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的朝会,象往常一样,仍然在董卓的相府里举行。也许是董卓也觉得事关重大,所以他一直紧锁着眉头,直到大臣们到齐之后,他才缓缓抬起头来,对朝廷大臣们提及迁都之事。
“诸位公卿,昔日高祖建都关中,共历十一世,至王莽而乱。光武帝建都洛阳,到现在也是十一世了,又逢何进而乱。按照《石包谶》的说法,应该迁都长安,以上应天意,下顺民心。”
对于迁都的理由,董卓也是想了很久,他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怕了讨伐董卓的联军,是被逼才迁都的。他提出的这种巡回轮说,虽然有些牵强,倒也有几分理由。
董卓的话说完了,可是朝廷大臣们都默不作声,在董卓的屠刀之下,他们很明智地选择了自保。虽然他们反对迁都,可是他们知道自己无论为力。董卓的屠刀教会了他们,沉默是最好的抗争!
然而也有特别不识趣的,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怕死。来自弘农的司徒杨彪,在汉灵帝时期就敢与大宦官王甫争斗,并将王甫捕获下狱,死于杖下。如今董卓妄议迁都,杨彪当然不能容忍。
“迁都改制,是天下大事。殷代盘庚迁都毫邑,就引起殷民的怨恨。从前关中地区遭到王莽的破坏,所以光武帝改在洛阳建都,历时已久,百姓安乐。《石包谶》是一本专谈妖邪的书,怎么能相信使用!自光武中兴以来,已经定都洛阳两百年矣!岂可因二、三谶语,便惊动百姓,积怨万民?且汉世祖宗宗庙、园陵皆在洛阳。一朝迁都长安,莫非将尽弃这些不成?”
迁都毕竟是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大事,董卓早就料到朝廷大臣们会反对。虽然他可以用屠刀让他们屈服,可是他还希望这些朝廷大臣们跟随他一起到长安,来撑起朝廷的面子,因此他不得不跟他们讲道理。
“高祖皇帝等十一陵墓尽在长安,何谓弃汉室宗庙?且宣帝杜陵之侧,有武帝所营建陶社瓷器,陇右又多出良木、营建之材,今可顺势迁洛阳陵墓至长安,使世祖、高祖并存一地,岂不美哉!”
“如今山东叛乱,数十万大军。分属南阳、陈留、河内三处,威慑洛阳,意图不轨。万一某将校偶尔疏忽,为敌军所趁,乃至叛贼饶幸入洛阳,惊扰天子却该如何?叛贼一旦入京师,必定举国齐震,以为汉祚已经不能自保。一旦天下人心乱,必将再现秦末之景。”
“关中肥沃,良将无数,故秦据关中能吞六国。今天子入长安,未战关东叛贼,已经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天子安全,我才能随意指挥兵阵,破击关东二十万贼寇!”
“动天下是很容易的,但再安天下就很困难了。”然而,董卓这些理由并不能说服杨彪等大臣,连太尉黄琬也忍不住向董卓建议道“相国大人,一朝迁都,天下惊动,必将革改今时格局,相国还是再仔细考虑考虑吧。”
董卓的脸色却越来越阴沉,双手情不自禁地握成了拳头。“本相虽令部下防护洛阳八关,隔绝叛贼,然但凡大将者,未战必先虑其败。当今之时。一切应以军事为重,岂可顽固于俗礼繁节。一旦关东众贼强掳天子,伤损国家声名,大汉焉能再威慑四疆?虽未与众贼开战,但是胜败之事不可不早虑也。”
无论董卓如何说理,黄琬、杨彪都有更多的道理等着董卓。他们辩论了许久,某些观望时风的朝廷大臣,以为董卓或能放弃迁都抉择,也都蠢蠢欲动,欲与杨彪、黄琬合势,强行说服董卓。
一直没有说话的荀爽,早已看出朝廷大臣们想要集体劝阻董卓的苗头,暗道一声不好。与董卓交往这么长时间,荀爽已经稍稍了解董卓的性情,凡是他董卓认定的事,肯定要倔犟到底。纵使天下人都反对,只要他以为自己做的是对的,董卓就绝对不会改变心思。若是大臣们强行阻拦,恐怕朝廷上又起血光之灾。
司空荀爽看见董卓已很生气,如果再进一步的激怒他,恐怕他就要当场伤害杨彪、黄琬和众位大臣,他连忙充当和事佬,分开对峙的董卓、黄琬、杨彪。于是和缓地说道。
“你们也不想想,突然迁都,惊扰天子和万民,种种弊病,相国岂能不知?难道相国大人是乐于这样做吗?奈何关东州郡起兵,几十万大军云集洛阳周围,纵然相国大人纵横无敌,也非一朝一夕能够尽数击败关东联军。兵战胜负不可预测,若是一旦天子被俘虏,却是大大损伤天子威严。秦吞六国,汉逐项籍,皆是先据关中,而后虎视中原。今相国所思,多在于兵事考虑,黄公、杨公,众位大人虽然关心国家大势,也当理解相国难处。”
看到司空荀爽为自己说话,董卓的怒气稍稍平息。不过他还是不想放过杨彪、黄琬,冷冷地说道“如今天降异象,乃大臣不尽为臣之责。本相即刻上奏天子,免除黄琬、杨彪的职务。同时任命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
黄琬、杨彪随即站起身来,脸上挂着一丝淡淡的冷笑,什么话也没说,昂首走出了相国府。对于他们来说,也许这是一种解脱,与其天天在屠刀下当官,还不如回家去清闲。
……
听说董卓要迁都,已经升任督军校尉的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也跑去劝说,他们两人仗着董卓多次听从他们的建议,自以为是董卓的心腹,积极的劝说董卓重用黄琬、杨彪,并反对迁都长安。
然而,督军校尉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绝对没有想到,此时的董卓已经将他们列入了奸细名册。黄琬、杨彪反对他迁都,不管言辞多么激烈,他都可以接受,因为那毕竟是他们的真实意图,而对于周毖、伍琼,他就没有那个耐心了。
自董卓进入洛阳之后,由于周毖、伍琼的主动投靠,董卓确实一度将他们列为亲信,两人所有的建议,董卓多依计而行。如命韩馥为冀州牧、孔伷为豫州刺史、刘岱为兖州刺史,袁绍为渤海太守、王匡为东平太守、鲍信为济北相、以及征召天下名士、为党人平反等等,多是周毖、伍琼强烈建议。
可如今关东起兵之州郡,差不多都是周毖、伍琼推荐的士人。董卓早就疑心这一切都是周毖、伍琼两人的布局,或者是袁傅的设计。如今袁傅已经被杀,他岂能放过周毖、伍琼?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在与关东联队决战之前,类如董卓这样的战阵大将,肯定要先根除隐患。
周毖、伍琼两人此时劝说董卓重用黄琬、杨彪,废弃迁都计划,却给了董卓一个借口。他知道大臣们都会反对迁都,不杀人是不足于震慑群臣的,而周毖、伍琼正好是最合适的人选。
“本相初入朝廷。是你们两个劝我为天下党人平反,重用良善之士,如韩馥、孔伷、刘岱、王匡、鲍信等等,我皆一如君愿,尽录用之。而事不过数月,韩馥、孔伷、刘岱、王匡、鲍信等人便欲图谋大不逆之事,试图攻陷洛阳。”
“早就有人提醒于我,说你两人暗通关东众贼,实为关东众贼内应。我念及情谊,不忍你们受关东众贼牵连。谁知你们两人变本加利,却又想阻止迁都大计,协助关东众贼破杀我等,你们两个人多次出卖于我,我又有什么对不起你们!”
董卓恶狠狠地瞪着周毖、伍琼,被欺骗的怒火冲天而起。他实在是不明白,自己对他们两人这么好,他们为什么还要设计害自己。虽然他可以立即下令诛杀他们,不过,他还是想留下时间,让周毖、伍琼为自己辩解,也好让自己知道,他们这是为什么。
“哈哈哈……你以为你是谁!无非一蠢猪耳,也值得我等投靠?”伍琼见董卓大怒,知道董卓再也不会留他,不由得放声大笑,厉声说道“我等推荐才士,皆为大汉江山考虑,岂因你董卓一人而废公心?纵然你今日杀了我等,你的死期也不远矣!”
“孰可忍,孰不可忍。你两人既不顾国家大义,暗中布局以乱于下,又不讲私人情谊,视我董卓为蠢猪,你心中既无我,我又何惜你两人性命?纵然我明日即亡,也要让你两人早死一日。”
董卓杀过无数的人,可是却从来没有觉得这般屈辱。周毖、伍琼临死都没有悔改之意,似乎根本没将他放在心中,董卓也不再多言。即刻命令卫兵诛杀周毖、伍琼,宣扬威势。
眼看周毖、伍琼身死,朝廷大臣们顿时汗流浃背,违心向董卓道歉,并瞬间改变心意,赞同董卓迁都长安决议。在朝廷大臣们的眼中,身为董卓亲信的周毖、伍琼,董卓就能随意斩杀,何况他们这些不相干的?
“报……校尉大人,骠骑将军急信。”关羽率领大军正在草原上疾驰,突然有传令兵跑了过来,递给关羽一封信件,着急地说道“校尉大人,这是骠骑将军的飞鹰传书,上有紧急两字。”
关羽连忙接过信件,仔细看了一眼,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原来,公孙度绕道青州,渡海回到了辽东。当他兴致勃勃地赶到辽东太守府上任的时候,却被郡丞高季、郡尉孙汝、郡曹钟召告之,辽东郡监察御史会议已经决定不再设太守一职,因此他们不能接受公孙度为辽东太守。
公孙度早就料到他不会顺利接任,所以他并没有与他们三人理论,转身就离开了太守府。可就在当天晚上,公孙家族的家丁们混进了襄平城,一举攻占了太守府,将郡丞高季、郡尉孙汝、郡曹钟召抓了起来,并迅速控制了全城。
由于幽州境内和周边的鲜卑人、乌桓人、高句丽人等都已经被平定,所以关羽、张飞的辽东联队几乎全部开进了大漠,去对付大漠里的鲜卑人去了。而留在辽东境内的,仅仅只有郡国兵和屯田兵。
得知公孙度占据了辽东,周永非常恼火。他既为郡丞高季、郡尉孙汝、郡曹钟召守不住辽东而生气,也为自己忘记了公孙度这么个枭雄而郁闷。所以他立即命令关羽派兵赶走公孙度,夺回辽东城。
可是周永在盛怒之下又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关羽可是一个铁杆的汉朝粉丝。公孙度是朝廷任命的太守,怎么能说赶走就赶走?他本来对周永提出的选举皇帝就有些不满,再让他去驱赶朝廷官吏,他如何能接受?
“将军大人有什么急事?看把你愁的!”就在这时,张飞和荀攸赶了过来。张飞看到关羽紧锁眉头。以为要跟鲜卑人开战了,不由得大声说道“早就该动手了,不把这些鲜卑人消灭干净,我们就不得安宁。”
关羽没有说话,而是把信件递给了张飞。
“啊……该死有公孙度,竟敢夺占我们的辽东城,我看他是活得不耐烦了。”张飞可没有那么多顾虑,他把信件递给了荀攸,接着说道“反正现在也不打鲜卑人,我立即回辽东一趟,收拾收拾这个公孙度。”
荀攸看完急信,立即明白了关羽为什么紧锁着眉头,不由得露出了一丝苦笑。如今他还是朝廷通辑的逆贼,早已经对那个朝廷失去了兴趣。他对关羽的心事不以为然,冲着张飞点了点头。
“张飞大人说得对,辽东太守府的官吏可是辽东监察御史会议选举的,只有辽东监察御史会议才有权罢免。任何人驱逐辽东官吏,就是对监察御史会议的藐视,同时也是对我们幽州骑兵的藐视。我建议立即派遣一个大队的骑兵,将公孙度赶出辽东。”
“杀鸡焉用牛刀?那公孙度无非有几个家丁族兵,一群土鸡瓦狗而已!我只需要带着我自己的亲兵回去,定然将公孙度吓得屁滚尿流,哪里用得着一个骑兵大队?”
张飞很有些愤愤然,似乎荀攸侮辱了他的威名。按照周永军队的建制,象关羽、张飞、荀攸这样联队一级的将领,各配备有一百五十多个亲兵。都是些精挑细选的百战精锐,他怎么会把公孙度放在眼里?
再说,只要张飞回到辽东,辽东各县的县兵、屯田兵哪个敢不服他?只要他一声号令,就可以将辽东城包围起来,说不定城内就会有人打开城门,迎接张飞进城。
“呵呵……张飞兄弟,我可不是小看你的威名。只是公孙度袭击辽东城,挑战了幽州骑兵的尊严,决不能仅仅只是赶走他了事。我们一定要用牛刀杀鸡,大起雄兵,浩浩荡荡地开进辽东,以万千雷霆之势镇压公孙度。要让天下人知道,谁敢与幽州为敌,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好!想不到你一个文弱的书生,也有这般豪气!”
张飞举起大手,就要朝荀攸的身上拍去,却不料荀攸早有防备,双腿一夹马腹,打马就跑。他可不象那些武将,喜欢拍来拍去的。就他那身子骨,要是让张飞拍一下,还不得散了架?
“好吧,张飞兄弟,就让王英、王杰大队随你回去一趟,我们幽州骑兵的尊严是不容挑战的。不过,公孙度毕竟是朝廷任命的辽东太守,赶走他也就罢了,没必要牵扯到整个公孙家族。”
关羽一看张飞、荀攸的态度,就明白不赶走公孙度是绝对不行的。何况辽东也是他的防区,公孙度袭击辽东,不仅仅是挑战了幽州骑兵的尊严,同时也挑战了他的尊严。
“关羽兄弟,当今天子是董卓扶持的傀儡,当今的朝廷是董卓一手把持的朝廷,我们并不承认董卓的朝廷,也不承认董卓的任何命令。所以,公孙度的那一纸诏书就是一张废纸,对我们不起任何作用。”
荀攸可不想让张飞有所顾虑。立即出言打断了关羽的话。他看了看关羽,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他在想是不是该提醒一下骠骑将军,象关羽这样对上级命令持怀疑态度的将领还有没有必要放在主将的位置上。
“呵呵……张飞兄弟,你自己看着办吧。”
关羽尴尬地笑了笑,就不再说话。其实关羽现在也很矛盾,他当然痛恨董卓,可是他也不知道,现在是该尊崇逃亡的少帝呢?还是尊崇董卓所立的献帝,也许骠骑将军是对的,不如由监察御史再选一个皇帝。当做,这个皇帝必需姓刘,毕竟这大汉是人家刘家的。
……
张飞可没有关羽那么多的心思,不管谁当皇帝。他只听骠骑将军的。至于骠骑将军听谁的,那就不是他操心的事了。他当即就带着王英、王杰骑兵大队出发了,日夜兼程地朝辽东赶去。
辽东联队将士们的家属几乎都在辽东城内,一听说自己的家人现在已经处在敌人的控制之下,将士们立即心急如焚,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辽东城下。所以一路之上几乎是马不停蹄,一千多里路,仅仅用了五天就赶到了辽东境内。
张飞一进入辽东,立即命令传令兵通知辽东十一县,命令各县的县尉带领县兵赶到襄平城下,与张飞的大军汇合。三天之内不到者,将视为叛逆。届时予欲剿灭。
关羽、张飞镇守辽东已有五年之久了,当初他们消灭境内的乌桓人、鲜卑人、以及马贼,后又平定高句丽,可是咸震辽东,威名远播。其血腥的杀戮不仅令敌人胆寒,连自己人也震憾。
由于周永实行的是三长负责制度,所以公孙度占据辽东之后,并没有能够立即占据辽东各县,而公孙度也没有能力立即去攻打他们。只是派人去各县宣示公孙度的命令,可是各县都还在等待,他们不相信骠骑将军会放让公孙度占据辽东。
各县的县尉接到张飞的命令,那些对公孙度不满的当然欣喜若狂,就是那些还在犹豫、或者准备投靠公孙度的,立即改变了态度,当即点起兵马往襄平城赶来,他们可不敢惹火了张飞。要是真让张飞当叛贼剿灭了,他们连个伸冤的地方都没有。
……
公孙家族是幽州的大族,自从周永主政幽州,家族势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虽然有很多公孙家族的人进入了监察御史会议,但也只是少数,不足于影响整个监察御史会议制度。
而公孙度本是辽东襄平人,跟随父亲到了玄菟,受到玄菟太守公孙琙赏识,助他就师学习并娶妻生子。后来被举孝廉,成为玄菟郡的一个小吏。由于他经营有道,又受到公孙琙提拔和推荐,很快就升到了朝廷。
在朝廷里,公孙度被任命为尚书郎,后曾任冀州刺史,地位崇高,成为一个显赫的人物。但受人谣言,又被免职。直到中平六年,董卓把持朝廷,受同乡的徐荣推荐,董卓出于算计周永的目的,命令其为辽东太守,这时他才得以复出。
这天中午,公孙度正在太守府和他的亲信柳毅、李敏商量事情,忽然间西北方向传来隆隆的响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公孙度感觉到襄平城似乎也在轻轻的震动起来。他不由得站了起来,望着西北方向皱起了眉头。
“是打雷吗?”
柳毅、李敏摇摇头,他们的脸色都变得异常的肃穆。这不是打雷,这是马蹄声,密集的大部队骑兵发出的马蹄声。根据这隆隆的马蹄声判断,来袭的骑兵至少在一万五千人以上。
“铛铛铛……”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外面也传来了急促的铜锣声,一阵紧似一阵。显得非常地惊恐、非常的刺耳。这是大量敌人到来的信号,而且敲锣的人似乎已经吓破了胆,完全没有了法。
“肯定是幽州骑兵来了。”
李敏苦笑着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丝痛楚。李敏也是一个将领。一直是公孙度的长史,也曾经参加过平定黄巾的战斗,对于骑兵并不陌生。如今幽州附近几乎都被周永平定,除了周永的骑兵,恐怕不会有二家这么庞大的队伍。
果然,没等多长时间,太守府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原来是公孙度的家丁急匆匆的赶来,大声报告“老爷,大批幽州骑兵杀到,领兵的将领正是周永手下大将张飞。初步估计,幽州骑兵的数量差不多有二万人。”
公孙度情不自禁的倒吸一口冷气,柳毅、李敏也都面面相觑,果然是幽州骑兵来了。周永的反应还真快,而且还这么强烈,为了一个小小的辽东城,竟然派来了近二万骑兵!
“走,我们到城墙上去看看。”
公孙度强作镇静,挥挥手让家丁回到城墙上去,然后带着柳毅、李敏,一起向西城门赶去。由于刚来辽东,他还没有时间建立一套斑底,除了他的家丁和族人以外,公孙度也就只有柳毅和李敏两个亲信了,有什么事情也得拉上他们俩。
由于公孙度的到来,襄平城本来就很不平静。如今被这报警的铜锣声一震,城里更加慌乱了。不过,公孙度从百姓的眼神中并没有看到恐惧,相反,他们似乎还有些期盼。
城里跑动的,只有公孙度的家丁和族人,他们的人数并不多,所有公孙家族的家丁加起来,也不过一千多人。不过他们还控制了二千多辽东的郡兵,守卫城墙应该勉强应付了。
公孙度爬上城墙,看着黑压压的幽州骑兵,立即感受到了那种难以名状的压力。他来幽州的时候,就料到了来自幽州骑兵的阻力,也做好了应对周永报复的准备,可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他还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过幸好是在高高的城墙上,虽然他有些紧张,可是他也知道幽州骑兵冲不上来。如果是在平原地区,突然看到骑兵密密麻麻的在自己的眼前展开,即使再勇敢的人,恐怕都要崩溃的。
幽州骑兵虽然人数差不多有二万之众,队列却是十分的整齐,十分的寂静。幽州骑兵高高地举起手中的朴刀,锋利的刀刃映照着耀眼的光芒,倒映在襄平的城墙上,发出冲天的杀气。
柳毅、李敏凳上城墙,脸色凛然的看着缓慢展开的幽州骑兵,心中也有些惊慌。这支消灭了乌桓人、征服了高句丽人、打跑了鲜卑人的军队,其浓浓的杀气着实让他们胆寒。
公孙度回过头来,只见他的家丁和族人们也都感受到了来自幽州骑兵的压力。本来他们就不是真正的战士,在强悍的幽州骑兵面前更是显得惊慌失措。因为他们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幽州骑兵。
他们可都是辽东人,亲眼见到过幽州骑兵的凶悍。幽州境内的乌桓人、鲜卑人曾经猖獗百年,可就是在幽州骑兵的战刀之下,他们除了死亡,就只有投降,没有任何人敢对幽州骑兵说个不字。
“太守大人,传言幽州骑兵异常凶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柳毅看着张飞大军,不禁打了个寒颤“看那张飞来势凶猛,太守大人还是早着打算,先派个人问问张飞吧。”
不用柳毅提醒,公孙度也明白事态严重。他思虑再三,决定还是派了一个小吏,来问问张飞为何兵围襄平。他现在毕竟是朝廷任命的太守,谅张飞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只不过他忘记了,幽州现在根本不承认董卓的朝廷。
襄平暴动
“诸位公卿,昔日高祖建都关中,共历十一世,至王莽而乱。光武帝建都洛阳,到现在也是十一世了,又逢何进而乱。按照《石包谶》的说法,应该迁都长安,以上应天意,下顺民心。”
对于迁都的理由,董卓也是想了很久,他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怕了讨伐董卓的联军,是被逼才迁都的。他提出的这种巡回轮说,虽然有些牵强,倒也有几分理由。
董卓的话说完了,可是朝廷大臣们都默不作声,在董卓的屠刀之下,他们很明智地选择了自保。虽然他们反对迁都,可是他们知道自己无论为力。董卓的屠刀教会了他们,沉默是最好的抗争!
然而也有特别不识趣的,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怕死。来自弘农的司徒杨彪,在汉灵帝时期就敢与大宦官王甫争斗,并将王甫捕获下狱,死于杖下。如今董卓妄议迁都,杨彪当然不能容忍。
“迁都改制,是天下大事。殷代盘庚迁都毫邑,就引起殷民的怨恨。从前关中地区遭到王莽的破坏,所以光武帝改在洛阳建都,历时已久,百姓安乐。《石包谶》是一本专谈妖邪的书,怎么能相信使用!自光武中兴以来,已经定都洛阳两百年矣!岂可因二、三谶语,便惊动百姓,积怨万民?且汉世祖宗宗庙、园陵皆在洛阳。一朝迁都长安,莫非将尽弃这些不成?”
迁都毕竟是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大事,董卓早就料到朝廷大臣们会反对。虽然他可以用屠刀让他们屈服,可是他还希望这些朝廷大臣们跟随他一起到长安,来撑起朝廷的面子,因此他不得不跟他们讲道理。
“高祖皇帝等十一陵墓尽在长安,何谓弃汉室宗庙?且宣帝杜陵之侧,有武帝所营建陶社瓷器,陇右又多出良木、营建之材,今可顺势迁洛阳陵墓至长安,使世祖、高祖并存一地,岂不美哉!”
“如今山东叛乱,数十万大军。分属南阳、陈留、河内三处,威慑洛阳,意图不轨。万一某将校偶尔疏忽,为敌军所趁,乃至叛贼饶幸入洛阳,惊扰天子却该如何?叛贼一旦入京师,必定举国齐震,以为汉祚已经不能自保。一旦天下人心乱,必将再现秦末之景。”
“关中肥沃,良将无数,故秦据关中能吞六国。今天子入长安,未战关东叛贼,已经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天子安全,我才能随意指挥兵阵,破击关东二十万贼寇!”
“动天下是很容易的,但再安天下就很困难了。”然而,董卓这些理由并不能说服杨彪等大臣,连太尉黄琬也忍不住向董卓建议道“相国大人,一朝迁都,天下惊动,必将革改今时格局,相国还是再仔细考虑考虑吧。”
董卓的脸色却越来越阴沉,双手情不自禁地握成了拳头。“本相虽令部下防护洛阳八关,隔绝叛贼,然但凡大将者,未战必先虑其败。当今之时。一切应以军事为重,岂可顽固于俗礼繁节。一旦关东众贼强掳天子,伤损国家声名,大汉焉能再威慑四疆?虽未与众贼开战,但是胜败之事不可不早虑也。”
无论董卓如何说理,黄琬、杨彪都有更多的道理等着董卓。他们辩论了许久,某些观望时风的朝廷大臣,以为董卓或能放弃迁都抉择,也都蠢蠢欲动,欲与杨彪、黄琬合势,强行说服董卓。
一直没有说话的荀爽,早已看出朝廷大臣们想要集体劝阻董卓的苗头,暗道一声不好。与董卓交往这么长时间,荀爽已经稍稍了解董卓的性情,凡是他董卓认定的事,肯定要倔犟到底。纵使天下人都反对,只要他以为自己做的是对的,董卓就绝对不会改变心思。若是大臣们强行阻拦,恐怕朝廷上又起血光之灾。
司空荀爽看见董卓已很生气,如果再进一步的激怒他,恐怕他就要当场伤害杨彪、黄琬和众位大臣,他连忙充当和事佬,分开对峙的董卓、黄琬、杨彪。于是和缓地说道。
“你们也不想想,突然迁都,惊扰天子和万民,种种弊病,相国岂能不知?难道相国大人是乐于这样做吗?奈何关东州郡起兵,几十万大军云集洛阳周围,纵然相国大人纵横无敌,也非一朝一夕能够尽数击败关东联军。兵战胜负不可预测,若是一旦天子被俘虏,却是大大损伤天子威严。秦吞六国,汉逐项籍,皆是先据关中,而后虎视中原。今相国所思,多在于兵事考虑,黄公、杨公,众位大人虽然关心国家大势,也当理解相国难处。”
看到司空荀爽为自己说话,董卓的怒气稍稍平息。不过他还是不想放过杨彪、黄琬,冷冷地说道“如今天降异象,乃大臣不尽为臣之责。本相即刻上奏天子,免除黄琬、杨彪的职务。同时任命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
黄琬、杨彪随即站起身来,脸上挂着一丝淡淡的冷笑,什么话也没说,昂首走出了相国府。对于他们来说,也许这是一种解脱,与其天天在屠刀下当官,还不如回家去清闲。
……
听说董卓要迁都,已经升任督军校尉的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也跑去劝说,他们两人仗着董卓多次听从他们的建议,自以为是董卓的心腹,积极的劝说董卓重用黄琬、杨彪,并反对迁都长安。
然而,督军校尉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绝对没有想到,此时的董卓已经将他们列入了奸细名册。黄琬、杨彪反对他迁都,不管言辞多么激烈,他都可以接受,因为那毕竟是他们的真实意图,而对于周毖、伍琼,他就没有那个耐心了。
自董卓进入洛阳之后,由于周毖、伍琼的主动投靠,董卓确实一度将他们列为亲信,两人所有的建议,董卓多依计而行。如命韩馥为冀州牧、孔伷为豫州刺史、刘岱为兖州刺史,袁绍为渤海太守、王匡为东平太守、鲍信为济北相、以及征召天下名士、为党人平反等等,多是周毖、伍琼强烈建议。
可如今关东起兵之州郡,差不多都是周毖、伍琼推荐的士人。董卓早就疑心这一切都是周毖、伍琼两人的布局,或者是袁傅的设计。如今袁傅已经被杀,他岂能放过周毖、伍琼?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在与关东联队决战之前,类如董卓这样的战阵大将,肯定要先根除隐患。
周毖、伍琼两人此时劝说董卓重用黄琬、杨彪,废弃迁都计划,却给了董卓一个借口。他知道大臣们都会反对迁都,不杀人是不足于震慑群臣的,而周毖、伍琼正好是最合适的人选。
“本相初入朝廷。是你们两个劝我为天下党人平反,重用良善之士,如韩馥、孔伷、刘岱、王匡、鲍信等等,我皆一如君愿,尽录用之。而事不过数月,韩馥、孔伷、刘岱、王匡、鲍信等人便欲图谋大不逆之事,试图攻陷洛阳。”
“早就有人提醒于我,说你两人暗通关东众贼,实为关东众贼内应。我念及情谊,不忍你们受关东众贼牵连。谁知你们两人变本加利,却又想阻止迁都大计,协助关东众贼破杀我等,你们两个人多次出卖于我,我又有什么对不起你们!”
董卓恶狠狠地瞪着周毖、伍琼,被欺骗的怒火冲天而起。他实在是不明白,自己对他们两人这么好,他们为什么还要设计害自己。虽然他可以立即下令诛杀他们,不过,他还是想留下时间,让周毖、伍琼为自己辩解,也好让自己知道,他们这是为什么。
“哈哈哈……你以为你是谁!无非一蠢猪耳,也值得我等投靠?”伍琼见董卓大怒,知道董卓再也不会留他,不由得放声大笑,厉声说道“我等推荐才士,皆为大汉江山考虑,岂因你董卓一人而废公心?纵然你今日杀了我等,你的死期也不远矣!”
“孰可忍,孰不可忍。你两人既不顾国家大义,暗中布局以乱于下,又不讲私人情谊,视我董卓为蠢猪,你心中既无我,我又何惜你两人性命?纵然我明日即亡,也要让你两人早死一日。”
董卓杀过无数的人,可是却从来没有觉得这般屈辱。周毖、伍琼临死都没有悔改之意,似乎根本没将他放在心中,董卓也不再多言。即刻命令卫兵诛杀周毖、伍琼,宣扬威势。
眼看周毖、伍琼身死,朝廷大臣们顿时汗流浃背,违心向董卓道歉,并瞬间改变心意,赞同董卓迁都长安决议。在朝廷大臣们的眼中,身为董卓亲信的周毖、伍琼,董卓就能随意斩杀,何况他们这些不相干的?
“报……校尉大人,骠骑将军急信。”关羽率领大军正在草原上疾驰,突然有传令兵跑了过来,递给关羽一封信件,着急地说道“校尉大人,这是骠骑将军的飞鹰传书,上有紧急两字。”
关羽连忙接过信件,仔细看了一眼,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原来,公孙度绕道青州,渡海回到了辽东。当他兴致勃勃地赶到辽东太守府上任的时候,却被郡丞高季、郡尉孙汝、郡曹钟召告之,辽东郡监察御史会议已经决定不再设太守一职,因此他们不能接受公孙度为辽东太守。
公孙度早就料到他不会顺利接任,所以他并没有与他们三人理论,转身就离开了太守府。可就在当天晚上,公孙家族的家丁们混进了襄平城,一举攻占了太守府,将郡丞高季、郡尉孙汝、郡曹钟召抓了起来,并迅速控制了全城。
由于幽州境内和周边的鲜卑人、乌桓人、高句丽人等都已经被平定,所以关羽、张飞的辽东联队几乎全部开进了大漠,去对付大漠里的鲜卑人去了。而留在辽东境内的,仅仅只有郡国兵和屯田兵。
得知公孙度占据了辽东,周永非常恼火。他既为郡丞高季、郡尉孙汝、郡曹钟召守不住辽东而生气,也为自己忘记了公孙度这么个枭雄而郁闷。所以他立即命令关羽派兵赶走公孙度,夺回辽东城。
可是周永在盛怒之下又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关羽可是一个铁杆的汉朝粉丝。公孙度是朝廷任命的太守,怎么能说赶走就赶走?他本来对周永提出的选举皇帝就有些不满,再让他去驱赶朝廷官吏,他如何能接受?
“将军大人有什么急事?看把你愁的!”就在这时,张飞和荀攸赶了过来。张飞看到关羽紧锁眉头。以为要跟鲜卑人开战了,不由得大声说道“早就该动手了,不把这些鲜卑人消灭干净,我们就不得安宁。”
关羽没有说话,而是把信件递给了张飞。
“啊……该死有公孙度,竟敢夺占我们的辽东城,我看他是活得不耐烦了。”张飞可没有那么多顾虑,他把信件递给了荀攸,接着说道“反正现在也不打鲜卑人,我立即回辽东一趟,收拾收拾这个公孙度。”
荀攸看完急信,立即明白了关羽为什么紧锁着眉头,不由得露出了一丝苦笑。如今他还是朝廷通辑的逆贼,早已经对那个朝廷失去了兴趣。他对关羽的心事不以为然,冲着张飞点了点头。
“张飞大人说得对,辽东太守府的官吏可是辽东监察御史会议选举的,只有辽东监察御史会议才有权罢免。任何人驱逐辽东官吏,就是对监察御史会议的藐视,同时也是对我们幽州骑兵的藐视。我建议立即派遣一个大队的骑兵,将公孙度赶出辽东。”
“杀鸡焉用牛刀?那公孙度无非有几个家丁族兵,一群土鸡瓦狗而已!我只需要带着我自己的亲兵回去,定然将公孙度吓得屁滚尿流,哪里用得着一个骑兵大队?”
张飞很有些愤愤然,似乎荀攸侮辱了他的威名。按照周永军队的建制,象关羽、张飞、荀攸这样联队一级的将领,各配备有一百五十多个亲兵。都是些精挑细选的百战精锐,他怎么会把公孙度放在眼里?
再说,只要张飞回到辽东,辽东各县的县兵、屯田兵哪个敢不服他?只要他一声号令,就可以将辽东城包围起来,说不定城内就会有人打开城门,迎接张飞进城。
“呵呵……张飞兄弟,我可不是小看你的威名。只是公孙度袭击辽东城,挑战了幽州骑兵的尊严,决不能仅仅只是赶走他了事。我们一定要用牛刀杀鸡,大起雄兵,浩浩荡荡地开进辽东,以万千雷霆之势镇压公孙度。要让天下人知道,谁敢与幽州为敌,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好!想不到你一个文弱的书生,也有这般豪气!”
张飞举起大手,就要朝荀攸的身上拍去,却不料荀攸早有防备,双腿一夹马腹,打马就跑。他可不象那些武将,喜欢拍来拍去的。就他那身子骨,要是让张飞拍一下,还不得散了架?
“好吧,张飞兄弟,就让王英、王杰大队随你回去一趟,我们幽州骑兵的尊严是不容挑战的。不过,公孙度毕竟是朝廷任命的辽东太守,赶走他也就罢了,没必要牵扯到整个公孙家族。”
关羽一看张飞、荀攸的态度,就明白不赶走公孙度是绝对不行的。何况辽东也是他的防区,公孙度袭击辽东,不仅仅是挑战了幽州骑兵的尊严,同时也挑战了他的尊严。
“关羽兄弟,当今天子是董卓扶持的傀儡,当今的朝廷是董卓一手把持的朝廷,我们并不承认董卓的朝廷,也不承认董卓的任何命令。所以,公孙度的那一纸诏书就是一张废纸,对我们不起任何作用。”
荀攸可不想让张飞有所顾虑。立即出言打断了关羽的话。他看了看关羽,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他在想是不是该提醒一下骠骑将军,象关羽这样对上级命令持怀疑态度的将领还有没有必要放在主将的位置上。
“呵呵……张飞兄弟,你自己看着办吧。”
关羽尴尬地笑了笑,就不再说话。其实关羽现在也很矛盾,他当然痛恨董卓,可是他也不知道,现在是该尊崇逃亡的少帝呢?还是尊崇董卓所立的献帝,也许骠骑将军是对的,不如由监察御史再选一个皇帝。当做,这个皇帝必需姓刘,毕竟这大汉是人家刘家的。
……
张飞可没有关羽那么多的心思,不管谁当皇帝。他只听骠骑将军的。至于骠骑将军听谁的,那就不是他操心的事了。他当即就带着王英、王杰骑兵大队出发了,日夜兼程地朝辽东赶去。
辽东联队将士们的家属几乎都在辽东城内,一听说自己的家人现在已经处在敌人的控制之下,将士们立即心急如焚,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辽东城下。所以一路之上几乎是马不停蹄,一千多里路,仅仅用了五天就赶到了辽东境内。
张飞一进入辽东,立即命令传令兵通知辽东十一县,命令各县的县尉带领县兵赶到襄平城下,与张飞的大军汇合。三天之内不到者,将视为叛逆。届时予欲剿灭。
关羽、张飞镇守辽东已有五年之久了,当初他们消灭境内的乌桓人、鲜卑人、以及马贼,后又平定高句丽,可是咸震辽东,威名远播。其血腥的杀戮不仅令敌人胆寒,连自己人也震憾。
由于周永实行的是三长负责制度,所以公孙度占据辽东之后,并没有能够立即占据辽东各县,而公孙度也没有能力立即去攻打他们。只是派人去各县宣示公孙度的命令,可是各县都还在等待,他们不相信骠骑将军会放让公孙度占据辽东。
各县的县尉接到张飞的命令,那些对公孙度不满的当然欣喜若狂,就是那些还在犹豫、或者准备投靠公孙度的,立即改变了态度,当即点起兵马往襄平城赶来,他们可不敢惹火了张飞。要是真让张飞当叛贼剿灭了,他们连个伸冤的地方都没有。
……
公孙家族是幽州的大族,自从周永主政幽州,家族势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虽然有很多公孙家族的人进入了监察御史会议,但也只是少数,不足于影响整个监察御史会议制度。
而公孙度本是辽东襄平人,跟随父亲到了玄菟,受到玄菟太守公孙琙赏识,助他就师学习并娶妻生子。后来被举孝廉,成为玄菟郡的一个小吏。由于他经营有道,又受到公孙琙提拔和推荐,很快就升到了朝廷。
在朝廷里,公孙度被任命为尚书郎,后曾任冀州刺史,地位崇高,成为一个显赫的人物。但受人谣言,又被免职。直到中平六年,董卓把持朝廷,受同乡的徐荣推荐,董卓出于算计周永的目的,命令其为辽东太守,这时他才得以复出。
这天中午,公孙度正在太守府和他的亲信柳毅、李敏商量事情,忽然间西北方向传来隆隆的响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公孙度感觉到襄平城似乎也在轻轻的震动起来。他不由得站了起来,望着西北方向皱起了眉头。
“是打雷吗?”
柳毅、李敏摇摇头,他们的脸色都变得异常的肃穆。这不是打雷,这是马蹄声,密集的大部队骑兵发出的马蹄声。根据这隆隆的马蹄声判断,来袭的骑兵至少在一万五千人以上。
“铛铛铛……”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外面也传来了急促的铜锣声,一阵紧似一阵。显得非常地惊恐、非常的刺耳。这是大量敌人到来的信号,而且敲锣的人似乎已经吓破了胆,完全没有了法。
“肯定是幽州骑兵来了。”
李敏苦笑着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丝痛楚。李敏也是一个将领。一直是公孙度的长史,也曾经参加过平定黄巾的战斗,对于骑兵并不陌生。如今幽州附近几乎都被周永平定,除了周永的骑兵,恐怕不会有二家这么庞大的队伍。
果然,没等多长时间,太守府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原来是公孙度的家丁急匆匆的赶来,大声报告“老爷,大批幽州骑兵杀到,领兵的将领正是周永手下大将张飞。初步估计,幽州骑兵的数量差不多有二万人。”
公孙度情不自禁的倒吸一口冷气,柳毅、李敏也都面面相觑,果然是幽州骑兵来了。周永的反应还真快,而且还这么强烈,为了一个小小的辽东城,竟然派来了近二万骑兵!
“走,我们到城墙上去看看。”
公孙度强作镇静,挥挥手让家丁回到城墙上去,然后带着柳毅、李敏,一起向西城门赶去。由于刚来辽东,他还没有时间建立一套斑底,除了他的家丁和族人以外,公孙度也就只有柳毅和李敏两个亲信了,有什么事情也得拉上他们俩。
由于公孙度的到来,襄平城本来就很不平静。如今被这报警的铜锣声一震,城里更加慌乱了。不过,公孙度从百姓的眼神中并没有看到恐惧,相反,他们似乎还有些期盼。
城里跑动的,只有公孙度的家丁和族人,他们的人数并不多,所有公孙家族的家丁加起来,也不过一千多人。不过他们还控制了二千多辽东的郡兵,守卫城墙应该勉强应付了。
公孙度爬上城墙,看着黑压压的幽州骑兵,立即感受到了那种难以名状的压力。他来幽州的时候,就料到了来自幽州骑兵的阻力,也做好了应对周永报复的准备,可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他还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过幸好是在高高的城墙上,虽然他有些紧张,可是他也知道幽州骑兵冲不上来。如果是在平原地区,突然看到骑兵密密麻麻的在自己的眼前展开,即使再勇敢的人,恐怕都要崩溃的。
幽州骑兵虽然人数差不多有二万之众,队列却是十分的整齐,十分的寂静。幽州骑兵高高地举起手中的朴刀,锋利的刀刃映照着耀眼的光芒,倒映在襄平的城墙上,发出冲天的杀气。
柳毅、李敏凳上城墙,脸色凛然的看着缓慢展开的幽州骑兵,心中也有些惊慌。这支消灭了乌桓人、征服了高句丽人、打跑了鲜卑人的军队,其浓浓的杀气着实让他们胆寒。
公孙度回过头来,只见他的家丁和族人们也都感受到了来自幽州骑兵的压力。本来他们就不是真正的战士,在强悍的幽州骑兵面前更是显得惊慌失措。因为他们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幽州骑兵。
他们可都是辽东人,亲眼见到过幽州骑兵的凶悍。幽州境内的乌桓人、鲜卑人曾经猖獗百年,可就是在幽州骑兵的战刀之下,他们除了死亡,就只有投降,没有任何人敢对幽州骑兵说个不字。
“太守大人,传言幽州骑兵异常凶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柳毅看着张飞大军,不禁打了个寒颤“看那张飞来势凶猛,太守大人还是早着打算,先派个人问问张飞吧。”
不用柳毅提醒,公孙度也明白事态严重。他思虑再三,决定还是派了一个小吏,来问问张飞为何兵围襄平。他现在毕竟是朝廷任命的太守,谅张飞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只不过他忘记了,幽州现在根本不承认董卓的朝廷。
襄平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