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王敦率兵攻打华轶,又督陶侃、周访等人平定杜弢之乱,稳定了司马睿在长江中游的统治。司马睿就表王敦为江洲牧。本来的荆州刺史应为王敦的族弟王廙,但是因为荆州又有杜曾之乱,战乱之中,武将平叛至关重要,所以王廙一直没有到位。
为了对付杜曾,王敦激励周访,说如果周访剿灭杜曾,就将荆州刺史一职作为酬劳。周访欣然答应,又激励自己的下属说:“春秋的时候,晋楚城濮之战,楚国虽然败退,但晋文公以楚国的重要大臣不死为忧。如今杜曾不死,也是江东祸乱,我当与诸君再接再厉,誓除此贼。”
当时,长期抵御匈奴刘氏的魏该,因为刘曜的逼近,单骑逃到南阳,原来的部众投降刘曜以后,因不堪刘曜的压迫,又追随魏该到了新野。于是,周访联络魏该率众进击,经过多次战斗,但仍无法取胜。最后,周访命人沿山开出一条山道,出其不意,攻上山来,将杜曾部众一举击溃,生擒杜曾、第五猗等人。
周访想把杜曾送到武昌王敦那里处理,但是,杜曾杀人太多,在女观湖一战中被杜曾杀死的朱轨的儿子朱昌、赵诱的儿子赵胤,哭着闹着要报仇雪恨。周访无奈,只得将杜曾斩首。朱昌和赵胤也够狠的,把杜曾身上的肉切下来一块块吃掉。
而第五猗等人送到武昌以后,周访对王敦说,第五猗等人是晋愍帝任命的,为杜曾所逼没有办法,才犯下错误,请求王敦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王敦不听,还是将第五猗杀了。
周访还有一事,那就是要王敦兑现战前的承诺。而王敦却说:“我叫你把杜曾解到这里来处理,你却擅自把杜曾杀了。所以吗,你的荆州刺史也就黄了。”
周该听了十分生气,认为王敦不讲诚信。
荆州平定以后,王廙才到荆州上任,然而王廙这个人不大靠谱。在荆州大肆诛戮陶侃的将佐,弄得人心惶惶。当时陶侃做荆州刺史的时候,西晋名士皇甫谧的儿子皇甫方回,也在荆州居住,在荆州地区有很大的声望。
陶侃对皇甫方回十分尊敬,每次到皇甫方回的家,离门很远就早早下车。王廙到任以后,听说皇甫方回是陶侃敬佩之人,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借口皇甫方回不来晋见自己,将其杀死。
王廙这一系列错误的举动,引起了荆州人民极大反感。司马睿听说了这个事,看在王导的面子上,并没有怎样处置王廙,把王廙调回为辅国将军,加散骑常侍,明升暗降了事。荆州刺史空缺啊,司马睿便想让周访为荆州刺史。
这时候,王敦又出来说话了,他上表元帝,借口部下郭舒的话。那就是,荆州虽然历经战乱,但仍是用武之地,不能轻易换将,不如自己领荆州刺史才是万全之策。周访现在做梁州刺史已经足够了,如果让他兼领荆州,怕是有尾大不掉之势。
元帝为了王氏兄弟的面子,便同意了王敦的要求,加王敦为荆州牧。此前,王敦已经是侍中、大将军、江州牧了。为了避嫌,王敦上书司马睿称:“州牧之号,所不敢当,怕人说三道四,认为自己的官职太多。”坚决要求辞去荆州牧的称号。司马睿安抚一番,也顺水推舟,让其担任荆州刺史。
牧和刺史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牧掌握一州之军政大权,好比州长。刺史好比御史,有监督、弹劾的权力,但是没有直接的管理权力。从此,王敦的势力更大一步,长江中上游都纳入他的势力范围。
周访虽然谦逊,从不矜功。但是王敦两次搅了自己的好事,使他大为恼火,便给王敦写信大骂一通。王敦自觉理亏,只能送上玉碗玉镯表示歉意。周访见状更是生气,把王敦送来的礼物扔到地上,并大吼:“我周访岂是商人,哪里稀罕这些珍宝,王敦休拿这些东西欺负我!”
自此,身在襄阳的周访开始暗暗整军,他看出王敦有异志,便对王敦暗加防范。
周访自己手下的官吏空缺了,就选自己的心腹直接任命,然后才给王敦打招呼。王敦也知道周访的实力,对他不敢轻举妄动。无奈的是,周访在平定杜曾之乱一年多就病逝了。
朝廷在周访死后,追赠他为征西将军,谱号曰“壮”。周访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周抚,被司马睿留在建康做官,周访死后,袭爵,改任武昌太守。周访到武昌后,王敦就把他引入自己幕府,做自己的从事中郎,自此周抚成为王敦的爪牙。
而周访的次子周光,11岁的时候去拜见王敦。王敦问他:“谁能堪当大将?”周光说:“没有能超过我的人。”王敦听后哈哈大笑,便任命周光为宁远将军,浔阳太守。
11岁的孩子就封这么大的官,能干什么?可见王敦并不是要周光做什么官,而是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意欲化解王周两家的矛盾。
而梁州刺史的空缺就叫湘州刺史甘卓继任,兼都督沔北诸军事,镇襄阳。
甘卓还未到襄阳,王敦已经派遣从事中郎郭舒到了襄阳,去监督襄阳军政。等甘卓到任后,王敦才召回郭舒。这一举动,引起司马睿的深深忧虑,我当皇帝的都没这样,你却做了这么些小动作。这是想干什么,莫非造反不成?
司马睿就想征郭舒为右丞,暗中去掉王敦一条臂膀,结果王敦竟然留住郭舒,不让他去建康。这叫司马睿心里,就和吃了一个死苍蝇一样,万般难受,对王氏更加不放心了。
甘卓调任梁州刺史,以前他所担任的湘州刺史现在空缺,王敦便上书司马睿,请求调任宣城内史沈充为湘州刺史。沈充做过王敦的参军,推荐他为湘州刺史,显然是进一步培植王氏的势力。
司马睿一看这还了得,明明他们是一伙的。就把王敦的奏疏交给司马承看,又发牢骚:“看看,看看,把他的人统统弄来当官算了,这个朝廷都是他的了。王敦的职位已经够多了,可是他还不满足。这可如何是好?”
为了对付杜曾,王敦激励周访,说如果周访剿灭杜曾,就将荆州刺史一职作为酬劳。周访欣然答应,又激励自己的下属说:“春秋的时候,晋楚城濮之战,楚国虽然败退,但晋文公以楚国的重要大臣不死为忧。如今杜曾不死,也是江东祸乱,我当与诸君再接再厉,誓除此贼。”
当时,长期抵御匈奴刘氏的魏该,因为刘曜的逼近,单骑逃到南阳,原来的部众投降刘曜以后,因不堪刘曜的压迫,又追随魏该到了新野。于是,周访联络魏该率众进击,经过多次战斗,但仍无法取胜。最后,周访命人沿山开出一条山道,出其不意,攻上山来,将杜曾部众一举击溃,生擒杜曾、第五猗等人。
周访想把杜曾送到武昌王敦那里处理,但是,杜曾杀人太多,在女观湖一战中被杜曾杀死的朱轨的儿子朱昌、赵诱的儿子赵胤,哭着闹着要报仇雪恨。周访无奈,只得将杜曾斩首。朱昌和赵胤也够狠的,把杜曾身上的肉切下来一块块吃掉。
而第五猗等人送到武昌以后,周访对王敦说,第五猗等人是晋愍帝任命的,为杜曾所逼没有办法,才犯下错误,请求王敦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王敦不听,还是将第五猗杀了。
周访还有一事,那就是要王敦兑现战前的承诺。而王敦却说:“我叫你把杜曾解到这里来处理,你却擅自把杜曾杀了。所以吗,你的荆州刺史也就黄了。”
周该听了十分生气,认为王敦不讲诚信。
荆州平定以后,王廙才到荆州上任,然而王廙这个人不大靠谱。在荆州大肆诛戮陶侃的将佐,弄得人心惶惶。当时陶侃做荆州刺史的时候,西晋名士皇甫谧的儿子皇甫方回,也在荆州居住,在荆州地区有很大的声望。
陶侃对皇甫方回十分尊敬,每次到皇甫方回的家,离门很远就早早下车。王廙到任以后,听说皇甫方回是陶侃敬佩之人,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借口皇甫方回不来晋见自己,将其杀死。
王廙这一系列错误的举动,引起了荆州人民极大反感。司马睿听说了这个事,看在王导的面子上,并没有怎样处置王廙,把王廙调回为辅国将军,加散骑常侍,明升暗降了事。荆州刺史空缺啊,司马睿便想让周访为荆州刺史。
这时候,王敦又出来说话了,他上表元帝,借口部下郭舒的话。那就是,荆州虽然历经战乱,但仍是用武之地,不能轻易换将,不如自己领荆州刺史才是万全之策。周访现在做梁州刺史已经足够了,如果让他兼领荆州,怕是有尾大不掉之势。
元帝为了王氏兄弟的面子,便同意了王敦的要求,加王敦为荆州牧。此前,王敦已经是侍中、大将军、江州牧了。为了避嫌,王敦上书司马睿称:“州牧之号,所不敢当,怕人说三道四,认为自己的官职太多。”坚决要求辞去荆州牧的称号。司马睿安抚一番,也顺水推舟,让其担任荆州刺史。
牧和刺史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牧掌握一州之军政大权,好比州长。刺史好比御史,有监督、弹劾的权力,但是没有直接的管理权力。从此,王敦的势力更大一步,长江中上游都纳入他的势力范围。
周访虽然谦逊,从不矜功。但是王敦两次搅了自己的好事,使他大为恼火,便给王敦写信大骂一通。王敦自觉理亏,只能送上玉碗玉镯表示歉意。周访见状更是生气,把王敦送来的礼物扔到地上,并大吼:“我周访岂是商人,哪里稀罕这些珍宝,王敦休拿这些东西欺负我!”
自此,身在襄阳的周访开始暗暗整军,他看出王敦有异志,便对王敦暗加防范。
周访自己手下的官吏空缺了,就选自己的心腹直接任命,然后才给王敦打招呼。王敦也知道周访的实力,对他不敢轻举妄动。无奈的是,周访在平定杜曾之乱一年多就病逝了。
朝廷在周访死后,追赠他为征西将军,谱号曰“壮”。周访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周抚,被司马睿留在建康做官,周访死后,袭爵,改任武昌太守。周访到武昌后,王敦就把他引入自己幕府,做自己的从事中郎,自此周抚成为王敦的爪牙。
而周访的次子周光,11岁的时候去拜见王敦。王敦问他:“谁能堪当大将?”周光说:“没有能超过我的人。”王敦听后哈哈大笑,便任命周光为宁远将军,浔阳太守。
11岁的孩子就封这么大的官,能干什么?可见王敦并不是要周光做什么官,而是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意欲化解王周两家的矛盾。
而梁州刺史的空缺就叫湘州刺史甘卓继任,兼都督沔北诸军事,镇襄阳。
甘卓还未到襄阳,王敦已经派遣从事中郎郭舒到了襄阳,去监督襄阳军政。等甘卓到任后,王敦才召回郭舒。这一举动,引起司马睿的深深忧虑,我当皇帝的都没这样,你却做了这么些小动作。这是想干什么,莫非造反不成?
司马睿就想征郭舒为右丞,暗中去掉王敦一条臂膀,结果王敦竟然留住郭舒,不让他去建康。这叫司马睿心里,就和吃了一个死苍蝇一样,万般难受,对王氏更加不放心了。
甘卓调任梁州刺史,以前他所担任的湘州刺史现在空缺,王敦便上书司马睿,请求调任宣城内史沈充为湘州刺史。沈充做过王敦的参军,推荐他为湘州刺史,显然是进一步培植王氏的势力。
司马睿一看这还了得,明明他们是一伙的。就把王敦的奏疏交给司马承看,又发牢骚:“看看,看看,把他的人统统弄来当官算了,这个朝廷都是他的了。王敦的职位已经够多了,可是他还不满足。这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