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内乱让东晋丧失了短期内北伐的基础,让偏安江东逐渐成为现实。荆州作为扬州的上游,又是北伐的出发点,重兵多集结于此。后世的世族常仿效王敦,先掌握荆州的权力,然后与东晋朝廷分庭抗礼。
元帝司马睿内迫叛臣,外逼强寇,虽然名为江东天子,实际上号令不出宫门。面对跋扈的王敦,元帝无可奈何,遂忧愤成疾,卧床不起,在弥留之际召入王导,嘱授遗诏,叫他辅佐太子司马绍即位。元帝在位5年,年仅47岁(323年)。
元帝的太子司马绍即皇帝位,是为明帝,当时司马绍年仅24岁。司马绍被立为太子,还是有一番曲折的。司马睿还是琅邪王的时候,纳妃虞孟氏,没有生下儿子,而司马睿一个地位低下的宫人荀氏却为司马睿生下司马绍和司马裒,兄弟二人都由虞孟母抚养。
司马绍在年少的时候,深得司马睿的喜爱。有一次司马绍坐在司马睿的膝前,正巧长安来了使者,司马睿问儿子,太阳与长安哪个距离远。司马绍回答长安近,因为没有听说过人从太阳那里来。
第二天,司马睿与大臣宴饮,司马睿为了显示自己儿子的才能,当众又问司马绍同样的问题,这次司马绍却回答太阳近。听到与昨天截然相反的回答,司马睿不禁大惊,忙问怎么和昨天的不一样呢?
司马绍回答:“抬起头来就能看到太阳,却看不到长安,所以说太阳近。”
但是过了几年,司马绍逐渐失去了对司马睿的宠爱,更想立同母的弟弟司马裒,只是在王导的劝说下,才勉强立司马绍为太子。
司马睿登基之后,宠爱郑夫人,因而十分宠爱自己的小儿子司马昱,打算废掉司马绍另立司马昱为太子。以周岂和王导为首的朝廷大臣都认为废长立少是错误的,况且司马绍聪明睿智,绝不能换。而刁协却迎合司马睿的意思,支持立司马昱。
司马睿本来想直接下诏改立太子,却又担心周岂和王导反对,于是就以商量军国大事为由,将王导、周岂、刁协等重臣召入宫中。
当王导、周岂刚进宫门的时候,有宦官传话,先到东厢房休息。原来司马睿想趁着二位滞留宫中之机,让刁协传达诏书。周岂还不明白,正准备走下台阶休息,可王导却猜透司马睿打的什么算盘。他一把推开传达命令的宦官,直接走到司马睿的御床前质问司马睿。
司马睿心里有鬼,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得从怀中取出写好的诏书,狠狠地掷到一边。自此,司马睿才不再提另立储君的事了。周岂称赞王导说:“我经常说比你能力强,经过今天这事,才知道真不如你。”
历经种种曲折,方才继承大统之位的年轻君主,一即位,就面临着强臣王敦在自己肘腑的危险情形。司马绍却采取了一种让别人匪夷所思的办法,特许王敦上表奏章的时候,不用署名,入朝晋见皇帝的时候,不用快步小跑,上殿的时候,不用解下佩剑,脱下木屐。另外,还给王敦加黄钺、班剑,这些都是皇家依仗,只有皇帝才能享有的待遇。
王敦一看,明帝不但没有对自己不利,还给予自己这么多的特权,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觉得在皇帝身边也没有多大意思,于是这个四月出建康,移到姑熟城居住。
姑熟城在哪?就是现在的安徽当涂县,就在建康南边偏西70公里。王敦估计这么近的距离,也不怕司马绍怎么滴。
消息传到邺城,叶枫照例又召开专题研讨会。其实,东晋的所有消息,都通过各种渠道到了邺城。作为自己的南部盟友,叶枫也好,所有冀州名士也好,怎么能不关心呢?
叶枫对大家说:“东晋王朝经过这么大的混乱,终于告一段落。司马睿死了,王敦胜了,司马绍即位后,采取的这些向王敦妥协的办法,是傻啊,还是无能啊,请大家发表高见?”
王甲破口大骂:“这个司马绍,真是软泥巴捏的,逼父之仇,夺权之恨,竟然这样卑躬屈膝对待王敦,究竟还是不是个男人?和汉献帝什么区别呀!要是我啊,养这么一个不成器的儿子,真不如小时候掐死算了。”
而李铁刚却不是这么认为:“我看这个司马绍啊,比他爹有本事。司马睿算什么,虽然有恭俭之德,但是雄武之力太差了,有这么多的兵马,还有这么多的文臣武将,占有全国大部分的土地,竟然连个叛匪王敦也打不过。如此能力的人,还怎么做皇帝?
“司马绍一上台,就面临着这样一个烂摊子,你说叫他怎么办?要是和王敦死顶,正是王敦求之不得,一下子就把朝廷灭了,自己当了皇帝。弄不好是学越王勾践呢,卧薪尝胆,等待时机,等条件成熟了,然后将王敦一举拿下。”
李铁刚的话,得到了新生代,叶龙一些人支持。叶龙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发言说:“东晋内乱,说白了就是一场权力之争和利益之争,根本跳不出历代内乱的窠臼。封建专政国家,如果政权不强硬,早晚都会遇到这种问题。而我们国家就不一样了,权力之争和利益之争,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进行竞争,从根本上化解了战争的矛盾。
“原来我们的政策是不出兵,不干预,怕引火烧身。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们的敌人是襄国的石勒和平阳的刘聪。如果看着东晋的盟友继续乱下去,对我们非常不利。拯救、帮助东晋,也就是帮助我们自己。所以我说,必要的时候,得拉一把东晋了。”
叶虎也说:“我支持大哥的意见,东晋垮了,我们冀州也没有什么好事。刘聪和石勒还不腾出手来,再灭我们。”
王勇猛也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我们和东晋是绑在一起的。”
叶枫插了一句:“如何帮,怎样帮,还请拿个意见?”
元帝司马睿内迫叛臣,外逼强寇,虽然名为江东天子,实际上号令不出宫门。面对跋扈的王敦,元帝无可奈何,遂忧愤成疾,卧床不起,在弥留之际召入王导,嘱授遗诏,叫他辅佐太子司马绍即位。元帝在位5年,年仅47岁(323年)。
元帝的太子司马绍即皇帝位,是为明帝,当时司马绍年仅24岁。司马绍被立为太子,还是有一番曲折的。司马睿还是琅邪王的时候,纳妃虞孟氏,没有生下儿子,而司马睿一个地位低下的宫人荀氏却为司马睿生下司马绍和司马裒,兄弟二人都由虞孟母抚养。
司马绍在年少的时候,深得司马睿的喜爱。有一次司马绍坐在司马睿的膝前,正巧长安来了使者,司马睿问儿子,太阳与长安哪个距离远。司马绍回答长安近,因为没有听说过人从太阳那里来。
第二天,司马睿与大臣宴饮,司马睿为了显示自己儿子的才能,当众又问司马绍同样的问题,这次司马绍却回答太阳近。听到与昨天截然相反的回答,司马睿不禁大惊,忙问怎么和昨天的不一样呢?
司马绍回答:“抬起头来就能看到太阳,却看不到长安,所以说太阳近。”
但是过了几年,司马绍逐渐失去了对司马睿的宠爱,更想立同母的弟弟司马裒,只是在王导的劝说下,才勉强立司马绍为太子。
司马睿登基之后,宠爱郑夫人,因而十分宠爱自己的小儿子司马昱,打算废掉司马绍另立司马昱为太子。以周岂和王导为首的朝廷大臣都认为废长立少是错误的,况且司马绍聪明睿智,绝不能换。而刁协却迎合司马睿的意思,支持立司马昱。
司马睿本来想直接下诏改立太子,却又担心周岂和王导反对,于是就以商量军国大事为由,将王导、周岂、刁协等重臣召入宫中。
当王导、周岂刚进宫门的时候,有宦官传话,先到东厢房休息。原来司马睿想趁着二位滞留宫中之机,让刁协传达诏书。周岂还不明白,正准备走下台阶休息,可王导却猜透司马睿打的什么算盘。他一把推开传达命令的宦官,直接走到司马睿的御床前质问司马睿。
司马睿心里有鬼,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得从怀中取出写好的诏书,狠狠地掷到一边。自此,司马睿才不再提另立储君的事了。周岂称赞王导说:“我经常说比你能力强,经过今天这事,才知道真不如你。”
历经种种曲折,方才继承大统之位的年轻君主,一即位,就面临着强臣王敦在自己肘腑的危险情形。司马绍却采取了一种让别人匪夷所思的办法,特许王敦上表奏章的时候,不用署名,入朝晋见皇帝的时候,不用快步小跑,上殿的时候,不用解下佩剑,脱下木屐。另外,还给王敦加黄钺、班剑,这些都是皇家依仗,只有皇帝才能享有的待遇。
王敦一看,明帝不但没有对自己不利,还给予自己这么多的特权,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觉得在皇帝身边也没有多大意思,于是这个四月出建康,移到姑熟城居住。
姑熟城在哪?就是现在的安徽当涂县,就在建康南边偏西70公里。王敦估计这么近的距离,也不怕司马绍怎么滴。
消息传到邺城,叶枫照例又召开专题研讨会。其实,东晋的所有消息,都通过各种渠道到了邺城。作为自己的南部盟友,叶枫也好,所有冀州名士也好,怎么能不关心呢?
叶枫对大家说:“东晋王朝经过这么大的混乱,终于告一段落。司马睿死了,王敦胜了,司马绍即位后,采取的这些向王敦妥协的办法,是傻啊,还是无能啊,请大家发表高见?”
王甲破口大骂:“这个司马绍,真是软泥巴捏的,逼父之仇,夺权之恨,竟然这样卑躬屈膝对待王敦,究竟还是不是个男人?和汉献帝什么区别呀!要是我啊,养这么一个不成器的儿子,真不如小时候掐死算了。”
而李铁刚却不是这么认为:“我看这个司马绍啊,比他爹有本事。司马睿算什么,虽然有恭俭之德,但是雄武之力太差了,有这么多的兵马,还有这么多的文臣武将,占有全国大部分的土地,竟然连个叛匪王敦也打不过。如此能力的人,还怎么做皇帝?
“司马绍一上台,就面临着这样一个烂摊子,你说叫他怎么办?要是和王敦死顶,正是王敦求之不得,一下子就把朝廷灭了,自己当了皇帝。弄不好是学越王勾践呢,卧薪尝胆,等待时机,等条件成熟了,然后将王敦一举拿下。”
李铁刚的话,得到了新生代,叶龙一些人支持。叶龙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发言说:“东晋内乱,说白了就是一场权力之争和利益之争,根本跳不出历代内乱的窠臼。封建专政国家,如果政权不强硬,早晚都会遇到这种问题。而我们国家就不一样了,权力之争和利益之争,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进行竞争,从根本上化解了战争的矛盾。
“原来我们的政策是不出兵,不干预,怕引火烧身。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们的敌人是襄国的石勒和平阳的刘聪。如果看着东晋的盟友继续乱下去,对我们非常不利。拯救、帮助东晋,也就是帮助我们自己。所以我说,必要的时候,得拉一把东晋了。”
叶虎也说:“我支持大哥的意见,东晋垮了,我们冀州也没有什么好事。刘聪和石勒还不腾出手来,再灭我们。”
王勇猛也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我们和东晋是绑在一起的。”
叶枫插了一句:“如何帮,怎样帮,还请拿个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