才不会误入歧途,你是长子,这一点更要以身作则,明白吗?”
李琮听父皇的意思,似乎是允许自己广纳贤才,他心中大喜,连忙道:“儿臣谨记父皇的教诲。”
这时,高力士从侧门匆匆走了进来,在李隆基耳边低语几句,李隆基一怔,问道:“死伤多少人?”
“老奴也不清楚。”
“立刻宣李林甫和京兆尹萧炅进宫,向朕禀报此事。”
“老奴遵旨!”
高力士匆匆去了,此时李隆基也无心继续宴会了,除夕之夜突发大火,这无论如何不是一个吉兆,这件事他要立刻弄清楚。
他回头对杨贵妃道:“玉环,朕有事情要处理,你是继续还是回宫休息。”
“臣妾不胜酒力,想回宫休息了。”
“好!你和朕一起走。”
李隆基又交代了太子几句,这才命摆驾回寝宫,他先送杨贵妃回了后宫,自己则向大同殿匆匆而去。
东市的大火烧了不到一个时辰便被扑灭了,原因也已查明,是有人私放孔明灯引发了大火,虽然肇事者已无法找到,但及时扑灭这场大火的有功之臣却不能不提。
连夜,京兆尹萧炅便详详细细写了一份奏折,把东市大火的原因和扑救过程一一罗列,尤其将杨钊的英勇事迹大肆着墨,他刚写完,宫中便来宦官催他进宫了
萧炅匆匆赶到了兴庆宫,这时,李林甫的马车也到了,萧炅连忙高声喊道:“相国留步!”
李林甫回头见是萧炅,便笑道:“萧使君,圣上也召你进宫吗?”
“正是!”
萧炅连忙取出折子,交给李林甫道:“这是今晚东市大火的详情,请相国过目。”
李林甫接过奏折,翻了翻,还给萧炅道:“今晚我们只是口头回答皇上询问,真正的原因我已知晓,不是你写的这么简单,而且你的奏折须经逐级审批后才能递交皇上,今晚你不要拿出来。”
“属下遵命!”
萧炅将折子收了起来,两人一前一后来到了大同殿,在门口稍等片刻,一名宦官出来道:“相国,陛下宣你们进去。”
两人进了御书房,只见李隆基背着手站在窗前,眺望着东市方向,火光已经没有了,只隐隐有黑烟袅袅升起。
“臣李林甫参见陛下!”
“臣萧炅参见陛下!”
李隆基慢慢转过身,问道:“东市的火已经熄灭了吗?”
“回禀陛下,火已经被扑灭了!”李林甫道。
“哦!那损失如何?伤亡多少人?”
李林甫给萧炅使了个眼色,萧炅立刻上前道:“陛下,大火是因为有人放孔明灯引发,烧着了市署,但万年县杨县令及时率衙役赶到,在他们奋勇扑救下,市署只烧了一角,十三间屋舍过火,店铺一家也没有烧着,无人员伤亡,只是一些账簿被烧毁了。”
“杨钊?”
李隆基的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这时,李林甫上前奏道:“陛下,除夕之夜,官民休息,但杨县令却依然上街巡视,兢兢业业,令人敬佩,属下以为东市失火其实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杨县令的尽职尽责,正是他及时赶到,指挥得当,衙役和士兵们全力扑救,才使一场可能焚毁东市的大火被消弭在萌芽中,而且无一人伤亡,这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也由此看出杨县令救火救人的急切,臣建议嘉奖万年县,重赏杨县令。”
李隆基点了点头,“朕知道了,过了新年,你们上一本正式折子,朕会批示。”
“臣遵旨!”
李隆基瞥了一眼李林甫,见他有话要说,便笑道:“相国请说!”
“陛下,东市失火不能光有表彰,也须有惩罚,臣已查明,孔明灯是一群孩童所放,现已无法查到肇事人,但当时巡查营就在旁边,却不加以制止,而且巡查营在东市也发现起火,却不主动扑救,导致火势蔓延,其负有失职之罪,臣建议立即罢免巡查使李庆安之职!”
这时旁边的高力士大吃一惊,怎么最后是由李庆安来顶罪?难道是李庆安哪里得罪李林甫了吗?
他心中狐疑不定,李隆基也愣住了,半天才道:“就算巡察营偶有失职,但也和李庆安无关才对,毕竟这支军队是朕的万骑,他也接手不久,这样让他承担责任,是否不太公平?”
“陛下,巡查营有失职之过,当然不能罪归士卒,李庆安是巡查使,不管他是否知情,但既任其职,则担其责,他若不担责任,又怎么褒奖杨钊?”
李隆基沉默了片刻,便道:“既然相国坚持,那也罢了,他的巡察使也是临时的,就免了罢,除此之外,他的其他职务皆不影响。”
“陛下圣明!”
李隆基淡淡一笑,又对萧炅道:“萧爱卿先退下吧!朕有话要对相国说。”
萧炅退了下去,高力士也下去准备夜点,御书房里只剩下李隆基和李林甫两人,两人都没有说话,气氛显得有些尴尬,不多时高力士端来一碗燕窝羹,放在御案上,“陛下,先吃点东西吧!”
“好!给相国也来一碗。”
“多谢陛下!”
片刻,一名宦官又端一碗燕窝羹,李隆基笑道:“今晚是除夕之夜,却把相国找来问策,只能请相国喝碗燕窝,聊表歉意。”
李林甫也笑道:“那老臣就不客气了。”
两人坐下,不紧不慢地品尝着燕窝,喝完,李隆基接过湿毛巾擦了擦嘴角,又在金盂中漱了口,这才笑着说道:“这几天朕一直在考虑工部尚书和礼部尚书的新人选,已经考虑了一个方案,想请相国一起斟酌一下。”
李林甫的心顿时悬了起来,这才几天功夫,李隆基就将方案定下来了吗?他明白了,其实李隆基早就想好了,甚至在席豫和陆景融未致仕之前,他就已经考虑好了方案,只是李林甫没想到,会在天宝六年的最后一刻揭晓这个答案。
会是什么样的方案?李林甫的脑海仿佛闪电一般,推算出了种种可能,工部尚书一定是杨慎矜,这是不容置疑的,王珙的弹劾不了了之,已经预示了杨慎矜入相的定局,关键是礼部尚书的人选,会是谁?
李林甫心里明白,这个人肯定不会是自己的人,在他推荐陈希烈为左相时便已经决定了这一点,李隆基的帝王之术是不会让自己独揽朝中大权,那会是中间派吗?这是李林甫唯一期盼地结果,杨慎矜为工部尚书,已经给自己竖了一个对头,难道皇上会给自己竖两个对头吗?可能性应该不大。
“陛下的决定,臣坚决支持。”这个时候,李林甫别无选择。
李隆基笑了笑:“朕就知道,相国从来都是支持朕的想法。”
他沉吟一下,便道:“朕打算让户部侍郎杨慎矜为工部尚书,相国可有意见?”
“杨侍郎是名门世家,清名卓著,完全可以胜任,臣没有异议,同时,臣愿推荐万年县杨县令接任户部侍郎一职。”
“杨钊?”李隆基摇了摇头,“户部侍郎之职何其重要,他为官时间太短,还不能胜任此职,而且韦见素任户部左侍郎的时间也不长,经验稍微欠缺,所以,朕考虑调尚书右丞崔翘为户部右侍郎,以他的丰富经验担起户部的重责,相国以为如何?”
这一点倒是出乎李林甫的意料,原以为李隆基会趁机升杨钊为户部侍郎,没想到却调来了崔翘,崔翘是宁王的女婿,属于从龙派,这恐怕就是李隆基的平衡之策了。
不过李林甫关心的是礼部尚书,这才是今晚的核心。
“崔翘从政日久,他的资历足够为户部侍郎,臣没有意见。”
李林甫有意无意地点出了资历问题,这就是告诉李隆基,礼部尚书的资历可是第一重要。
李隆基微微一笑道:“相国提到资历,朕深为赞同,所以朕在考虑礼部尚书人选时,第一便是考虑了资历,朕再三考虑,决定启用原吏部尚书裴宽为礼部尚书。”
李林甫仿佛头顶打了惊雷一般,他惊呆了,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裴宽,那可是他的第一大对头,韦坚案的唯一幸存者,曾被他整得死去活来,下跪向酷吏罗希奭哀求饶命的裴宽居然复出了。
这一刻,李林甫忽然想起了李庆安说的话:‘杨钊无论实力和人脉都远远不是相国的对手,所以圣上会用杨慎矜甚至两个新尚书来做杨钊的挡箭牌。’
一语道破了天机。
李林甫退下去了,李隆基坐在龙榻上半晌不语,似乎在想着什么事情,这时高力士低声道:“陛下,夜已深,回宫吧!”
“好吧!朕也乏了。”
李隆基笑着站起身,他看了一眼高力士,却有意无意地笑道:“李庆安居然得罪了相国,可惜啊!”
马车在黑暗中疾驶,李林甫脸色异常疲惫,他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激,这些年他替李隆基鞍前马后地效劳,替他铲除了一个又一个太子的支持者,可现在王忠嗣刚下狱,他便急不可耐地开始给自己竖对头了,开始削除自己的权力,为将来杨钊上位打下基础,伴君如伴虎,古人不欺啊!
“停车!”李林甫忽然命令道。
马车停了下来,侍卫上前躬身道:“请相国吩咐!”
“去!去把李庆安找来。”
“遵命!”侍卫刚要走,李林甫却又叫住了他。
他叹了一口气,无力地摆了摆手道:“算了,回府吧!”
和普通长安民众一样,大唐天子李隆基在兴庆宫也举办的盛大的除夕夜宴,他的皇子皇孙以及各家王妃近百人参加了皇室的家宴,另外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以及内兄杨铦和杨锜也特邀参加了宴会。
夜宴在沉香亭举行,沉香亭完全是用名贵的沉香木建成,香气缭绕,虽名为亭,但它占地广阔,俨然就是一座小型宫殿,四周种满了牡丹、月季、醒酒草等各种珍稀的花卉草木,亭内的窗户已经封闭,正中悬挂着三十六颗巨大的夜明珠,将夜宴照耀如同白昼。
皇室的家宴和民间又有不同,主要表现在它的礼仪繁杂,规矩森严,每个人的座位都由宗正寺根据身份高贵统一安排,宴会期间不得大声喧哗、不得窜座敬酒、不得海吃鲸饮,不得酗酒失态,总之,任何有失身份之事皆不准做。
在座的都是李隆基的儿孙,在皇父皇祖面前,众多皇子皇孙们更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被父皇看了去,个个沉默不语,连头都不敢抬起。
不过也有人不受这些规矩约束,杨花花举杯左右敬酒,笑语声不断。
“陛下,今天是除夕良辰,奴家敬你一杯酒,祝陛下年年有今天,岁岁过平安。”
“呵呵!三姐快人快语,这杯酒朕喝了。”
李隆基举起酒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他又看了看身旁粉腮红润的杨贵妃笑道:“才喝了几杯酒,娘子就醉了吗?”
杨贵妃今晚多喝了几杯,显得她粉腻酥融娇欲滴,她倚在李隆基身上,娇声道:“三郎,你知道妾身不会饮酒,还要妾身连喝三杯,今晚我喝醉了,你可要背我回宫。”
“好!你尽管喝,喝醉了,朕背你回去。”
李隆基心情大好,他又举杯对众人笑道:“今晚都是家里人,大家可随意饮酒,不要太拘束了。”
虽然他频频劝酒,但他的儿孙们却没有一人敢应承,连太子李亨也沉默不语,李隆基的心中有些不快,这时,杨花花却笑道:“陛下,这夜宴有酒无乐怎么行,不如宣一队音乐歌舞来给大家助助兴。”
一句话提醒了李隆基,他连忙笑道:“朕糊涂了,快,宣乐舞!”
片刻,沉香亭内悠扬的乐声响起,一队舞姬翩翩舞入,堂内僵冷的气氛终于开始缓解了,借着音乐和舞姬长袖的掩护,众皇子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庆王李琮作为皇长子,他坐在仅于太子的次席,尽管他和李亨的距离不足五尺,但至始至终他没有和李亨说一句话,就仿佛李亨是他的冤家对头一般,不过最近他们二人的关系确实有些糟糕,起因倒不是对皇位的争夺,皇位的争夺虽是大事,但还不至于让李琮当面摆脸色,至少表面上会过得去。
但扬州发生的事却捅破了两人间那层薄薄遮面纸,旧恨加新仇,两人连最起码的寒暄客气都没有了。
李隆基一边饮酒,一边不露声色地观察着儿子们的情况,长子庆王琮正和四子棣王琰低声谈论着什么,这两年听说长子颇为节制,很少听见他荒淫无度的传言,他的身子也没有从前那般肥胖了,容光焕发,体格强壮。
李隆基不由又向太子望去,太子李亨却形容憔悴,身体羸弱,从进门至今一直低头不语,哪里还有初为太子时的意气飞扬。
李隆基微微暗叹一口气,他也知道是自己将太子逼成了如此模样,一个韦坚案,一个杜有邻案,逼得太子先后休掉了两个妻子,尤其是太子妃,夫妻感情非常深厚,正是这两个大案对太子造成了严重的身心打击,使他一天天憔悴了。
其实哪朝哪代的太子会没有自己的势力?如果一无所有地登基,那才是对社稷稳定的不利,李隆基对这一点也心知肚明,关键是太子不要涉及的军权,如果太子不是因为和皇甫惟明以及王忠嗣交好,他李隆基也不会这般逼迫太子。
尽管李隆基心冷似铁,但在除夕夜,在这么个全家团圆的时刻,他的心中多少泛起了几分父亲的温情,毕竟是自己的儿子。
“亨儿,如果你身体不好,酒就少喝一点。”李隆基柔声道。
李亨几时听过父亲对自己这般发自内心的关心,他鼻子一酸,感动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他连忙颤声道:“谢父皇关心,儿臣会节制饮酒,望父皇也要注意身体。”
李隆基又想起高力士对自己的劝告,便点点头笑道:“父皇本来想让你也搬来兴庆宫,可是兴庆宫太小,你住过来也不方便,这样吧!你可以搬去东宫,好好把身体调养好,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来。”
李亨一怔,随即心中轰然狂喜,自己可以搬去东宫了吗?从开元二十六年他就盼望着这一天了,没想到竟然会在天宝六年除夕夜实现了,他强烈克制住内心的喜悦,谢恩道:“父皇的恩典,儿臣铭刻于心。”
李隆基笑了笑,又对庆王李琮道:“琮儿,听说你很有长进,这让朕感到十分欣慰。”
李琮慌忙道:“父皇,儿臣从前是误交匪人,一时糊涂,儿臣这两年才幡然醒悟,决定痛改前非,决不让父皇失望。”
“你们广交朋友,朕是允许,但一定要交到有识之士,要多结交大唐的栋梁才俊,这样,你们才不会误入歧途,你是长子,这一点更要以身作则,明白吗?”
李琮听父皇的意思,似乎是允许自己广纳贤才,他心中大喜,连忙道:“儿臣谨记父皇的教诲。”
这时,高力士从侧门匆匆走了进来,在李隆基耳边低语几句,李隆基一怔,问道:“死伤多少人?”
“老奴也不清楚。”
“立刻宣李林甫和京兆尹萧炅进宫,向朕禀报此事。”
“老奴遵旨!”
高力士匆匆去了,此时李隆基也无心继续宴会了,除夕之夜突发大火,这无论如何不是一个吉兆,这件事他要立刻弄清楚。
他回头对杨贵妃道:“玉环,朕有事情要处理,你是继续还是回宫休息。”
“臣妾不胜酒力,想回宫休息了。”
“好!你和朕一起走。”
李隆基又交代了太子几句,这才命摆驾回寝宫,他先送杨贵妃回了后宫,自己则向大同殿匆匆而去。
东市的大火烧了不到一个时辰便被扑灭了,原因也已查明,是有人私放孔明灯引发了大火,虽然肇事者已无法找到,但及时扑灭这场大火的有功之臣却不能不提。
连夜,京兆尹萧炅便详详细细写了一份奏折,把东市大火的原因和扑救过程一一罗列,尤其将杨钊的英勇事迹大肆着墨,他刚写完,宫中便来宦官催他进宫了
萧炅匆匆赶到了兴庆宫,这时,李林甫的马车也到了,萧炅连忙高声喊道:“相国留步!”
李林甫回头见是萧炅,便笑道:“萧使君,圣上也召你进宫吗?”
“正是!”
萧炅连忙取出折子,交给李林甫道:“这是今晚东市大火的详情,请相国过目。”
李林甫接过奏折,翻了翻,还给萧炅道:“今晚我们只是口头回答皇上询问,真正的原因我已知晓,不是你写的这么简单,而且你的奏折须经逐级审批后才能递交皇上,今晚你不要拿出来。”
“属下遵命!”
萧炅将折子收了起来,两人一前一后来到了大同殿,在门口稍等片刻,一名宦官出来道:“相国,陛下宣你们进去。”
两人进了御书房,只见李隆基背着手站在窗前,眺望着东市方向,火光已经没有了,只隐隐有黑烟袅袅升起。
“臣李林甫参见陛下!”
“臣萧炅参见陛下!”
李隆基慢慢转过身,问道:“东市的火已经熄灭了吗?”
“回禀陛下,火已经被扑灭了!”李林甫道。
“哦!那损失如何?伤亡多少人?”
李林甫给萧炅使了个眼色,萧炅立刻上前道:“陛下,大火是因为有人放孔明灯引发,烧着了市署,但万年县杨县令及时率衙役赶到,在他们奋勇扑救下,市署只烧了一角,十三间屋舍过火,店铺一家也没有烧着,无人员伤亡,只是一些账簿被烧毁了。”
“杨钊?”
李隆基的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这时,李林甫上前奏道:“陛下,除夕之夜,官民休息,但杨县令却依然上街巡视,兢兢业业,令人敬佩,属下以为东市失火其实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杨县令的尽职尽责,正是他及时赶到,指挥得当,衙役和士兵们全力扑救,才使一场可能焚毁东市的大火被消弭在萌芽中,而且无一人伤亡,这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也由此看出杨县令救火救人的急切,臣建议嘉奖万年县,重赏杨县令。”
李隆基点了点头,“朕知道了,过了新年,你们上一本正式折子,朕会批示。”
“臣遵旨!”
李隆基瞥了一眼李林甫,见他有话要说,便笑道:“相国请说!”
“陛下,东市失火不能光有表彰,也须有惩罚,臣已查明,孔明灯是一群孩童所放,现已无法查到肇事人,但当时巡查营就在旁边,却不加以制止,而且巡查营在东市也发现起火,却不主动扑救,导致火势蔓延,其负有失职之罪,臣建议立即罢免巡查使李庆安之职!”
这时旁边的高力士大吃一惊,怎么最后是由李庆安来顶罪?难道是李庆安哪里得罪李林甫了吗?
他心中狐疑不定,李隆基也愣住了,半天才道:“就算巡察营偶有失职,但也和李庆安无关才对,毕竟这支军队是朕的万骑,他也接手不久,这样让他承担责任,是否不太公平?”
“陛下,巡查营有失职之过,当然不能罪归士卒,李庆安是巡查使,不管他是否知情,但既任其职,则担其责,他若不担责任,又怎么褒奖杨钊?”
李隆基沉默了片刻,便道:“既然相国坚持,那也罢了,他的巡察使也是临时的,就免了罢,除此之外,他的其他职务皆不影响。”
“陛下圣明!”
李隆基淡淡一笑,又对萧炅道:“萧爱卿先退下吧!朕有话要对相国说。”
萧炅退了下去,高力士也下去准备夜点,御书房里只剩下李隆基和李林甫两人,两人都没有说话,气氛显得有些尴尬,不多时高力士端来一碗燕窝羹,放在御案上,“陛下,先吃点东西吧!”
“好!给相国也来一碗。”
“多谢陛下!”
片刻,一名宦官又端一碗燕窝羹,李隆基笑道:“今晚是除夕之夜,却把相国找来问策,只能请相国喝碗燕窝,聊表歉意。”
李林甫也笑道:“那老臣就不客气了。”
两人坐下,不紧不慢地品尝着燕窝,喝完,李隆基接过湿毛巾擦了擦嘴角,又在金盂中漱了口,这才笑着说道:“这几天朕一直在考虑工部尚书和礼部尚书的新人选,已经考虑了一个方案,想请相国一起斟酌一下。”
李林甫的心顿时悬了起来,这才几天功夫,李隆基就将方案定下来了吗?他明白了,其实李隆基早就想好了,甚至在席豫和陆景融未致仕之前,他就已经考虑好了方案,只是李林甫没想到,会在天宝六年的最后一刻揭晓这个答案。
会是什么样的方案?李林甫的脑海仿佛闪电一般,推算出了种种可能,工部尚书一定是杨慎矜,这是不容置疑的,王珙的弹劾不了了之,已经预示了杨慎矜入相的定局,关键是礼部尚书的人选,会是谁?
李林甫心里明白,这个人肯定不会是自己的人,在他推荐陈希烈为左相时便已经决定了这一点,李隆基的帝王之术是不会让自己独揽朝中大权,那会是中间派吗?这是李林甫唯一期盼地结果,杨慎矜为工部尚书,已经给自己竖了一个对头,难道皇上会给自己竖两个对头吗?可能性应该不大。
“陛下的决定,臣坚决支持。”这个时候,李林甫别无选择。
李隆基笑了笑:“朕就知道,相国从来都是支持朕的想法。”
他沉吟一下,便道:“朕打算让户部侍郎杨慎矜为工部尚书,相国可有意见?”
“杨侍郎是名门世家,清名卓著,完全可以胜任,臣没有异议,同时,臣愿推荐万年县杨县令接任户部侍郎一职。”
“杨钊?”李隆基摇了摇头,“户部侍郎之职何其重要,他为官时间太短,还不能胜任此职,而且韦见素任户部左侍郎的时间也不长,经验稍微欠缺,所以,朕考虑调尚书右丞崔翘为户部右侍郎,以他的丰富经验担起户部的重责,相国以为如何?”
这一点倒是出乎李林甫的意料,原以为李隆基会趁机升杨钊为户部侍郎,没想到却调来了崔翘,崔翘是宁王的女婿,属于从龙派,这恐怕就是李隆基的平衡之策了。
不过李林甫关心的是礼部尚书,这才是今晚的核心。
“崔翘从政日久,他的资历足够为户部侍郎,臣没有意见。”
李林甫有意无意地点出了资历问题,这就是告诉李隆基,礼部尚书的资历可是第一重要。
李隆基微微一笑道:“相国提到资历,朕深为赞同,所以朕在考虑礼部尚书人选时,第一便是考虑了资历,朕再三考虑,决定启用原吏部尚书裴宽为礼部尚书。”
李林甫仿佛头顶打了惊雷一般,他惊呆了,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裴宽,那可是他的第一大对头,韦坚案的唯一幸存者,曾被他整得死去活来,下跪向酷吏罗希奭哀求饶命的裴宽居然复出了。
这一刻,李林甫忽然想起了李庆安说的话:‘杨钊无论实力和人脉都远远不是相国的对手,所以圣上会用杨慎矜甚至两个新尚书来做杨钊的挡箭牌。’
一语道破了天机。
李林甫退下去了,李隆基坐在龙榻上半晌不语,似乎在想着什么事情,这时高力士低声道:“陛下,夜已深,回宫吧!”
“好吧!朕也乏了。”
李隆基笑着站起身,他看了一眼高力士,却有意无意地笑道:“李庆安居然得罪了相国,可惜啊!”
马车在黑暗中疾驶,李林甫脸色异常疲惫,他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激,这些年他替李隆基鞍前马后地效劳,替他铲除了一个又一个太子的支持者,可现在王忠嗣刚下狱,他便急不可耐地开始给自己竖对头了,开始削除自己的权力,为将来杨钊上位打下基础,伴君如伴虎,古人不欺啊!
“停车!”李林甫忽然命令道。
马车停了下来,侍卫上前躬身道:“请相国吩咐!”
“去!去把李庆安找来。”
“遵命!”侍卫刚要走,李林甫却又叫住了他。
他叹了一口气,无力地摆了摆手道:“算了,回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