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傅颜一听大怒,对李燕吼道:“你想反水是不是?前燕待我们不薄,就是战死,也不能做对不起燕国的事情。再好的兄弟,我也不会容忍叛国。你……你……要是反水,那就先把我杀死。”
李燕摇了摇头:“你我兄弟一场,怎会害你呢?为了林渚的官兵和百姓,只能对不起大哥了。”
于是李燕对剩余官兵大声地吼道:“林渚的官兵听着,是汉人的,就不要再打了,汉人不打汉人。桓温和叶枫将军早就叫人捎信说,只要投降,会保护我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原来桓温和叶枫早就派人对李燕和一些汉人做了工作,只是时机不到,这些汉人还没有投降的机会。
城墙上哪里还有多少官兵啊?除了死伤的以外,活着的没有几个了。听说当官的不愿意打了,当兵的更不愿意打。于是不少人纷纷响应:“听李将军的。”“汉人不打汉人。”“归顺东晋也不错,是我们汉人的天下。”
城下的叶虫怎么会观察不到城墙上起了内讧。叶虫振臂一挥:“城墙上乱了,快点进攻——”于是云梯一架,几百名官兵爬了上来。只看到城墙上燕兵是死的死,伤的伤,活着的纷纷缴械投降。
傅颜看到大势已去,只得长叹一声:“我就是有心报效国家,但是势单力薄,无力回天。这些汉人呀,他们和我们不是一个心眼,我也难以驾驭他们。苍天有眼,只能以我的血肉之躯来为国尽忠了。”
于是,傅颜举起利刀,一刀抹了自己的脖子。李燕看到这一幕,只得低下头,无奈地说:“放心吧,大哥!我一定会好好安葬你的,送你上路。你的家人也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们,就和自己的家人一样。”
叶虫取下东门,放大军进城,于是桓温大军冲进城来,对投降的前燕官兵好好安抚,对全城的百姓,更是贴下安民告示,秋毫无犯。这些投降的燕兵,大部分愿意为东晋效力,于是衣服一换,又成了东晋的军队。
桓温大军攻下林渚,士气大振,于是矛头东指,又指向高平郡。高平郡离着林渚也没有多远,就在林渚的东南100来公里,作为骑兵来说,也就是一天的路程。
桓温大军休息一晚,第二天早上五更起床,官兵饱餐一顿,然后开始进攻高平郡。这个高平是一个州郡,管着七八个县城,郡太守徐翻领着一万人在此据守。叶枫在军中朝着高平一看,一个小小的州郡,四面城墙居然也用了外包砖。
只有城墙包上砖,才显得好看些,才不会受到长年雨雪的侵蚀。就在高平的西门上,城墙上站满了官兵,一排排的甚是整齐,前面的是弓箭手,后面的是刀斧手。军队正中间站着一个四十来岁穿着燕国官服的文官,眉清目秀,黑黑的胡子,显然有几分儒雅之气。
降将越来越多,不用叶枫说话,慕容厉也不用发言,倒是李燕才归降过来,没有尺寸之功,就要他劳累一番了。李燕身穿铠甲,骑着一匹枣红战马,把马放前几步,上前喝道:“请问城上,是徐翻太守么?”
原来这两人早就认识,徐翻眨了眨眼皮,一副看不起的样子,说道:“城下可是李燕将军,我就有些不明白了?什么时候换衣服了,原本是前燕的副将,也算官职不小,怎么这时候站在桓温的旗下,这是怎么回事,莫不是我眼花了?”
到了这时,李燕也沉下心来,给他讲起了一番大道理:“徐太守呀,你我都是汉人,祖祖辈辈在这里生存,前辈是华夏人,后代子孙也是华夏人。可是自从匈奴人、羯人、鲜卑人来了之后,我们有好日子过么?他们杀我们的人民,掠夺我们的财产,我们必须尊称他们为国人,而我们自己倒成了外人。
“多行不义必自毙,前赵亡了,后赵也完了,鲜卑人还能撑达多少时候。表面上看他们是比前赵后赵强点,其实也强不多少,软刀子杀人更厉害。他们是从思想上麻痹我们,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轮为他们思想的奴隶,使他们成为我们华夏民族的主人,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拉屎撒尿。
“好在天不灭曹,华夏民族在江东还有一席之地。如今桓温大军奉天承运,替天行道,来收服我们华夏天下。如今的江东是政治安定,经济发达,军事强大,人民安居乐业。我们华夏人,何不趁此机会,跟随桓温大军,再创汉人盛世。这是个机会,切不可以错过……”
叶枫听了又想笑,这个李燕比慕容厉脑子还好使,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政工干部了,说道头头是道,可圈可点。东晋的官兵也在听着,他们觉得李燕的话十分顺耳,简直比桓温将军说得还要顺溜。
高平城墙上的官兵也在听着,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我说汉人的日子,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呢,原来是叫这些外族人把我们的好日子夺了去。一下子把过不好日子的原因,都算到了匈奴人羯人和鲜卑人的头上。
其实这个徐翻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是个读书人,自幼读的是儒学,华夏的文化深深地灌输到他的脑海里,融化到血液里,怎能甘心做鲜卑人的走狗。但是没有办法,谁让鲜卑人势大呢!这下子机会来了,桓温率大军已经打到城下,就差自己振臂一呼了。
他就是想起义的话,也有不少困难,最大的问题是守城的将领吴日是鲜卑人,和燕王慕容暐还有点儿亲戚,而且手下还有一些鲜卑死党。说白了吧,也就是来监视自己的,唯恐自己做对不起燕国的事情。
徐翻一副谦恭的样子,对吴日说道:“吴将军,是不是骂他们两句。老夫身子弱,说话轻了他们听不着,还得劳累吴将军。”
吴日正生着气呢,光凭着东晋的人信口雌黄,难免不越听越上火,自己要是不反驳几句,实在是长他人威风,灭自己人志气。于是他点了点头,站在城墙上,大骂道:
李燕摇了摇头:“你我兄弟一场,怎会害你呢?为了林渚的官兵和百姓,只能对不起大哥了。”
于是李燕对剩余官兵大声地吼道:“林渚的官兵听着,是汉人的,就不要再打了,汉人不打汉人。桓温和叶枫将军早就叫人捎信说,只要投降,会保护我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原来桓温和叶枫早就派人对李燕和一些汉人做了工作,只是时机不到,这些汉人还没有投降的机会。
城墙上哪里还有多少官兵啊?除了死伤的以外,活着的没有几个了。听说当官的不愿意打了,当兵的更不愿意打。于是不少人纷纷响应:“听李将军的。”“汉人不打汉人。”“归顺东晋也不错,是我们汉人的天下。”
城下的叶虫怎么会观察不到城墙上起了内讧。叶虫振臂一挥:“城墙上乱了,快点进攻——”于是云梯一架,几百名官兵爬了上来。只看到城墙上燕兵是死的死,伤的伤,活着的纷纷缴械投降。
傅颜看到大势已去,只得长叹一声:“我就是有心报效国家,但是势单力薄,无力回天。这些汉人呀,他们和我们不是一个心眼,我也难以驾驭他们。苍天有眼,只能以我的血肉之躯来为国尽忠了。”
于是,傅颜举起利刀,一刀抹了自己的脖子。李燕看到这一幕,只得低下头,无奈地说:“放心吧,大哥!我一定会好好安葬你的,送你上路。你的家人也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们,就和自己的家人一样。”
叶虫取下东门,放大军进城,于是桓温大军冲进城来,对投降的前燕官兵好好安抚,对全城的百姓,更是贴下安民告示,秋毫无犯。这些投降的燕兵,大部分愿意为东晋效力,于是衣服一换,又成了东晋的军队。
桓温大军攻下林渚,士气大振,于是矛头东指,又指向高平郡。高平郡离着林渚也没有多远,就在林渚的东南100来公里,作为骑兵来说,也就是一天的路程。
桓温大军休息一晚,第二天早上五更起床,官兵饱餐一顿,然后开始进攻高平郡。这个高平是一个州郡,管着七八个县城,郡太守徐翻领着一万人在此据守。叶枫在军中朝着高平一看,一个小小的州郡,四面城墙居然也用了外包砖。
只有城墙包上砖,才显得好看些,才不会受到长年雨雪的侵蚀。就在高平的西门上,城墙上站满了官兵,一排排的甚是整齐,前面的是弓箭手,后面的是刀斧手。军队正中间站着一个四十来岁穿着燕国官服的文官,眉清目秀,黑黑的胡子,显然有几分儒雅之气。
降将越来越多,不用叶枫说话,慕容厉也不用发言,倒是李燕才归降过来,没有尺寸之功,就要他劳累一番了。李燕身穿铠甲,骑着一匹枣红战马,把马放前几步,上前喝道:“请问城上,是徐翻太守么?”
原来这两人早就认识,徐翻眨了眨眼皮,一副看不起的样子,说道:“城下可是李燕将军,我就有些不明白了?什么时候换衣服了,原本是前燕的副将,也算官职不小,怎么这时候站在桓温的旗下,这是怎么回事,莫不是我眼花了?”
到了这时,李燕也沉下心来,给他讲起了一番大道理:“徐太守呀,你我都是汉人,祖祖辈辈在这里生存,前辈是华夏人,后代子孙也是华夏人。可是自从匈奴人、羯人、鲜卑人来了之后,我们有好日子过么?他们杀我们的人民,掠夺我们的财产,我们必须尊称他们为国人,而我们自己倒成了外人。
“多行不义必自毙,前赵亡了,后赵也完了,鲜卑人还能撑达多少时候。表面上看他们是比前赵后赵强点,其实也强不多少,软刀子杀人更厉害。他们是从思想上麻痹我们,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轮为他们思想的奴隶,使他们成为我们华夏民族的主人,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拉屎撒尿。
“好在天不灭曹,华夏民族在江东还有一席之地。如今桓温大军奉天承运,替天行道,来收服我们华夏天下。如今的江东是政治安定,经济发达,军事强大,人民安居乐业。我们华夏人,何不趁此机会,跟随桓温大军,再创汉人盛世。这是个机会,切不可以错过……”
叶枫听了又想笑,这个李燕比慕容厉脑子还好使,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政工干部了,说道头头是道,可圈可点。东晋的官兵也在听着,他们觉得李燕的话十分顺耳,简直比桓温将军说得还要顺溜。
高平城墙上的官兵也在听着,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我说汉人的日子,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呢,原来是叫这些外族人把我们的好日子夺了去。一下子把过不好日子的原因,都算到了匈奴人羯人和鲜卑人的头上。
其实这个徐翻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是个读书人,自幼读的是儒学,华夏的文化深深地灌输到他的脑海里,融化到血液里,怎能甘心做鲜卑人的走狗。但是没有办法,谁让鲜卑人势大呢!这下子机会来了,桓温率大军已经打到城下,就差自己振臂一呼了。
他就是想起义的话,也有不少困难,最大的问题是守城的将领吴日是鲜卑人,和燕王慕容暐还有点儿亲戚,而且手下还有一些鲜卑死党。说白了吧,也就是来监视自己的,唯恐自己做对不起燕国的事情。
徐翻一副谦恭的样子,对吴日说道:“吴将军,是不是骂他们两句。老夫身子弱,说话轻了他们听不着,还得劳累吴将军。”
吴日正生着气呢,光凭着东晋的人信口雌黄,难免不越听越上火,自己要是不反驳几句,实在是长他人威风,灭自己人志气。于是他点了点头,站在城墙上,大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