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华夏,后赵的石虎仍然为最强大的,北方有广袤的平原,还有强大的军队,又占据着中华是为重要的地方。石虎虽然打过败仗,但都没有伤筋动骨,很快就恢复过来,使他摔了大跟头的是谁呢?说来搞笑,倒不是桓温,而是小小的前凉。
前凉在哪里呢?也就是现在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一带,说白了吧,也就是华夏的河西走廊,中国西部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是到新疆及西亚的必经之道。武帝司马炎的时候,叶枫曾经率军平定过秃发树机能,就是从河西走廊经过的。
以前洛阳政权还在,晋惠帝司马衷的时候,晋朝曾派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张轨在当地实行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一时间使凉州地区得到迅速的发展,阻挡了鲜卑族对中原地区的渗透,成为西北地区的一块重要屏障。
以后长期战乱,许多地方官员独立自保,但是张轨却对那个风雨飘摇的西晋王朝贡使不绝,并遣军队勤王赴难,一直和中央政权保持着一定的关系。张轨死后,长子张寔继任凉州刺史,晋愍帝司马邺任命他为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
西晋亡国之后,张氏世守凉州,并没有称帝,而是长期使用愍帝的建兴年号。东晋王朝册封于它,它也乐意接受东晋的不断封号,并且时不长地和前赵与后赵打上一仗。到了晋穆帝永和二年(346年),强盛一时的前凉第三代领导者张骏去世,他的儿子张重华继位,从此开始了与后赵第三代领导者石虎之间的斗争。
张重华在16岁时即位,东晋马上按照惯例为其加封了大都督、太尉、凉州牧等各种头衔。
张重华刚刚接管这些权力时,凉州的形势不算太好。他的父亲张骏早期的时候,采取了一些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让人民在乱世中得到一丝安定。还出兵击败龟兹、鄯善等国,称霸西域,为中华文明在西域的开疆拓土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在他后斯的时候,完全放弃了原先在国内实行的那一套政策,大修宫殿,奢侈浪费,把原先好好的国内搞得乌烟瘴气。不断征兵也让士兵得不到休息,伴随着几次失败,刚刚积攒下来的国防力量和财富也消失殆尽。
面临着这样的国内环境,张重华上任后,就是恢复原先张骏所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免苛捐杂税,免去非必要徭役,废除贸易关税,撤销一切歌功颂德毫无用处的建设计划,对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进行了一次从内到外的变革。
张重华十分清楚,后赵的石虎一定会抓住父亲去世的这个机会,趁着前凉国内政局不稳,对前凉进行军事打击。实行这样一系列改革,也是为了增强国内实力,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准备。
果然不出张重华所料,石虎得知张骏去世的消息,立马打上了占据凉州的主意,册封匈奴人麻秋为后赵的“凉州刺史”,与西中郎将王擢准备对凉州地区开战。
随着军事打击的不断展开,后赵在一步步侵袭着前凉的外围土地,随着金城(兰州)太守张冲的投降,前凉在东方的屏障一下子消失得干干净净。张重华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但是没有想到,后赵的军事行动会进展得如此顺利,一时间前凉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气势汹汹的后赵大军已经打到了家门口,张重华没有时间考虑了,原来的时候,他还希望打持久战,利用前凉广阔的土地进行不断的拉锯战,但是现在看来持久战不现实了。
前凉官员张耽向张重华提出了主动进攻的建议,并且还向张重华推荐谢艾作为此次军事行动的领导人。
这个谢艾是凉州敦煌人,儒生出身,原来没怎么打过仗。对于书生挂帅,让他作为军事领导人,张重华实在不放心,把他叫到跟前问:“请问谢将军,麻秋率军10万,还有后续部队2万,况且他又身经百战,不知你能用什么办法打败后赵大军?”
谢艾笑了笑:“打仗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道理,全凭灵活机动地处置当时的情况。麻秋虽然人多,但是长途跋涉,兵力疲惫。我们虽然人少,但是以逸待劳,又全是骑兵,主动权在我们手里。”
“你需要多少人呢?”张重华问。
“给我七千骑兵足矣,我一定能生擒王擢、麻秋。”
张重华听了有些不相信,认为他在吹牛,但是看到谢艾从容不迫,镇定自若,想必是有几把刷子。再说,当前确实也没有什么人可派,只好对谢艾说:“我只给你五千骑兵,供你驱使,后面有我大军压阵。”
张重华还是挺精的,要依靠他的勇气不怕牺牲,主动进攻,来打乱麻秋的阵脚。说是还有大军在后面拾着,哪有这回事啊,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他就是要拿着谢艾冒险一下,看看这个谢艾究竟行不行?
说干就干,谢艾带领着这五千骑兵当夜就出发了,行军中,有两只猫头鹰不住地叫唤。这在古人看来是十分不吉利的,于是唧唧咕咕,说这场仗怕是打不赢。谢艾却对大家说:“枭,邀也,我在玩六博棋的时候,只要听到猫头鹰叫准赢。如今猫头鹰叫了,我们此战必胜。”
其实这是心理战,谢艾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缓解了士兵的焦虑,说明他最起码是优秀的心里专家。谢艾也知道,凭着自己的五千骑兵,要是光明正大地打,肯定打不过麻秋的10万军队,那就只能疑兵加奇袭,再加上夜战。
当时天黑如墨,谢艾把军队分成四拨,三拨各一百人,叫他们扮作疑兵。就是主力出击时,他们配合着打着火把,虚张声势,吓唬敌人,叫麻秋的兵马弄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人。
谢艾在动员他的军队时说:“我们五千大军只是前锋,后面还有主力3万,我们只管奋力冲杀,把他的队伍搅个乱七八糟,后面自然有主力去对付。”
前凉在哪里呢?也就是现在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一带,说白了吧,也就是华夏的河西走廊,中国西部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是到新疆及西亚的必经之道。武帝司马炎的时候,叶枫曾经率军平定过秃发树机能,就是从河西走廊经过的。
以前洛阳政权还在,晋惠帝司马衷的时候,晋朝曾派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张轨在当地实行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一时间使凉州地区得到迅速的发展,阻挡了鲜卑族对中原地区的渗透,成为西北地区的一块重要屏障。
以后长期战乱,许多地方官员独立自保,但是张轨却对那个风雨飘摇的西晋王朝贡使不绝,并遣军队勤王赴难,一直和中央政权保持着一定的关系。张轨死后,长子张寔继任凉州刺史,晋愍帝司马邺任命他为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
西晋亡国之后,张氏世守凉州,并没有称帝,而是长期使用愍帝的建兴年号。东晋王朝册封于它,它也乐意接受东晋的不断封号,并且时不长地和前赵与后赵打上一仗。到了晋穆帝永和二年(346年),强盛一时的前凉第三代领导者张骏去世,他的儿子张重华继位,从此开始了与后赵第三代领导者石虎之间的斗争。
张重华在16岁时即位,东晋马上按照惯例为其加封了大都督、太尉、凉州牧等各种头衔。
张重华刚刚接管这些权力时,凉州的形势不算太好。他的父亲张骏早期的时候,采取了一些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让人民在乱世中得到一丝安定。还出兵击败龟兹、鄯善等国,称霸西域,为中华文明在西域的开疆拓土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在他后斯的时候,完全放弃了原先在国内实行的那一套政策,大修宫殿,奢侈浪费,把原先好好的国内搞得乌烟瘴气。不断征兵也让士兵得不到休息,伴随着几次失败,刚刚积攒下来的国防力量和财富也消失殆尽。
面临着这样的国内环境,张重华上任后,就是恢复原先张骏所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免苛捐杂税,免去非必要徭役,废除贸易关税,撤销一切歌功颂德毫无用处的建设计划,对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进行了一次从内到外的变革。
张重华十分清楚,后赵的石虎一定会抓住父亲去世的这个机会,趁着前凉国内政局不稳,对前凉进行军事打击。实行这样一系列改革,也是为了增强国内实力,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准备。
果然不出张重华所料,石虎得知张骏去世的消息,立马打上了占据凉州的主意,册封匈奴人麻秋为后赵的“凉州刺史”,与西中郎将王擢准备对凉州地区开战。
随着军事打击的不断展开,后赵在一步步侵袭着前凉的外围土地,随着金城(兰州)太守张冲的投降,前凉在东方的屏障一下子消失得干干净净。张重华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但是没有想到,后赵的军事行动会进展得如此顺利,一时间前凉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气势汹汹的后赵大军已经打到了家门口,张重华没有时间考虑了,原来的时候,他还希望打持久战,利用前凉广阔的土地进行不断的拉锯战,但是现在看来持久战不现实了。
前凉官员张耽向张重华提出了主动进攻的建议,并且还向张重华推荐谢艾作为此次军事行动的领导人。
这个谢艾是凉州敦煌人,儒生出身,原来没怎么打过仗。对于书生挂帅,让他作为军事领导人,张重华实在不放心,把他叫到跟前问:“请问谢将军,麻秋率军10万,还有后续部队2万,况且他又身经百战,不知你能用什么办法打败后赵大军?”
谢艾笑了笑:“打仗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道理,全凭灵活机动地处置当时的情况。麻秋虽然人多,但是长途跋涉,兵力疲惫。我们虽然人少,但是以逸待劳,又全是骑兵,主动权在我们手里。”
“你需要多少人呢?”张重华问。
“给我七千骑兵足矣,我一定能生擒王擢、麻秋。”
张重华听了有些不相信,认为他在吹牛,但是看到谢艾从容不迫,镇定自若,想必是有几把刷子。再说,当前确实也没有什么人可派,只好对谢艾说:“我只给你五千骑兵,供你驱使,后面有我大军压阵。”
张重华还是挺精的,要依靠他的勇气不怕牺牲,主动进攻,来打乱麻秋的阵脚。说是还有大军在后面拾着,哪有这回事啊,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他就是要拿着谢艾冒险一下,看看这个谢艾究竟行不行?
说干就干,谢艾带领着这五千骑兵当夜就出发了,行军中,有两只猫头鹰不住地叫唤。这在古人看来是十分不吉利的,于是唧唧咕咕,说这场仗怕是打不赢。谢艾却对大家说:“枭,邀也,我在玩六博棋的时候,只要听到猫头鹰叫准赢。如今猫头鹰叫了,我们此战必胜。”
其实这是心理战,谢艾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缓解了士兵的焦虑,说明他最起码是优秀的心里专家。谢艾也知道,凭着自己的五千骑兵,要是光明正大地打,肯定打不过麻秋的10万军队,那就只能疑兵加奇袭,再加上夜战。
当时天黑如墨,谢艾把军队分成四拨,三拨各一百人,叫他们扮作疑兵。就是主力出击时,他们配合着打着火把,虚张声势,吓唬敌人,叫麻秋的兵马弄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人。
谢艾在动员他的军队时说:“我们五千大军只是前锋,后面还有主力3万,我们只管奋力冲杀,把他的队伍搅个乱七八糟,后面自然有主力去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