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大人物的谈话,刘郧的内心世界,如同海浪一样汹涌,仅看历史书的话,只能看见历史事件的大轮廓,以及一些杰出的人物斑斑点点,真正接触到了老蒋和刘湘,才知道这些人的厉害。
    令刘郧真正震撼的还是,这些人没一个是省油的灯,就算没有任何人提醒,也能准确抓住时代的脉搏,眼光之犀利,见识之独到,心计之深邃,根本不是普通人玩得转的,若妄想靠一点先知先觉,就可以忽悠这些历史名人,完全是没事找抽,自己还是当好小蚂蚁吧。
    对于四川兴建钢铁厂和兵工厂,老蒋并无疑议,唯一有不同看法的,还是四川铁路,他认为“贫穷落后与交通不便”,是未来华夏战胜日本鬼子的两大法宝,如果现在修建铁路,就是自取灭亡。
    除刘郧之外,其余俩人都是川军的高级将领,有些话不说,也能心领神会,老蒋的话外之音,就是抗战一开起,华夏为了战胜日本鬼子,只好实施焦土抗战,清壁坚野,因此只需要武器、粮食和人口,其余的都不重要,只要搬不走的工厂、城市和铁路,都会一一毁掉,绝对不能让敌人得到,否则只会给华夏带来更大的损失。
    因此老蒋的话,还是很有现实性的,万一鬼子认为四川有铁路,或物产丰富的话,真的孤注一掷,攻了进来的话,岂不是冤哉,况且苦也只苦这几年,等抗战胜利了,还怕四川修不出铁路。
    对于四川要不要尽快修筑铁路,刘湘与刘文辉也有些犹豫了,好在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刘郧这个所谓的专家,大家立马将眼光投向刘博士,希望这位海归的专家,能有更好的建议。
    刘郧本想一言不发,尽量让老蒋与俩刘主席,不要注意到他,这时只见大家都望着他,一声苦笑,知道不说几句不行,另外在他的计划中,铁路是最关键的一环,若再不分辨,多半泡汤。
    刘郧也不说话,直接拿起纸笔,画了一个迷你的华夏地图,然后才对三位大人物说,“我认为,四川铁路,必须尽快修筑”。
    老蒋还是很大度,面带微笑的点头示意,让刘专家再阐述详细一点,刘郧也不客气,用笔指着地图,一一分说,“中日一旦全面开战,日军多半会兵分三路,一路从长城与天津出发,直指山西与河南,但是这一支,多半闹得凶,实际的威胁并不太大”。
    “第二路,从天津与海上出发,直指山东与安徽,最终与第三路,会攻南京,并与第一路形成掎角之势,交替掩护,交替进攻,席卷黄河以北,窥视黄河以南,兵力不多,但来势汹汹”。
    “第三路,从日本本土与台湾出发,集结二十多万兵力,由军舰逐次投送,直指上海与南京,迫使我华夏军队与之决战,若是不应战,就直取南京,让国际社会认为,华夏已经战败,若是应战的话,就借此机会,歼灭华夏的主力,好在日本鬼子急于求成,初期过于骄狂,对于我军的决心估计不足,将在淞沪一带形成僵持”。
    老蒋与俩刘主席,并没有嘲笑刘专家,相反越听越慎重,对于刘郧宛如现场直播的模样,有些心中发寒,凭他们的智商与经验,略略一琢磨,就知道中日大战的开始阶段,还多半如此演变。
    刘郧微笑不语,静等他们提问的模样,刘文辉就不客气了,“贤侄,你说第一路日军,闹得凶,但威胁不大,是何等意思”。
    刘郧微微一笑,耐心的一一解释,“日军还得防备苏军南下,而且内外蒙古,地势平坦,人口稀少,根本无险可守,过于强大的军事行动,会刺激苏军在北面增加兵力,反而弄巧成拙,所以他们需要一个缓冲地带,最好是软弱而混乱,无法威胁北平与张家口就行”。
    “而且,山西是出了名的表里山河,地势复杂多变,有利于防守,不利于进攻,日军既不愿意出动大兵团进攻,又不愿意付出昂贵的代价,那么在此地形成长期对峙,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老蒋一副老神在在,似乎刘郧所讲早就听过了,没有任何问题要问,刘湘只好问问第二路日军的问题,“听贤侄的意思,此路日军就是一路奇兵,随时可以支援,或呼应其余两路日军”。
    刘郧点了点头,有些凝重的说,“这一路日军,看似简单,我没猜错的话,应该由日军最了解华夏的将领,以及最精锐的部队担任,一旦华夏军队出现松懈,就会如同狼一样,深入穿插”。
    老蒋与俩刘,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如此精兵强将,在广阔的山东、平津、河南和安徽一带,纵横穿插,上有飞机盘旋,下有海军呼应,确实能以少数的兵力,牵制住百万的华夏军队,稍有不留神,还会损兵折将,甚至还会出现几万围歼几十万的怪事。
    刘郧叹了一口气,继续讲解日军的意图,“这三路进攻,还仅限于中日大战的初期,即开战后三至五个月内,一旦超过三个月,日本就会征召起百万新军,其中二十万左右,可以立刻投放到战场”。
    “因此,日军的进攻方向,就会出现新的变化,日军的第一集团,会分成三路,第一路自插内蒙古,在内外蒙古的边境,修筑要塞与防线,防止苏军真的插手中日大战,第二路盘踞在平津、张家口和太原一带,与我军形成拉锯,第三路沿着京汉铁路与正太铁路,经济南与石家庄南下,支援河北、河南与安徽战场”。
    “日军的第二集团,也会分成三路,第一路盘踞在山东与河北,第二路进窥河南与安徽,第三路经海路支援第三集团”。
    “日军的第三集团,也会分作三路,主力会在淞沪一带与我军对峙,海上的偏师经长江迂回南京,最要命的还是杭州湾,预计有十万以上的部队,进行大规模两栖登陆,不但想破解淞沪一带的困局,还会沿太湖的边缘城市,包抄上海与南京部队的退路”。
    老蒋与俩刘都有些傻了,不是觉得太荒谬了,而是觉得太真实了,简直有些毛骨悚然的感觉,俩位刘主席还好一点,而老蒋已经有些受不了,一边很想刘郧继续说下去,一边又想刘郧不要说了,听着这些栩栩如生的战局分析,总有一种做噩梦的感觉。
    刘郧没注意到老蒋的脸色,继续演化中日大战的走势,“在日军全面进攻的半年之内,我军不会有大的斩获,唯一的收获就是,日军会面临优秀兵源枯竭,国内资金财力不足,大量战略物资匮乏的窘境,因为日军也只准备了半年的战争物资”。
    刘郧有些藐视的说,“按正常的情况,日军应该考虑停战的问题了,但他们是一群强盗,不会轻易收手,会继续疯狂的进攻,因此半年之后,日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又会分为三路,第一路扫清河南、安徽和南京的华夏军队,第二路沿着长江水道,直指武汉三镇,第三路是预备队,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会进攻广州”。
    老蒋已经疯了,摸着隐隐作痛的胸口,痛苦的呻吟起来,俩位刘主席一时大惊失色、不知所措,刘郧只好苦笑的不说了,将茶杯递给老蒋,希望老蒋顺顺气,就当听故事好了,不要太投入了。
    老蒋喝了一口茶水,红着眼睛,盯着刘郧,恶狠狠的说道,“亦诚,你是我的好学生,讲的太好了,我没事了,你继续讲”。
    俩位刘主席已经暗示刘郧不要再讲了,万一老蒋在这里出事了,他们真的不好对外交待,别人还以为是他们谋杀了老蒋,老蒋却不领情,咬牙切齿的说,“娘希匹,你若不讲,就不是我的学生”。
    刘郧只好拿着纸笔,继续讲下去,“各位长官,这时已是开战后的一年左右,大体来看是对华夏不利,但也迎来了中日大战的转折点,日本鬼子将在华夏屯兵百万,战线非常的漫长,妄想短期结束战争的计划,已然宣告破产,而且囤积在东北三省的兵力,已经严重的下降,他们还在做春秋美梦,以为苏联还在睡大觉”。
    “日军在华夏,看似所向披靡,实际上已是强弩之末了,日军即或占领了武汉和广州,但是也意味着,所防守的地盘就更多了,如果想彻底解决中日大战,只有继续占领重庆,乃至华夏全国”。
    老蒋脸色开始好转,还没超出他的最后底线,这时俩刘也听懂了,如果按刘郧的推算,那么今后中日大战的对峙线,就是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和广西,然而云南、贵州和四川还真是大后方,当然也可以算上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和青海等落后地区,但这些地方对战争而言,实质上的帮助并不大。
    老蒋终于缓过了气来,有些微笑的问刘郧,“亦诚,你说说看,日本鬼子为什么就打不进四川,为什么在攻占武汉和广州之后,就会进入相峙阶段,要知道日本鬼子,最怕的就是持久战”。
    刘郧一阵苦笑,自己就是一个军事业余爱好者,难道要告诉你们,在未来的历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么,略略的梳理之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分说了一下,“总的说来,有三个不允许,一华夏的国情不允许,二日本的国力不允许,三国际形势不允许”。
    两位刘主席倒是精神一振,还真有些门门道道,就欲细听下去,老蒋却微微一笑,似有些意外的问道,“哦,竟然不是‘三胜三败’,看来你这个战略大师,又有新的见解,好,那就说说看”。

章节目录

胜利之钢蚁雄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川西刘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川西刘郧并收藏胜利之钢蚁雄心最新章节