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点了点头,吩咐下官:“那就把王敦和沈充的首级取下,让他的家人将尸首重新埋葬。”
处理完这事,叶枫对明帝进言说:“冀州刺史叶枫,已经完成了协助陛下清除王敦作乱的大任。现在请求告老回乡,不如陛下可否答应?”
司马绍对叶枫的才能极为佩服,在平叛王敦的战争中,感觉到叶枫起了巨大的作用。这时候他对叶枫拱手说:“太师太傅啊,没有叶帅,台城一战,太极殿早被钱凤、沈充之辈攻下,我也早就不知哪里去了?务必请求叶帅帮我,继续送我一程。”
叶枫说是告老还乡,也就是嘴上说说,试探一下,如果想要支持东晋王朝,手中无权是不行的。可是嘴上只能推托:“这么大年纪了,操不了这份心,还是另请贤明吧!”
司马绍继续强劝:“请叶公委屈丞相一职?”
叶枫心里想到,丞相一职仅次于明帝司马绍,他手下那么些皇亲高官,哪个会服气?决不能坐在那里让火烤着。于是急忙摇头:“不行,不行,年纪太大,承受不了那么多的劳累。”
司马绍想了想,说:“还是担当太师太傅吧,开府仪同三司。”
叶枫点了点头:“好吧,在身体还可以的情况下,多为东晋朝廷出把力。实在干不动了,只能告老还乡。”
在东晋王朝里,太师太傅、开府仪同三司是个什么官?太师是个虚职,三师之首,辅佐皇帝理政的官。晋武帝的时候,也为太子的老师。开府仪同三司,也就是和三公三师一样。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皆正一品。
叶枫感觉到这个官正合适,既能不断为司马绍出谋划策,还不负什么责任,重要的是,要想开溜,也能跑得利索。
官既然定下了,司马绍同叶枫和郗鉴商量:“现在同两位爱卿商量一件事情,庾元规曾上言,把王敦身边任职的人,全部排除在朝廷以外,并且终身禁锢,二位怎么看呢?”
郗鉴听了,沉默不语,这个庾亮是司马绍的大舅哥,又和司马绍为布衣之交。他的话,其实也是司马绍的话,怎么好反驳呢?况且王敦作恶多端,这些胁从也应该受到惩罚。
而叶枫却不敢苟同,直言说道:“是不是这个打击面太大了,有些人确实是王敦的死党,像钱凤、沈充等人。而另有一些,迫于王敦的淫威,不得已进入王敦的幕府,他们心中并不一定与朝廷为敌,像王舒、郭璞等人。”
郗鉴觉得叶枫的话也有道理,接着说道:“王敦刚愎不仁,残忍杀戮,亲任小人,疏远君子,朝廷拿他没有办法,亲戚骨肉也不能说服他,就连王导说话他也不听。为了更多的人能为朝廷服务,还是对王敦身边的人网开一面吧!”
司马绍听了这些话,沉默不语,他的心里也在纠结着。
叶枫看他心里矛盾,继续说道:“当时王敦权力太大,哪个不怕他。刘胤、蔡谟、郭璞等人说过,迫不得已进入王敦的幕府后,心里有多么痛苦。如果一些人心存恶毒,杀了他也算罪有应得,如果被迫进入奸党,则应从宽处理。如果这些人受到叛党一般的处罚,实在是辜负了这些人对朝廷的忠心。”
郗鉴再说道:“但是对被迫成为王敦下属的官员要严厉谴责。古代的圣王,都重视对臣下的教化,所以古时候对因忠义而死特别推崇。只有昏君才对变节之人特意施恩,进行宽恕。虽然大多数为王敦逼迫,但是身居迷乱之朝,进不能抑制他叛逆的阴谋,退不能脱身远逃,失去了起码的操守,这是要以大义来谴责的。”
明帝点了点头,算是听从了叶枫和郗鉴的意见。郗鉴又说:“钱凤的母亲已经80多岁了,应该免除处罚。”
明帝也同意了。
太宁三年(325年)二月,明帝令朝廷大臣商议追赠王敦所杀的谯王司马承、甘卓、戴渊、周凯、虞望、郭璞、王澄等人的官爵,给这些人平反昭雪。
但是对于周札和刁协的追赠问题却引起了争议。
庾亮说:“周札在第一次王敦叛乱的时候,曾开石头城门投降王敦,致使建康的西城洞开,给王敦以可乘之机。他这是完全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不能追赠。”
王导却有自己的看法:“周札当然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开城投降。齐桓公即位前,公子纠的谋臣召忽死,而同是谋臣的管仲却没有死,反而为过去仇敌的公子小白当臣,并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主之业。
“吕后执政,封吕氏为王,周勃、陈平听从吕后的行为。而王陵力争,坚决不让吕后封吕氏子弟为王。甭管周勃、陈平也好,王陵也好,都是忠于朝廷的。”
这下子难办了,瘐亮和王导似乎都有道理,明帝司马绍问叶枫:“太师太傅,你说说吧,到底该不该追赠?”
叶枫想了想,说:“周札关键时候开城投降,确实有错误,但是人已经不再了。为了他的子孙后代,为了朝廷的万代江山,还是追赠吧!”
明帝也是看在王导的面子上,追赠周札为卫尉。
大殿上又商量了一下刁协的问题,明帝虽然没有像他以前给王敦的诏书中,说刁协为佞臣,但是因为刁协在关键的时候出逃,也就不予追赠。
叛党、追赠的事情既然已经完成,下一步就是奖励功臣的事情了。王导、叶枫、温峤、卞壶、庾亮、刘遐、苏峻、郗鉴、应詹、赵胤等封官进爵,物质奖励。
经历了王敦的两次叛乱,明帝司马绍头脑还算比较清醒,对王氏自然有了戒备之心。当时王氏家族的人,王导、王舒、王邃、王彬、安成太守王籍之还是身居高位。慢慢的,司马绍对王籍之免了官。而王导呢?由于名望太大,又是元帝的左膀右臂,司马绍拿不定主意,所以和叶枫商量。
处理完这事,叶枫对明帝进言说:“冀州刺史叶枫,已经完成了协助陛下清除王敦作乱的大任。现在请求告老回乡,不如陛下可否答应?”
司马绍对叶枫的才能极为佩服,在平叛王敦的战争中,感觉到叶枫起了巨大的作用。这时候他对叶枫拱手说:“太师太傅啊,没有叶帅,台城一战,太极殿早被钱凤、沈充之辈攻下,我也早就不知哪里去了?务必请求叶帅帮我,继续送我一程。”
叶枫说是告老还乡,也就是嘴上说说,试探一下,如果想要支持东晋王朝,手中无权是不行的。可是嘴上只能推托:“这么大年纪了,操不了这份心,还是另请贤明吧!”
司马绍继续强劝:“请叶公委屈丞相一职?”
叶枫心里想到,丞相一职仅次于明帝司马绍,他手下那么些皇亲高官,哪个会服气?决不能坐在那里让火烤着。于是急忙摇头:“不行,不行,年纪太大,承受不了那么多的劳累。”
司马绍想了想,说:“还是担当太师太傅吧,开府仪同三司。”
叶枫点了点头:“好吧,在身体还可以的情况下,多为东晋朝廷出把力。实在干不动了,只能告老还乡。”
在东晋王朝里,太师太傅、开府仪同三司是个什么官?太师是个虚职,三师之首,辅佐皇帝理政的官。晋武帝的时候,也为太子的老师。开府仪同三司,也就是和三公三师一样。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皆正一品。
叶枫感觉到这个官正合适,既能不断为司马绍出谋划策,还不负什么责任,重要的是,要想开溜,也能跑得利索。
官既然定下了,司马绍同叶枫和郗鉴商量:“现在同两位爱卿商量一件事情,庾元规曾上言,把王敦身边任职的人,全部排除在朝廷以外,并且终身禁锢,二位怎么看呢?”
郗鉴听了,沉默不语,这个庾亮是司马绍的大舅哥,又和司马绍为布衣之交。他的话,其实也是司马绍的话,怎么好反驳呢?况且王敦作恶多端,这些胁从也应该受到惩罚。
而叶枫却不敢苟同,直言说道:“是不是这个打击面太大了,有些人确实是王敦的死党,像钱凤、沈充等人。而另有一些,迫于王敦的淫威,不得已进入王敦的幕府,他们心中并不一定与朝廷为敌,像王舒、郭璞等人。”
郗鉴觉得叶枫的话也有道理,接着说道:“王敦刚愎不仁,残忍杀戮,亲任小人,疏远君子,朝廷拿他没有办法,亲戚骨肉也不能说服他,就连王导说话他也不听。为了更多的人能为朝廷服务,还是对王敦身边的人网开一面吧!”
司马绍听了这些话,沉默不语,他的心里也在纠结着。
叶枫看他心里矛盾,继续说道:“当时王敦权力太大,哪个不怕他。刘胤、蔡谟、郭璞等人说过,迫不得已进入王敦的幕府后,心里有多么痛苦。如果一些人心存恶毒,杀了他也算罪有应得,如果被迫进入奸党,则应从宽处理。如果这些人受到叛党一般的处罚,实在是辜负了这些人对朝廷的忠心。”
郗鉴再说道:“但是对被迫成为王敦下属的官员要严厉谴责。古代的圣王,都重视对臣下的教化,所以古时候对因忠义而死特别推崇。只有昏君才对变节之人特意施恩,进行宽恕。虽然大多数为王敦逼迫,但是身居迷乱之朝,进不能抑制他叛逆的阴谋,退不能脱身远逃,失去了起码的操守,这是要以大义来谴责的。”
明帝点了点头,算是听从了叶枫和郗鉴的意见。郗鉴又说:“钱凤的母亲已经80多岁了,应该免除处罚。”
明帝也同意了。
太宁三年(325年)二月,明帝令朝廷大臣商议追赠王敦所杀的谯王司马承、甘卓、戴渊、周凯、虞望、郭璞、王澄等人的官爵,给这些人平反昭雪。
但是对于周札和刁协的追赠问题却引起了争议。
庾亮说:“周札在第一次王敦叛乱的时候,曾开石头城门投降王敦,致使建康的西城洞开,给王敦以可乘之机。他这是完全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不能追赠。”
王导却有自己的看法:“周札当然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开城投降。齐桓公即位前,公子纠的谋臣召忽死,而同是谋臣的管仲却没有死,反而为过去仇敌的公子小白当臣,并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主之业。
“吕后执政,封吕氏为王,周勃、陈平听从吕后的行为。而王陵力争,坚决不让吕后封吕氏子弟为王。甭管周勃、陈平也好,王陵也好,都是忠于朝廷的。”
这下子难办了,瘐亮和王导似乎都有道理,明帝司马绍问叶枫:“太师太傅,你说说吧,到底该不该追赠?”
叶枫想了想,说:“周札关键时候开城投降,确实有错误,但是人已经不再了。为了他的子孙后代,为了朝廷的万代江山,还是追赠吧!”
明帝也是看在王导的面子上,追赠周札为卫尉。
大殿上又商量了一下刁协的问题,明帝虽然没有像他以前给王敦的诏书中,说刁协为佞臣,但是因为刁协在关键的时候出逃,也就不予追赠。
叛党、追赠的事情既然已经完成,下一步就是奖励功臣的事情了。王导、叶枫、温峤、卞壶、庾亮、刘遐、苏峻、郗鉴、应詹、赵胤等封官进爵,物质奖励。
经历了王敦的两次叛乱,明帝司马绍头脑还算比较清醒,对王氏自然有了戒备之心。当时王氏家族的人,王导、王舒、王邃、王彬、安成太守王籍之还是身居高位。慢慢的,司马绍对王籍之免了官。而王导呢?由于名望太大,又是元帝的左膀右臂,司马绍拿不定主意,所以和叶枫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